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实验十 古生物化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古生物化石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了解古生物化石,并对其形成过程及研究意义有初步了解;

2. 认识最典型的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二、仪器设备

1. 各种典型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各类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

2. 放大镜

三、简述原理

生活在各地质时代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其遗体或遗迹可以被保留在地层中,最终形成化石。其形成过程一般是,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的生物,在死后快速被沉积物掩埋,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填充、置换等化学反应,最终形成化石。观察古生物化石,首先可以对地史时期存在的古生物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也可以了解相应地史时期的生物面貌,最后还可以通过分析古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化石保存条件,推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四、实验步骤

1. 简单观察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建立对古生物化石的基本印象;

2. 参照相关资料,详细观察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五、结果及分析

1. 详细观察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2. 绘制珊瑚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及袁氏珊瑚、拖鞋珊瑚、六方珊瑚、蜂巢珊瑚的构造示意图;

3. 绘制腕足类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及中华长身贝、弓石燕;

4. 绘制简单的三叶虫、头足类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附:古生物化石的观察内容及参考资料

一、典型古生物化石的相关观察内容

1. 四射珊瑚

(1)四射珊瑚有单体类型亦有复体类型。注意观察不同的单体形态——牛角状、圆柱状、拖鞋状;复体形态——枝状、丛状、块状)。

(2)观察横切面及纵切面上主要构造。横切面上观察内容:隔壁(原生隔壁、一级隔壁)、鳞板、泡沫板、中轴;纵切面上观察内容:横板、鳞板、泡沫板、中轴。

2. 横板珊瑚

(1)横板珊瑚均为复体,注意观察丛状、枝状、链状、块状不同形态的复体类型;

(2)注意观察个体的横切面形态:方形、圆形、多角形等。

3. 腕足动物

(1)腕足动物的硬体为背壳和腹壳。注意观察和区分腕足动物的背壳腹壳。一般情况下,背壳小,腹壳大;

(2)注意观察其壳面的壳线及两壳之间的绞合线和三角孔。

二、一些典型古生物化石的主要特征

1.珊瑚类

Pseudouralinia Yu,1932(假乌拉珊瑚)中至大型单体,锥状或圆柱状。具泡沫带。对部隔壁细长;主部隔壁短,显著加厚;二极隔壁不发育,成长期主内沟明显,鳞板多列。横板泡沫状。早石炭世。

Yuanophyllum Yu,1931(袁氏珊瑚)单体,角锥状。成年期一级隔壁达中心;对隔壁伸至中心形成中轴。幼年期中轴粗直,成年期薄弯,二级隔壁短。鳞板人字型,麟板带宽。主内沟显著。横板短小,不完整,向中心上升。早石炭世。

Ipciphyllum Hudson,1958(伊泼雪珊瑚)复体,角柱状。隔壁两极,始端达外壁,偶被泡沫板阻隔。复中柱蛛网状,由中板、辐板和斜板组成。横板有两种,一种水平状或稍向中心倾斜,另一种泡沫状,倾斜较陡。鳞板发育。早二叠世。

Calceola Lamarck,1799(拖鞋珊瑚)单体,拖鞋状。萼半圆形,萼穴深,具萼盖。隔壁短脊状;对隔壁突出,位于平坦面中央;主隔壁位于凸面中央,边缘带多灰质加厚,偶见泡沫板。早中泥盆世。

Cystiphyllum 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柱状或圆锥状。隔壁刺状,散布在泡沫板和泡沫状横板上。泡沫板与横板界线不清,均向中心倾斜。志留纪至中泥盆世。

Halysites Fischer von Waldheim,1828(链珊瑚)复体,链状。个体圆柱形或椭圆形。个体间有断面为长方形的中间管。横板多而整齐,中间管内的横板密集。隔壁刺状,有时12排,有时不明显。中奥陶世至志留纪。

Palaeofavosites Twenhofel,1914(古巢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体壁间具中间缝。角孔小,纵排分布。隔壁刺状。横板水平。中奥陶世至志留纪。

Syringopora Goldfuss,1826(笛管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个体间以连接管相通。横板漏斗状,上下连接成不连续的轴管。具隔壁刺。晚奥陶世至早二叠世。

Hayasakaia Lang,Smith et Thomas,1940(早坂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四角柱状或棱柱状。具规则连接管,分布在角上。横板完整或不完整。边缘具泡沫板。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2. 腕足类

