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合集下载

中国远征军之:强渡怒江战役

中国远征军之:强渡怒江战役

中国远征军之:强渡怒江战役中国远征军之:强渡怒江战役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

怒江战役是中美联合作战的产物,由美军提供渡江工具、对日军阵地实施全天候轰炸,美军炮兵部队火力支持以及美国提供中国远征军全部的作战补给。

1.简介;1944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

中国远征军为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命第11集团军对龙陵、芒市的日军第56师团发动攻击。

6月初,第7l军及第2军主力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一线渡江。

第71军第28师主力于4日攻克腊猛向松山进攻,因日军工事坚固,久攻不下,乃沿毕龙大道南侧向龙陵突进,10日进抵龙陵近郊。

连克日军部分外围据点。

残余日军仍据守城内外据点顽抗。

此时,日军约1500余人由腾冲向龙陵增援。

第71军第87师在龙陵以北地区予以阻击。

该师右翼为日军击破,侧背受到威胁。

同时芒市方面的日军约600人亦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28师一部激战于马桥附近。

至18日,日军集中龙陵的兵力约5000余人,从21日开始向第7l军各师进行反扑。

第7l军展开攻击,予日军以严重打击。

日军向龙陵城郊撤退并形成对峙。

怒江的地形在高黎贡山脉的这一边,从怒江到那一边的瑞丽江仅仅只有15英里,但是要穿过同样的河谷。

这条河比怒江小,但是是同样的河谷和山脉的地形。

海拔6,000英尺。

是到达腾冲的必经之道。

大部分可以到达缅甸的瑞丽江山脉的山路没有高黎贡山脉高,但是非常难行。

日本人一直占领着怒江西岸几乎有两年的时间。

他们在山上构筑了易守难攻的异常坚固的阵地。

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被日本人的素质抵消了许多。

中国远征军的计划包括5个纵队从两个方向进攻。

3个总队从滇缅公路以北渡过怒江。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教材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教材

2019/3/9
概述
起因: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大日本帝国陆军、 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 时间:1942年2月至1945年5月 总结: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
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个人感觉,尚存疑点)
过 程——第一次远征
• 编 制 司令长官罗卓英、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66军(军长张轸) 从1940年2月开始,经历了同古战役、仁安羌之战、棠吉战役等等; 至4月29日,日军占领腊戌(滇缅铁路的末端),战略计划失败,为避免被合围,远征军只 能撤退;
锁,人称“驼峰航线”。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70 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以及
诸多失踪机组人员。航线的开通意义重大,是继滇缅公路暂时性的断绝之后的又
一重要运输线,成为当时维持抗战的空中生命线,是飞行运输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抗战胜利后,授予陈纳德将军当时国民党政府最高军事荣誉——青天白日勋章。
中 国 远 征 军 入 缅 作 战
中国矿业大学 计科11-1班
2019/3/9
背 景——日本形势
来势汹汹
•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珍珠港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 发,各同盟国陆续对日宣战 ,中国不再独立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成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 同时,日本陆军和海军兵分多路,席卷东南亚,陆续侵占了香港、印 尼、菲律宾等地 。
续攻克腊猛、龙陵、芒市、畹町、新维、腊戌、乔梅等地 • 至1945年4月,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凯旋回国。
2019/3/9

同仇敌忾之十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同仇敌忾之十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来亚 、 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 缅甸作为 日 本通向中国和
太平 洋 的西大 门, 成 为 日本对 外 扩张 中猎 取 的下一 个 重
师一部突然引爆炸药, 皮尤河大桥在浓烟烈火中四分五 裂。 猝不及防的E l 军在遭遇突然袭击后乱作一 团。 第二 oo师官兵随即从两翼用机枪猛烈扫射, 在不NI O 分钟
入缅。 中国政府即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 ( 卫立煌未到
任, 先由杜聿 明代理, 后由罗卓英继任 ) , 集合第五军 、
第 六 军 和第 六 十六 军 , 共计9 个师约l 0 万 精锐 的远 征 军
开赴缅甸, 开始了甲午战争之后 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出国
远征。
1 9 4 2 年3 月8 日 , 即仰光陷落的当天, 中国远征军第五 军第二o o师戴安澜部先头部队到达缅甸同古, 接替英 军防务并掩护其后撤。 同古位于缅甸首都仰光至曼德勒 的铁道 线上 , 西连英军 防卫 的普罗美, 东接美军防卫 的 毛奇,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此, 戴安澜决心在同古及其 以南地 区阻止 日 军前进 , 掩护远征军主力集结 , 并准备
在重 炮 和轰 炸 机 的配合下, 兵 分 数 路 全 线突 破 皮尤 河 , 向 同古 鄂克 春 阵地 发起 猛 烈 进 攻 。 第二 oo师 在 师长 戴 安澜 的指 挥 下勇猛 还击 。 2 4 日, 日 军 在 正 面猛 烈 进 攻 鄂
反法西斯 同盟国的对 日 作战。


