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_xdh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过敏史 ,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同时,患 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康 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4
推拿按摩手法在骨质疏松性骨 折中应用
Chapter
推拿按摩作用机制探讨
缓解疼痛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 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达到减轻
疼痛的目的。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的 摄入
过度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会影 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不利于骨 骼健康。
控制盐的摄入
高盐饮食会增加钙的流失,不 利于骨骼健康。
避免过多摄入高蛋白饮食
过多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增加钙 的流失,不利于骨骼健康。建 议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 肉、鱼、蛋等。
注意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食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 用,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例如,草酸含量高的食物( 如菠菜、竹笋等)会影响钙的 吸收,应避免与富含钙的食物 同时食用。
运动康复过程中注意事项
01
避免剧烈运动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的骨骼脆性增加,应 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 再次骨折。
02
加强营养补充
合理饮食,增加钙、 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 摄入,有助于骨骼健 康。
03
定期评估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 康复效果,根据评估 结果及时调整运动方 案。
04
保持良好心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 观的心态,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肝肾阴虚型
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等。治宜滋补 肝肾、强筋壮骨,方用六 味地黄丸加减。
肾阳虚衰型
症见畏寒肢冷、腰膝冷痛 、小便清长等。治宜温补 肾阳、强筋健骨,方用右 归丸加减。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年)要点解读
FRAX计算依据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 骨密度值及结果判断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 1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 2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 3 实际年龄超过40 岁? • 4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 5 是否经常摔倒 (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 6 40 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 cm 以上? • 7 是否体质量过轻? (BMI 值少于 19 kg/m 2) • 8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连续超过3个月? • 9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 10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亢或是甲旁亢、1 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 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 11 女士回答:是否在45 岁或以前就停经? • 12 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 个月? • 13 女士回答:是否在50 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 14 男性回答:是否出现过阳萎、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 15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 (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1 斤、葡萄酒3 两或烈性酒1 两)? • 16 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 17 每天运动量少于30 min? (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 18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 19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 mi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新增)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2017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下颌骨坏 死
绝大多数(超过90%) 发生于恶性 肿瘤患者应用大剂量注射双膦酸 盐以后,以及存在严重口腔疾病 的患者
对患有严重口腔疾病或需要接受牙科手术的患 者,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
非典型股 在低暴力下发生在股骨小转子以 对于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患者(3 年以上) 一旦出
骨骨折
下到股骨髁上之间的骨折,可能 现大腿或者腹股沟部位疼痛,应进行双股骨X线 与长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关 摄片检查
临床诊断(骨密度测量)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临床诊断(胸腰椎骨折判定)
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可作为判定骨质 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首选检查方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临床诊断(骨转化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分为骨形成标 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前者反映 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状态,后 者代表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吸收水 平。
自信心丧失等,老年患者自
主生活能力下降。以及骨折后 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均会 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1
概述
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3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4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5 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鉴别诊
6断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降钙素与双磷酸盐的作用机理不同
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骨吸收,主要原因是其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和减少破骨细胞成熟数量所致。 双磷酸盐则为杀死破骨细胞,直接触进破骨细胞凋亡。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降钙素的作用)
快速、直接
医学知识一《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
脊柱骨折
常见骨质疏松骨折部位、特点及治疗
• 非手术治疗
• 适应症:病症体征较轻、轻度压缩骨折、无法耐受手术者
• 治疗方法:卧床休息3-4周、支具、镇痛药对症治疗、降钙素能减少骨折 后急性骨丧失,又对缓解骨折后急性骨痛有一定效果
• 微创手术治疗
• 适应症: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明显、不宜长期卧床、不稳定压缩骨折、骨 折块不愈合或内部囊性变、椎体坏死、能耐受手术