Sinorthis wang,1955(中华正形贝)壳体小,轮廓近方形,平凸型。铰合线直,稍短于最大壳宽,主端钝方。两壳铰合面发育,腹壳喙弯曲,三角孔洞开。腹壳沿中线高凸,但无明显中隆。背壳低平,沿中线有一个宽平的中槽,由喙部开始迅速向前扩展,最宽处约等壳宽的1/3。壳面具简单壳线,少数次生插入式增多。腹壳内铰齿大,齿板低直,肌痕长方形。背壳内腕基三角形,异向伸展。主突起尖耸,为粗大中隔脊所支持。早奥陶世。

Yangtzeella Kolarova,1925(扬子贝)壳横方形,铰合线直,略短于壳宽,双凸型,背壳凸度较强,腹中槽、背中隆显著。腹铰合面高于背铰合面,三角孔洞开。壳面光滑。腹壳内具一中隔脊及几条件副隔板支持匙形台。背壳内具腕匙形台。早奥陶世。

Pentamerus Sowerby,1812(五房贝)壳较大,壳体轮廓长卵形或近五角形,双凸型。

腹喙弯曲,超掩背喙。中槽中隆一般不明显,壳面光滑。腹内具双柱型匙形台,背内具二个

长的腕支板。志留纪。

Gigantoproductus Prentica,1951(大长身贝)壳巨大,近圆形,铰合线直长,有时壳宽大于壳长,最大壳宽位于铰合线上。腹壳高凸,背壳深凹,耳翼大。壳面具放射线,壳线的宽度不一,作多次分枝式及插入式增多,有时集合成纵的隆脊。壳皱仅发育于铰合缘及耳翼附近,腹壳有少数壳刺。早石炭世。

Dictyoclostus Muir-Wood,1930(网格长身贝)壳体较大,方圆形,铰合线长为最大宽度。腹壳强烈凸隆,拖曳部弯曲,背壳浅凹。耳翼大,凸起。壳面具有清楚的壳纹,壳线宽度因种而异。同心皱发育于耳翼,在壳顶及两侧的同心皱与壳线组成清晰的风格装饰。壳刺粗大(但直径不超过所在壳线的宽度),沿后缘排列成1~2行,在侧坡上聚集成束,背壳上同心皱及壳线不甚显著。背内主突起粗大,前视两叶型,后视三叶型,具中隔脊。石炭纪。

Spinomarginifera Huang,1931(刺围脊贝)壳体小,轮廓横长形,铰合线长为最大壳宽。腹壳高凸,前方膝曲状,喙部卷曲,越过后缘,耳翼圆凸,主端尖,体腔深厚。腹壳后部具同心线及刺瘤,刺瘤呈五点状,向前方逐渐延长,并在前缘附近形成壳线,耳翼同心线微弱,前缘及拖曳部无壳饰。壳刺沿铰合缘排列成行,耳翼上聚集成簇。背内具围板。二叠纪。

Atrypa Dalman,1828(无洞贝)壳体近圆形,不等双凸型,腹壳近平或微凸,背壳高凸。铰合线短,喙小而弯,成年壳的茎孔为圆形,位于喙尖。壳面具放射线或放射褶,通常具有显著的同心生长线。背内具腕螺,腕螺顶指向背中心。本属与Spinatrypa相似,区别于后者的壳面具有粗强的放射褶,并与同心层形成中空壳刺。志留纪至早石炭世。

Cyrtospirifer Nalivkin,1918(弓石燕)壳体中等大小,轮廓菱形,近等的双凸型,铰合面低矮,略凹曲。中槽、中隆均发育良好。中槽内及中隆上的壳线比较细密,并作分枝式或插入式增多,侧区壳线简单不分叉。微细壳饰为细瘤延伸而成的微细壳纹。腹内齿板长,背内主突起粗大,铰窝支板宽。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繁盛于晚泥盆世。

Choristites Fischer de Waldheim,1825(分喙石燕)壳体中等到大,轮廓次圆形或次椭圆形,铰合线短于或大于壳宽。腹铰合面高大,壳喙弯曲。中槽、中隆不明显,壳面饰有相当平圆的壳线,壳线向前方作分枝式增多,间隙窄细。腹内齿板长而强,平行伸

展。晚石炭世。

Stringocephalus Defrance,1825(号鸟头贝)壳体大或巨大,横卵形或卵形,近双凸型,通常两侧略不对称,铰合线短,最大壳宽位于后方。壳喙尖长、显著,近直立或强烈弯曲,茎孔卵圆形,三角孔被三角双板掩盖。壳面平滑,仅具生长纹,偶见放射线条。腹内铰齿强大,无齿板,中隔板强大。背内具中隔板及靠近边缘的腕环,腕环上长有小刺,主突起长、大杆状。中泥盆世。

3. 其他类

Claraia Bittner,1900(克氏蛤)壳圆,左凸右平。喙靠前方,铰缘直,短于壳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