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前5种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前五种疾病一.慢性胃炎
二.上消化道出血
三.消化性溃疡
四.肝硬化
五.急性胰腺炎
一.慢性胃炎
【定义】
慢性胃炎系指各种病因所致的胃粘膜的慢性炎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一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粘膜侵润为主,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一般无粘膜糜烂,故常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

【临床分类与病因】
1.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临床上最常见。

炎症主要累及胃窦部,一般所称慢性胃炎是
指此型。

其中90%S时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少数与胆汁反流、使用消炎药物、吸烟及嗜酒等因素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端有鞭毛的螺旋状菌,其感染力极强,穿过粘液层定居于胃窦黏膜小凹处,黏附与上皮细胞膜上。

细菌含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氧,造成上皮细胞损伤,且分泌多种毒素渗透到黏膜,造成中性粒细胞的侵润,使炎症逐渐变深、变重,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2. 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少见。

病因主要与自身免疫有关。

炎症主要累及胃底和胃体,
被认为是抗壁细胞抗体破坏黏膜细胞所致。

体内常同时有抗内因子存在,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导致恶性贫血。

慢性胃炎从浅表逐渐向深部扩展,使腺体萎缩、消失。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胃腺细胞可发生肠腺化生,或假性幽门腺化生和增生,增生的和肠化生的上皮可发生发育异常,形成不典型增生,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被认为可能是癌前病变。

B型胃炎癌变率约10%左右,较A型高。

【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病程迁延,进展缓慢,缺乏特异性的特征。

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饱胀、反酸、恶心及呕吐等消化不良的表现,症状常与进食或食物种类有关。

少数可有少量上消化道出血。

自身免疫性胃炎病人可出现明显畏食、贫血和体重减轻。

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

【诊断要点】
临床上有反复上腹胀痛及消化不良表现,病程迁延,确诊有赖于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原则】
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加上两种抗菌药物,如常用枸橼酸铋钾,每次240mg,每日2次,与阿莫西林(每次500-1000mg,每天2次)
及甲硝唑(每次200mg,每天4次)3要联用,2周为1个疗程,抗菌药物还有克拉霉素。

2.对症治疗:根据病因对症处理,如因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应停药并给予抗酸药,如因胆汁反流,可用氢氧化铝来吸附,或予以硫糖铝及为胃动力药以中和胆盐,防止反流,有胃动力学改变,可服用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3.自身免疫性胃液的治疗:目前无特殊治疗,有恶心贫血的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4.胃粘膜异常增生的治疗:除了上述积极治疗外,关键在于定期随访。

对已明确的重度异常增生病人可选择预防性内镜下胃粘膜切除术。

【护理要点】
1.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并注意胃部保暖。

病情缓解时,进行适当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饮食护理
(1)饮食治疗原则:向患者说明摄取足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少量多餐,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原则。

避免摄入生硬、过甜、过咸、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2)制定饮食计划:与患者及家庭共同制定饮食计划,指导他们改进烹饪技巧,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患者食欲。

胃酸低者食物应在完全煮熟后食用,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可给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鸡汤等;高胃酸者应避免进食酸性及多脂肪食物。

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胶体铋剂∶枸橼酸铋钾[CBS]在酸性环境中方起作用,故宜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服CBS过程中可使牙齿.舌变黑,可用吸管吸入。

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便秘.粪便变黑,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少数患者可有恶心,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等,极少出现急性肾衰竭。

(2)抗菌药物:服用阿莫西林前应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迟发型过敏反应,如皮疹。

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应在餐后半小时服用,并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12等拮抗。

4.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采用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焦虑、缓解疼痛。

5.缓解疼痛:可采用热敷和针灸。

用热水袋热敷胃部,以解除胃痉挛,腹痛;也可用针灸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来减轻疼痛。

【健康指导】
1.休息与活动:生活应有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介绍本病的病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起居卫生和饮食营养,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热、过冷、辛辣饮食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嗜酒者应禁酒,防止酒精损伤胃黏膜。

3.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病因、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指导,如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同时服用制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