初露 锋芒
时, 被围困的英 军也里应外合, 趁机发动攻击。 激 战至 1 5 时, 中、 英盟军胜利会师, 英军7 0 0 0 多人以及被 日 军俘 虏的英军军官、 美 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 0 0 多人得以
全 部解 围。 绝 处 逢生 的不 少英军 官兵 抑 制不住 激 动 的心

龙行滇缅_中国远征军作战简史

龙行滇缅_中国远征军作战简史
,
,
! 国

!年
,
明 史迪 威被征调回
从 印度利多开始 经

,


,
他想
# 个月后
,
以 同样 的方 式创 造历史 他想要 整
脱离盟 国单独抗 日 为诉求 拿 回了 指挥权 而罗 斯福换走了史迪 威
, 。
,
缅北 密支那至 中国云南 的中印公路
通车 被命名 为 史 迪威公路
, ” 。
个 中缅印战区 的军 队指挥权

睡 滇缅 行

,
,

! ∀ 年# 月
,
中国远 征军作战简史
国 民政 府决 定派

随着战 况的恶 化 终于 中国
人 只 剩下 了滇缅 公路 这 唯一 一 条
,
,
庆 军政部 的 回答 是 炮 弹 尚在仰 光 % 甸首都 海港 & 待运 缅

,

出一 支精 锐军 队 远 赴缅 甸作 战
,

此 时的 中国 大半国土 已经沦

,
4
,
军 即整编 在 印度

在临 行 的 晚 上 他 给 华 盛 顿
马 歇尔总 参谋长 发去 一 份急电 报
己 告 自 的去 向和 方位

,
地训 练 中国军 和反攻缅甸的设 想


5 军 即 在 云南 的 新
这个 设 想后 来 经 过进 一 步补充 完
的 远 征军 & 呈 报 白宫
,
善 正式 定 为
人意

,
∀ ! 年# 月
,
日 在 离仰光 不
∋ 师歼

抗战烽火之 --- 滇缅路战役(中国远征军)

抗战烽火之 --- 滇缅路战役(中国远征军)

抗战烽火之--- 滇缅路战役(中国远征军)抗战烽火之--- 滇缅路战役(中国远征军)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1.战事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苏、美、英及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月,在美、英两国建议下,设立中国战区(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统帅部,3月,日军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守军告急。

中国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

8日,日军第15军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下登陆仰光,分路北进。

一路以第33师团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攻卑缪:一路以第55师团由勃固向仰曼铁路北犯东吁、彬文那,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2.日军进犯;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

第5军骑兵团给日军以奇袭后转移至鄂克春地区。

接着日军又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鄂克春失陷。

日军继续向东吁进攻,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

日军一部向右翼迂回,第200师向北转移。

此时,第5军新编第22师由黎达誓方向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

4月11日,日军第55师团和增援第18师团各一部向黎达誓进攻,经激烈战斗,新编第22师逐次转移至彬文那。

日军进犯彬文那地区,被第5军第96师击退。

后因右翼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

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

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

3.战役结束;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

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

抗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

抗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

抗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中,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是一段闪耀的篇章。

这支由中国军队组成的远征军在艰苦的环境下,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勇敢的斗志,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远征军的派遣与作战环境1937年7月,中国爆发抗日战争,随着日军的不断侵略,中国军队迫切需要开辟第二战场来分散日军兵力。

