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区别

1、体现主体主位、生生互动

在互动中可以促进受导者对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从中得到学习、支持、回馈,从而导致成长。因此设计必须确保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防止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喧宾夺主,一开口就滔滔不绝。

2、主体抉择价值中立

班级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自我重新评估与内省,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

3、和谐有序

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和谐关系的核心是辅导教师的三种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也称同理心,即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细微感受,并且回馈到位。)

4、拒绝对学生的否定性评价。

班级心理辅导拒绝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受到伤害的状态下学习与成长。

●保持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

●团体辅导本身的局限性必须事先加以防范。

5、具体过程的注意事项

●游戏规则●讨论引导●场景、道具等的准备

心理辅导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的区别:

(1)从课程功能上看,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问题,关注政治立场、观点、方向的问题,关注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旨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问题。

(2)从课程内容上看,思想品德课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理念、原则、规范等,特别是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往往是盖棺论定的英雄模范,事迹虽然感人,却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而心理辅导课则比较注重“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往往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化解他们遇到的具体矛盾与困惑。

(3)从实施形式上看,思想品德课侧重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和道德教育(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和熏陶);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侧重由内向外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情绪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

(4)从操作技巧上看,思想品德课依据教学规律来进行操作,讲究的教学常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依据团体动力学规律,讲究是运用倾听、关注、理解、同感、回馈、重述、引导、面质、具体化及行为训练等辅导技巧与辅导艺术。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团体暖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

1、团体暖身阶段

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情绪接纳”,要营造一种轻松、温暖、安全的氛围,帮助团体在当下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具体来说包括:

(1)通过热身游戏或其他媒体手段,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

(2)充分展现教师的“尊重、接纳、关爱”的辅导态度。

(3)必要时,明确告知团体基本规范及辅导活动的注意事项。如要倾听、积极参与讨论、对事不对人,保密等。

2、团体转换阶段

此阶段肩负着由“团体凝聚力初步形成”向“运用团体动力解决团体共同关心的某一发展问题”转移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成员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求、逐步催化团体动力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展开主题”,具体来说包括:

(1)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如案例、小品表演、游戏、影视片断、歌曲等),将问题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出某一个被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出团体成员中不同观点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的碰撞和冲突,催化团体动力。

(2)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积极面对他人的意见予以回馈。(此阶段要把握好,若团体互动氛围不能有效地激活,后一阶段的团体动力就可能受阻)

3、团体工作阶段

团体工作阶段是团体基本成熟后进入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约20分钟左右。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问题探索”。具体来说包括:

(1)设置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思考。

(2)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

(3)鼓励团体成员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换、在支持与面质之间取得平衡。

(4)注重团体的组织调控,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共同探讨有效对策。

4、团体结束阶段

团体结束阶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历程的最后阶段,结束阶段的团体经验对团体的成效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结束得好,学生有欣喜、激动、感慨等正向情绪,而不是不屑和愤怒,他们就比较愿意将在团体中所学带入现实生活中,心理辅导活动课才有效果。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问题解决”。具体来说包括:

(1)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澄清团体经验的意义。

(2)鼓励学生将认知、经验加以生活化与行动化,使自己的收获向课外延伸。

(3)设置富有新意、余音袅袅的团体结束活动,(如具体化的优点轰炸、赠言、寓意深刻的名言、感人肺腑的歌曲等)为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堂好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四个阶段,恰如起承转合,美妙而迷人

(三)考官可能会问的问题(仅供参考)

(1)你上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吗?听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吗?你在学校里上什么课?是班主任吗?上几年级课?

(2)你抽到的题目是?放到几年级上?对于这样的范畴,你在与学生接触和理论学习中,估计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与课的主题有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是普遍现象吗?当中可能会需要解决的心理困惑有哪些?

(3)这个环节这样设计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你觉得这堂课的重要环节是什么?课堂操作这个环节时,你准备怎么提问?

(4)你课中提到的这些方法是你告诉学生的,还是通过活动或讨论让学生自己体验和得到?

(5)你觉得在课堂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问题,你准备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6)辅导活动课的特点是什么?主要方式有哪些?

(7)心理辅导活动课与思品课和班会课的区别是什么?(老师价值中立,全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心理感受)

(8)有人说考C证其实没什么用,你怎么看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能否获得C证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鼓励,也是行政需要。)

(9)如果这次面试没有通过,你会怎么对待?(谈你为此付出的努力及收获,注重过程,如果结果如人意更好,无论是否通过都将会继续学习)

(10)与抽到的课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知多少说多少,不需要太理论,如果不是很清楚,可以谦虚的坦白告知,因为接触时间不是很长,会继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