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离子调控机制

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离子调控机制

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离子调控机制【摘要】本文探讨了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离子调控机制。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阿片肽的生物学特性和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钠、钾、钙和氯离子的调控机制。

结论部分强调了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离子调控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与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阿片肽、心血管系统、离子调控、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生物学特性、重要性、作用、结论、未来研究方向、临床意义、应用前景1. 引言1.1 阿片肽的生物学特性阿片肽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在动物和人类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

它们通常由胺基酸组成,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学效应。

阿片肽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如疼痛传导、情绪调节和食欲控制等。

阿片肽还被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血管张力和心脏功能方面。

研究表明,阿片肽能够通过影响心血管系统中的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调节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的收缩和扩张。

这些作用使得阿片肽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1.2 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承担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它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肝脏和肾脏进行处理与排泄。

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如果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重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2. 正文2.1 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多种作用。

阿片肽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肽受体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舒张,降低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阿片肽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概述

阿片肽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概述

阿 片类 物质 发 现 于4 0 多 年前 ,迄 今 为 止 ,人 们 已发 现 了越来 2 . 4 心血管 系统 越 多的 阿片肽 类物 质及 其受 体 ,并对 其结 构 和功 能进行 了研 究 。 组织免疫化学 、放射受体分析等研究表明阿片肽对心血管系
1 阿片肽及其受体
性 阿片肽。内源性阿片肽是在体 内合成 ,存在于动物体脑 、神经 和外周组织中 ,目前主要有 8、 、K、O F Q R( 孤啡肽受体 ) 等4 种 ,且 每种 受体 均 有不 同的 亚型 。 内源性 阿片 肽有 一个共 同的 结 构 ,其 N 末 端 的4 个 氨基 酸残 基均 为T y r - G l y — G l y — Re 。到 目前 为 止 ,已发 现多 种 内源性 阿片 肽 ,它们 可分 为5 大 家族 :脑 啡肽 、内 啡肽 、强啡肽、孤啡肽和内吗啡肽。存在于外源性食物中的阿片 肽 就 称 为外 源性 阿 片肽 ,简称 为 外啡 肽 。外 源 性 阿片 肽也 具 有 自 己特定 的N 一 末端 序列 :Y — X — F 或Y — x — x — F , Y 。

阿 片肽 最早 发 现 于 中枢神 经 系统 ,分 为 内源性 阿 片肽 和 外 源 常 情况 下 很少 参 与对 心 血管 系 统 的调 节作 用 ,如 直 接静 脉或 神 经
2 阿片肽 及其受体的作 用
2 . 1 神 经 系统 阿 片肽 的镇 静 镇 痛作 用 已 为 人 们 所 熟 悉 。在 动 物 机 体 内 , 主要是脑部 ,B一 酪啡肽通过与中枢 受体高效 特异结合实现其 介 导麻 醉 、呼 吸抑 制 、成瘾 等 作用 。近 年来 研究 发 现 ,阿 片 肽除 了中枢镇痛机制外 ,在外周 的传入神经末梢也存在着疼痛调节作 用 。例如 ,应激时内源性阿片肽 ( 主要是 B一 内啡肽 )释放并激 活 局 部 阿 片受 体 引起 局 部 组 织产 生 炎 性镇 痛 ” 】 。 内源 性 阿 片肽 的 外 周作 用 为麻 醉 提 供 了一 条新 途径 ,可 以避 免全 身 麻 醉带 来 的一 些 弊端 ,但 其外 周镇 痛作 用是 否具 有耐受 性 ,尚需 进 一步研 究 。

青少年禁毒教育

青少年禁毒教育

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 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 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 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 诉你的师长。
安非他命
摇头丸
LSD
二、什么是吸毒?
吸毒
吸毒是指用于非医疗目的的 吸食(口服、鼻吸)和注射毒品 的行为。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 发育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 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不易抵 制毒品的诱惑,加之对毒品的危 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 使青少年成为易受毒品侵袭的人 群。
为什么说"不要吸第一口"?
毒品啊,损害了全人类数千年的健康与文明!
曾记否 百年前民族的劫难?
曾记否 “东亚病夫”这耻辱的名称?
“东亚病夫”这耻辱的名称? 历史的教训,国家的重任, 应该铭刻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青少年朋友们,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地球未来的主人, 面对疯狂的毒流, 让我们同声疾呼:
不!我们拒绝毒品!
谢 谢 大 家!
咖啡因
来源:化学合成或从茶叶、咖啡 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性状: 适度地使用有祛疲劳、兴奋神经 的作用。 滥用方式:吸食、注射。
摇头丸
性状:以MDMA、MDA等苯丙 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由于滥 用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 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 故称为摇头丸。外观多呈片剂, 形状多样,五颜六色。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 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严重依赖性的 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目前,我国吸毒者常用的毒品是: 海洛因、鸦片、大麻、冰毒、摇头丸等。

阿片类药物是否穷途末路

阿片类药物是否穷途末路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21.03.010*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医学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课题(2020ZP0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RDE2020-05); 公司及学会资助项目(2018-Z-17)△通讯作者 闫琦yanqi04@阿片类药物是否穷途末路?*吴 鸽1 林沈娴2 朱 奇3 闫 琦1△ 冯 艺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和疼痛医学科,北京 100044;2莆田市第一医院麻醉科,莆田351100;3保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保山678000)摘 要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急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但其非镇痛效应,特别是呼吸抑制、潜在成瘾性是困扰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

目前针对镇痛药物的研究演化成了不同的方向:去阿片化;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使用阿片类药物;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型阿片类药物。