4.随访指导: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可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全身疾病。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
【病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现将病因分类归纳如下;
一.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溃疡、各种物理性和化学性的食管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胃手术后的病变等。

3.空肠疾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空肠克隆病。

二.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肝硬化: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三.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囊胆管结石或癌症、胆道蛔虫症、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胆道受压坏死,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入十二指肠。

3.其他:主动脉瘤、肝或动脉瘤破裂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纵膈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四.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等。

4.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脓疮等。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休克、创伤手术精神刺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内病变、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6.急性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性质、部位、出血量与速度,并与病人出血前的全身状况有关。

1. 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黑粪和呕血,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粪。

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呕血呈鲜红色或血块提示出血量大且速度快,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如呕血呈咖啡色,则表明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经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黑粪呈柏油样是由于血红蛋白中铁与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当出血量大且速度快时,血液在肠内推进较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超过1000ml且速度快者,由于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静
脉回心血量相应不足,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病人可出现头昏、心悸、出汗口渴、晕厥等一系列组织缺血的表现。

出血性休克早期体征有脉搏细速、脉压变小,血压可因机体代偿作用而正常甚至一时偏高收缩压降至80mmHg 以下,呈现休克状态: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体表静脉塌陷。

病人疲乏,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尿少或尿闭。

3.发热: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在24h内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发热机制可能因循环血容量减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失血性贫血亦为影响因素。

4 .氮质血症:肠道中血液的蛋白质消化产物被吸收,引起血中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
性氮质血症。

出血导致周围循环衰竭,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5 .血象:出血早期血象检查无变化,经3~4h后,因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才出现失血性贫血的改变。

白细胞计数在出血后 2 ~5h升高,可达(10~20)×10^9/L,
血止后2 ~3天恢复正常。

【诊断要点】:建立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出血病因的诊断。

【治疗要点】
1.补充血容量:用生理盐水、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尽快补充血容量,尽早输入全血,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有效循环,保持血红蛋白不低于90~100g/L。

肝硬化病人宜输鲜血,因库存血含氨量高,易诱发肝性脑病
2.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措施: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内镜直视下止血、手术
治疗、介入治疗。

3.内镜直视下止血:对出血灶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止血药、注射硬化剂至曲张的食管静脉,达到止血效果。

可用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乙氧硬化醇等硬化剂、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出血不止者,可作高频电凝止血\激光光凝或微波止血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措施:药物止血: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直视下止血、手术治疗等。

【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

大出血时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窒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并注意保暖。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

使用特殊药物者:如善宁、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使用生长抑素应注意输注过程不能中断,若中断超过5分钟,应重新注射首剂。

3.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

4.饮食及生活护理:
(1)出血期伴呕吐者禁食,少量出血未呕吐者可渐进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出血后3d未解大便患者,慎用泻药。

(3)便血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褥疮和湿疹。

5.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向家属及病人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理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注意饮食卫生,定时定量,忌烟酒,进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辛辣,咖啡,浓茶)食物,少量多餐。

避免粗燥,坚硬的食物,要细嚼慢咽。

3、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

4、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药物(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应忌用。

5、平时一旦出现呕血,黑便应立即卧床,保持镇静,马上就诊。

6、遵医嘱用药,定期门诊随访,预防疾病再次发生。

三.消化性溃疡
【定义】
消化性溃疡系指发生于胃肠道粘膜的慢性溃疡。

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病灶多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

临床上十二指肠较胃溃疡多见,两者比约3:1。

DU好发于青壮年,DU的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十年。

秋冬和冬春之交好发季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前节已徐及HP感染是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窦炎与消化性胃溃疡密切相关,几乎所有DU均同时有HP的慢性胃窦炎存在,大多数DU也是在慢性胃窦炎的基础上发生。

临床上HP感染根除后能防止DU复发最有利的证据。

, 2.非甾体抗炎药在酸性环境下,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不能离子化而以原物溶解于胃酸。

阿司匹林原物是脂溶性的,能穿透上皮细胞破坏黏膜屏障,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干扰胃、十二指肠黏膜内的前列腺合成,使黏膜失去前列腺素保护作用。

