解决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总的说,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改革和完善这一分配制度的总取向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从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应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①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
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3.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客观经济根据是:①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②按要素分配的政策;③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所造成的优胜劣汰。
4.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以激发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
也就是说,要形成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各种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竞相汇聚,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5.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成为拉动全国收入差距的结构性因素。
过去几年,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一直不断扩大,扩大幅度超过了农村。
在城镇内部收入分配中,部门之间收入差距和职业之间收入扩大得最为明显。
此外,城镇中出现了一些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急剧增加、人群规模急剧扩大的态势。
这些人群有的是借助资本市场的暴利机会,有的是利用权力寻租,有的是利用资源垄断获得收入和财富的急剧增长。
另外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分配同市场脱节也会促进收入差距的扩大,表现为关键岗位或工种的职工收入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普通岗位或工种的职工收入却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
这些行业大都是处于垄断性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这些企业的职工不但在职时工资收入高,而且退休后还能得到企业年金。
为了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让农民收入尽快增长,适度地提高农产品价格应该成为初次分配政策的一种选择。
以往经验表明,当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时,城乡之间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都会有所缩小。
当然提高农产品价格相当于对城镇居民征收“食品消费税”,会影响到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政府价格补贴的办法加以解决。
2. 分配格局不公平合理处于垄断性领域的企业,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造成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而普通岗位的工资收入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比其他行业同工种职工的收入高出很多,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分配不公。
此外,分配不公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很严重,表现为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正在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过去,由于全社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很小,分配格局就像一个“矩形”。
现在,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层很明显,分配格局就像一个“倒三角形”。
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应当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现有分配格局进行及时调整,逐步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税制结构不合理,增收功能强,收入调节作用弱是促进这种分配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分析概述我国当前存在着行业收入失衡的问题,即不同行业之间的薪资差距较大。
一方面,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过高,而另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偏低,这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就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问题表现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收入行业:一些行业如金融、互联网科技等高科技行业的从业人员薪资偏高,部分人员甚至高过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
2.低收入行业:与高收入行业相对应的是一些基础服务行业,如餐饮、物流等,从业人员的薪资普遍偏低,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行业内部差距:即使在同一行业中,不同级别或职位的从业人员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薪资差距,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收入差距较大。
问题原因分析造成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1.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薪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而基础服务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收入行业对于高等教育背景的依赖较高,而一些低收入行业对劳动力的教育背景要求较低,这导致了高收入行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多,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了薪资差距。
3.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由于一些高收入行业发展迅速,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从而影响了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
4.人才流失与高薪吸引:由于一些行业的高收入,一些优秀的人才倾向于流向高薪行业,这进一步加剧了高收入行业的薪资差距。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加大对基础服务行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2.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劳动力向高收入行业流动,提高低收入行业的发展水平,减少薪资差距。
3.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薪资水平和招聘行为的监管,防止利用垄断地位进行薪资压制。
收入差距问题与解决方案
收入差距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收入差距。
因此,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以及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
一、收入差距的根源收入差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中,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达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壮大,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发展,使得优势国家的人民收入大幅增长,贫穷国家的人民则无法享受到同样的收入水平。
此外,全球分工也是导致收入差距加剧的原因之一。
国际分工加剧,富国在高附加值领域获得更高利润,而贫穷国家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领域,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也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局面。
由于许多国家没有限制高管薪酬的法律,高管薪酬不断飙升,这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解决方案1.完善税制完善税制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方法。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富人和大公司的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然后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领域增加投入,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
另外,政府也可以实施奖励措施,奖励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企业和个人。
2.实施强有力的福利政策福利政策是政府为了减轻社会贫困和不满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更加强有力的福利政策来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
政府可以为贫困家庭提供住房补贴、医疗保险、教育补贴等福利保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3.加强教育教育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高个体的劳动力价值。
另外,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社会公正性和社会包容性,消除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4.实施激励政策激励政策是政府为了鼓励人们创业、创新和创造价值而设立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激励政策来鼓励人们创业、扩大就业,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科技创新则是提高人们劳动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探究 (1)
当前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探究在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专题课上,对于一些经济现状中存在问题了解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收入分配不均;当前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深化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话题,下面我想通过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三十年来人们见证的不仅仅是祖国的日益强大,也见证了一个国家从物质贫乏到城市兴起、经济繁荣的巨大改变。
