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二科-颅脑-头颅ct最全读片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后窝:小脑半球及第四脑室。
3、第三脑室 下部层面
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
外侧缘:基底核的尾状核头; 之间:胼胝体膝部的下方,稍后方为前连合及穹隆柱; 前方:额叶; 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后方为中脑
脚与丘脑连接的部位。
颅后窝:“Y”形或“V”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 (小脑上蚓部)在内侧,幕上结构(枕叶)在外 侧。
头颅CT读片指南
铁路医院
分类
CT(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分为:
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成像效果欠佳;
多层螺旋CT:X线管经过滑环构造作连续旋转, 检查床继续送进,形成无间断地体积扫描。可避 免由于呼吸所引起的体动,微小病灶不易遗漏, 且提高了检查速度。
第三步,了解层面。头颅CT一般来说有11 个层面(大多数人的头颅长度决定,如果 头颅很长,层面可能增加,或者层厚增 加)。重要的层面如图所示共有8个,一般 来说CT图像的11层就依照这8个层面上下浮 动。下面我们着重说一下这8个层面的大体 解剖位置。
1、颅底蝶鞍
颅前窝底部:眼眶或眶顶、筛窦、蝶窦、鸡 冠及前床突。
颅脑CT扫描的密度是以脑灰、白质的密度为基准的, 而组织的密度是以其CT值来衡量,正常脑灰、白质属等 密度,其CT值是:脑灰质32~40HU,脑白质28~32HU,其 影像呈灰色。
颅骨2气腔隙:副鼻窦等因腔内含气,在平扫示为低 密度影像。
脑灰、白质:正常脑灰、白质的CT值近似,值差为 7.0HU±1.3HU,CT可以区别。脑灰、白质在CT密度概念 上为等密度(灰色影)。
CTA
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 前者得到的是二维信息,而后者得到的是三 维信息,并使CT血管成像(CTA)成为可 能。
CT窗口技术
人体各种组织结构不同,X线衰减差异较大, 形成各种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来 鉴别组织的性质。
一般认为空气对X线的吸收为0,故空气的CT 值为-1000;而骨组织的X线衰减是水的2-4 倍,故相应的CT值为+1000;水的CT值为0。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 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 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 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呈凹面向后的马蹄 形,后面的凹陷邻接小脑蚓小结(圆形稍高密度 影)。第四脑室后方沿中线区有时可见小脑谷(纵 行低密度带,前通第四脑室,后连枕大池);其两 旁为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影);
第二步,看CT片上面的状态信息。拿到CT片后,我们要学 会分清楚前后左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CT片上面的信息, 这个信息一般在每一幅图像的左上方,信息为英文,一般 信息的顺序是医院的名称、CT的片号、患者的姓名、性别 (女F或者男M)、年龄、日期(如2015 Feb 22)等信息。 你只要能够将这些信息找到,就能够正确的分清楚CT片的 前后上下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左右,一般在每一 幅图像的中间两侧位置可以看到“R”右侧和“L”左侧的 标志,这代表左右,通过这个标志你可以分清楚每一幅图 象上面的左右脑半球。还有其它的一些标志,比如kv(管 电压)、mA(管电流)、Tilt(倾斜角)、WW(窗宽)、 WL(窗位)等,这是扫描条件或者成像条件,比较专业, 和读片关系不大,可以略过。
分析与判断:诊断的基础是首先了解正常影 像解剖,并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 了解,再结合病史、主诉做出正确的判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常头颅CT解剖
常规扫描与听眦线(OMBL,为外耳孔中点 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成15°或20°角,层厚 10mm,层距10mm。
一般自颅底至顶部分为11个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
颅骨:颅骨系高密度结构,CT值>+1000HU, 观察颅骨时应用大窗宽和高窗位,常产用薄层 技术扫描。