3.胃酸分泌过多溃疡只发生于与胃酸相接触的黏膜。

胃酸分泌过多,破坏黏膜屏障,加强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4.其他应激和心理因素,如长期处于紧张环境中工作负担过重、悲哀、沮丧、愤怒等。

遗传、吸烟等因素可诱使溃疡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十分复杂,但可概括为两种力量之间的抗衡。

一是对黏膜损伤的侵袭力,另一是黏膜自身的防卫力。

侵袭力过强,防卫力过低或侵袭力超过防卫力时,就会产生溃疡。

1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侵袭力的增强关系密切,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胃酸分泌过多时均有胃蛋白酶原分泌相应增多,胃酸加胃蛋白酶更具侵袭性。

2.胃溃疡的形成与黏膜防卫力不足关系密切。

DU时胃酸常在正常范围内,且常偏低。

【临床表现】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的特点。

其发生与季节、不良精神刺激、情绪波动、饮食失调等有关。

1. 症状腹痛:上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但也可仅有饥饿样不适感。

典型者有轻度或中等度剑突下持续疼痛,可被抗酸药或进食所缓解。

DU:患者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餐后3~4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进餐后才缓解,即疼痛-进食-缓解,故又称空腹痛。

约半数有午夜痛,患者常被痛
醒。

G U:也可发生规律性疼痛,但餐后出现较早,约在餐后1/2~1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即进食-疼痛-缓解。

午夜痛也可发生,但不如D U多见。

2.体征:溃疡活动时剑突下可有一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缓解时无明显体征。

3.特殊类型的溃疡(1)无症状型溃疡:15%无症状,易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2)老年人溃疡:症状不典型,常位于胃底,溃疡较大,易误胃癌(3)复合溃疡:多为良性,易发生幽门梗阻。

(4)幽门管溃疡:易发生幽门梗阻疗效差,易出血,穿孔。

(5)球后溃疡:夜间痛背部痛多见,疗效差易出血。

4.并发症:出血、穿孔、癌变、幽门梗阻。

【诊断要点】典型的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等疼痛特点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依据需要X射线钡餐检查和(或)内镜检查。

【治疗要点】目前治疗在于消除病因、控制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1. 降低胃酸的药物治疗:包括抗酸和抑酸药物两类。

抗酸胃酸分泌的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类。

H2RA常用的药物有雷尼替丁150mg bid、法莫替丁20mg bid。

PPI常用药物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和泮托拉唑40mg每天1次口服
2.保护胃粘膜治疗:胃粘膜保护剂主要有三种,即硫糖铝1g qid、枸橼酸铋钾120mg qid 和前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腺醇o.2mg qid。

这些药物治疗4-8周的溃疡愈合率与H2RA 相似。

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人,首先给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目前PPI或胶体铋剂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

如奥美拉唑(40mg/天)加克拉霉素(500—1000mg/天)和阿莫西林(2000mg/天)或甲硝唑(800mg/天),上述剂量分2次服,疗程7天。

4.手术治疗:对于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急性穿孔、瘢痕性幽门梗阻、胃溃疡凝有癌变及正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溃疡可选择手术治疗。

【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基础护理。

2.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重者嘱患者卧床休息,病情较轻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

3.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酸性药物及饮料不宜与抗酸药同服,且避免与奶制品同时服用。

(1)保护胃粘膜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饭后半小时或餐中)
(2)制酸药物:奥克,洛赛克(餐中)
(3)增强粘膜防御力药物:胶体枸橼酸铋(餐前)
(4)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抗炎止痛药:如保泰松、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
4.饮食护理:按医嘱给予饮食指导,症状严重者应暂给流质,症状好转后进易消化软食,忌粗糙、多纤维饮食、刺激胃液分泌亢进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食物,进食时细细咀嚼。

5.心理护理:消除情绪紧张,焦虑,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

【健康指导】
1.避免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生活饮食规律。

2.正确服药,坚持服药,以防疾病复发。

3.加强对自身的观察,如发现有上腹部痛、不适、压迫感、恶心呕吐、黑便等,应及时就诊。

四.肝硬化
【定义】
肝硬化时因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肝小叶解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