这一过程中,似乎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变化带来的利益。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
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以后,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实现经济复苏的有效途径,减少经济危机带给的政治、经济、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影响。
而我国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制定政策的时候都在不断强调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所带来一系列问题的措施。
然而,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经济面临哪些问题,又会对国计民生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就是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而这又表现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这也难怪一些到过中国游览、访学的外国人士感叹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像发达国家,而中西部地区有些地方甚至比非洲贫困国家还穷。
面对这样一个发展的尴尬现实,我们要问,对于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国家该怎么平衡其经济发展才能惠及更多人?收入分配不均的另一个表现方面为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因为在中国人们似乎感觉到我们国家不断制造出一个巨富阶层的同时,有一个更大的贫困群体也在日益壮大。
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
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这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象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问题。
如何破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已成为当前山西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 问题意识当前,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镇居民收入较高,而农村居民收入则相对偏低,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反映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凸显了教育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如何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民生福祉,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城乡差距逐渐凸显,农村居民面临着就业难、教育资源匮乏、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
如何有效调整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真正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2. 正文2.1 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山西省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省份,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
据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工资收入来看,城市居民由于在工业企业或服务行业工作,通常拥有比农村居民更高的工资水平。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治理措施研究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治理措施研究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
收入差距扩大虽然是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也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威胁社会安定。
因此,探索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研究治理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分必要。
一、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1.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开放程度的深化,各类企业和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顶级人才和企业受到市场的高度评价和回报,而其他人才和企业则被市场所淘汰。
因此,在市场机制下,差距越来越大。
2.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渐渐失去了毕业生的青睐,大量的人才涌向了金融、科技和互联网行业。
而且,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部分传统行业收入水平在下降。
这些都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化,一些行业的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加大了收入差距。
3.教育背景教育背景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接受过更高教育的人群通常在工作中更受欢迎,也更容易取得更高的工资。
而基层劳动者多为农村出身,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受到了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限制,也影响了其职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
4.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对于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很大的影响。
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社会福利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本人所得。
对于一些在生活中遭遇困境的人,如失业人员、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国家应当增加相关福利政策,缩小其与其他白领们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二、治理措施研究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应对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时,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面对社会收入差距问题加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均衡化布局、地区差距和经济水平差距大的地区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切实促进人才素质平衡。
2.加强社会保障在国家级层面上,应当为群体的福利进行良好的保障。
如何解决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如何解决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约75%的居民初步过上小康生活,13%的居民接近小康水平。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一定程度的扩大,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过去,我国收入分配存住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理论上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实际上要打很大的折扣。
害怕发展多种经济,完全排除要素分配。
这样的体制矛盾较少,但不能充分调动人们发展经济、施展才能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突破了原来平均的格局,必然带来收入分配差距一定程度的扩大。
从总体上看,说明过去被压抑的潜在的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了。
收入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
人们收入水平提高,说明人们的劳动水平和积极性提高了,开拓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了,创造的财富更多了,而收入的差别,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人们的智力水平、劳动能力、劳动积极性、工作机遇和利用市场经济能力的差别.表现劳动成果的差别。
所以,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劳动者之间的智力和体力水平、劳动能力工作机遇、家庭赡养人口数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因社会分工和各劳动单位的基础和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差别,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自然、历史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同带来的差别而形成的人们之问的收入差别,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收入差距中,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部分,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是积极因素,必须肯定,并加以积极保护。
居民收入分配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结构的反映。
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1978年以来,我们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分配结构的变化。
运用税收手段逐步解决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运用税收手段逐步解决收入差距大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中存在的个人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日趋严重的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央明确指出要运用税收手段,特别是个人所得税调节过高收入,逐步解决社会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1995年全国个人所得税入库税款达到131.3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实践证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个人所得税本身并不完善,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存在局限性,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手段,必须建立立体式的税收调节体系。