1942年,盟军在缅甸战场对日军发动了顺利的战役,为中国军队提供了进军缅甸作战的机会。

1942年底至1943年初,中国远征军正式派遣到缅甸作战。

缅甸地处丛林和高山之间,地势险峻,气候炎热多雨,疾病流行。

这对于中国远征军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然而,面对这些困难,远征军的将士们毫不退缩,立下了誓要与日军奋战到底的决心。

二、远征军的战斗情况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战斗可以追溯到1942年至1945年。

首先,远征军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小规模的战斗,以试探和压制敌人。

在这些战斗中,中国远征军以顽强的作战风格,不断给日军制造麻烦和困扰。

随着战争的深入,1944年初,中国远征军参与了著名的缅甸北线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远征军与盟军合作,成功地占领了日军的据点,对日军的后勤线造成了严重打击。

1944年底,远征军再次参与了缅甸中线战役。

这次战役是远征军在缅甸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也是最艰苦的一次。

尽管面对缺乏补给和疾病的困扰,远征军的将士们仍然坚持顽强作战,最终成功夺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地点。

三、中国远征军的贡献与意义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表现展示了中国军人的战斗精神和顽强意志,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的抗战决心。

他们在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不仅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还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持。

远征军的战斗也为中国军队在战后的交涉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人民以他们的血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价值,为日本投降和战后和平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此外,中国远征军的作战经验和战斗技巧对于中国军队今后的军事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杜聿明一中国远征军组织的由来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

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

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

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

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

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

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

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

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

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

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

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

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

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

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

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

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

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

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

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

抗战中国远征军入缅

抗战中国远征军入缅

The end,thank you!
TEAM
武龙 陈可 郭嘉琛 11051001班 11051001班
军队概况
月至8月 ■(1942年3月至 月) : 年 月至 卫立煌(未到任)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任英(继任) 罗卓任英(继任) 总参谋长 史迪威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军 军长)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师 师长) 新编38师 师长) 新编 师(师长) 孙立人 年至1945年3月) : ■(1943年至 年至 年 月 卫立煌(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 年冬 继任) 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飞虎队: ■飞虎队: (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 年 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 航空队) 航空队) 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抗战中国远征军入缅
――铁血回忆
国难当头,中国抗战物资被日本侵略者封锁, 国难当头,中国抗战物资被日本侵略者封锁, 唯一的盟军物资补给渠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 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 断,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中国方面 集结精锐力量―中国远征军约 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 集结精锐力量 中国远征军约 万人向缅 甸进发。 甸进发。
反攻之战!!
1943年,经过刻苦训练并接受 年 了先进装备的中国驻印军和 中国滇西远征军, 中国滇西远征军,于10月发 月发 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远 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 征军似两把尖刀,左右夹击, 征军似两把尖刀,左右夹击, 血战17个月, 血战 个月,解放缅北大小 个月 城镇50余座, 城镇 余座,收复云南西部 余座 失地83000平方公里,击毙数 平方公里, 失地 平方公里 万日军,缅北、 万日军,缅北、滇西从此不 见敌踪。 见敌踪。
目录
远征军组建背景 远征军军队概况 主要战役及战场 入缅作战历史功绩