〔重视围手术期及时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18
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其他治疗
• 物理疗法:简便、无创、有效而平安,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 康复训练: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 运动疗法:负重、抗阻运动为主
19 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总结
• 强化骨转换指标概念,提倡在临床中作为骨质疏松用药判断及骨质疏 松治疗疗效检测的快速检测指标〔3个月〕。
• 手术治疗:
• 有移位骨折,早期手术。包括张力带、拉力螺钉、经皮克氏钉、锁 定接骨板固定、髓内钉固定等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高龄、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肱骨头骨折患者 • 术后肩关节应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 〔手术方式更多、适应症更明确〕
14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其他治疗
• 系统性管理:老年患者全面评估
• 抗骨质疏松治疗 • 重视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
• 大量动物、临床研究显示,现有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 修复和骨折愈合无不良影响
• 且抗骨吸收抑制剂会使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变大,此种大骨痂也可 能提供了更高的生物力学刚度
• 标准化常规剂量的双膦酸盐对骨折愈合无不利影响 • 骨质疏松治疗疗程:3-5年 • PTH和维生素K2有利于成骨 • 鲑鱼降钙素能缓解骨质疏松骨痛
2017年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ppt课件
4
概述
PPT课件
5
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 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不同,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存在的一个局部骨 组织病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PPT课件
6
骨质疏松症
骨 强 度
PPT课件
7
流行病学
全球每3秒钟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 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 骨质疏松性骨折长期卧床者的致死率可达20%、永久性致残率可达50%
伴有一处或多处非暴力性骨折
PPT课件
17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基本检查项目: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
2、选择性检查项目: 红细胞沉降率、性腺激素、 25(OH)VitD、1,25(OH) 2 D、甲状 旁腺激素、24 h尿钙和磷、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血气分析、血尿轻链、 肿瘤标志物、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或骨活检等。
PPT课件
18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形成标志物
骨钙素(OC)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
Ⅰ型原胶原C-端前肽(PICP)
Ⅰ型骨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
骨吸收标志物
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
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尿吡啶啉(Pyr) 尿脱氧吡啶啉(D-Pyr)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2017骨质疏松指南解读
雌激素与骨质疏松
雌激素与甲状旁腺素激素 雌激素有拮抗甲状旁腺素的作用。甲状旁腺素 具有促进骨吸收、骨盐溶解、抑制破骨细胞转变为 成骨细胞的作用,是刺激骨质溶解的主要来源。 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减弱了对甲状旁腺素的拮抗 作用,使甲状旁腺素功能亢进,加速骨质消溶而逐 渐发展成为骨质疏松。
雌激素与骨质疏松
抗骨吸收
二膦酸盐类 阿仑膦酸盐 唑来膦酸盐 降钙素 鲑鱼 鳗鱼 雌激素 ± 孕激素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 (SERM) 易维特(雷洛昔芬)
中药
促骨形成
氟化物 甲状旁腺激素(立帕肽)
骨碎补总黄酮制剂 淫羊藿苷类制剂 人工虎骨粉制剂
新指南优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适应症
女。因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骨丢失可引起骨 小梁变薄和骨小梁断裂,药物能阻止骨质的进一步丢失, 但不能使已断裂的骨小梁继续恢复正常,因此预防重于治 疗。(女性骨质疏松的平均年龄约比男性提前10年)
诊疗现状及流行病学
认识不足 诊疗率低 防控不足
据2015年预测,我国2015、2035、2050年
2011版诊疗流程 2017版诊疗流程
2017版新指南强调
鉴别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新指南指出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需要 依据其临床表现和主要辅助检查做出鉴别诊断, 发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疾病。
鉴别诊断
• 需要鉴别的疾病如下:
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性腺、甲状膀腺、甲状腺疾病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 影响钙和维生素D吸收和调节的消化道和肾脏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 以及各种先天和获得性骨代谢异常疾病等
指南更加完善了双磷酸盐类机理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 骨质硫松性骨折诊疗及治疗原则)l概括骨质松散症是一种浑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 其病理特色为骨量降低、骨微细构造损坏、骨脆性増加 , 骨强度降落 ,易发生骨折。
与年纪、性别、种族等要素亲密有关, 绝经后妇女多发。
骨折是骨质松散症最严重的结果, 常是骨质松散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质松散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 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松散症致使的骨折。
骨质松散性骨折的特色及治疗难点①患者多为者年人 , 常归并其余疾病 , 易发生并发症。
②多为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 , 内置物易松动、脱出, 植骨易被汲取。
③骨形成与骨痂成熟退缓 , 易发生骨折延缓愈合 , 甚至不愈合。
卧床制动期將发生快速骨丢掉, 再骨折的风险显然增大。
⑤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再骨折发生率高 , 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骨质松散性骨新的治疗原则骨质松散性骨折的治疗基来源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松散。
2骨质松散性骨折诊疗及鉴识诊疗诊疗病史、症状和体征有骨质松散性骨折史或轻徴外伤史。
可出现痛苦、肿胀、功能阻碍等症状, 畸形、骨擦感 ( 音) 、异样活动等体征 , 也有患者骨折后缺少上述典型表现。
椎体压缩性骨折 , 可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影像学检査一般 X线检査 : ①摄片应包含伤害部位上、下周边关节 , 髋部骨折应包据双侧髋关节;②除有骨折征象外, 还有骨质松散的表现;③推体压缩骨折时 , 有楔形变或“双凹征” , 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 、假关节形成。
CT检査 :①移位复杂的髋部、踝部、肱骨近端骨折,需应用 CT和( 或 ) 三维成像;②为明确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椎管内压迫情况等 , 可考虑 CT检查。
MRI检査 : ①可诊疗隐匿性骨折;②可判断骨折能否愈合 , 未愈合的骨折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或等信号, 抑脂序列呈高信号。
骨扫描 ( SPECT/ECT) : 适于不可以行 MRI检査的患者 , 有助于判断痛苦责任椎体。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更新要点2017-03-16医默相通3月11日,骨典演义--2017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网络直播会议在美丽的蓉城召开。
