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与免疫史关系的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一、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疫情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麻疹疫情的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应对策略,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1.病例分布情况根据全球各国的报告数据,麻疹疫情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欠发达地区,其中包括非洲、亚洲和部分拉美国家。
尽管在发达国家中,麻疹病例数量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传播风险。
2.年龄和性别分布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尤其是未接种疫苗或接种不完全的人群。
男性和女性的感染率相差不大,但在一些特定地区,女性的感染率稍高。
3.季节性分布麻疹疫情在不同地区存在季节性差异。
在温暖的地区,病例数量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较低;而在寒冷的地区,病例数量则在冬季和春季较高。
三、疫苗接种情况分析1.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仍存在差距。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低,导致麻疹疫情的暴发和传播。
2.疫苗接种策略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率,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
其中包括加强疫苗宣传和教育,提供免费或补贴疫苗接种服务,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监测和管理机制等。
3.疫苗安全性麻疹疫苗被广泛认为是安全有效的疫苗,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发热、皮疹和局部疼痛等,但严重的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四、应对策略分析1.疫情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麻疹疫情的动态变化,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疫苗接种推广通过加强疫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推动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3.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对麻疹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隔离,追踪密切接触者,并采取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消毒措施和健康教育等。
4.国际合作与支持加强国际合作与支持,共同应对麻疹疫情。
成人麻疹110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成人麻疹110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儿童多见,1965年全国普种麻疹疫苗后,成人发病率逐渐上升。
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了110例成人麻疹,现对其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麻疹病例有110例,男41例,女69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5.52岁,其中37℃7250u/L。
2.5.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M抗体110例,110例阳性。
2.5.6 CRP(C反应蛋白)110例中≤10u/L7例正常,>10u/L86例,≥50u/L15例,≥100u/L2例,103例升高,占93.64%。
2.5.7 110例患者在入院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出现窦性心动过速38例,T 波改变(倒置、低平)9例,ST改变2例,胸导联低电压5例,逆钟向转位6例,顺钟向转位2例,电轴右偏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预激综合征1例。
2.5.8 110例均做胸片检查,显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21例,可见片状阴影1例。
2.5.9 腹部肝、胆、脾、胰B超:随机查58例,脾大1例,余未见异常声像图。
2.6 并发症合并有肺炎1例,喉炎7例,心肌炎2例。
2.7 误诊情况本组病例在出疹前均出现误诊,其中1例高热4天,拟伤寒收入院,入院时经仔细检查颜面有少量散在红斑,即查口腔见柯氏斑而考虑麻疹。
2.8 治疗及转归入院后即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合理护理,采用利巴韦林(10-15mg/kg/日)抗病毒治疗,适当补液,给予维生素,鼓励饮水,物理降温为主,加强对症治疗,肝功能损害者予护肝,心肌炎者予极化液等治疗。
入院后平均退热时间2.52天,住院天数4.30天。
痊愈102例,好转8例。
3 讨论麻疹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我国以6月-5岁这一年龄发病率为高,但自广泛接种疫苗后发病年龄有推迟现象,其主要原因为①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下降,有资料认为接种疫苗后血凝抑制抗体≥1:16基本不会感染麻疹。
关于麻疹的流行病特点的探讨(附120例报告)
关于麻疹的流行病特点的探讨(附120例报告)