随着对阿片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阿片类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型阿片类药物研发是近年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新型阿片类药物发展方向。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镇痛;不良反应;阿片新药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但其非镇痛效应,特别是呼吸抑制、潜在药物依赖是困扰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

阿片类药物多用于急性疼痛,尤其是围术期疼痛,其眩晕、镇静作用、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大大影响手术病人的术后体验和快速康复[1],而长期应用可能出现的便秘降低了慢性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2]。

阿片类药物能不能被替代?阿片类药物能不能被优化设计或优化使用?为明确以上问题,目前研究演化成以下不同的方向:去阿片化;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型阿片类药物;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使用阿片类药物。

本文将重点阐述新型阿片类药物发展方向。

一、新型阿片类药物研发思路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设计、优化阿片类药物结构,希望得到不良反应更低、安全性更高而满意度更好的强效镇痛药。

开发新型阿片类药物,则需要研究清楚其镇痛效应以及非镇痛效应发生的机制。

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第五章呼吸兴奋剂一、概述呼吸兴奋药(respiratory stimulants)是一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而兴奋呼吸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使呼吸加深,改善通气质量,用以治疗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重症和急症,其发病率均较高。

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肺炎的儿童约70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死于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气体交换不能满足组织或细胞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它可由吸入空气的变化,肺内气体交换障碍,循环功能障碍,或气体输送系统障碍所致。

按引起呼吸衰竭发生的始发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分为两型,I型仅有低氧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以换气障碍为主,II型为有低氧血症加高碳酸血症,以通气障碍为主。

呼吸系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司气体交换的器官如肺,另一个司肺通气的“泵”,包括胸壁、呼吸肌、控制呼吸肌的中枢神经系统,两者为生命要害器官。

据此呼吸衰竭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泵”衰竭,这类呼吸衰竭与中枢性及周围性呼吸障碍有关,表现PaO2升高,继之出现低氧血症,另一类称为“肺”衰竭,由肺实质病变所致,表现为低氧血症,PaO2开始正常或降低,以后因呼吸肌疲劳而升高。

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收缩减弱,不能产生足够通气量所需的驱动压。

其原因是由于呼吸肌负担增加及呼吸肌收缩力下降所致。

引发呼吸衰竭的原因很多,以呼吸道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急性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等。

细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呼吸中枢抑制:中枢感染(脑膜炎、脑炎、败血症),脑外伤(产伤、颅内肿瘤);(2)中枢神经抑制药过量:吗啡、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过量,孕产妇镇静药过量;(3)肺弥散缺陷:肺水肿、肺纤维化、胶原性疾病;(4)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足:贫血、出血;(5)动脉血的化学改变:严重窒息(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在临床上,呼吸衰竭的治疗包括用物理的方法——机械通气,和化学药物——呼吸兴奋药的应用,此外还有给氧、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详细的毒品介绍.

详细的毒品介绍.
>>>>>>>>>>>>>>>>>>>>>>>>>>>>>>>>>>>>>>
:详细的毒品介绍
more>>>
:毒品的一些特性,有助 与你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 害
more>>>
:吸毒可不是无药 可救的,这儿有戒 毒方法
:看,这就是吸毒 者的下场 !!
more>>>
more>>>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3 点击查看作者
Back<<<<<<
吗啡: 吗啡是鸦片中的主要生物碱,1806年为德 国化学家F.W.A.泽尔蒂纳分离出。作为鸦 片的主要有效成份,吗啡在鸦片中含量为百分之 七至十四。由于纯度关系,吗啡的颜色可呈白色、 浅黄色或棕色,可将其干燥成结晶粉末状,也可 做成块状。吗啡味道微酸。因其极易吸水,故作 为毒品用的吗啡一般需用聚乙烯或赛璐玢包装, 以保持其干燥。 吗啡是从割罂粟的蒴果收集的生鸦或者从罂 粟杆(鸦片罂粟的蒴果和茎的上部分)中提取的。 后一方法避免了鸦片膏的生产,大量的必需的罂 粟杆使非法交易变得非常困难。目前世界上用于 医学目的所需吗啡的大部分,都是通过这种方法 获得的
什么是生理依赖性? 生理依赖性亦称身体依赖性或躯体依赖性,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依赖性 药物所产生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例如吸毒者成瘾后,吸毒者必须在足够量的毒 品维持下,才能保持生理的正常状态。一旦断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 一系列严重生理反应,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症状。吸毒者戒断症状的出现就是其生 理依赖性的外在反应。 点击往下>>>

纳洛酮的作用

纳洛酮的作用

精选可编辑ppt
3
镇静催眠药抢救
6. 抢救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的首选药: 洗胃、导泻、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 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可使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缩 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精选可编辑ppt
4
纳洛酮的不良反应
个别病人使用纳洛酮可能会出现恶心、 呕吐,血压升高等反应,按常规处理即可。 【注意事项】 1. 应用纳洛酮拮抗大剂量麻醉镇痛药 后,由于痛觉恢复,可产生高度兴奋。精选来自编辑ppt1纳洛酮
(3)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4)能促进垂体释放生长激素、促甲状 腺素等;抑制促性腺激素、ACTH和垂体后 叶素的释放,可升高血糖; (5)促进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
精选可编辑ppt
2
纳络酮应用
1. 治疗各种休克 2. 治疗颅脑损伤 3. 心、肺、脑复苏 4. 治疗新生儿呼吸抑制: 增加脑灌注压,促进血液供应,减轻脑水肿 5. 老年人脑梗死 起效快、疗效好、催醒作用强
纳洛酮
纳洛酮能竞争性地阻断阿片样物质和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 各种效应。 内源性阿片肽的主要生理作用为: (1)镇痛作用 与内源性阿片肽升高有关; (2)抑制呼吸 内源性阿片肽通过降低脑干神经细胞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而抑制呼吸。新生儿及早产儿,周期性呼吸暂停及低血压等 则与血浆及脑脊液中内啡肽水平增高有关;
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 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
精选可编辑ppt
5
纳洛酮使用注意
2. 由于此药作用持续时间短,用药起作 用后,一旦其作用消失,可使患者再度陷 入昏睡和呼吸抑制。用药需注意维持药效。 3.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精选可编辑ppt
6