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下居民收入来源单一、分配中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利益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因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的现象也相伴而生。
具体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城镇与乡村之间个人收入存在明显差距,并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目前,国际上确定的反映个人收入差距的大致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 以下表示绝对平均; 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较为合理; 0.4~0.5之间差距较大; 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相当悬殊。
从表1.看,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仍未超过0.4,但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其差距呈迅速扩张之势。
而且,由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透明度差、统计资料不全,实际系数可能比表中的统计数字大。
表1.年份 1952 1964 1978 1980 1985 1990 1994基尼系数值 0.16 0.18 0.16 0.16 0.19 0.23 0.37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个人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已超过500万人,拥有500万元资产的也已达1 00万人左右。
收入差距分析及解决对策
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的分析以及一些解决对策摘要:现实经济生活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按劳分配的理论来看,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各种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成为其成因。
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根据其成因,采取多方面多角度的方法来减小差距。
关键字:个人分配制度、收入差距、二次分配、合理分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质的飞跃。
然而我国的个人经济收入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是越来越大,那么这成因为何呢?对此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做过不少的分析,并且已经一致的认为这确实有着错综复杂的成因。
而我现在就结合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以及按劳分配的理论来对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并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首先,就按劳分配这个制度本身来说,就已经承认了差距的存在。
不可否认,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体力、脑力和工作能力上的差距的,这个差距就必然导致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质和量会有所不同。
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按劳分配的实质正是在于以个人提供的劳动质量为尺度来取得个人收入分配量的。
这就必然导致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因此,按劳分配的实现就意味着个人收入差距在一定尺度内存在的合理性。
其次,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就社会成员的个体而言,个人拥有的资产量、技术能力、经营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别。
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标准,就是看个人在各生产要素中的贡献有多大,贡献大者,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就显著,在经济发展的成果中所得就相应的要多些,这应是天经地义的。
收入差距解决措施
收入差距解决措施引言收入差距是指不同个体之间的收入差异。
在许多国家,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过大的收入差距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不平等,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来减少收入差距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决收入差距的措施,旨在提高社会的平等和减少贫困。
以下是一些解决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1. 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设立最低工资,可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最低工资可以确保劳动者获得至少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从而减少了社会的不平等。
2.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提高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可以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提供资助和奖学金,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3. 税收政策调整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帮助减少收入差距。
通过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政府可以获取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社会福利和教育等领域,从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和收入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少对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或提供税收减免来促进他们的经济发展。
4. 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和提供职业培训是减少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吸引外来投资、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也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5. 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可以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压力。
政府可以提供社会救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福利措施,帮助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
这可以减少社会的不平等,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6. 加强监管和法规保护加强监管和法规保护是确保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劳动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保护,如保障工资支付、加班工资等。
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六、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全面扩大是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明显具有转型时期的特点。
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经济学上效率和公平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与社会政治的稳定相联系的(Alesina and Perotti,1996)。
也是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并不是简单地要缩小收入差距,而是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一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
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本着长短兼职、突出重点的原则加以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效率与公平水平。
(一)初次分配的对策建议1.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旧体制的影响,经济活动中依然存在一些非市场的因素,它们不合理地拉大了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分配秩序混乱,这是拉大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主要因素。
由于在正常的工资收入分配领域没能很好地体现“市场定价”的原则,所以往往会通过各种隐蔽手段来弥补这一缺失,如各种福利津贴等形式,使“灰色收入”增多,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这部分因“灰色收入”造成的收入差距是渐进式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在构建新的制度均衡过程中产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尽快消除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旧体制,逐步完善和发展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
规范紊乱初次分配秩序的集中表现为治理三个分配主体在分配中的几个问题:一是政府管理部门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税务管理等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管理和监督缺失、寻租猖獗,导致国有资产在初次分配中大量流失。
二是企业经营者采用非法手段谋求企业利润。
许多企业通过设立多本账、小金库等非法手段偷税、漏税、骗税,将41巨额财政资金归为己有。
三是国有企业职工以各种名义分发奖金、补贴、实物分配等名目繁多,虽然实际工资水平较低,但加上这些隐性补贴后难以搞清楚真实的收入情况。
另外,私营企业则大量存在着压低、拖欠工资和偷逃个人所得税问题。