中国远征军的缅甸之战

中国远征军的缅甸之战

中国在新加坡达成协议,由中国派 ( 至 ) 个军赴缅, 共同防御缅甸, 英方并 对中国承诺多种支持远征军入缅的条 件。 中国为了确保缅公 !"#! 年 ! 月 , 路畅通,保卫滇缅公路的出口仰光 (若 仰 光 失 守 , 则 可 改 为 战 略 防 御 缅 北, 再打通滇西与印度的国际通道) , 因而组建起一支赴缅的远征军, 任命 卫立煌为远征军司令长官 (卫 一 直 未 到职) ,又任命第 ) 军军长杜聿明为 副司令长官 (在 卫 未 到 职 期 间 代 行 卫 的职权) 。 中国远征军的编制是:长 官 司 令 部下设一个参谋团 (团长林蔚) 和三个 军, 总计 !’(’’’ 人。 中国远征军如何进入缅甸 中国远征军出缅征战, 是抗战后 的第一次出国远征,从而开辟了中 国抗日战争的第二战场, 为中国的抗 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 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们在客观条件极 其困难和处境极其不利的情况下, 英 勇顽强奋战, 不怕流血牺牲, 取得了 辉煌的战绩, 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和 钦佩。 中国远征军早就集 !"#! 年 !$ 月, 结在滇缅公路楚雄、 下关、 保山、 龙陵、 畹町一线, 和滇南滇缅边境的车里、 佛
海、 南峤 (即 现 今 的 西 双 版 纳 ) 一带准 备入缅。但老奸巨 猾 和 居 心 叵 测 的 大 英帝国, 既想要远征军入缅帮他们抗 拒日军, 又疑虑中国对缅甸有领土野 心, 怕远征军先行入缅后 “请 神 容 易 送神难” , 总强调 “时 机 未 到 ” 而多次 阻挠我军在日军侵缅之前先行入缅 布防的要求, 甚至在日军已入侵缅甸 时, 英方仍六次阻挠我军入缅, 后来 又视战局演变, 根据英方需要而捏捏 放放地让我军零零碎碎地分成多批 入缅, 从未敞开大门让我军能及时痛 痛快快入缅。直到缅甸岌岌可危时, 英方才 “临 时 抱 佛 脚 ” 般地请我军全 部入缅。由于受英方的刁难我军入缅 太晚、 太窝囊, 以致坐失战机, 往往一 批部队刚刚入缅, 还未站稳脚跟, 连情 况都还弄不清,还来不及着手布防, 日军就攻了上来,立即被迫投入战 斗,处于极其被动挨打的绝对劣势, 这样的调兵遣将,岂能取胜?我远征 军入缅的时间是: 第一批: 即日 !"#! 年 !$ 月 !% 日, 务,远征军才派出第 5 军 "6 师的 $77 团 (团长刘观隆) 从滇南的佛海入缅。 应英缅军 第二批: !"#$ 年 ! 月初, 司令赫顿 (又译为胡敦) 中将邀请我第 战斗时间仅有两个半月 (!"#$ 年 $ 月 ,主要的战斗 下旬至同年 8 月中旬) 有: 同古之战 我第 8 军于 !"#$ 年 $ 月中旬才获准开始入缅,其先头部队 第 $%% 师 $ 月 $% 日 由 畹 町 进 入 缅 甸 , 由于英方主持的交通运输太糟糕, 因 而在 $ 月底才全部进入抵腊戌,另 一 部从滇南佛海步行进入到景栋一带。6 月初英缅军丢失缅甸的摩尔棉 (毛淡 棉) 后, 败退的一万余人被日军追击到 同古以南地区后, 就被日军包围起来。 情况危急,即电请我第 8 军的先 头 部 队火速赴去救他们的命, 我 $%% 师师长 戴安澜将军奉命从腊戌迅速星夜兼程 南下,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而轻装上路, 甚至把重武器和坦克、装甲车都暂时 卸在腊戌,于 !"#$ 年 6 月 7 日赶到同 古,但英军万余人在我军到来之前就 被歼 $8%% 余人, 并没有和我军 “并肩战 斗” 过, 而是匆忙将防务 交 给 我 $%% 师 后,于 6 月 !7 日就全部撤逃到同古西 的卑谬 (或译为普罗美, 缅甸独立后改

抗日战争最伟大的神话:中国缅甸远征军

抗日战争最伟大的神话:中国缅甸远征军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群应该被我们牢记的中国军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

翻开这一段尘封的记忆,让我们追忆往事、珍惜和平。

同样,英雄也应得到尊重和关怀。

白骨早已化为泥土,历史长留我们心中。

“1942年夏季,中国远征军是在失败不可抗拒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着缅甸战局;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

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的确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一、入缅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军第10航空队调往北非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贡献,以往仅限于对苏德战场上和太平洋战场有牵制日本的作用。

但将各战场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番认真的梳理后发现: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浴血奋战,同北非战场的阿拉曼会战、以及苏德战场决定了德国命运的库尔斯克会战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1940年9月,日军侵入越南,威逼英国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等远东殖民地后方。

英国见势不妙,决定与中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并于10月重新开放三个月前为讨好日本而关闭的滇缅公路。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要求中国派军队入缅协助英军保卫缅甸。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共同对轴心国家作战。