吗啡成瘾的受体机制

吗啡成瘾的受体机制

吗啡成瘾的受体机制摘要】吗啡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但吗啡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目前关于吗啡成瘾的机制已成为药物成瘾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脑内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肽及氨基酸变化,以及可能的阿片受体后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吗啡神经递质阿片肽受体吗啡是罂粟提取物中具有药理活性的主要生物碱,是一个历史悠久,疗效卓著的镇痛药,其使用已达4000年以上。

但由于吗啡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并且由于吗啡及其化学合成衍生物海洛因的滥用,吗啡成瘾性已成为全球关心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目前研究认为吗啡类药物成瘾可引起脑内神经递质变化,另外由于内源性阿片肽及氨基酸变化,并可能通过体内阿片受体起作用。

尤其近年来,人们已经确证体内阿片存在受体(1973)。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发现(脑啡肽,1975;β-内啡肽,1976;强啡肽,1979)、阿片肽受体的克隆成功(1992)、1995年发现孤啡肽(orphanin,FQ)和1997年发现内吗啡肽(endomorphin,EM)[1],使吗啡作用机理的研究产生了突破性进展。

1 阿片受体1.1分子生物学机制阿片受体是介导内源性阿片肽及阿片类镇痛药物作用的受体。

已用高比活度的放射性配基结合法证实了阿片受体的存在,已知有5种阿片受体:μ、δ、κ、ε、σ受体。

在脑内至少存在μ、δ、κ3种阿片受体,参与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成瘾。

并且近来的药理学认为,每种阿片受体均有2~3种亚型,如μ受体有μ1和μ2受体,κ受体有κ1和κ2等。

1992年Kiefer和Evans分别报道采用表达筛选的方法,首次成功克隆了阿片受体cDNA,1993年Wang和Chen分别报道采用受体保守区核苷酸序列为探针,杂交筛选的方法,从大鼠脑eDNA文库中克隆出μ受体 cDNA。

同年Yasuda用同样的方法,从大鼠、豚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出κ受体cDNA。

一般认为μ受体也与镇痛作用有密切关系,δ和κ受体也可调节镇痛作用,对于成瘾性μ受体可能起主要作用,δ和κ受体与成瘾性有关。

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离子调控机制

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离子调控机制

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离子调控机制【摘要】本文探讨了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离子调控机制。

引言部分介绍了阿片肽的生理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

正文深入分析了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包括调控钙离子通道、对钠离子通道的影响以及对钾离子通道的调控等。

文章还总结了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离子平衡的整体影响。

结论部分指出了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离子调控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对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阿片肽、心血管系统、离子调控机制、钙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离子平衡、生理功能、重要性、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阿片肽的生理功能阿片肽是一类内源性肽类物质,主要包括内啡肽、β-内啡肽、镇痛肽等多种类型。

它们是由神经元合成并释放到神经系统中,起到调节神经传导、疼痛感知和情绪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心血管系统中,阿片肽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阿片肽能够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中的离子通道活性,影响心血管功能和血压调节。

阿片肽还通过激活内在的镇痛系统,减轻疼痛感,从而降低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

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不仅具有调节离子通道、影响电生理功能的作用,还能通过镇痛作用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将更详细地探讨阿片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

1.2 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它的功能是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并排除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保持了细胞内外的稳态环境,维持了身体各部位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心血管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维持血液循环、调节血压、保持体温平衡和运输营养物质等。

如果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各种严重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副本PPT正式版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副本PPT正式版
芬太尼:中枢与胃肠道的药物分布比:
二、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阿片类药物刺激了中枢化学感受区、 前庭核以及胃肠道阿片受体,导致中枢性呕吐和 胃肠蠕动减慢所致。一般临床有效的μ受体激动 剂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恶心和呕吐。
阿片类药物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30%,一般发
阿片类药物不生良反于应防治用副本药初期,症状4~7天内多能缓解。既往化
激动δ受体,可产生镇痛、血压下降和缩瞳作用。 对于乳果糖,每日30~60ml;
最为密切,激动μ1受体,可发挥镇痛作用 治疗: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或改变用药途径。
刺激性泻药:酚酞、比沙可啶、番泻叶。 治疗:流水诱导法、按摩膀胱区、热水冲会阴部等诱导自行排尿。
,产生欣快感和药物依赖;激动μ2受体, 根据需要选择一种刺激性泻药+大便软化剂,如比沙可定,2~3片,口服,每日1次,联合每日给予1次直肠栓剂(软化剂);
一般患者可能会短暂出现恶心、呕吐、镇 静、嗜睡、头晕等症状,一般会自行缓解 ,而便秘可能长期持续存在。
为使这类镇痛药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减轻 患者的过度恐惧心理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 生,有必要了解本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方能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一、便秘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 生率约90~100%。
便秘的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药:硫酸镁,硫酸钠,通过增加大便量, 刺激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对于粪便干结 的患者效果好。一般需联用几天才能发挥作用。 一般在服用2-8小时出现,宜早晨空腹服用,如果 剂量过高或剂量过大,硫酸镁从组织内吸收大量水 分而导致脱水。连续服用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麻痹 性肠梗阻,可引起便秘。
治疗:评估便秘病因和严重程度,排除肠梗阻。 阿片类药物通过模拟内源性阿片肽作用阿片受体而起到镇痛作用。