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几点建议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备受社会关注,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运行,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农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
论文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简要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找出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二部分,在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强化政府调控职能、坚持以工促农、积极拓展增收渠道、优化金融服务等五个方面,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形成原因;解决办法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从1978年开始,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8-1982年,差距有所减小;1982-1997年,城乡差距持续上升,期间经历了一个小小回落后,最高点达到3,3以上;i998年,城乡差距有了较大回落,之后又直线上升。
具体情况见下表: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持续扩大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民增收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严格的城乡分割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权力。
由于农村劳动力无法转移到城市,致使农村劳动力价值得不到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可以进城务工,但仍没纳入制度范围之内。
(二)农民的福利待遇远低于城市居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绝大多数农民没有享受到住房、医疗、青少年教育费用减免等福利待遇,而城镇居民却享有各种福利设施和大量福利。
(三)劳动力素质差距较大劳动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水平,而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是与国家教育体制密切相关的,城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远高于农村,这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个人收入差距拉大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本次报告旨在分析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加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原因分析1. 产业结构不平衡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依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而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
这种产业结构不平衡,一方面是导致了工业行业中的高薪人才收入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则使得服务业中的机会较少,使得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们的收入普遍较低。
2. 教育水平差异教育水平和个人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高等教育和高收入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然而,当前我国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分配不平衡,这将对个人的未来收入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技术进步当前,全球涌现了大量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
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也同时导致许多传统产业逐渐减少或淘汰,从而导致许多人失去了工作。
这加剧了社会上的收入差距问题。
4. 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同时,许多高科技行业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由于人才的稀缺,这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5. 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而内陆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经济结构导致了回流资金的分配不均衡,使得我国的财富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从而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
三、应对措施1. 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政府应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完善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并鼓励以人为本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服务行业工作的收入也要与其他行业接近甚至更高,特别是在提高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这样能进一步改变农村地区人们对工资的收入情况。
当前的分配制度下,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了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低于0。
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在0。
3-0.4之间属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
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
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
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的0。
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进两年实际已超过0.5。
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严重趋于两极化。
[1]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
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再有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务工,使农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在城镇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户籍优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镇人口.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
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个人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当前存在不公平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高;另一方面,一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因此,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对策:1、加大福利改革力度。
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增加社保质量和养老金的覆盖面,这样可以让低收入阶层在退休之后得到更好的照顾。
2、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我们应该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以提高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
3、推行稳健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使经济增长稳定,激励企业创新和扩张,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强对有价值的的劳动力的补贴。
对于涉及科技创新领域、社会公益及大众健康领域的有价值的劳动力,可给予政策支持,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5、改进税制。
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情况,设计更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以帮助改善收入分配,减少差异。
二、问题:个人劳动报酬不足的问题在我国,许多低收入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很难够资让他们过得舒服。
这些工人的收入可能比经济城市生活成本低至少一倍,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是相对贫困的。
对策:1、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
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以解决低收入劳动者收入不足的问题。
这个标准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生活成本和相关因素,确保工人的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管以确保他们不会削减员工福利,降低劳动报酬。
同时,对于压低员工工资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
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3、加强劳动力组织和工会的支持。
劳动组织和工会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定来帮助解决缺乏收入保障的问题,并支持集体谈判通过和解决工资纠纷。
4、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村地区支持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创新和投资,以提高农民的劳动力市场获取能力。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表现与解决路径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表现与解决路径柳雨佳【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生建设,致力于提供民众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高。
但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与群体收入差距。
