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酒,才是你最该喝下的鸡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的酒,才是你最该喝下的鸡汤

01

要说陶渊明,得先说其曾祖陶侃。陶侃出生于草根之家,家贫如洗。很小的时候,陶侃父亲就死了。母亲靠纺纱织布供他读书交友,终于把他培养成了一个三好学生。

鄱阳县有个孝廉叫范逵,有年冬天外出办事,途经浔阳。哪知突遇天降大雪,路被封死了。迫不得已,他只好就近找人家借宿。这一找,刚好来到了陶侃家。

冬天,大雪覆盖,找不到草料。陶侃母亲就把铺床的稻草铡碎,用来喂马。家里没有好酒好菜招待客人,她就把头发剪了卖了,换回一桌酒菜。数周后,范逵找到庐江太守张夔,把在陶侃家借宿的经历告诉了张夔。

张夔听了很感动:“让陶侃到我这里做个督邮吧!”陶侃就从小山村飞到了城市里。

有一次,张夔夫人忽患重病,痛苦不堪,得赶紧请大夫。不料附近大夫都出诊去了,要请大夫,得去百里之外。屋外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场的幕僚和下属皆默不作声,

这时,陶侃站了出来:“我去请。”夫人病好后,张夔非常感激,觉得陶侃有情有义,就荐他做了孝廉。渐渐,陶侃的德名便传了开来。后来,荆州刺史刘弘非常赏识他,就调陶侃至麾下任了南蛮长史。

公元303年,张昌率领流民起义,连下数城,锐不可当。朝廷立命刘弘率军前去镇压。刘弘连吃败仗,丢失大片土地。最后,他只好派出了陶侃。陶侃率军大败张昌,平定了叛乱。随后数年,陶侃又多次平定叛乱,先升任荆州刺史,后调任广州刺史。

陶侃任广州刺史期间,每天早上,他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到了傍晚,他又把一百块砖运回书房。朋友问他:“你这是干嘛啊?”陶侃回答:“过分悠闲安逸,以后难担大任。”

陶侃做了刺史,十分勤奋清廉。部下中有人闲于游戏而荒废职事,陶侃便将其酒器、赌具投入江中,警告说:“如若再犯,军法处置。”

有一次,他路过都尉夏施家,看到几株柳树,厉声问夏施:“这几棵树,是不是西门外驿道上的?”夏施吓得屁滚尿流,立马把树移了回去。

有一天,陶侃外出视察民生。看到有人拿着一把禾苗玩耍,就问道:“你拿这个干什么?”那人答:“走过稻田,顺手摘下来玩玩。”

陶侃立即将他绑起来,狠狠鞭打了一顿。“看你以后还敢不敢随便糟蹋别人

庄稼?”在陶侃治理下,广州兵强马壮,物阜民安。

公元325年8月,晋明帝驾崩。皇太子司马衍即位,称晋成帝。晋成帝只有5岁,才刚刚断奶,所以军政大事皆交由皇太后哥哥庾亮裁决。庾亮掌权后,烧了一把大火——削兵权。

历阳内史苏峻怕被“夺权丧命”,便联合豫州刺史祖约,带兵造了反。两人联军锐不可当,连连大捷,最后竟然攻占了东晋都城建康。

大厦将倾,谁来挽狂澜于既倒?最后,还是陶侃站了出来。公元328年9月,陶侃率军攻入石头城,斩杀了苏峻,平定了这次大叛乱。战后,陶侃被封大司马、长沙郡公,掌管八州军权,威名之盛,一时无两。

02

说完陶侃,再来说说陶渊明的外公孟嘉。因为这两人,对陶渊明的影响实在太大。

孟嘉是陶侃女婿,娶了陶侃的第十个女儿。而孟嘉又把第四个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孙子陶逸,近亲结婚,生下了陶渊明。