增强图像:注入造影剂进行扫描时,颅内某 些正常结构均可有不同的密度增高。
CT表现
第一步,让我们学会CT片的正确阅读方法。一般来说,头 颅CT片为轴位,也就是上下方向做的切片,每一幅图像为 10mm厚度,也就是一幅图像上面显示了10mm厚度的头部 组织情况。头颅CT片有多幅图像构成,第一幅图象为最低 层面(大多为外耳道和眼外眦连线),最后一幅图像为头 顶部,一般为11层。一般的头颅CT为软组织窗(也就是主 要看脑组织),我们可以看到外层为白色的一圈,这是我 们的颅骨,里面是灰色的部分,这就是脑组织,在脑组织 里面还有一些黑色的部分,这是脑沟、脑池,因为里面是 脑脊液所以显示黑色。如果是外伤拍的CT片在软组织窗的 下面还会有骨窗(如图所示),下面的骨窗主要是显示颅 骨的,骨头为明显的白色,里面的脑组织
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病变时,CT值亦相应变化, 然而有时病变与正常组织呈等密度时,可以 应用增强扫描来加以区别。
CT读片原则
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首先了解人体横断 面解剖,观察扫描图像位置是否正确,各脏 器是否包括,扫描计划是否恰当。
异常影像的观察: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与 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的 关系等,如为复查则需对病变进行动态描述。
脑桥:位于第四脑室与脑桥前池之间。
2、鞍上池层 面
颅前窝: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 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 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 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 环池,第6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脚 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 常可见到“V”形视交叉。
脑室、脑池、脑裂和脑沟:脑室、池裂和脑沟,因其 内含脑脊液而呈低密度影,其CT值为0~20HU。
正常颅脑CT表现
大脑基底节及周围结构:基底节由尾状核、壳 与苍白球构成,位居在两侧脑室旁,为略高密 度影、双侧尾状核的头和丘脑与豆状核(壳与 苍白球)之间的“〉〈”形低密度影为内囊。 延髓、桥脑和中脑。钙化:颅内的非病理性钙 化呈高密度影,CT值常在+60HU以上。
3、第三脑室 下部层面
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
外侧缘:基底核的尾状核头; 之间:胼胝体膝部的下方,稍后方为前连合及穹隆柱; 前方:额叶; 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后方为中脑
脚与丘脑连接的部位。
颅后窝:“Y”形或“V”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 (小脑上蚓部)在内侧,幕上结构(枕叶)在外 侧。
头颅CT读片指南
铁路医院
分类
CT(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分为:
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成像效果欠佳;
多层螺旋CT:X线管经过滑环构造作连续旋转, 检查床继续送进,形成无间断地体积扫描。可避 免由于呼吸所引起的体动,微小病灶不易遗漏, 且提高了检查速度。
第三步,了解层面。头颅CT一般来说有11 个层面(大多数人的头颅长度决定,如果 头颅很长,层面可能增加,或者层厚增 加)。重要的层面如图所示共有8个,一般 来说CT图像的11层就依照这8个层面上下浮 动。下面我们着重说一下这8个层面的大体 解剖位置。
1、颅底蝶鞍
颅前窝底部:眼眶或眶顶、筛窦、蝶窦、鸡 冠及前床突。
颅脑CT扫描的密度是以脑灰、白质的密度为基准的, 而组织的密度是以其CT值来衡量,正常脑灰、白质属等 密度,其CT值是:脑灰质32~40HU,脑白质28~32HU,其 影像呈灰色。
颅骨2气腔隙:副鼻窦等因腔内含气,在平扫示为低 密度影像。
脑灰、白质:正常脑灰、白质的CT值近似,值差为 7.0HU±1.3HU,CT可以区别。脑灰、白质在CT密度概念 上为等密度(灰色影)。
CTA
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 前者得到的是二维信息,而后者得到的是三 维信息,并使CT血管成像(CTA)成为可 能。
CT窗口技术
人体各种组织结构不同,X线衰减差异较大, 形成各种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来 鉴别组织的性质。