徐伟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09(022)011
【摘要】目的通过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诊断的120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6月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0.0%(72/120).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43.3%(52/120).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20例(16.7%),无MV免疫史者65例(54.2%),MV免疫史不详者35例(29.1%).结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尤其要提高接种的及时率和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总页数】3页(P2391-2393)
【作者】徐伟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河南,卫辉,4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小儿麻疹的流行特点及分析(附40例报告) [J], 吴福玲;冯学斌;赵国英;高俊霞
2.青壮年麻疹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附15例分析) [J], 郑日新
3.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附60例报告) [J], 郑孝谧;倪红霞
4.流行性出血热眼底特点(附120例眼底检查报告) [J], 唐公恩;荆红
5.地区性麻疹流行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附45例报告) [J], 郭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疹11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分析
麻疹11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分析摘要2008~2010年收治麻疹患者1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施行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各地麻疹病例呈上升趋势。
现将近年来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2010年收治麻疹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麻疹临床诊断标准[1]。
住院病例行常规血、尿、便、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并抽血送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115例患者中,男60例,女55例,男女之比为1.2:1.1;年龄1个月~48岁,其中1~8个月者16例(13.9%),8个月~5岁为56例(48.7%),5~14岁为14例(12.2%),14~18岁10例(8.7%),18岁及以上者19例(16.5%)。
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22例,未接种者例69例,接种史不详者24例。
1~3月份24例,4~6月份74例,7~9月份10例,10~12月份7例。
发病到入院天数1~12天,平均3.1天。
临床特征:115例住院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大部分38.2~40.5℃,热程3~10天。
其中104例(90.43%)患者有咳嗽、流涕、打喷嚏、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
Koplik斑阳性62例(53.91%)。
所有患者均出现充血性斑丘疹(100%),其中109例(94.78%)患者有典型出疹及消退顺序,出疹时间平均为4.8天,皮疹消退后均有浅褐色色素沉着。
发热2天内出疹14例,4天出疹98例,发热5天后出疹3例,97.39%的患者在发热的4天内出疹。
退疹时间4~11天,平均5.42天。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计数>10.0×109 /L者29例,<4.0×109 /L者11例,余正常。
麻疹126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药饮 片治疗 。 在节约药物 资源降低医疗费用上 , 同样具有极为 重要 的意义口 】 。( 3 ) 加强 中药 注射剂使用的管理 , 医院定期对 中药注射剂 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临床药师要加强 中药注射剂 临床使用的指导 , 确保用药安全。
参 考 文 献
[ 1 】 唐镜波. 4 0 0 种注射剂安 全应用 与配伍. 郑州 : 河南 科学技术
中药注射剂 的有效成分及不 良反应与禁忌证有关 。
『 2 ] 吴永佩 , 焦雅辉 . 临床静 脉用药配伍与使用 指南. 北京 : 人 民
卫生 出 版社 , 2 0 1 0 :3 4 7 — 3 8 4 .
[ 3 】 彭晶玮 . 参与 临床会诊促 进合 理用 药的 实践与体 会 . 中国药 ) 加 强 中医理论 知识的学 习 , 特别 是西 医医师 ,
3 . 4 骨科不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类 中药注射剂较多 : 如舒血 宁 注射液 、 丹 红注射 液 、 红花注 射液等作 为促 进骨折 愈合患 者 的常规用药。活血 化瘀 法在治疗骨科疾病 中的临床应用范围
用医技杂志 2 0 1 3 年5 月第 2 O 卷第 5 期
c a lMe J o u m l a o f P r a c t i d i c a l T e c h n i  ̄ u , 丛皇 Y 1 3 ,y Q ! : 2 Q
— —
.
・
4 9 9・
现象。临床使用时 , 溶剂 的选择要 以该 中药注 射剂 的使用说 明书为准。
师, 2 0 1 0 ,1 3 ( 2 ) : 2 7 2 — 2 7 3 .