众多顶级骨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南的理解以及诊治经验的思考。
本期我们邀请山西大医院刘强教授和吴斗教授对17年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介绍。
为了及时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策略,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措施,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本领域的专家对原有的指南(2008版)进行了更新。
该版本指南与2008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相比,有以下更新要点。
1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的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
“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指人体重心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
与08版指南相比,新版本指南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症存在的情况下,局部骨组织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是骨强度下降的突出表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2流行病学的更新新版本补充了流行病学的最新资料。
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报告:全球每3 秒钟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
2017版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xdh
•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 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 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 即骨密度和骨质量(与2008版相比, 简化概念)
• 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是指在日常 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 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 骨折,亦称“脆性骨折” (与2008 版相比,明确概念) • 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诊断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CT、MRI以及ECT(2017版新增)
类型
X线
CT
MRI • 鉴别骨折是否 愈合 • 判断疼痛责任 椎 • 发现隐匿性骨 折 对鉴别诊断具有 重要意义
ECT 全身骨扫描, 适用于: • 无法行MRI 检查 • 排除肿瘤骨 转移等
• 确定骨折部位、判断: 类型、移位方 • 骨折程度和粉碎 向和程度 情况 特点&作用 • 对骨折诊断和 • 椎体压缩程度 治疗具有重要 • 椎体周壁是否完 价值 整 • 椎管内的压迫情 况
特点
2017版指南更新:提出“骨重建异常”
2017版与2008版指南关于“骨折特点”更新对比
2017年 骨松性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 1. 同左 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 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2.同左第4点 2008年
骨折特点 1 2
3
IOF推荐: • Ⅰ型骨胶原氨基末端 肽(P1NP) • 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S⁃CTX)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诊断
指南新增: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原则及流程
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 血尿常规、钙、磷、碱性磷酸酶 异 常 正 常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2017骨质疏松指南解读 PPT
雌激素能加强降钙素的分泌,绝经后雌激素水 平降低,从而降钙素分泌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增 强,骨质消溶加速,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新指南新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
妇女绝经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主要起 决于 ★其骨峰值的高低 ★骨丢失的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长发育期: 骨形成>骨吸收.
35岁时:
骨形成=骨吸收
35岁以后: 骨形成<骨吸收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 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他因素所致。
诊疗现状及流行病学
我国60 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 1 亿( 约占总人口的15. 5%) ,65 岁以上人口近1. 4 亿( 约占总人口的10. 1%) ,是世 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 7%,男 性为14. 4%; 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 女性尤为突出。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主要包括骨骼本身的因素和外在因素。骨骼本身的因素主要 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 。外在因素主要是由于跌倒、撞击等低能量或轻微创伤。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 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诊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将更加 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 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 作将成为重要趋势,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为患者 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诊疗服务。
远程医疗应用
药物治疗推荐
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和药物研究进展,指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 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和推荐,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止痛药物等的使用时 机和剂量调整。
国内外研究动态关注
发病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如遗传、 环境、生活习惯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关系。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 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9
目录
Contents
•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处理及预后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指由骨质疏松症导致骨 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 力即可发生的骨折。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X线平片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显 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CT和MRI可提供更详细的骨骼和软组织信息,有 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03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
Chapter
中医理论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
肾主骨生髓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 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坚固有力。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肾精亏虚、骨髓失 养密切相关。
。