一般认为空气对X线的吸收为0,故空气的CT 值为-1000;而骨组织的X线衰减是水的2-4 倍,故相应的CT值为+1000;水的CT值为0。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 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 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 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呈凹面向后的马蹄 形,后面的凹陷邻接小脑蚓小结(圆形稍高密度 影)。第四脑室后方沿中线区有时可见小脑谷(纵 行低密度带,前通第四脑室,后连枕大池);其两 旁为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影);
第二步,看CT片上面的状态信息。拿到CT片后,我们要学 会分清楚前后左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CT片上面的信息, 这个信息一般在每一幅图像的左上方,信息为英文,一般 信息的顺序是医院的名称、CT的片号、患者的姓名、性别 (女F或者男M)、年龄、日期(如2015 Feb 22)等信息。 你只要能够将这些信息找到,就能够正确的分清楚CT片的 前后上下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左右,一般在每一 幅图像的中间两侧位置可以看到“R”右侧和“L”左侧的 标志,这代表左右,通过这个标志你可以分清楚每一幅图 象上面的左右脑半球。还有其它的一些标志,比如kv(管 电压)、mA(管电流)、Tilt(倾斜角)、WW(窗宽)、 WL(窗位)等,这是扫描条件或者成像条件,比较专业, 和读片关系不大,可以略过。
分析与判断:诊断的基础是首先了解正常影 像解剖,并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 了解,再结合病史、主诉做出正确的判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常头颅CT解剖
常规扫描与听眦线(OMBL,为外耳孔中点 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成15°或20°角,层厚 10mm,层距10mm。
一般自颅底至顶部分为11个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
颅骨:颅骨系高密度结构,CT值>+1000HU, 观察颅骨时应用大窗宽和高窗位,常产用薄层 技术扫描。
增强图像:注入造影剂进行扫描时,颅内某 些正常结构均可有不同的密度增高。
CT表现
第一步,让我们学会CT片的正确阅读方法。一般来说,头 颅CT片为轴位,也就是上下方向做的切片,每一幅图像为 10mm厚度,也就是一幅图像上面显示了10mm厚度的头部 组织情况。头颅CT片有多幅图像构成,第一幅图象为最低 层面(大多为外耳道和眼外眦连线),最后一幅图像为头 顶部,一般为11层。一般的头颅CT为软组织窗(也就是主 要看脑组织),我们可以看到外层为白色的一圈,这是我 们的颅骨,里面是灰色的部分,这就是脑组织,在脑组织 里面还有一些黑色的部分,这是脑沟、脑池,因为里面是 脑脊液所以显示黑色。如果是外伤拍的CT片在软组织窗的 下面还会有骨窗(如图所示),下面的骨窗主要是显示颅 骨的,骨头为明显的白色,里面的脑组织
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病变时,CT值亦相应变化, 然而有时病变与正常组织呈等密度时,可以 应用增强扫描来加以区别。
CT读片原则
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首先了解人体横断 面解剖,观察扫描图像位置是否正确,各脏 器是否包括,扫描计划是否恰当。
异常影像的观察: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与 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的 关系等,如为复查则需对病变进行动态描述。
脑桥:位于第四脑室与脑桥前池之间。
2、鞍上池层 面
颅前窝: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 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 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 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 环池,第6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脚 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 常可见到“V”形视交叉。
脑室、脑池、脑裂和脑沟:脑室、池裂和脑沟,因其 内含脑脊液而呈低密度影,其CT值为0~20HU。
正常颅脑CT表现
大脑基底节及周围结构:基底节由尾状核、壳 与苍白球构成,位居在两侧脑室旁,为略高密 度影、双侧尾状核的头和丘脑与豆状核(壳与 苍白球)之间的“〉〈”形低密度影为内囊。 延髓、桥脑和中脑。钙化:颅内的非病理性钙 化呈高密度影,CT值常在+60HU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