吸毒危害——精选推荐

吸毒危害——精选推荐

毒品不知摧残了多少人的健康。

吸毒者中绝大多数是青年人,这些人本应是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的。

但是吸毒后却百病丛生。

许多人吸毒后不久身体就垮了。

多为骨瘦如柴,肌泽干枯。

不少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乃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者因吸毒而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疾病伴随这白色恶魔而来。

首先,海洛因对消化系统毒害很明显。

由于海洛因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聚减,胃肠道水分回收增大等药理作用,使吸毒者多表现出食欲下降、消化力差、长期排便困难,造成营养不良。

此外,海洛因及各种内含的有害物质对肝脏有直接毒害作用,也由于吸毒者常共用不洁针头和注射器,直接造成了传染性肝病,使消化系统受损更加严重,并影响其他系统所需能量和人体基本能量的提供。

中医学理论把代表消化功能的脾胃看得很重要,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吸毒破坏了消化功能,精、气、血、液就不能“生化”,不能提供足够的养料,人体就衰亡。

海洛因对于人体心血管系统也有较明显损害。

静脉吸毒者常羞于将自己的手臂暴露,是因为沿着静脉走向有一串串硬结和红肿。

这便是海洛因药物对血管的直接损害。

当吸毒者由静脉推入海洛因后,海洛因及其所含的杂质对血管壁产生化学刺激及继发感染,造成局部血管甚至深部较大血管的阻塞。

血管硬结的危害性远不止影响美观,还可能继发引起脑栓塞,大动脉栓塞,甚至于造成坏死性的脉管炎,以致不得不用截肢的治疗手段以保全其性命。

吸毒者的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海洛因可直接影响人的心脏,所以常出现心脏传导阻滞,心律不齐。

静脉感染之后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的心内膜炎的病人比同龄人多得多。

我们再看看海洛因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吮吸海洛因对人的支气管和咽部会造成直接的刺激,并有明显抑制呼吸中枢及咳嗽中枢作用。

咳嗽是人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可帮助排出气管内分必物和外来细菌等物。

吸毒后便失去机体原有的功能,所以吸毒者中患慢性咽喉炎、气管炎者很多。

不少原来并没有哮喘的人吸毒后患上哮喘,原因是毒品及其中所含杂质导致了人体变态反应性的疾病。

内源性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

内源性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

内源性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随着内源性阿片肽(EOP)及其受体的发现,阿片肽在各个系统的生理作用受到普遍关注,其在疼痛和胃肠动力方面的作用已基本明确;但是,关于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研究尚不多,结论也颇有争议,我们仅就EOP在呼吸调控方面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一、阿片肽的种类及其分布根据其前体不同可将EOP分为三大类:β内啡肽(β-endorphin)、脑啡肽(enkephalins)、强啡肽(dynorphins)。

β内啡肽来源于前阿片黑皮素(POMC),由31个氨基酸组成,存在于垂体及脑内。

垂体内的β内啡肽通过门脉系统进入体循环,并且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一样具有生理节律。

脑内的β内啡肽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基底内侧的弓状核,传出纤维分布广泛。

1975年Hughes等[1]分离鉴定了脑内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及几个类似结构的肽,它们均源于一个大的前体分子――前-脑啡肽。

细胞免疫观察证明脑啡肽神经元分布极广泛,其中甲硫脑啡肽在延髓呼吸中枢区浓度较高,在肾上腺髓质也有合成并释放入血液循环。

EOP的第三族强啡肽,其主干前体是前强啡肽。

由此主干前体产生α新内啡肽、β新内啡肽、强啡肽A及强啡肽B,所有这些肽都已从哺乳动物脑组织中分离成功。

据EOP的分布可知,在脑脊液和血液中都存在阿片肽,但它们来源不同,其中β内啡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研究最多。

二、EOP受体及其分布EOP受体于EOP发现2年之后由Lord等[2]发现,共分为三类,并分别存在亚型。

大多数EOP在受体的亲和力方面没有严格的选择性。

一般来说,β内啡肽与μ受体亲和力较高,脑啡肽与δ受体亲和力较高,强啡肽则与κ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但它们之间又有所重叠。

β内啡肽对μ、δ受体有较高亲和力,但在较高浓度情况下也可和κ受体结合。

在体内、体外实验中,β内啡肽和三种受体都可以结合并产生效应。

脑啡肽则与δ受体亲和力最高,在高浓度时与μ、κ受体也能结合。

黄赌毒的危害——宣传材料

黄赌毒的危害——宣传材料

黄赌毒——宣传材料黄赌毒,指卖淫嫖娼,贩卖或者传播黄色信息、赌博、种植,买卖或吸食毒品的违法犯罪现象。

在中国,黄赌毒是法律严令禁止的活动,是政府主要打击的1.万恶淫为首。

易导致社会风气败坏,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犯罪,损害身心健康。

2.传统观念。

因为中国对于性还是比较保守,所以很多未成年人没有正规的渠道去了解,但越是这样越好奇,于是黄色文化也在青少年中很有市场,其后果是滋生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