3 . 6 其他 : 肿瘤科 不合理使用 活血化瘀 药 , 形 成 了症 与用药
免疫后麻疹120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 市第 萍乡 二人民医院 传染科 江西萍乡 300 370 )
关键 词 :麻疹 ;免疫 ;流行病 学
中图分类 号 :R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 33 2 1 )0 — 00一 (3 1. 06— 88(00 1 08 0)
l 例 ,湘东 区 7例 ,芦溪县 5例 ,莲 花县 3例 , 0
外市县 l ;即城 区 1 例 7例 ,农 村及 外市 2 4例 ;
第 一胎 ;3 3例 ,第二 胎 :8例 ;有接 触史 :1 。 3例
122临床资料 :喂养史 :母乳 喂养 1 .. 9例,混合
喂 养 l ,人 工 喂养 5例 ;入 院前 用 药 :抗病 毒 7例
女1 3例 ;年 龄 :0—6月 :6例 ,6月 一5岁 3 5
1 例,6 , 2 月 4例 , 7月 3 ,8 1 ,1 月 3 例 月 例 1
例 ,l 2月 2例 ;城 区 1 1例 ,农 村 2 O例 ;免 疫 接
种时间:生后 6月 8 ,8 2 例 ,都按正规程 例 月 3 序接种 ;胎次 :第一胎 1 ,第二胎 l ;有 9例 2例
接触史 者 6例 。
例 ;发病时间 : 3月 l ,4月 5例 ,5月 1 例 , 例 0
6月 5例 ,7月 6例 ,8月 6例 ,9月 1例 ,1 月 4 1 例 ,l 2月 3例 ;分布 地 区 :上栗 县 l ,安 源 区 5例
112临床资料 .. 喂养史 : 母乳喂养 1 8例,混合喂养 7 ,人 例 工喂养 4例 ,不详 1 ;前驱期 2—1d 例 5 ,其 中 2 天 1例 ,32例 ,4 4例 ,59例,6 3例,74 d d d d d 例 ,85 ,1d 例 ,1d 例 ,1d 例 ;入院时 d 例 0l 2l 5l 中≤3℃6例 , ≤3 ℃ 1 8 9 4例,≤4 ℃ 8例 , > 0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了解锦江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2005-2009年麻疹监测报告资料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5-2007年锦江区麻疹年平均发病率10.09/10万,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为3.69/10万,2009年全区仅有1例麻疹病例,发病率为0.15/10万。
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发病数占68.39%。
≤14岁发病例数占81.03%。
结论2005-2009年锦江区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
为指导锦江区消除麻疹工作,现对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疫情和个案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疫苗接种率来自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锦江区统计局。
1.2病例定义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1]及麻疹监测系统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麻疹病例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
包括常住和外来人口的病例。
1.3统计与分析应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2.1麻疹发病概况锦江区2005-2009年共报告疑似麻疹209例,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174例,排除病例35例,无死亡病例。
各年确诊病例数和发病率分别为41例和10.32/10万、63例和15.77/10万、44例和6.58/10万、25例和3.69/10万、1例和0.15/10万。
作者单位:成都市锦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610021)作者简介:熊伟(1969-),女,大学本科,主管医师,从事免疫规划工作2.2地区分布2005-2009年城郊结合部7个涉农街道麻疹发病119例,占68.39%(119/174);城区9个街道麻疹发病55例,占31.61%(55/174)。
2005年涉农街道与城区街道麻疹发病数无明显差异,2006年涉农街道占80.95%(51/63),2007年占61.36%(27/44),2008年占80.00%(20/25),2009年麻疹发病仅1例为涉农街道。
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分析南充高坪区1999-2008年麻疹的流行特征。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充市高坪区1999—2008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
结果1999-2008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18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6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6.78%,10岁组发病数最高,发病专率为39.06‰,10年间,2007年发病数最高(331例),年发病率为56.43/10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2008年发病数最低(9例),年发病率为1.5/10万。
季节高峰分别在4~6月和12、1月,各占病例总数的58.35%。
14.84%。
结论南充市高坪区存在麻疹疫苗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高,发病率仍然居高的现象。
为降低发病率,减少麻疹暴发或流行,进一步提高基础免疫质量,完善加强免疫措施,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是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麻疹是国家重点控制和致力消灭的传染病之一,在应用麻疹疫苗免疫前,南充市高坪区麻疹呈自然流行状况,年平均发病率为577.19/10万,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病率显著下降,特别是1984-1999年实施计划免疫的16年间,年平均发病率降至14.08/19万[1]。
1999-2008年,发病率有回升趋势。
为探讨南充市高坪区麻疹回升的原因,现将南充市高坪区1999-2008年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南充市高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监测系统;麻疹免疫接种资料来源于常规免疫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南充市高坪区统计局。
