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建立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建立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1、教育现代化及所导致的现代化教育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2、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模式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思政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论;
2、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论;
3、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论;
4、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论。
学习方法:1、学科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2、坚持学好理论;坚持深入实践。
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突出表现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思想政治学科探讨的问题主要是:1、思想政治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思想政治学科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一是社会政治对思想政治学科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二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对社会政治有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1、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性质决定二楼思想政治学科的名称和性质;2、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决定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3、政治通过政策、法律、法规等方式实施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控制和指导。4、社会政治通过培养该学科教师、编制课程标准、出版教材等方式使思想政治学科与社会政治基本保持一致。同样,思想政治学科也对社会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表现在:1、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和统一对国家政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重大政治事件的认识和看法;2、思想政治学科教育能够促进未来社会成员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社会化,影响他们社会化方向,形成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观念、意识和信念。
3、思想政治学科通过教育培养对社会政治有兴趣和志向的青年,在未来的工作中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从事有关政治方面的研究和领导工作,来发挥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社会文化对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有广泛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表现在:其一社会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占统治和主导地
位的社会文化制约着思想政治学科教
育的性质和水平;其二占统治和主导地
位的社会文化制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
的内容;其三,社会文化制约和影响着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的方式。2、思想政
治学科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作用。其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在社会文化的传
播和保留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二,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在社会文化筛选,创
新和变革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与中学各科教学的
关系:一是思想政治学科在中学学科中
的地位与其他学科不同。二是思想政治
学科教育在学科性质上与其他学科不
同。三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在课程目
标、内容结构、教学所遵从的规律和采
用的途径以及方法上与其让学科不同。
四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在与社会政治、
经济的关系上与其他学科不同。五是思
想政治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于其他学科不同。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的原则:综合性
原则,以科目为中心的整合理论,以儿
童为中心的整合理论,注重学科与儿童
心理统一的整合理论,以人为本的整合
理论。系统性原则,基础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大体而言,在建国前,经历
了进步时期和反动时期,走的是一条由
高到低的下降线。进步时期(1911——
9126)反动时期(1927——1949)
现行课程体系的特点:1、全面贯彻“邓
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课“讲政治”的根
本标志。2、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实施,
围绕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历史性课
题,坚持正面教育、重在建设的方针,
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3、降低理论教
育的难度,注重学生主体的需求,切和
学生成长的实际,提高教学实效。优化
课程体系结构,贯彻整体规划、分类实
施、划分层次的原则,以求提高教学效
率。
正面教育:就是通过灌输正确理论,树
立先进典型,肯定工作成就,鼓励新生
事物来实施教育的方法。
反面教育:批评谬论,抨击落后,揭露
错误,总结失误,否定旧事物的方法。
坚持正面教育的具体含义:一是只有在
正面教育的指导下,才能为方面教育提
供正确的标准,才能辨别真理和谬误,
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使受教
育者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二是反面
教育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而且要自我
限定条件、范围和权重,自觉服从并服
务与正面教育,进而促使受教育者趋
之、信之、仰之,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
价值,达到预期的效果。坚持正面教育
的核心是始终不渝的坚持理想教育。
指导性规范:一方面,注重表达实施教
学目标的规则,而不是单纯浓缩、复制
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另一方
面,提供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而
不是泛泛的罗列几条抽象的“处理原
则”,具有较强的规范效力。其核心部
分是在于如何对教育点和知识点进行
表述。
编写规范的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
的颁发为契机和依据,探讨和发掘“课
本作为教育学的基本工具”的功能,是
我们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本编写规范
的出发点之一;出发点之二,对编写规
范的思考,则是再重新审视并总结吸取
了以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经验
的基础上开始的。
课本编写规范的主要特点:其一,处理
课本内容的原则。以课程标准的规定为
基础规范课本内容,最突出的问题仍然
是降低难度,减轻分量。其二,规范行
文风格的原则。比较强调用书面语言,
不用口语,戒说教语气;文字力求优美、
生动,但忌用无实际意义的形容词等。
其三,设计逻辑结构的思路。具体内容
的叙述逻辑是否清楚;课本整体的逻辑
线索是否清楚。
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与课本之间关系的
原则:课程标准是编写课本的依据,也
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课本实施课程标准
的基本工具,也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
具。一是不可自行调整方面。1、凡是
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课本中都要
准确的、无遗漏的按课标的文字规范进
行表述。2、凡是课标规定的“基本要
求”,课本中都要相应的、有所侧重的
按课程标准的表达方式予以体现和反
映,并力求精当、充分。3、课本的总
体框架和逻辑顺序,应基本依照课标的
既定模式。二是可以自行安排的方面。
包括具体实例、材料的选择和补充;一
些相关论点、概念的引用和说明;一些
相关常识的借用和介绍;再节题范围
内,调整某些内容的顺序和比重等等。
构成课本编写规范的基本要素:课题、
节题、目题。(引语、正文、辅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