3.生理方面。

主要是性早熟、手淫习惯的养成,还有前列腺长期充血,引发前列腺炎等病状。

但只要能得到正常的教育,保持正常的心态,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赌的危害1.坏党风。

赌博损害党的威信,贻误党的事业,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容易引发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受贿等各种腐败和违法犯罪现象。

2.失民心。

赌博败坏党的形象,赌民不思创业,参赌党员、干部不谋发展,失去先进性,群众会对党失去信心,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3.损健康。

赢钱的人乘兴而往,不分昼夜;输钱的人拼命再来,不顾饥寒;不断消耗,疲惫精神。

长此以往,控制不住而呈病态赌博,必定会损害健康,甚至自杀、杀人。

有的老人赌博时受到刺激,当场死在赌桌上。

4.生贪欲。

赌博助长不劳而获的习气,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5.离骨肉。

赌博忘记了勤奋工作;忘记了合家亲情,失去了天伦之乐;只顾自己的豪爽,不顾家人的怨气,甚至造成骨肉分离,妻离子散。

6.生事变。

有的因赌博反目成仇,使用暴力。

有的造成企业破产。

有的因缺赌资参与偷抢等犯罪活动而锒铛入狱。

7.坏心术。

一旦赌博,心中千方百计地在想要赢对方的钱财,虽然是至亲至朋对局赌博,也必定暗下戈矛,如同仇敌,只顾自己赢钱,哪管他人破产。

8.丧品行。

在赌场之中,只是问钱少钱多,易产生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侥幸等不良的心态。

9.失家教。

赌博最易诱发父子赌,哥弟赌,亲戚赌,没有长幼、尊卑之分,彼此任意嘲笑,随便称呼。

10.费资财。

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



其一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作 用较强,用于剧痛的药物;在镇痛时,意识清 醒,其它感觉不受影响,但能成瘾,这类镇痛 药称为麻醉性镇痛药。
其二是作用部位不在中枢,缓解疼痛作用较弱, 多用于钝痛,同时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解热、 镇痛、抗炎药。

镇痛药发展史

最早使用的镇痛药来自罂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片 (opium) ,含20余种生物碱,仅吗啡、可待因、罂 粟碱具临床药用价值;
阿片受体分布
①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密度较
高---与痛觉的感受和整合有关。 ②边缘系统及蓝斑核密度最高---与情绪、精 神活动有关。 ③中脑盖前核与缩瞳有关。
④延脑的孤束核与镇咳、呼吸抑制、中枢交感张力 降低有关。
⑤脑干极后区与恶心呕吐有关。 ⑥迷走神经背核、肠肌也有阿片受体存在。
脑内主要存在三类阿片受体:μ、κ、δ
2.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突发急性肺水肿所致呼吸困难
治疗原则:除强心、利尿、给氧外,静注吗啡可 产生良好效果。
机制:①吗啡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 的前后负荷,利于肺水肿的消除。 ②镇静作用利于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③抑制呼吸,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 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3.止泻
疼痛不仅是症状,也是一种疾病

全世界每天约有 550 万人正在忍受着各种疼 痛的折磨。欧美35%左右的人患有慢性疼痛, 中国城市57%的居民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疼痛。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对疼痛的治疗,尤其是 对轻、中度疼痛的治疗。

疼痛可使患者的心理、精神失衡,使之产 生忧郁、焦虑、烦躁及恐惧 ; 疼痛还会影响 患者各个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
(1)痛感觉向中枢传导过程中,痛觉刺激感觉 神经末梢并释放Glu和SP,作用于相应受体而 完成痛觉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引起疼痛。

纳洛酮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

纳洛酮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

纳洛酮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吴伟中【摘要】通过对纳洛酮与阿片受体拮抗作用的机制分析,阐述纳洛酮通过竞争性地与阿片受体结合所产生的药理作用.纳洛酮通过阻断阿片样物质和内源性阿片肽的生理作用,能改善脑部神经功能障碍,兴奋中枢神经,兴奋呼吸,稳定溶酶体膜,恢复Na+-K+-ATP酶的功能,使心搏出量增加,升高血压,冠脉及脑、肾血流灌注改善,有效维持心、脑、肾等脏器功能.纳洛酮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中毒、肝性肺性脑病、脑卒中、颅脑和脊髓损伤、休克、新生儿窒息、心肺脑复苏、眩晕症、阿片类药物过量和麻醉后的催醒.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纳洛酮在各科应用的文献报道,对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0(021)010【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作者】吴伟中【作者单位】无锡市惠山区传染病医院外科,江苏无锡,2141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纳洛酮于 60年代合成并逐渐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内啡肽在各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明确。

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

近年来的报道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中毒、肝性肺性脑病、脑卒中、颅脑和脊髓损伤、休克、新生儿窒息、心肺脑复苏、眩晕症、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毒及其依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麻醉后的催醒等。

随着对其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

阿片受体体内至少存在8种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至少存在4种亚型:μ、κ、δ、σ。

镇痛药能作用于阿片受体,然后作用于内源性镇痛物质。

吗啡是μ、κ、δ三种受体的激动剂,对三种受体亚型的作用强度依次减弱。

目前对μ、κ和δ型受体的认识已较清楚,其基因编码已被克隆,这三种受体称为“经典型阿片受体”。

纳洛酮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1]。

阿片受体在体内广泛分布,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不均匀。

β-内啡肽与新生儿疾病

β-内啡肽与新生儿疾病

β-内啡肽与新生儿疾病关键词β-内啡肽新生儿β-内啡肽是内源性阿片肽之一,多年研究表明其与许多危重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其与新生儿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β-内啡肽的合成、分泌与病理生理内源性阿片肽(EOP)是由机体合成的一类具有阿片样作用的肽类物质。