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 复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 训练、肌力训练等,以促 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 可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中医特色治疗
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使用,以缓解症状和促进 康复。
心理调适与家庭关怀支持
05
患者日常生活调养与康复建议
Chapter
饮食起居注意事项
保持均衡饮食
01
摄入足够的钙、磷、蛋白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适量增加奶制
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富含钙质的食品。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02
过量饮酒和吸烟会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风险。
注意安全
03
避免摔倒和碰撞等意外事故,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减少障碍物
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强度降低,在外力作用下易于发 生骨折。同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修复能力减弱 ,骨折愈合缓慢。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表现。脊柱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身 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髋部骨折可导致下肢外旋、短缩等畸形;桡骨远端骨 折可导致“银叉”样畸形;肱骨近端骨折可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中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危害巨大。
从2006年到2011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历经两版面世,为指导、规范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随着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理念、药物不断发展,指南的更新呼之欲出。
睽违6年,201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终于问世。
与旧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在理论内容上更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更实用,如一座崭新的灯塔,照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之路。
纵观新指南,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更新——1流行病学: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骨质疏松性骨折为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
新指南引用的最新流调数据令人忧心: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骨量减少者已超过2亿人,目前估测我国患者人数已远超过以上数字。
2015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约为269万例次,2035年约为483万例次,到2050年约达599万例次,其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720 亿元、1320亿元和 1630亿元。
另一方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不足 1/4。
笔者深有体会的是,在基层医院,受检测设备、药品等因素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率极低,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2发病机制: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新指南首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阐明,弥补了旧版指南的不足。
简单来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骨转换失衡,即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是其的主要发生机制。
新指南使用了下面这张图(图1),对发病机制作出高度概括,便于理解记忆:注:RANKL:кB受体活化体配体;OPG:护骨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白介素;PGE2:前列腺素E23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强调早筛查早防治新指南参考2014年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制定的指南,对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包括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前者如种族(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白种人高于黄种人,而黄种人高于黑种人)、老龄化、绝经后等,后者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钙/维生素D缺乏、过度饮酒、吸烟等)、疾病(胃肠疾病、内分泌疾病等)、药物(糖皮质激素、过量甲状腺素等)等,可以促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后,药物使用
骨折的制动患者
围绝经期骨折患者 长期干预,提高依 从性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诊断标准分级 正常 WHO标准差诊断法 T值≥-1. 0SD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
SD:标准偏差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2. 5SD < T值 < -1. 0SD
T值 ≤ -2. 5SD T值 ≤ -2. 5SD,并发生一处或多处骨折
1.0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易发生再发骨折
90 80
髋部骨折一年内生活质量
80
0.8
再发骨折发生率
患者比例%
0.6
椎体 骨折 手腕/前臂 骨折 髋部骨折
70 60
0.4
50
40 30 20 10 0
40 30 20
0.2
0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骨折后时间(月) 54 60
死亡
4 5 6 7
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3. 同左第5点
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 4. 同左第2点 复位困难 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 5. 同左第3点 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多见于老年人,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 性与风险性 -6. 同左 7. 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 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 量和寿命
干预原则 骨折后,钙剂、维 生素D使用 骨折前,药物使用 更新/新增点 1. 早期钙和维生素D用药剂量可酌情增加 钙剂:推荐1000mg/d(与2008版有区别);维生素D:推荐800IU/d 2. 已使用药物者,重新评估骨质疏松状况,不建议盲目停药 3. 未使用药物者,应在骨折处理后,全身情况稳定时,尽早使用抗骨质 疏松药物治疗 4. 规范的双膦酸盐使用对骨折愈合无不利影响 5. 骨松性骨折属于骨质疏松严重阶段,可参考促骨形成类药物使用建议 6. 降钙素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急性骨丢失,建议在骨折的制动患者中短 时间(3个月)使用 7. 更年期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明显者,可选用雌激素; 无明显更年期症状,可选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8. 抗骨质疏松治疗,应长期干预,在骨折愈合后还需定期随访,提高药 物依从性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中华骨科杂志. 2008,10(28) : 875-878
药物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干预药物按照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2017版指南关于药物干预的分类和推荐意见