孟嘉乃东晋名士,德才双美。年纪轻轻便已名动京城,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大到皇上晋穆帝都想认识他,孟嘉却推说有脚疾,不便去面圣。哪知晋穆帝想见得不得了,竟派人把孟嘉抬进了宫里。孟嘉后得大将军桓温青睐,做了军中长史。

有一年,重阳节。桓温携下属游龙山,登高赏菊。一阵山风袭来,吹落了孟嘉的帽子。但孟嘉竟然浑然不觉。不久,他去了趟厕所。他一离开,桓温就搞了个恶作剧,让孙盛写篇文章嘲讽孟嘉,连帽子和文章都放到孟嘉座位上。

孟嘉如厕归来,看到嘲讽文章。立即要来纸笔,写了一篇辩护辞。孙盛之文本来已算相当了得了,哪知孟嘉的辩护辞却胜他百倍,“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大家本想嘲笑孟嘉,结果反被他镇住了。这就是文化史上有名的“孟嘉落帽”。

有才虽难得,但其真性情更加难得。随便举一列:有一次,朋友谢永病故。孟嘉去吊丧时,路过永兴。恰巧此时,名士许询也乘船路过此地。许询见对面船头站立一人,举止风流儒雅,便暗自寻思:“天下名士我差不多都认识,怎么偏偏不认识此人,听说中州有位名士叫孟嘉,不知是不是他?”一打听,果然是孟嘉。

许询欣喜不已,急忙派人来求见。孟嘉早就耳闻许询大名,心仪已久,便对来人说:“我现在要赶着去凭吊故人,返回时一定再来拜望。”孟嘉以为许询是当地人,没想到许询也只是一个过路客。但许询将船停在永兴,一直等待孟嘉归来。

多日后,孟嘉凭吊归来。与许询把酒船上,畅谈了三天三夜。“直到身体不支,方才依依惜别。”孟嘉就是这么潇洒不羁、本真疏放,以“旷达真率”闻名于东晋。

03

陶侃死后,将爵位传给了长子陶夏。弟弟陶斌不服气,于是两人干了一仗。陶夏把陶斌杀死了,不久自己也病亡。陶侃十七个儿子,都不怎么争气,老是窝里斗,整个家族很快衰落。

陶渊明爷爷陶茂在家族中本就地位低微,所以,他这一支衰落得特别快,等到陶渊明父亲这一代,家境已趋于贫寒。

公元365年,陶渊明出生了。他8岁时,父亲陶逸就去世了。渊明便跟着母亲种田为生。所幸的是,父亲和外公留下了不少藏书。种田之余,看书之余,母亲常常给渊明讲曾祖陶侃和外公孟嘉的事迹,渊明听得心旌摇荡、意往神驰。所以,他从小就立下了两大志向。

第一个志向:要像曾祖陶侃一样大济苍生。渊明在《杂诗》中写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年轻时便立下猛志,想建立一番功业。渊明又在《拟古》中写道:“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渊明为“实现猛志”而积极准备着,把身体练得强壮,把剑术练得迅捷。只待觅得机会,尽忠报效国家。

第二个志向:要像外公孟嘉一样活得潇洒不羁。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虽想建功立业,但不刻意追求名利;喜欢读书,但是不抠字眼,读书是为了获得快乐,不是为了求一文凭。特别喜欢喝酒,但家穷常不可得,于是亲朋常常摆了酒席来招待我。我喝酒就想喝个尽兴,喝醉了最好。我也喜欢写文章,不为了求得声名,而是旨在抒发胸中志趣,自娱自乐。

想像曾祖陶侃一样大济苍生的陶渊明,骨子里却流着和外公孟嘉一样的血液——潇洒不羁、本真疏放。这两种志向,就像两列火车,时常在他心里迎头相撞,让他痛苦不堪。

04

29岁那年,为扶济家境的“穷苦”,更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猛志”陶渊明走出书斋,应征为江州祭酒,分管兵戎、治安、田租、祭祀、水利等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