其中β-内啡肽最为重要,由31个氨基酸组成,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各系统,其中垂体、下丘脑的弓型核、孤束核和联合核含量最高。

β-内啡肽由分子量较大的前体蛋白前阿黑皮素(POMC)分泌,在垂体中间叶浓度最高,大多数以乙酰化形式存在。

翻译加工后的前阿黑皮素具有组织特异性,并导致了不同肽类物质的产生。

前阿黑皮素在腺垂体的前叶及中间叶、大脑及一些外周组织如胃肠道、生殖道、胎盘及免疫系统的一些细胞独立合成。

垂体前叶的前阿黑皮素主要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β-脂肪酸释放激素(beta-LPH)的释放,同时也可以产生β-内啡肽。

β-内啡肽随ACTH同时释放。

在大脑中,ACTH及beta-LPH进一步促进了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及β-内啡肽释放。

前阿黑皮素基因表达的调控及β-内啡肽的释放也具有组织特异性,但是,在应激的条件下,垂体及大脑同时释放β-内啡肽[1,2]。

β-内啡肽是很强的阿片激动剂,对中枢阿片受体,尤其是μ、δ受体,有高度的构相亲和力,在脑内作抑制性调剂发挥作用。

并且在免疫系统中亦有广泛的调节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β-内啡肽与μ阿片受体结合,通过耦合的腺苷酸环化酶-cAMP的蛋白激酶A途径抑制巨噬细胞活性[3]。

β-内啡肽参与机体稳态和行为过程,如自主神经的调节、HPA轴活动、细胞运动的影响(通过线粒体适应,促进细胞增殖、激活HPA轴、降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应激性镇痛以及拥有情绪加强和抗焦虑作用[4]。

其对机体的调节非常复杂,药物注射的剂型、注射的部位、给予动物的麻醉状态或应激均可导致不同的结果。

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如缺氧、缺血、创伤、休克等,其合成分泌增加,可兴奋副交感神经,并抑制交感系统的活性。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阿片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药理学基础1.1 阿片受体与呼吸功能阿片受体是介导内源性阿片肽生物学效应和外源性阿片类物质镇痛等药理学作用的受体。

自1973年以来,国外学者相继发现在脑内和脊髓内存在着阿片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行为相关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脑、杏仁核和脊髓罗氏胶质区等。

经典的阿片受体可分为μ、δ、κ 3种类型,不同类型受体有不同的存在位点及生理作用。

三种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该类受体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一个细胞外氨基端区域,七个跨膜域以及一个细胞内羧基端尾区。

其中,μ受体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最为肯定,研究的也最多。

它位于脊髓以上水平,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边缘系统、纹状体、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被激活后,可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等作用。

Matthes[1]等报道,给予镇痛剂量吗啡(6mg/kg)野生型小鼠出现呼吸频率下降,而MOR(μ受体的分子生物学命名)缺失小鼠没有改变。

MOR缺失小鼠使用极高剂量(1600mg/kg)的吗啡出现死亡时也无典型的呼吸抑制[2]。

人的μ受体DNA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q24-25和第3号染色体的q26[3],与大鼠的μ受体有95%的同源性,含有400个氨基酸残基。

在中脑、纹状体和丘脑中可以观察到高水平的μ受体mRNA的表达,而脑皮层则表达量很低。

Pasternak等用3H标记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结合研究实验,发现纳洛酮能抑制放射性配基结合于μ1受体结合位点。

体内研究表明,其能够选择性拮抗吗啡诱导的镇痛反应,不能对抗呼吸抑制和躯体依赖作用,因此提出μ型受体可能存在μ1、μ2两个亚型。

μ1受体主要作用是镇痛,镇静,使心率减慢;μ2受体则与呼吸抑制,欣快感和生理依赖性相关。

δ受体调控通过调节或拮抗μ受体所致的呼吸抑制而发挥其调节呼吸的功能。

而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的κ受体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阿片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_

阿片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_

阿片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张建辉,庞广昌*(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商学院,天津 300134)摘 要:阿片肽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神经活性物质,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器官均起作用,分为内源性阿片肽和外源性阿片肽。

20世纪70年代,阿片肽陆续在体内和体外被发现,它所具有的类吗啡活性掀起了科学家们的研究热潮,后来又发现其在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神经免疫肽。

至今已发现了大量的阿片肽,本文综述了阿片肽的结构特点、研究现状及生理功能,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阿片肽;结构;序列;功能;展望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Opioid PeptidesZHANG Jian-hui,PANG Guang-chang*(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Food Bio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opioid peptides already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30 years. Opioid peptides are a kind of neuroactivesubstances with hormone and neurotransmitter functions, which confers opioid peptides an important mediator to regulate the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the peripheral organ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 and exogenous opioidpeptides. In 1970s, the opioid peptides with the morphine activity were found continuously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leadingto an increased interest of scientists. Afterwards,scientists discovered that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rvous,immune and endocrine systems, for which they were called the neuroimmune peptides. A number of opioid peptides havealready been discovered up to now. This article overview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ent advances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opioid peptides and makes prospects of research in the future.Key words:opioid peptide;structure;sequence;function;prospect中图分类号:Q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6)12-0823-07收稿日期:2006-09-12 *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225)作者简介:张建辉(198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内源性阿片肽(EOP)及其受体的发现,阿片肽在各个系统的生理作用受到普遍关注,其在疼痛和胃肠动力方面的作用已基本明确;但是,关于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研究尚不多,结论也颇有争议,我们仅就EOP在呼吸调控方面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一、阿片肽的种类及其分布根据其前体不同可将EOP分为三大类:β内啡肽(β-endorphin)、脑啡肽(enkephalins)、强啡肽(dynorphins)。