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要坚持和发展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收入分配理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关键词】收入分配∣分配差距∣共同富裕∣经济收入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说到影响社会发展的分配问题,首先亟需解决的是近年来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
本文通过论述当前我国在分配方面的现状,针对收入差距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提供参考。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社会形态使我国一直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工人最后获得多少收入,都是与其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也就是说劳动是衡量分配的标准。
坚持这样的分配方式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了在分配生产资料时,人们享有平等的权力,这样的分配方式克服了资本主义国家中不公平的分配关系,同时这样的分配方式也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按劳分配的原则承认了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劳动所得,更多的劳动才能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尽可能多的劳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所得,进而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需求。
这样的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起到了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但是道路的发展是坎坷的,所以在发展的过程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然消除,这虽然是我国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在经济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题9:解决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九、联系我国的现实状况,分析说明解决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背景透析】在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与日俱增,收入差距不但成了近年人们常常讨论的热门话题,而且这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引起了各级各层领导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对策。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考研政治的命题点,要求考生用所学知识中的相关原理分析社会现象,并给出合理解决之策。
这个问题时2006年的一个新增知识点,而2006年考查的是当年新增的另外一个热点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就目前我国的状况来说,社会的不和谐首先是来自收入差距引起的贫富不均的不和谐,要使社会和谐,首先要解决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再考虑加强社会保障的建设。
毋庸多言,这是今年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考点,希望考生引起足够重视。
【相关资料精粹】相关材料1: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社会主义的个人分配制度(1)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分配制度,它从根本上否定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2)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者不得食。
按劳分配不承认阶级差别,只承认人们的劳动差别及由此产生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和富裕程度的差别。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把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3)就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说,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
概括起来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所体现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必须通过市场实现,要受等价交换原则的制约,这是它的显著特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同样具有客观必然性: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②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都可以利用,这样,在客观上决定了与此相应的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对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合法收入必须予以承认和保护。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商品使用价值创造,为价值形成创造条件的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过程中,要求取得相应的收益,以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
4.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商品使用价值创造,为价值形成创造条件的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过程中,要求取得相应的收益,以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以激发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
也就是说,要形成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各种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竞相汇聚,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5.除了按劳分配以外,我国还存在的主要分配方式(1)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这种个体劳动所得虽然也是一种劳动收入,但不同于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
这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人经济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
(3)经营收入。
这种收入除以税、利形式上缴国家和留作企业基金外,一部分分给本企业的劳动者。
个体经营者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的收入中也包含经营收入。
(4)资产收益。
这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和个体经营者取得的资产收益,如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所取得的利息、股息收入等。
(5)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这主要是指外资经济中资本所有者取得的利润,以及我国私营业主取得的收入等。
这些收入属于非常劳动收入,但是,只要合法,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相关材料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1.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2)采取的措施: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
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还要增加职工收入,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3)在防止收入悬殊中,我们采取的基本政策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实现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2.处理好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
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①提倡奉献精神和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
我们提倡、鼓励劳动者多为集体、为国家辛勤奉献,同时又必须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多劳多得”,贡献大应当有较多回报。
讲奉献,不是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②反对平均主义和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
反对平均主义,承认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是必要的、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只要是对具有不同劳动技能和贡献者的承认和合理补偿,就是公平的。
我们在反对平均主义,允许、鼓励一部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生产要素投资先富起来的同时,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针。
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要强化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生产者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初次分配层次上更多地体现效率;为了限制社会各类人员之间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要强化政府对社会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再分配层次上更多地体现公平,把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相关材料3: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十一五”规划)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
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
相关材料4: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十六届六中全会)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命题视角点拨】如前所述,收入差距问题也是今年的热门考点,考生复习时可联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等内容,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内容进行备考,视野放宽,将相关因素都考虑在内作综合复习。
本考点极容易出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