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坏和门静脉高压,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我国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国外酒精中毒居多。

(1)病毒性肝炎,或乙型加丁型重叠感染,甲型和戊型一般不发展为肝硬化。

(2)日本血吸虫病:我国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区多见。

反复或长期感染血吸虫病者。

虫卵及其毒性产物在肝脏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

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3)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直接损坏肝细胞,酗酒所致的长期营养失调液对肝脏起一定损坏作用。

(4)药物或化学毒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或长期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磷、四氯化碳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5)胆汁淤积:持续存在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使高浓度的胆汁酸和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导致肝硬化。

(6)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等使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缺氧、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最后发展为肝硬化。

(7)营养失调: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胆碱等,以及慢性炎症性肠病,可引起营养不良及吸收不良,降低肝细胞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成为肝硬化的直接或间接病因。

【临床表现】
肝硬化的病程发展通常比较缓慢,可隐伏3—5年或更长时间。

临床上为肝硬化代偿期及肝硬化失代偿期,但两者界限并不清楚,现分述如下:
(一)肝硬化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患者早期乏力、食欲减退突出、可伴恶心、上腹隐痛、不适、腹泻。

营养状态一般,肝轻度肿大,质地结实或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轻或中度肿大。

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

(二)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全身多系统症状和体征1.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一般营养状态较差、消瘦、精神不振、衰弱、肝病面容、低热、夜盲、浮肿。

(2)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
(3)出血倾向和贫血:
(4)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增多例如肝掌、蜘蛛痣、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睾丸萎缩、性机能不全。

醛固酮增多,抗利尿激素增多:例如水肿、腹水。

2.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1)脾大:门静脉高压致脾静脉压力增高,脾淤血而肿胀,一般轻、中度、部分重度,脾脏出血后可缩小,待出血停止并血容量补足情况下,脾脏可再度增大。

脾大、全血细胞减少称为脾亢
(2)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食道下端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核形成。

(3)腹水腹水形成的因素: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300mmH2O )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淋巴液生成过多、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钠的重吸收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诊断要点】
肝硬化主要的诊断要的根据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血吸虫等有关病史、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

【治疗要点】
无特效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针对病因和加强一般治疗,使病情缓解及延长其代偿期、代偿期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并发症的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

饮食:一般三高(高热量、蛋白、高维生素)昏迷先兆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腹水者应少盐无盐饮食。

支持治疗:补充热量、氨基酸、白蛋白。

2.药物治疗:目前其无特效药,有消化不良症状:维生素和消化酶,保肝:易善复2 片tid,中医中药。

3.腹水的治疗:限制钠、水的摄入:盐1.2 - 2g/d 、水1000ml/d,利尿剂:螺內酯20mg Tid 与呋塞米20mg Tid 联用,可根据尿量多少加减。

放腹水、输注白蛋白、利尿剂:放1000ml 腹水、输10g蛋白、速尿20mg提高血浆体渗透压
4.手术治疗:各种分流、断流术和脾切除术等,包括近年来开展的以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其目的是降低门静脉高压和消除脾功能亢进。

肝移植手术是治疗晚期肝硬化的新方法。

【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

2.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及受凉;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

大量腹水者可取半卧位,并避免使腹内压突然剧增的因素,如打喷嚏,用力排便等。

3.对有腹水的病人,定时测量腹围与体重,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忌烟酒,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有腹水者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限制摄水量;血氨偏高或有肝昏迷先兆者,限制或禁止摄入蛋白、忌烟酒。

进餐时细嚼慢咽,忌粗糙食物,避免易损伤曲张静脉的坚硬食物。

出血患者需暂禁食。

5.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皮肤瘙痒者勿用手抓痒,避免使用皂类;有牙龈出血者,用毛刷或漱口液清洁口腔。

6.多与患者沟通,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有病毒性肝炎者应及时进行治疗。

2.注意保暖,预防受凉。

3.遵医嘱服药,勿擅自服药,勿随意增减药量。

4.若出现异常:如性格大变,尿量变化,胸闷,腹围增大,大便发黑应立即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