β内啡肽来源于前阿片黑皮素(POMC),由31个氨基酸组成,存在于垂体及脑内。

垂体内的β内啡肽通过门脉系统进入体循环,并且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一样具有生理节律。

脑内的β内啡肽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基底内侧的弓状核,传出纤维分布广泛。

1975年Hughes等[1]分离鉴定了脑内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及几个类似结构的肽,它们均源于一个大的前体分子——前-脑啡肽。

细胞免疫观察证明脑啡肽神经元分布极广泛,其中甲硫脑啡肽在延髓呼吸中枢区浓度较高,在肾上腺髓质也有合成并释放入血液循环。

EOP的第三族强啡肽,其主干前体是前强啡肽。

由此主干前体产生α新内啡肽、β新内啡肽、强啡肽A及强啡肽B,所有这些肽都已从哺乳动物脑组织中分离成功。

据EOP的分布可知,在脑脊液和血液中都存在阿片肽,但它们来源不同,其中β内啡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研究最多。

二、EOP受体及其分布EOP 受体于EOP发现2年之后由Lord等[2]发现,共分为三类,并分别存在亚型。

大多数EOP 在受体的亲和力方面没有严格的选择性。

一般来说,β内啡肽与μ受体亲和力较高,脑啡肽与δ受体亲和力较高,强啡肽则与κ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但它们之间又有所重叠。

β内啡肽对μ、δ受体有较高亲和力,但在较高浓度情况下也可和κ受体结合。

在体内、体外实验中,β内啡肽和三种受体都可以结合并产生效应。

脑啡肽则与δ受体亲和力最高,在高浓度时与μ、κ受体也能结合。

强啡肽与κ受体有较高亲和力,但对呼吸调控作用很小。

EOP受体广泛存在于脑、脊髓及外周组织中,脑内EOP受体的分布与三类阿片肽的分布基本平行。

三、EOP与呼吸调控的关系自从1975年首先发现脑啡肽以来,EOP在全身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得到广泛研究。

早期在呼吸调控方面的研究表明,以β内啡肽为主的EOP是强有力的呼吸抑制剂。

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产生了很多颇有争议的结论。

1.动物实验的结果:Moss[3]将β内啡肽注入戊巴比妥麻醉的狗脑池中,可引起能被纳洛酮(阿片肽拮抗剂)逆转的低氧反应,表现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潮气容积(VT)、每分呼气量(E)及呼吸频率(RR)下降。

对这一生理现象的仔细观察发现,β内啡肽先是引起VT、RR下降,以后RR的下降对低氧反应起着决定作用,而RR的下降则主要是由于呼气时间延长所致。

更为直接的证据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低氧下内啡肽含量,发现猫脑脊液和兔脑室灌注液中β内啡肽含量于低氧下显著增高,并且与动脉氧分压和呼吸驱动存在着指数负相关,即低氧越严重,β内啡肽含量越高,呼吸抑制也越严重[4]。

[!--empirenews.page--] 很多实验以中枢或外周给予纳洛酮后观察通气反应来了解EOP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借此回答EOP的作用究竟是一种“张力性”调节还是一种“应激性”调节,如果EOP对呼吸的调控是张力性的,那么纳洛酮对正常人或动物的呼吸也应该有影响,然而研究的结果众说不一。

Ison 等[5]给未麻醉的大鼠皮下注射纳洛酮,结果刺激了RR、VT、E的增加,表明EOP是张力性调控呼吸的;而Olson[6]的实验表明,纳洛酮可以增强大鼠急性低氧下的通气反应,而对正常血氧和未麻醉大鼠无此作用,提出EOP是一种低氧呼吸抑制的中枢调节剂。

国内许铁等[7]在去双侧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的麻醉雄家兔上,给动物吸入低氧混合气导致通气抑制后,向其侧脑室注入纳洛酮可使抑制的通气被逆转,注入β内啡肽拟似剂羟甲芬太尼则可使抑制更加重。

这样的结论引发出一个更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以β内啡肽为首的EOP究竟是呼吸调控的启动因子还是各种病理情况导致低氧后的一种继发改变。

一般认为,机体在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时刺激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使传入冲动增强,引起呼吸驱动、通气增强。

但是,早在30、4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在麻醉动物去外周化学感受器后有一个通气抑制现象,以后逐渐发现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都存在这一现象。

因此,当低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而调动了驱动反应时就会使通气增强而提高血氧,结果使中枢仅受到较小程度的低氧刺激,如果β内啡肽确是一种应急性调节,那么这种低水平的低氧尚不足以触发大量的β内啡肽释放,通气呈轻度抑制,纳洛酮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

Schaeffer 等[8]给清醒狗造成中、重度低氧后,发现重度低氧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28~35 mm Hg(1 mm Hg=0.133 kPa)的狗给予纳洛酮时通气反应增强,而在中度低氧(PaO2 40~47 mm Hg)却无此反应,说明只要足够低氧就可以抵销外周反射所致的通气增强,而刺激β内啡肽的释放。

此外,EOP的分布、水平在种属间的差异,也是各种不同动物反应有异原因之一;同时,影响机体EOP释放原因复杂多样,疼痛、麻醉、外科手术、应激等都会引起β内啡肽释放,因此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外在因素、防止其它干预十分重要。