翌日,蒋介石就任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美国的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随后,中、美、英经协商决定,由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三个军(杜聿明第5军、甘丽初第6军、张轸第66军)进入缅甸,协同英军队对日作战。

美国方面提供作战物质并出动第10航空队对中国远征军实施空中掩护。

然而从3月初至8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以惨败告终,一路退往印度,另一路退回云南境内,十万大军只剩下四万余人。

以往史家认为,史迪威指挥失措、英军不顾大局擅自撤退,蒋介石越级指挥、某些将领消极避战等等是主要原因,也顺便提到没有制空权的因素。

中国远征军--史料

中国远征军--史料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

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

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

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

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

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

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

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

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

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1941年12月,日军轰炸美国珍珠港后,美英两国和中国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结成联盟。

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打通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抗击日本对云南和友邻缅甸的入侵,中英两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赴缅甸与美英盟军协同作战,开始了大规模的主动出击。

史学界通常把1942年1月至1945年3月缅甸防御战期间入缅援英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发动缅北反攻战役的中国驻印军,进行滇西反攻战役的中国军队,这三支部队统称为中国远征军。

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中国远征军吸收了大批知识青年入伍,其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有1.2万余人,占参战部队军官总数的70%以上,这个比例在抗战期间历次参战部队中是最高的。

排查远征军每位团级以上军官的履历,至少可列出125位出身于黄埔军校,还有大批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分配到营、连、排一线部队任指挥官。

其中,军级将领出自黄埔军校的比例最高,占67%,黄埔1期生最多,有13人,占43%。

师、团级军官多毕业于第6期,师级占31%,团级占39%。

大部分毕业于步兵科,年龄多在35至45岁。

远征军中的军级以上黄埔军人有30多位,他们是:统一负责西南各战区部队作战、指挥及训练的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黄埔军校原战术总教官),第一路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杜聿明(黄埔1期),第一路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第66军军长张轸(黄埔4期战术总教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黄埔1期教官);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郑洞国(黄埔1期)。

参与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还有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宋希濂(第11集团军总司令)、黄杰(继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20集团军总司令)、梁华盛(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何绍周(第8军军长)、钟彬(第71军军长)、陈明仁(继任第71军军长)、史宏烈(第6军军长)、甘丽初(继任第6军军长)、胡素(新编第1军副军长)。

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国内抗日的作用

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国内抗日的作用

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国内抗日的作用作者:石亚琼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4期摘要:中国远征军是一只由国民党政府组建的,协助英美军队在缅甸对日作战的部队。

从1942年初到1945年初,三年的时光里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投入总兵力40万余人,伤亡约14万人,并最终抵挡了侵缅日军的铁蹄,在帮助英美军队取得了对日胜利的同时,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疏通了国内与外界联系的“抗战大动脉”。

中国远征军的入缅对日战是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国外的抗战经历,不但提升了国威,更对国内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第二次入缅作战;国内战场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07-021941年末,日本皇家海军突袭位于珍珠港地区的美国海军基地,以此日本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随即日本开始侵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攻占缅甸是其比较重要的环节,对日本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进行了5年之久,正在进行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需要大量的国际物资援助。

日本占领缅甸就能切断滇缅公路,阻碍盟国对中国的帮助,从而逼迫国民党政府投降日本。

其次,缅甸被攻占后,日军可以向西直指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间接对英国构成威胁。

最后,将缅甸作为日本西南方面防卫的第一线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北翼根据地,以利今后对美长期作战”[1]。

次年年初,日军对缅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市开始发起进攻,并于2月11日强渡萨尔温江。

当时日英军事力量比较悬殊,英国在缅甸驻守的兵力装备差且战斗力十分薄弱,只有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英澳军第63旅、英军第7装甲旅,一共4万人,并且飞机也仅有四、五十架。

相比之下,日军进攻缅甸的第15师的两个师就有约6万人,并且配备飞机“200架”[2]。

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中、美、英等26个国家结成同盟国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以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

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记

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记

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中国远征军入缅开赴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士兵——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记编者按眼下,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各地电视台播出正酣,引来褒贬无数。