1.2 病例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1998年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进行核实;对报告病例检测麻疹IgM确诊。
1.3方法南充市高坪区1999-2008年麻疹疫情的三间分布描述性分析。
2 结果2.1 流行强度1999-2008年南充市高坪区共发生麻疹病例1186例。
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20.62/10,其中2007年发病(331例)最高,占病例总数的27.91%,年发病率为56.43/10万;2008年发病(9例)最低,占病例总数的0.76%,年发病率为1.5/10万(表1)。
麻疹12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临 床 研 究
・
麻疹 1 2 8 例 流行 病 学 与 临床 特 征 分 析
李廷 东, 肖迎军
【 摘
据 。方法
要】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和临床特点 , 为认识麻疹和控制麻疹 的疫情 工作 提供科学 的理论依
对我市传 染病 医院 2 0 1 0年 1月 一 2 0 1 1年 1 月收治的 1 2 8例麻疹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分析其
【 关键词 】 麻疹 ; 流行病学 ; 临床特征 【 中图分类号 】 R 5 1 1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2 9 6 ( 2 0 1 3 ) 0 7 B一 0 1 0 4 — 0 2
麻疹是 由麻疹病毒引起 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 是 儿童最 常 存在显著差异 ( P< 0 . 0 5 ) 。 2 . 1 . 4 居住环境分 布 : 1 2 8例 患者 中 , 为本市 常驻人 口 1 3例 ( 1 0 . 1 6 %) , 流动人 E l 1 1 5例 ( 8 9 . 8 4 %) 。不 同居住环 境分 布 率存在显著差异 ( P< 0 . 0 5 ) 。 2 . 1 . 5 职业分 布 : 1 2 8例患 者 中, 散居 儿童 5 9例 ( 4 6 . 0 9 %) , 幼托儿童 4 1 例( 3 2 . 0 3 %) , 学生 l 5例 ( 1 1 . 7 2 %) , 农 民工 3例
2 . 2 . 2 病毒学检测 : 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学检查 , 其中免疫球
蛋白I g M 阳性 1 2 0例( 9 3 . 7 5 %) , 阴性 8例( 6 . 2 5 %) 。
2 . 2 . 3 皮 疹: 1 2 8例 患 者 中, 共 出现红 色斑 丘 疹 8 7例 ( 6 7 . 9 7 %) , 疹间皮肤可正常也可成片 , 自面部开 始至躯干 、 四
118例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8例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刘巧英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8(8)4
【摘要】目的分析麻疹发病与免疫史的关系,探讨麻疹防制对策和措施。
方法对本溪市传染病医院2005年4月~2006年5月收住院的118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疫苗接种与发病的关系。
结果118例麻疹患者中,成人占39%,6~8月龄占5%,外来人口占9.3%。
无疫苗接种史11例占6.8%,其中3例未到8月龄初免年龄,另外8例为漏种,有接种史42例占16.9%,其中20例8月龄~6岁儿童只接种二针疫苗。
22例7岁以上患者占18.6%;预防接种史不详者65例,占55%。
结论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及时进行2针接种能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生。
【总页数】2页(P633-634)
【关键词】庥疹;免疫接种;防制
【作者】刘巧英
【作者单位】本溪市传染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1.1
【相关文献】
1.嘉定区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张倩;费洁;钟培松;潘黎;张伟
2.沧州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王万鹏;高志华;吴秉伦;杨永胜;董伟
3.景东县2013年麻疹发病情况及麻疹传播因素流行病学分析 [J], 方源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疹的流行病学分析及免疫疫苗的接种
麻疹的流行病学分析及免疫疫苗的接种【摘要】本文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麻疹的认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虽已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还是时有发生。
所以全面了解麻疹流行病学,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疫苗接种麻疹(measles,rubeola morbilli)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黏膜斑(Koplik斑)以及全身性红色斑丘疹为其主要特征。
麻疹经呼吸道传播,广泛流行于全世界,患者多为儿童。
在疫苗问世前,几乎是人人必得的疾病,死亡率很高[1]。
1流行病学1.1传染源急性患者为惟一传染源,无症状感染和带病毒者少见。
患者从潜伏期最后1~2d至出疹后5d都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最强,出疹后迅速减弱。
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痰、尿、血液特别在白细胞内都存在病原体。
值得重视的是过去一直认为亚临床型感染者几乎是没有传染性的,但近几年来从这些患者的体液中可分离出麻疹病毒,因此,这些患者被认为可能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传染源。
1.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喷嚏或眼分泌物中带有病毒,并以气溶胶形式散布于周围空气中,易患者吸入或眼结合膜接触病毒即受感染。
儿童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污染病毒的手传播,经第三者或经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
本病传染性强,易患者一旦接触病毒80%~90%发病。
1.3易患人群在麻疹疫苗问世以前,除新生儿短时期内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患,易患者初次感染麻疹野病毒,几乎百分百表现为显性感染。
自应用疫苗后,易患者表现复杂。
1.4流行特征和现状20世纪前50年代,世界各国都有麻疹流行,其流行情况各地区无明显差别,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的流行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特点大致如下。
