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

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 例,并与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锥颅钻孔组较小骨窗开颅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16,P = 0.035),手术耗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72,P = 0.021);锥颅钻孔组有效率(87.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62,P = 0.046)。结论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组较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创伤性小,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低致残、致死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法。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锥颅钻孔;小骨窗开颅术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西化、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年轻化,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脑出血患者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侵袭治疗是提高该成活率减少致残率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CT等影像学的发展和介入技术结合的新技术,本院2005年6月~2011年5月采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 例,采用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6月~2011年5月本院高血压脑出血(HICH)住院患者,锥颅钻孔组为CT架下定位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治疗脑出血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4~80岁,平均(53.6±10.6)岁,小骨窗开颅组为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7~82岁,平均(55.5±12.4)岁。所有病例经颅脑CT 证实,符合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后72 h以内手术;出血量30~60 mL(不包括脑干、小脑及脑室出血、外伤脑出血),发病后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偏瘫,GCS ≥5分。无严重的全身其他脏器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锥颅钻孔组: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是在CT架引导下核实靶点坐标值后安装定位弓及导向器,穿刺深度为头皮具血肿中心的距离,穿刺部位为面积最大的病灶平面,颅锥钻颅钻通后穿入穿刺针取出针芯并接引流管,用注射器缓慢抽吸,若为液态血肿则抽出血肿量50%~70%以减压,如血肿为凝血块接20 mL 注射器负压抽吸,旋转套管内螺旋抽吸出粉碎的血凝块约占血肿量的50%~60%。拔出穿刺导针将外径5 mm 的硅胶引流管沿穿刺隧道置入外接三通及无菌引流装置。术后动态复查头颅CT,血肿量小于 5 mL 给予拔管[2]。若血肿大于5 mL则用稀释尿激酶20 000 U注入夹管 3 h 后低位开放。

小骨窗开颅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CT扫描定位后选择血肿中心体表投影,纵直切口6~8 cm皮肤,暴露颅骨后颅骨钻孔,咬骨钳扩大骨窗,切开硬膜,脑穿针穿刺明确血肿位置后,皮层开窗约2 cm×2 cm,进入血肿腔清除

血肿,并仔细止血,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术后48h内如无明显出血拔除引流管。

1.3 预后判断标准

根据ADL分级法评价预后日常生活能力[3]:Ⅰ级为完全恢复社会生活;Ⅱ级为部分恢复社会生活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Ⅲ级为家庭生活需人帮助,拄拐可行走;Ⅳ级为卧床不起,但意识清楚;Ⅴ级为植物生存状态。Ⅰ~Ⅲ级为恢复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组比较t检验,α= 0.05 为检验水准,结果均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锥颅钻孔组与小骨窗开颅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手术耗时比较

锥颅钻孔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5.46±5.41)d,小骨窗开颅组为(19.04±3.84)d,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16,P = 0.035)。锥颅钻孔组的平均手术耗时(18.23±6.29)min,小骨窗开颅组为(37.78±9.86)min,两组平均手术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27,P = 0.021)。见表1。

表1 锥颅组钻孔组与小骨窗开颅组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x±s)

注:与小骨窗开颅组比较,aP < 0.05,bP < 0.05

2.2 两组存活患者ADL分级比较

锥颅钻孔组42例患者,存活39例,ADL分级中,I~Ⅲ级患者数较多,小骨窗开颅组33例,存活31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组病例疗效评估:Ⅰ~Ⅲ级为有效;Ⅳ~Ⅴ级或死亡为无效。表2结果表明锥颅钻孔组39例患者中,有效34例,有效率87.2%。小骨窗开颅组31例患者中,有效20例,有效率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62,P = 0.025),见表2、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常见急诊疾病,多数病例可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并存。约占脑血管病所致脑卒中的1/3[4],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尽快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损的神经元恢复有可能性,减少或防止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挽救生命及争取部分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锥颅钻孔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5.46±5.41)d,少于小骨窗开颅组的(19.04±3.84)d,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16,P = 0.035);锥颅钻孔组的平均手术耗时(18.23±6.29)min,小于小骨窗开路组(37.78±9.86)min,两组平均手术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72,P = 0.021);同时两组存活患者ADL分级比较显示锥颅钻孔组有效率(87.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时间短,术前准备简单,镇静、局麻后即可开始,不需要全麻,发病后,可尽快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对出血后颅高压干预越早,手术耗时越短,对患者的伤害相对越轻,神经功能恢复的希望就越大,更进一步降低脑损害。(2)手术步骤简单,定位准确,置入的引流管可精确到达任何术前设定的靶点位置,避免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3)同时配合留置管和尿激酶冲洗可以对血肿进行全方位的击碎、冲刷、溶解、分离、引流,无死角,血肿清除彻底,同时便于术后观察引流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