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降本增效目标指标体系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本增效目标指标体系分析报告

——科技创新部分

一、QC成果类

1.指标名称:QC成果引进应用

2.指标等级:二级

3.指标属性:增效

4.主控部门:法规科

5.QC成果引进应用现状、成因及增效目标分析:

一、现状分析:QC成果变“陈果”的现象普遍存在。近五年来,池州市局(公司)累计注册QC小组156个,通过QC活动开展,取得QC成果数为89个、其中创新型课题成果11个,累计取得可验证的经济效益约为160余万元。基于中质协、国家局QC成果发布评审“创新性、重要性”两个主要指标导向,导致各基层单位、机关各部门QC小组活动片面追求标新立异,造成QC小组活动重研发、重创新,轻实用、轻推广的现象,很多小而实的课题或措施,放在QC成果库里变成“陈果”。

二、成因分析: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果引进推广应用激励机制。国家局自2017年开始,增设了QC成果引进推广应用奖(视同国家局QC成果发布三等奖)。但是省局(公司)、市局(公司)至今为止尚未出台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推广的具体环节上也没有做详细说明或规定。这种现象,直截造成了QC小组活动成果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成熟一个、发布一个、推广一个”。

三、目标分析:固化QC成果推广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梳理近五年来各直属单位发布的QC成果效益,平均每个小组创造的效益在2万元左右,如果四家单位相关引进后转化后,年底创造引益为8万元左右(烟草中心、物流中心以实际产生效益单位计算)。其次,由科技主管部门年度考核,根据国家局成果引进应用奖模式,设置成果转化奖,对成果转化应用效果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对所在严格兑现扣分。

二、专利类

1.指标名称:专利成果转化

2.指标等级:二级

3.指标属性:增效

4.主控部门:法规科

5.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成因及增效目标分析:

一、现状分析:申报专利仅为省局(公司)考核导向服务。近五年来,池州市局(公司)累计取得专利数28个,其中发明专利1个,外观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26个,目前通过专利权转让取得经济效益为0。目前,专利数是省局(公司)考核地市公司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每授权一个专利,地市公司年度考核总分增加0.5分,相当于地市公司多销售200箱卷烟的比重。可以说,专利数已成为市局(公司)应付省局(公司)考核需要而存在,仅成为对外宣传池州烟草的一张“名片”。

二、成因分析:借助外力较多,专利的创新型、实用型与实际生

产经营关键技术脱节。过去五年,市局(公司)专利申报工作从不懂到懂、从借助外力到自主研发、从数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成长历程。但是,随着员工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愿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暴露出存在的问题:一是借助外脑较多,关键技术、关键图纸员工个人能力与专利申报专业人员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专利的创新型、实用型与实际生产经营关键技术脱节。许多关键技术在开展攻关中被忽视,反而一些价值不太大的技术取得了专利授权,最终导致了专利权无法落地,无法实现权益的有效转化。

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情况,自2017年开始,市局(公司)主管部门积极转变思路,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入手,相继取得了《一种烟草分拣线单侧高速分流装置》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针对客户主要为山东兰剑公司,目前专利转让事宜正在磋商之间,预计年底前将真正实现专利转让收效。下一步,市局(公司)进一步固化专利权转让流程:一是取得专利正式授权证书。二是聘请第三方专利评估评价。三是专利转让谈判纪要。四是专利转让协议。五是财务部门出具的转让费到帐证明或记录。

三、科技项目类

1.指标名称:科技项目推广

2.指标等级:二级

3.指标属性:增效

4.主控部门:法规科、烟叶生产经营中心

5.科技项目成果推广现状、成因及增效目标分析:

一、现状分析:科技项目研究局域于烟叶生产、种植、病虫害以及综合性理论研究等方面。近五年来,池州市局(公司)累计立项科技项目总数为19项,其中烟叶生产经营类科技项目12项,物流类1项、综合管理类6类,项目研究主要集中在烟叶产经营方面。由于农业类科研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早,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研究体制机制,池州烟草自成立烟叶生产经营中心以来,一直就与安徽烟草研究所、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项目数量较其它序列多,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受制于烟草行业科研经费、物资采购、人员费用等问题,池州烟草科研工作总体而言尚处于理论研究或点、线研究的状态,难以真正发挥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难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科研格局。

二、成因分析:缺乏充分的立项理论研究依据,缺少有力的项目成果固化措施,缺失行之有效的项目成果推广保障机制。过去多科技项目,例如综合类的科技项目,课题项目组组长,有了好的思路,将研究任务分解下去,具体研究人员没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组长的意图,而组长又不了解实际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各自闭门造车,结果到课题验收时,发现研究的方面已经和开始的初心不符,这样的成果当然得不到推广。有的课题成果,研究下了功夫,成果也不错,但是通过验收后,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力后,便束之高阁。还有的课题成果,本身在立项之前,没做足充分的市场调研,例如异型烟打码到条研究,由于项目研究的周期较长,项目研究成果出来后,

发现市场上已经有成熟产品在售了,尚失了市场先机。

三、目标分析:谨慎立项、潜心研究、全面推广。市局(公司)下一步,将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谨慎审核立项申报材料,一旦立项市局(公司)科技主管部门应全程参与,同时按照省局(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选聘相关领域专家全程跟踪(类似监理)指导,做到高质量高水平完成项目合同各项指标。同时,项目进行入验收阶段时,将适当延长验收期,将项目推广情况纳入验收评审指标,并一票否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