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一、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文旨在对麻疹疫情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疫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流行趋势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疫情概况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麻疹疫情仍然较为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共报告麻疹病例超过50万例,其中约有20%的病例发生在非洲地区。
麻疹疫情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流行趋势。
三、疫情传播途径麻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麻疹病毒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易感染麻疹。
此外,麻疹病毒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或被感染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传播。
由于麻疹病毒的高度传染性,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托儿所和医疗机构等容易成为麻疹传播的重要场所。
四、麻疹的发病特点麻疹的潜伏期为7-21天,通常在感染后的第8-12天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
此后,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麻疹皮疹,皮疹呈红色斑丘疹,首先在头部和颈部出现,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
麻疹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喉咙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病例中,麻疹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和角膜炎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五、疫情流行趋势麻疹疫情的流行趋势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麻疹病例的发生通常呈现出2-3年的周期性增长。
这一周期性增长的原因可能与人群免疫力下降、疫苗接种率下降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麻疹病例的增加主要与疫苗接种率下降有关,尤其是部分社区的疫苗接种率低于群体免疫所需的水平。
六、应对措施为了有效防控麻疹疫情的蔓延,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麻疹疫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在易发生麻疹的人群中。
其次,加强对麻疹病例的早期识别和隔离工作,减少感染者对他人的传播。
小儿麻疹130例临床病例分析
小儿麻疹130例临床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麻疹的特征与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诊断的小儿麻疹130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归纳本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免疫接种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治疗与转归。
结果:8月龄以下婴幼儿为麻疹的主要发病人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呼吸道感染等,多伴有并发症,并且引起对应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
结论:小儿麻疹的临床特点明显,必须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并且加强对儿童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小儿麻疹;临床特点;治疗;预防小儿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65年我国全面推广儿童麻疹疫苗,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但是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小儿麻疹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幼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本文对130例小儿麻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诊断的小儿麻疹130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1]中与麻疹相关的诊断标准。
1.2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于130例小儿麻疹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免疫接种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治疗与转归。
2结果2.1流行病学特征本组患儿中,男71例,女59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0-8岁,平均(3.2±0.4)岁,其中0-8个月49例(37.7%),8.1个月-3岁57例(43.8%),>3岁24例(18.5%)。
本组患儿的发病时间为:1-3月份17例(13.1%),4-6月份58例(44.6%),7-9月份39例(30.0%),10-12月份16例(12.3%)。
2.2临床特点本组130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充血性皮疹等症状。
患儿发病早期体温均在38.5℃以上,热程在3-11d,平均(4.3±0.7)d。
本组患儿中典型皮疹81例(62.3%),不典型皮疹49例(37.75)。
130例麻疹临床特点分析
130例麻疹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麻疹临床特征。
方法:对收治的130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30例患者男女比为1.7∶1,平均年龄31岁。
农村占65.4%,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75.4%,热峰高于39℃占63.9% ,麻疹病毒性肝炎及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是麻疹的一个临床特征。