不论这部电视剧的叙事方式或是拍摄手法引发多少争议,都把一段被人们遗忘却真实存在的历史——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史,再次拉回到人们的视线,所以有观众说:终于有人来讲述这段故事了……日本的侵华战争进入1941年6月,由于德国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解除了苏联对于日本的后顾之忧。

于是,日本借美国政府实行“重欧轻亚、先欧后亚”政策之机,为配合轴心国的世界战略,迅速向太平洋和东南亚侵略扩张,以图进一步孤立封锁中国,迫使中国投降。

日本于12月8日偷袭珍珠港,同时对东南亚发动进攻。

紧接着,美、英等国对日宣战。

至1942年春夏,日军已占领泰、马(马来亚)、新、菲、印尼、缅等国及太平洋的诸多岛屿和香港,日本的太平洋战争的态势已全面形成。

日本对缅甸的侵略是1941年12月发起、1942年1月展开的,企图借重对缅甸的占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战略物资,直接切断中国国民政府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全面封锁中国,同时扬言将与纳粹会师中东。

严重的战争态势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的关注。

中国远征军的诞生中国远征军是根据1941年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1940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6月,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试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其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印、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

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12月23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了中英军事同盟。

那场仁安羌大战:中国远征军拯救七千英国大兵

那场仁安羌大战:中国远征军拯救七千英国大兵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南部的油田仁安羌,一举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缅军第一师7000多人而名声大振。

事隔多年,人们仅仅知道那是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孙立人的部队所为。

为此,孙立人荣获英国首相授予的勋章一枚、美国丰功勋章一枚、中国四等云麾勋章一枚,而真正在第一线指挥38师113团的团长刘放吾上校(后为将军)则很少被人提及。

乃至在1963年在香港还发生了有人冒充仁安羌总指挥的"真假将军"事件。

这样,仁安羌战斗的前线指挥官刘放吾将军这才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英军师长的手令1942年春天,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当时的部署是:第五军200师在同古坚守了半个月后,在22师和96师的掩护下退守平满拉-曼德勒的中路、第六军在棠吉的东路、英军在仁安羌西路。

第66军为预备队,六十六军下辖的新38师驻防曼德勒。

4月14日,英军退守缅甸的油田仁安羌,日军两个联队7000人迂回切断了英军的后路,将英缅第一师包围在仁安羌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

16日,应英军缅甸战区总指挥亚历山大将军的请求,远征军第一路总指挥罗卓英命令新38师孙立人以一个团的兵力赶到乔克巴当支援英军。

孙立人随即命令刘放吾的113团在当天赶到了目的地。

17日,被围的英缅军第一师师长史莱姆将军听说来了援军很高兴,马上驱车前来会晤。

史莱姆的回忆中说:"我在乔克巴当村的一幢残破的建筑楼下看到了团长,他相当清瘦,方正的脸上却透着刚毅;他佩戴着一副野战防风眼镜和驳壳枪。

我们通过英军翻译介绍握手,随即摊开地图研究战局。

团长给我的印象是反应敏捷。

我要他马上率领全团乘坐我给他们准备的卡车赶往平墙河。

于18日发起攻击,配合英缅军的突围。

但是,他说经孙立人师长下令才行。

我说孙将军已经授令您归我指挥,如果他在这里,我会对他下令的,他也会遵命的。

尽管团长同意我的说法,但是仍然坚持要孙师长同意。

僵持了一个半小时后,团长终于露出了笑容,同意照办。

"刘放吾次子刘伟民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当时父亲要史莱姆写的手令,他一直保存着,英文翻译如下:"致113团团长刘上校:兹派贵官率领全团,乘坐卡车到平墙河地区,在该处,你将与安提斯准将会合,他将以所有战场配合你。

略述中国远征军的两次缅甸战役

略述中国远征军的两次缅甸战役

略述中国远征军的两次缅甸战役李安庆【期刊名称】《历史档案》【年(卷),期】1985()3【摘要】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日军先后入侵菲律宾、泰国、马来亚、关岛、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一直到中途岛以西的广大地区,并侵入缅甸,声言将与希特勒会师中东,妄图实现共同主宰世界的美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国很快对日宣战。