2.EOP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EOP与新生儿、婴儿的呼吸调控关系密切,特别是在婴儿窒息综合征(IAS)及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健康新生儿血中β内啡肽含量就较成人显著增高,且与血pH值及PaO2呈负相关;因窒息而早产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其血中β内啡肽也显著高于无窒息的早产儿,而且这种β内啡肽的升高并非来源于母体,因为母血和脐带血的β内啡肽水平与新生儿β内啡肽水平并不相关。

Orlowski[9]多次研究都表明,IAS患儿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他们还注意到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升高并不能反应脑脊液中水平的升高;由于EOP本身在应激时就会明显升高,因此为明确IAS患儿β内啡肽的升高是否因窒息的应激而产生,他们用纳洛酮10 ng.kg-1.h-1持续静脉滴注发现,纳洛酮可明显减少窒息及呼吸暂停的发生,但对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正常的患儿则无此作用,提示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升高在IAS的发生学上起着重要作用,并推测其与IAS患儿睡眠时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反复短暂呼吸暂停、过多周期性呼吸及睡眠中低通气、二氧化碳潴留、睡眠时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通气增强反应受抑制有关。

在对SIDS患儿及曾有危及生命的呼吸失控史患儿的研究中也有类似发现。

[!--empirenews.page--] 关于阿片肽对幼年动物呼吸调控作用的许多实验结果也有类似结论,而且年龄越小的动物,纳洛酮对β内啡肽引起的通气抑制逆转作用越强。

Wardlaw等[10]将导管插入怀孕羊的子宫内胎体血管中,证实低氧[胎体PaO2从(21.0±0.8) mm Hg降至(11.0±0.6) mm Hg]可以引起内啡肽的显著增加,而同时母体[PaO2从(96.0±2.5) mm Hg降至(40.0±2.5) mm Hg]的β内啡肽水平则无显著升高,当严重低氧[母体PaO2降至(27.9±2.5) mm Hg]时母体β内啡肽也可显著升高,表明幼年动物的呼吸调控受β内啡肽的影响更大,而成年动物呼吸调节的改变程度与低氧刺激的严重程度相关。

3. EOP与成人呼吸调控的关系:人们最早是在新生和幼年动物上及新生儿身上发现了低氧通气的双相反应,随后发现在成年动物和成人也有类似现象,只是成人的抑制反应相出现较新生儿迟,在低氧后5~10分钟才表现出来。

[1][2]下一页外源性阿片肽无疑会引起呼吸抑制,并可被纳洛酮逆转。

然而人们更感兴趣的是EOP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及其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遗憾的是,很多实验结论仍是不一致的,使人们多次怀疑EOP对呼吸是否具有调控作用。

早期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缺氧可以引起人EOP释放,使血中β内啡肽水平升高,而且缺氧和酸中毒程度与β内啡肽水平正相关。

另一部分以纳洛酮作为拮抗剂的实验,对比了给药前后机体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反应,表明纳洛酮可使通气反应增强,包括ΔE/ΔPaO 2、ΔE/ΔSaO2(血氧饱和度)、ΔP0.1(口腔阻断压)/ΔPaO2、ΔP0.1/ΔPaCO2等,提示EOP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情况下有呼吸调控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在中枢要比外周影响更大。

Tobin 等[14]曾报告纳洛酮在一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可有明显刺激呼吸驱动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无反应;关于纳洛酮在COPD患者呼吸调控中的作用各家结论不一,表明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参与了呼吸调控[11-13]。

最近,有人对另一呼吸驱动异常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血中EO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怀疑EOP在SAS 的发生中是否具有一定作用[15,16]。

但是,在人体上探讨阿片肽功能的研究会遇到更多困难和干扰。

首先,不能排除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影响,成人低氧通气抑制本身发生要延迟,这时如果已刺激到外周化学感受器,激发了通气增强效应,很容易掩盖这种抑制反应;其次,动物实验可以直接从中枢得到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或蛋白水平测定,并且发现在中枢的EOP对呼吸调节意义似乎更大,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能在人体获得直接的结果;另外,影响EOP释放因素很多,实验表明,应激引起的EOP释放,无论是原发因素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继发改变,都对呼吸有抑制调节,而人类活动的复杂性,使人们很难避免各种应激,因此,在机体的低氧或高二氧化碳反应中,EOP的释放究竟是因还是果,至今无一满意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可能是一种恶性循环的中间环节,使低氧或高二氧化碳更趋严重。

四、EOP调控呼吸的作用机制 [!--empirenews.page--] EOP抑制呼吸主要通过降低脑干神经元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延髓腹侧对EOP的作用尤其敏感,这些细胞对脑细胞外液pH 和PaCO2的变化敏感,而EOP可降低它们对二氧化碳的反应。

在外周,它们作用于颈动脉体的EOP受体,可抑制因缺氧引起的通气增强反应。

通过分段灌注纳洛酮或吗啡的办法,发现EOP通过其纤维投射或通过脑脊液主要作用于低位脑干,包括延髓腹外侧核,导致呼吸抑制。

低位脑干是基本呼吸中枢,其中结合臂旁核(NPB)被称为“调整中枢”,EOP受体密集。

据实验推测,弓状核释放的EOP兴奋了NPB区的呼吸相关神经元,可导致呼吸抑制。

即使常氧下,在去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成年兔身上,用电刺激或微量注射胞体兴奋剂至NPB,都可使膈神经活动受抑制,一般认为NPB兴奋能切断吸气,使吸气相转入呼气相;其次,孤束核(NTS)是中枢呼吸活动的传出和多种反射传入的中继站,参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和呼吸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