结论:成人体内麻疹抗体量不足或消失是导致成人麻疹发病的一个原因。
有必要对成人进行麻疹疫苗增强免疫。
【关键词】麻疹;临床特征;疫苗麻疹是麻疹病毒引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漱、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
传染性非常强,是小儿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随着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儿童麻疹患病率明显下降,而成人麻疹发病率明显增加。
现对我院2006年3~4月收治的部分成人麻疹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院收治的麻疹患者130例,男70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1岁。
其中<20岁15例,20~29岁45 例,30~39岁47 例,40~49岁20例,50岁以上3例。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按诊断标准[1]诊断。
入院后第二日空腹抽血检测麻疹IgM抗体,并行血、尿、便常规检查及心电图、胸片、肝功能、心肌酶谱检查。
2 临床表现2.1 麻疹疫苗接种史:130例患者中明确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11 例,占8.5%,余为接种史不详。
2.2 地区分布:130例麻疹患者均来自沈阳地区所属9区2县本地居民以及外来打工者。
其中城市45例,占34.6%,居住较分散,农村85例,占65.4%,主要分布在多处外来打工者集聚地。
2.3 临床症状:见表1。
(1)发热:体温在37.8~40.03℃,<38℃6例,38~39℃36例,39~40℃78例,≥40℃10例。
热程为4~9天,平均6.5天。
(2)皮疹:出疹于病程1~7天。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
后12天左右产生免疫力。
我院麻疹诊治流程.
就诊病人及其陪护人员
预检分诊
非麻疹
疑似麻疹 发放口罩
不排除疑似麻疹
感
普通门(急)诊就诊
染 科
医务处
6h内报传染病报告卡
网报疫情
采血样
隔 离
疾控中心
咽拭子
对
IgM抗体检测
个案调查
症
治
疗
阴性、排除 阳性、实验室确诊
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
院感办
正确认识麻疹 kopli
• 麻疹是乙类传染病; • 麻疹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病原体为麻疹病毒; • 临床特征:
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 殊的科氏 (koplik’s)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
正确认识麻疹
皮肤斑丘疹
正确认识麻疹
Koplik’s 斑
麻疹的病程
□潜伏期:6-21 d,平均10 d。曾接受被动或者主动免疫
者,可延至3~4周。(病毒在口咽部迅速繁殖)
□前驱期
典型麻疹病程分为三个阶段
□出疹期
□恢复期
病程及体征 (典型麻疹)
前驱期: 疹前期3~4d,发热。(病毒大量入血,传染性最强)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 ☆上呼吸道症状: 鼻塞、咳嗽、流鼻涕、咽部充血。 ☆ 眼部症状:流眼泪、畏光、结膜充血、眼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 ☆ 发热 :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 ☆ 科氏斑: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密切接触麻疹
患者后90%以上发病。
麻疹病毒特点
119例婴幼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119例婴幼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19例婴幼儿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情况,为厦门及周边地区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按不同月龄分为三组,比较三组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麻疹住院患儿为119例,按月龄不同分为0~6个月组、6~8个月组、大于8个月组,患儿发病率随月龄增大而增多,随月龄的增大,患儿出现发热及皮疹的时间更长,出现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比例也随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患儿有典型发热、出疹、畏光、流泪、结膜充血、Koplik 斑等临床表现,114例患儿预后良好,5例患儿发展为重症,其中3例有营养不良等基础病,1例死亡。
结论:婴幼儿初免前麻疹的发病率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增加,大月龄患儿临床症状更重且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更高,合并基础病未接种疫苗大月龄者可能为重症麻疹的高危人群。
标签:麻疹;麻疹抗体;强化免疫活动;婴幼儿;重型麻疹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显示,2013年我国麻疹呈高发态势,发病率、病例数、死亡数分别较2012年增加343.48%、347.13%、200.00%[1]。
期间笔者所在市也呈爆发态势,总发病人数为2012的10倍(19∶197),其中尤以婴幼儿为主,总共119例,占总麻疹发病人数的60.4%((119/197)。
笔者所在医院为厦门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今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麻疹患儿的发病情况,为如何消灭麻疹及为厦门及周边地区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119例入院诊断为麻疹的婴幼儿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查找),所有病例均在住院次日采集血清标本送笔者所在市疾控中心进行麻疹抗体IgM检测,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血尿粪常规及肝功能、心肌酶学生化检测,同时完善肺部影像学检查。
114例儿童麻疹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114例儿童麻疹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刘永林;杨玉山;乔小平
【期刊名称】《实用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5(12)2
【摘要】为分析本地区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对1999年7月~2 0 0 3年5月114例住院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显示114例麻疹患儿中10 7例未预防接种过麻疹疫苗。