国民党政府也于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

于是美、英与中国建立了联盟。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国家的联合宣言(即“二十六国公约”),保证互相援助,不与敌国缔结单独停战协订或和约。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

中国成为盟军的一个战区。

【总页数】8页(P117-123)【关键词】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役;国民党政府;部队;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珍珠港;英军;中印公路【作者】李安庆【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75.1【相关文献】1.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和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反攻战役的历史功绩 [J], 周翔2.“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重大战役”(十)远行的悲歌——滇缅战役中的中国远征军 [J], 冷沙洲;紫峰3.二战时期第一次缅甸战役与中美英三国战略述评 [J], 朱寰;程舒伟4.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典型战役史——密支那战役始末 [J], 陈文云;徐波平5.盟国在防守缅甸战役中的合作与矛盾——纪念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50周年 [J], 方世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杜聿明一中国远征军组织的由来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

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

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

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

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

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

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

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

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

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

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

本文所述,只是远征军第一阶段一些惨痛的回忆。

二远征以前种种修筑滇缅公路和铁路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者蔑视中国人民英勇无敌的力量,满以为在短期内完全可以使中国屈膝;那知打了一年、两年、三年,伟大的中国人民不但没有屈服,反而愈战愈强,正循着毛主席在七七事变后指出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个方向发展着。

这时日军妄想从沿海包围截断我国际交通线,迫使蒋介石投降,于一九三九年冬在广西钦州、防城登陆,侵占南宁,截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一九四○年九月间又侵入越南。

至此,我滇越路国际交通线已被截断,所可依靠的仅有滇缅路。

早在一九三八年春,我国即开始修筑滇缅公路,于是年十二月间初步通车,以后陆续加以修改,成为支援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的交通动脉。

可是通车不久,即被英国殖民主义者不断留难,甚至在一九四○年七月十八日英日正式成立封锁滇缅路协定,自是日起英国封锁滇缅路三个月,到十月才又开放。

虽然我们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的是人民群众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可是也不能全无外援。

外援的最可靠的力量是苏联,而且苏联是抗日一开始首先援助中国抗日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蒋介石只相信他自己和依靠资本主义国家。

记得在一九四○年底有一次“官郾会报中,蒋介石对一位交通部次长(姓名已忘记)说:“苏联担任的西北运输工作应全部停止。

”这位次长吞吞吐吐地说,新疆尚有许多物资未曾运完,而且都是急要的。

蒋介石一听,怒气冲冲地命令他:“你照我的意思办不会错,你不要再想运了,再这样下去,都成他们(指中共及苏联说的)的世界了。

”我当时听到有些诧异,觉得苏联援助我国抗日的飞机、坦克、枪炮等都需要大量的油料、弹药补充,为什么要停运呢?特别是我所带第五军的坦克等装备迫切需要苏联的补充,可是慑于蒋介石的淫威,始终未敢出声。

蒋介石坚决站在反共反苏的立场上,当时断然拒绝了苏联的援助。

他集中全力经营滇缅公路,任命宋子良为滇缅运输总局局长,设立许多汽车保养站,集中主要车辆担任运输。

由于宋子良搞得一塌糊涂,以后改由交通部部长俞飞鹏亲自兼任总局长,后来并有美国人参加整理,也都不见起色。

一九四一年春又发行修筑滇缅铁路公债一千万美元,发动当地民众日夜赶修路基,很快即将大部路基修好。

昆安(昆明至安宁)段于一九四一年四月通车。

修筑这段铁路时,当地人民激于民族义愤,情绪非常高涨,参加筑路的工农劳动人民极为踊跃,有许多还是由原来津铺、平汉等铁路撤退下来的老工人。

修筑这条公路和铁路对于抗日战争起了一些作用,并不是一件坏事。

可是主持筑路工程的各级人员贪污腐化、剥削压榨,使广大劳动人民受到重重的灾难。

可以说,滇缅路的建筑是染满了劳动人民的血汗的。

蒋龙各怀鬼胎在蒋介石集中全力经营这条国际路线时,他同统治云南的龙云发生着尖锐的矛盾。

蒋、龙各怀鬼胎。

蒋介石企图利用抗日幌子,处心积虑“统一”云南;而龙云则处处防备蒋介石的这一手,坚持龙氏小王朝独揽云南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局面。