药物分类 基础药物: 钙剂、维生素D 抗骨质疏松药物药物: • 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 SERMs 降钙素类 雌激素 用药建议 钙剂和维生素D可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不推荐同时联合应用同一作用机制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5mg)、伊班膦酸 钠 SERMs: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降钙素:包括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改善疼痛效果好 雌激素: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运用 rhPTH1⁃34:促进骨形成 骨化三醇以及类似物:不推荐作为日常补充
诊断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实验室检查
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应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的干扰 实验室检查:基本项目检查、选择性项目检查以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基本 检查项目
选择性 检查项目
骨转换 生化标志物
• • • • •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钙 血磷 碱性磷酸酶等
•
• •
血沉、性腺激素、 25OHD、1,25(OH)2D、甲 状旁腺激素、24小时尿钙和 磷、甲状腺功能、皮质醇、 血气分析 血尿轻链、肿瘤标志物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 刺或骨活检等
髋部骨折 • 股骨颈骨折:尽早 手术。内固定、人 工关节置换术、外 固定 • 股骨转子间骨折: 闭合/切开复位内 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 非手术治疗:手 法复位、石膏或 小夹板外固定等 • 手术治疗:内固 定术/外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无移位 骨折 • 手术治疗:适 用于移位骨折
PVP:椎体成形术;PKP:椎体后凸成形术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2017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 骨松性骨折 定义、诊疗 原则及常见 骨折类型
2. 流行病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
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4.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5. 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常见骨折诊断
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诊断
常见骨折类型:脊柱、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 骨折诊断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类型 特点
脊柱骨折 骨折中最为常见 • •
髋部骨折 包括股骨颈、股骨 转子间骨折 最严重、致畸、致 残、病死率高、恢 复缓慢 • •
诊断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CT、MRI以及ECT(2017版新增)
类型
X线
CT
MRI • 鉴别骨折是否 愈合 • 判断疼痛责任 椎 • 发现隐匿性骨 折 对鉴别诊断具有 重要意义
ECT 全身骨扫描, 适用于: • 无法行MRI 检查 • 排除肿瘤骨 转移等
• 确定骨折部位、判断: 类型、移位方 • 骨折程度和粉碎 向和程度 情况 特点&作用 • 对骨折诊断和 • 椎体压缩程度 治疗具有重要 • 椎体周壁是否完 价值 整 • 椎管内的压迫情 况
更新点 1.
2017年 抗骨质疏松药物按照作用机制分为5 大类,且增加维生素K2和中药,去掉 锶盐 新增:干预治疗原则(8点) 新增:干预对骨折愈合和内植物影响 新增:干预注意事项 未分类
2008年
2. 3. 4.
骨折后抗骨质疏松用药建 议 无 无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6.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干预 药物治疗
7.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评估及再骨折处理
8.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与并发症预
其它内容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药物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干预“更新变化”
2017版更新点:本指南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干预”部分进行重 大调整,药物分类更规范、治疗原则更详细 2017版与2008版指南“药物干预”更新对比
桡骨远端骨折 多为粉碎性骨折 愈合后残留畸形& 疼痛
肱骨近端骨折 • 因骨质条件欠佳 而常导致复位和 固定困难 • 肱骨头坏死、肩 关节脱位/半脱 位, • • • X线 CT MRI
诊断
• 临床表现:骨折局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 部疼痛、身高缩短、 可确诊 驼背、脊柱变形 • 影像学检查:MRI 和ECT
IOF推荐: • Ⅰ型骨胶原氨基末端 肽(P1NP) • 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S⁃CTX)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诊断
指南新增: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原则及流程
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 血尿常规、钙、磷、碱性磷酸酶 异 常 正 常
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绝经史、脆性骨折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和(或)骨密走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2.. Curtis J, et al. J Am Med Dir Assoc. 2010 October ; 11(8): 584 –591.
无法独立 进行至少 一项日常 活动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 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 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 即骨密度和骨质量(与2008版相比, 简化概念)
• 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是指在日常 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 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 骨折,亦称“脆性骨折” (与2008 版相比,明确概念) • 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6.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干预 药物治疗
7.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评估及再骨折处理
8.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其它内容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
定义
2017版指南更新:简化“骨质疏松症”定义,同时明确“骨质疏松性骨 折”定义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诊断
DXA测量值是国际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
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DXA测量骨密度的部位:中轴骨(临床常用L1~L4及髋部) 四肢骨(如足跟及腕部)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只能作为筛查指标 WHO 推荐骨密度诊断标准
影像学+骨密度等酌情项目 异 常
确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排除继发性骨质 疏松、肿瘤等 骨折处理 骨折愈合评估 基础措施+药物治疗 药效评估
再骨折预防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
复位
固定
功能锻炼
抗骨松治疗
具体治疗原则如下: • 治疗强调个体化,可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 具体治疗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患者状况而定,权衡手术/非 手术利弊,做出合理选择 • 多见于老年人,整复固定应以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 量为目的 • 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着重 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