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年龄4个月~14岁,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居多、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占88.5 % ,113例有发热,10 7例有不同程度皮疹,临床症状重。
【总页数】2页(P354-355)
【关键词】麻疹;儿童;麻疹疫苗
【作者】刘永林;杨玉山;乔小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医院;陕西省府谷县府谷镇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1.1
【相关文献】
1.1237例儿童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J], 刘立飞;郑朝平;刘作义
2.276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分析 [J], 耿军辉;肖建欣
3.儿童麻疹128例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J], 谢咏梅;汪志凌;高珊
4.2012年上海地区麻疹住院儿童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韩书珍;叶颖子;曹
凌峰;徐锦;浦东波;俞蕙
5.成人与儿童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J], 胡芳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3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与免疫史关系的分析目的了解宜春市麻疹流行特點及臨床特征与免疫史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宜春市2006年1月~2015年12月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宜春市2006~2015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143例,年平均发病率2.09/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以散发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19∶1.00;发病年龄以7岁以下为主,占74.34%,且常住人口居多;3~8月份为麻疹的高发季节,其中4~5月份为高峰期。
万载县的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但强化接种后,2012~2014年连续三年发病率为零;铜鼓县发病率最低;麻疹病例中免疫史为0剂次居多,占47.07%。
结论宜春市的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以7岁以下为主,无免疫史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强化接种后各县区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有免疫史麻疹患者的临床中毒症状轻于无免疫史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麻疹临床中毒症状逐渐减轻,但大年龄组合并淋巴结肿大及腹泻的发病数要高于小年龄组。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Yichun city and the relations with the history of immune.Methods Reported measles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5 in the hospitals of Yichun City were analys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Results Total 1143 cases were reported in Yichun City during 2006-2015.The male/female ratio and average incidence per year were 2.19∶1.00 and 2.09/100 000,respectively.The distribution of incidence was the highest in the 2009.Most of cases were sporadic,which were giving priority to with the population of permanent residents and were the onset age mainly under the age of 7,accounted for 74.34%.The higher incidence was happened from March to August,and the April and the May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The distribution of incidence was the highest in Wanzai county,in which there was no case during 2012-2014 after the mass vaccination campaign.The distribution of incidence was the lowest in Tonggu county.The main factors of measles occurrence were because of no vaccination history.The history of immune of reported measles in the main were 0 times,accounted for 47.07%.Conclusion The measles incidence wa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distributed in Yichun city,onset age wa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age under the age of 7,the main factors of measles occurrence were because of no vaccination history.After the strengthen measles vaccination,any of counties measles incidence decreased obviously.The clinical poisoning symptoms of measles patients with immune history was milder than that without immune history.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measles clinical symptoms gradually reduced,but the incidence of large age combined with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diarrhe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mall age group.[Key words]Measles;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Clinical characteristic;Immunization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因并发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急性喉炎等疾病而发生死亡,曾被认为是“儿童瘟疫”。