关于云南的政治蒋介石不能过问;经济方面一直到一九四一年前后,云南仍使用它自行发行的“滇币”;军事上则中央军不能入境。

蒋介石这时对龙云所运用的政治手腕是:一面派中央大员如宋子文等人向龙云多方疏通、拉拢,一面以准备远征为理由,将他的嫡系部队先后向滇黔、滇川、滇康边境陆续集中。

计先后集中的部队有:滇黔边境:在兴仁、兴义附近整训的为第六军甘丽初部三个师(第四十九师、第九十三师、暂五十五师);在安顺、盘县附近整训的为第五军杜聿明所部三个师(新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第二百师)及机械化部队。

滇川边境:在泸州、叙永附近整训的为七十一军钟彬部两个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另有新二十九师马维骥部。

滇康边境:在西昌、会理附近为第七十一军等三十六师。

滇桂边境:为第五十四军黄维(以后为阙汉骞)部的第十四师、第五十师、第一九八师。

川黔境内:为第二军王凌云部的第九师、第七十六师、第三十三师;税警总团孙立人部(一九四一年底编为新三十八师),新二十八师刘伯龙部——这两个单位以后编为第六十六军,属张轸部。

(另外有远征以后增调的部队未列入。

)以上部队大概是自一九四○年九月间日寇侵入越南时即开始集中,但因蒋、龙间的矛盾,长期未能入滇。

一直到一九四一年中英军事同盟酝酿期间,准备双方协力保全滇缅路及仰光国际交通线,蒋龙之间经过长期曲折的商讨,这年秋冬间,第六军四十九师彭璧生部先开滇缅路担任护路,第五军也开入云南杨林、沾益、曲靖等处。

不久蒋介石在云南成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以林蔚任团长,并成立昆明防守司令部,以我兼任司令。

接着第六军九十三师陆续开往车里、佛海布防。

至十二月间又将新二十八师、新二十九师、新三十八师三个师编为六十六军,以张轸任军长,准备参加缅甸远征。

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英国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十分自高自大。

它向来惯用两面手法控治欧洲大陆,挑拨战争,从中渔利,这是它的拿手好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英国为了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就逐渐支持德国法西斯主义,并妄图怂动希特勒进攻苏联。

正是玩火者必自焚,希特勒并未完全依照张伯伦的意图首先进攻苏联,相反地是在并吞了一系列小国之后,于一九四○年先下手它的老伴法国。

五月十日张伯伦垮台,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丢盔弃甲大撤退,伦敦一时张皇失措。

可是英国并未接受这一教训,对日本法西斯主义者的疯狂侵略提高警惕,积极在缅甸布防。

反而幻想仍用两面手法敷衍日本,以保全它在远东殖民地的大后方,七月十八日同日本正式成立封锁滇缅路三个月的协定。

但日本法西斯主义者并未因英国的拉拢而停止它独霸亚洲的野心,相反地正是利用这一协定看破英国的弱点,于九月间侵入越南,并与泰国签订友好条约,直接威胁到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等英国殖民地。

这时英国看到中国抗战以来愈战愈强,而且八路军的游击战深入晋冀鲁豫敌人的大后方,建立抗日政权,不断打击敌人,收复失地。

英国认为这是了不起的抗日力量,较之英法在欧洲战场上的狼狈现象,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英国对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首先于一九四○年十月间重开滇缅路,接着派了一些在敦克尔克撤退下来的残兵败将来中国学习游击战(当然,他们在蒋政权中是学习不到人民的游击战的)。

一九四一年一月,英政府又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开始和中国酝酿中英军事同盟,第一个步骤是通过中国对缅印马的军事考察,两国共同商定保全缅甸的具体军事计划。

经过协商,“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于一九四一年一月间产生。

考察团的成员如下:团长商震,副团长林蔚;团员:陆军杜聿明、侯腾、冯衍、唐保黄、刘方矩、空军王×赞,海军周应聪,外交郑康祺,秘书刘耀汉。

考察团于同年二月初出发,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约三个月之久,搜集有关缅印马经济政治军事资料,编成“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计三十余万言(当时有油印本),其中最主要的是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