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之中国远征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古保卫战
• 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以同古(也称东吁)保 卫战规模最大,最为激烈。 • 入缅先锋部队是第200师。师长是戴安澜中将, 为黄埔三期毕业生,是历经长城抗战、台儿庄、 武汉会战及昆仑关之战的抗日名将。 • 当时英、美的作战飞机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 制空权完全被日军掌握。第五军的炮兵、坦克都 还在云南边境,二○○师总共只有24门81mm迫 击炮。所以敌军陆、空合作,步炮协同,集中火 力日夜攻城。
战场局势
•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 虽然进行了英勇的血战——同古保 卫战,取得了仁安羌大捷,但由于 仓促应战,中英美三方,甚至中国 各军多方计划、指挥系统十分混乱, 指挥失措,招致战局态势不断恶化。
大剧变
• 1942年5月初,日军侵占了整个缅甸并侵入云南境内,从 而截断了远征军退路。加上气候炎热,疫病流行,远征军 多次陷于绝境。远征军惨败后,分两路向印度和云南撤退。 一路为第5军新38师及新5军军部、新22师分别于5月及7 月撤入印度。在撤退途中,穿越了纵深达480公里的不毛 之地野人山区。官兵历尽艰险,损失惨重。部队粮尽药绝, 有的断粮达七八天。官兵饥病交加、死亡累累,“沿途尸 骨遍野,惨绝人寰”。 • 新22师入缅时9000人,各次战斗中伤亡2000人,撤退时 伤亡达4000人,到达印度时仅为入缅时的1/3,剩下3000 余人了,另一路新5军第96师向滇西后撤,辗转行军于山 高路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蛇猛兽频频侵袭的野人山区,96师入缅时 9000余人,撤回的仅为3000余人,与新22师大体一致。 在入缅作战及撤退中为国捐躯的除戴安澜中将外,还有第 96师少将胡义宾副师长,新38师少将副师长齐学启 (1942年5月受重伤被俘,于1945年3月壮烈殉国)等。
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
• 毛泽东的挽诗《海鸥将军千 古》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 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 竟殉命,壮志也无违。”
• 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 英,民族之雄。” • 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 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 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 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 如?” 彭德怀的挽词是:将略冠军门, 日寇几回遭重.英魂羁缅境,国 人无处不哀思。
• By
tom
第一路
• 第一次远征军,是在1942年,从云南沿滇缅公路进入 缅甸,参加保卫缅甸之战,它的正式名称是中国远征军 第一路。因为当时日军南进攻势如火如荼,配合盟军作 战,另出第二路远征军去泰越,所以第一次的远征军便 加上了一个“第一路”头衔。但是一般人只称之为中国 远征军,或中国入缅远征军。司令长官是罗卓英。
滇缅之战
• 第一次滇缅战役,始于1942年远征军200师 入缅参战,至第5军新和新第66军在印度的 兰姆珈集结,其余部队退守滇西为止,历 时半年。因该阶段作战主要是为保卫滇缅 公路而战,亦称滇缅路之战。
参战军队
• 第5军,杜聿明担任军长。一个军4.2万人。 是国民党当时作战部队中作战能力最强的 部队。市国民党军队的精华。 • 200师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师, 师长为戴安澜将军,曾被蒋介石称“当代 之标准青年将领”。
• 戴将军率第200师千里跃进,于1942年3月8日进驻缅甸 重镇同古,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其撤退。从3月19日开 始到3月30日撤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同古之战:日军 四倍于我,多次发动地面步、炮、坦克与空中飞机狂轰 滥炸的联合猛攻,还在3月26日至28日施放数百发毒气 弹。第200师官兵多人中毒,伤亡极大。虽是孤军作战, 但同仇敌忾、奋勇搏杀,取得歼敌五千的骄人战绩,使 日军受到侵缅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 • 第200师终因弹尽粮绝且三面被围,被迫于3月30日放 弃同古。 • 第200师的英勇善战,震惊了日军,获得了中国及盟国 的同声赞誉。不幸的是,在突围时,戴将军胸腹部受伤, 于5月26日殉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蒋中正、林 森等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送挽诗、挽联。新中国成立后 追认戴将军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的文采
•
《七绝 远征》两首
(二)
• (一)
万里旌旗耀眼开, 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 诸葛前身今又来。
•
策马奔车走八荒, 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 先挽长弓射夕阳。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 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国葬
• 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 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有 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
仁安羌大捷
• 第一次入缅作战,又以仁安羌大捷最令人振奋。1942年4月中旬, 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7000多官兵被日军两个联队(相当于团) 包围于缅甸大油田仁安羌地区,只得向中国远征军告急乞援。为解英 军之围,4月17日,新38师师长孙立人命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 援。刘放吾团经两昼夜反复冲杀,歼敌1200多人,击溃日军主力,于 4月19日,成功救出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多英军, 百余辆汽车,千余马匹;另外还解救出被日俘虏的英军、记者、美国 传教士等500多人。这次大捷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重大胜利,使中国 军队扬威国内外,轰动英伦。新38师的师、团长都受到褒奖,后来英 国当局也为其授勋表彰。 • 仁安羌之战,刘放吾团以少胜多,以劣胜强,击退数倍于己之敌, 救出九倍于己之友军,在中国抗战史、二战史及世界军事史上已成为 一个光辉的战例。
• 当时中国远征军的司令部和参谋团打算趁日军被 牵制于同古城之际,迅速集中主力,围歼日军五 十五师团于该城一带。所以命令二○○师坚守同 古城,二○○师官兵在戴安澜将军的指挥下,前 仆后继,愈战愈勇,孤军喋血,使有优势兵力及 装备的日军不能越雷池一步。只因后方交通运输 的梗阻和迟缓依然如故,不仅使“围歼日军第五 十五师团于同古”的计划付诸东流,白白塔上了 二○○师三分之二的兵力,还牺牲了戴安澜师长。 尽管这样,戴安澜将军和二○○师全体官兵的英 雄业绩仍令全国同胞和盟邦、友人肃然起敬,打 出了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的第一个光辉篇章。戴 安澜将军的英名成为当时反法西斯阵营各国报刊、 电台争相刊登和广播的英雄的名字,其光辉业绩 将永载史册。
悲剧结局
• 出征时的10万中国远征军, 经历腥风血雨的拼杀和悲惨 万分的溃败,6万将士永远长 眠在异国他乡了。这是抗战 以来各次战役中死伤最多的 一次。
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 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 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 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黄埔系 骨干将领。戴将军曾参加北伐战争、 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昆仑关战役,1942年,戴安澜奉命 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 赴缅参战。在缅作战中,大战同古、 收复棠吉等战役。1942年5月18日, 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 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 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 战功显赫,受到国共两党的追认 (革命烈士),是不朽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