在麻疹疫苗未使用之前,1959年中国约有26万人死于该疾病,但自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麻疹疫苗后,麻疹的死亡率及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并在2012年达到了消除麻疹的目标。
由于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增多,宜春市麻疹的发病率有所波动,呈现上升趋势,故现对宜春市2006年1月~2015年12月报告的1143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6年1月~2015年12月宜春市报告的麻疹个案调查表,查阅临床病例,完善调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宜春市统计局,所有麻疹病例的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诊断标准[1],共收集1143例麻疹病例。
1.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 2003軟件建立数据库对1143例麻疹病例的发病率、人群、时间、地区分布、免疫史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免疫史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2结果2.1宜春市2006~2015年的麻疹报告发病率宜春市2006~2015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1143例,无死亡病例,以散发为主,年均发病率为2.09/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8.12/10万),2014年发病率最低(0.05/10万)(表1)。
2.2 1143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2.2.1 1143例麻疹病例人群分布1143例麻疹病例中,男性785例,女性358例,性别比为2.19∶1。
年龄为22 d~79岁,其中0.005)。
2.4.2 不同年龄与临床特症的关系1143例麻疹病例中,不同年龄的各临床症状均有出现,主要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除柯氏斑、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外,其他临床症状的发生均超過70%,其中≤1岁儿童出现柯氏斑体症最多,有372例,占33.55%;僅7岁~年龄组有8例出现关节疼痛症状;≥1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淋巴结肿大较多见,有7例;与7岁~年龄组相比,各临床症状的比例较高。
不同年龄组的主要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53,P<0.05)(表3)。
1143例麻疹病例中,不同年龄的麻疹并发症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其中<7岁组合并支气管肺炎610例(53.37%),脑炎2例(0.18%),心肌炎9例(0.79%),喉炎37例(3.23%),腹泻20例(1.75%);7岁~年龄组除合并支气管肺炎47例(4.11%)外,其他并发症为0;≥15岁年龄组合并支气管肺炎107例(9.36%),其次为腹泻22例(1.92%),其他并发症未出现。
不同年龄的麻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3,P<0.05)。
3讨论宜春市自实施扩大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一直在2.10/10万~10.93/10万(1994~2005年)内波动,但离消除麻疹1/100万还有很大差距。
2007年宜春市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后,麻疹发病率由4.09/10万(2006年)下降至2.96/10万(2007年),但由于流行周期变长、易感人群逐渐累积以及疫苗免疫效果等因素,2009年出现麻疹疫情聚集现象,各县麻疹病例数普遍增长,发病率达8.12/10万。
2009年10月份开展了宜春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后,麻疹发病率降至0.45/10万(2010年),但自2010年后每隔2~3年会出现一个小高峰[2],2014年全市十个县市同时开展麻疹补充免疫及强化免疫活动后,麻疹发病率创历史最低(0.05/10万),但2015年又回升到0.40/10万,提示强化免疫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3],但开展补充免疫活动时仍有部分易感人群出现麻疹疫苗漏种现象,免疫屏障未较好地形成,故出现麻疹发病率上升了700%。
宜春市麻疹病例性别比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性格差异有关,且成年男性外出务工较多,流动性大,而成年女性居家生活较多,故男性暴露和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比女性多,这与何晓成等[4]的报告相似。
宜春市麻疹发病数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4.34%,同时发病年龄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以<8月龄和≥15岁两年龄段发病数较多,各占18.02%及15.31%,这与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相似[5-6]。
分析其原因,8月龄以下儿童未达到免疫接种时间,而体内母传抗体的滴度在6月龄时基本消失,故一旦暴露容易感染;目前15岁以上人群中,有成年人早年曾接种过麻疹疫苗,但体内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下降,故易感性增强。
有研究显示,接种麻疹疫苗被动免疫1年后,其抗体水平下降1/4,15年后降至1%[7],故接受麻疹疫苗被动免疫后的成年人会成为新的麻疹易感人群。
7~14岁麻疹发病可能与接种麻疹疫苗未达到两剂次,又或者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随时间推移其滴度逐渐下降,甚至有部分儿童4~6年后抗体消失,从而达不到终身免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