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细胞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2. 掌握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的过程和机制;3. 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机制;4. 熟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器在细胞活动中的作用;5. 了解细胞分化和发育的过程和机制;6. 掌握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2 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功能1.3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4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2.1 细胞周期的概念和调控机制2.2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机制 2.3 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3. 细胞信号传导3.1 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2 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和功能3.3 第二信使的作用和调控机制3.4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机制4.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4.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4.2 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4.3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4.4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5. 细胞分化和发育5.1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调控机制5.2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5.3 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6. 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6.1 光学显微镜观察技术6.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6.3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6.4 基因工程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系统地介绍课程内容;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3.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细胞生物学(英文):Cell Biology课程代码:09S5118B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检验与检测方向)课程学时:48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选用教材:丁明孝、王喜忠、张传茂、陈建国主编,《细胞生物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参考书目:1.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细胞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 王金发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二、课程简介《细胞生物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必修课程,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全面系统地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前沿学科,作为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基础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该课程后,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建立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脉络和体系,培养学生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细胞的角度去理解生命。

本课程总学分为3,共48学时,授课对象为生物科学(检验与检测方向)专业大三学生。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能初步了解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理解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表达及其调控;认识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的联系。

2.能力目标:增强细胞生物学研究兴趣,善于对细胞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应用细胞生物学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学会收集和分析细胞生物学问题,初步了解如何进行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为进一步的生命科学前沿知识的学习或从事生命科学教学科研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科学,旨在通过对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揭示生命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将通过授课、实验和讨论等方式,系统介绍细胞结构、细胞器功能、细胞分裂和细胞信号传导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熟悉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器功能,认识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

3.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调控机制,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分配。

4.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原理和机制,认识细胞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

5.培养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三、课程内容1.细胞的组成与结构1.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2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概述2.细胞膜的运输2.1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与机制2.2 内吞作用和外吐作用的分子机制3.细胞信号传导3.1 细胞表面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3.2 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传导与调控4.细胞分裂与生殖4.1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调控机制4.2 无丝分裂的特点和机制4.3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遗传物质的分配5.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5.1 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实验方法5.2 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四、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PPT演示,详细介绍细胞结构、功能和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实验:设计适合课程内容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思维。

3.讨论:组织课堂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4.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五、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设计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六、参考教材1.《细胞生物学导论》(作者:某某)2. 《细胞的奥秘》(作者:某某)七、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生理、生态、遗传和进化过程。

本课程将介绍细胞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肌肉和神经细胞的特殊化,为学生提供对生物学的基本理解和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细胞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掌握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细胞毒理学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4. 了解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5. 培养细胞实验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

6.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 细胞质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骨架的组成与功能2.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结构与遗传变异3. 细胞信号传导与细胞凋亡- 细胞信号通路的基本原理- 细胞增殖的调控与肿瘤形成-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调控4. 细胞毒理学与人体健康- 细胞毒素的来源与分类- 细胞毒素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细胞毒素与环境污染、药物安全的关系5. 细胞实验技术- 细胞培养与细胞系的建立- 细胞实验技术与细胞功能的研究- 细胞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介绍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细胞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培养实验技术和科研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细胞相关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比:出勤、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占比:考查对细胞生物学基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占比:考查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与应用能力。

4. 实验报告评分:考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细胞生物学 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 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等基本过程的学科领域。

本门课程将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探索细胞的发育和遗传机制,以及细胞与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培养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等。

3.掌握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过程。

4.熟悉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发育过程。

5.理解细胞的遗传机制,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

6.了解细胞与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菌、病毒和免疫系统等。

7.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1.3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4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5 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2.1 细胞的能量需求和来源 2.2 细胞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2.3 细胞呼吸和发酵过程 2.4 光合作用和光能转换第三章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发育3.1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机制 3.2 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的过程 3.3 细胞分化和发育的调控机制 3.4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应用第四章细胞的遗传机制4.1 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4.2 基因的转录和RNA的加工 4.3 蛋白质的合成和翻译过程 4.4 遗传变异和突变的机制 4.5 遗传工程和基因治疗的应用第五章细胞与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5.1 细菌和细菌感染的机制 5.2 病毒和病毒感染的机制 5.3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4 免疫应答和疫苗的设计 5.5 细胞生物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由教师介绍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进展。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进行细胞观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1、通过理论、实验和自学等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较全面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发展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将细胞结构与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3、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了解细胞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细胞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的本质。

4、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学会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方法,结合实验,训练学生显微测量、细胞活体染色、细胞器分级分离、显微观察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实验技能、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等方面获得初步训练。

5、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教材、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相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1、培养和训练学生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释细胞的结构与细胞重大生命活动问题,使之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从教职业道德;2、根据本课程特点,结合细胞器分离观察、显微测量、显微观察、活细胞染色等,使学生具有从事教学及相关工作必须的基础生物学知识和教学管理知识;3、通过细胞结构特点,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基因表达与调控等细胞重大生命活动规律的学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本实验方法训练,使学生具有理论和实验方法创新意识,能结合课程发展动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组织管理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31222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总学时数:64实验学时:30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后续课程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免疫学。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生物技术专业必修专业课,授课对象为该专业本科学生。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础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息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作为主要内容。

它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以真核细胞结构、功能和生活史为主要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突出生物膜,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肿瘤生物学等热点问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并深入理解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认识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通过本课程学习,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生物大分子、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细胞内膜系统、细胞骨架系统、核糖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增生周期和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受精、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复制与表达、细胞蛋白质组、细胞信号系统、细胞的整体性、细胞的分化、衰老与死亡、生物工程原理及其医学应用。

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参考书、教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把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放在首位,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得到科学研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为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及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内容与概念。

4.教学重点、难点1)生物膜的结构功能:质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内膜系统构成的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蛋白质的分选与定向转运。

2)细胞的纤维网络结构:包括细胞连接、细胞粘附分子、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功能、相互关系,在细胞分化、迁移、癌变等方面的意义。

3)细胞核、染色体、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鉴于本系《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已经对基因调控有详细的讲解,本课程主要偏重于对细胞核结构和细胞通讯的分子机理的讲解。

4)细胞生活史:包括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理、细胞的分化、衰老、程序化死亡及肿瘤细胞生物学。

5.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多媒体双语和网络互动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教学.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翟中和,《细胞生物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主要参考书:[1] Bruce Alberts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Garland Science, 2002.[2] Harvey Lodish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99.[3] 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3rd. Wiley& Sons, 2002.[4] 陈诗书. 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5] 高文和. 医学细胞生物学. 天津大学.社出版2000.[6] 郭葆玉. 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指南.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7] 韩贻仁. 分子细胞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1.[8] 姜招峰等译.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2.[9] 凌诒萍. 细胞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 刘鼎新.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第二版). 北医、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 1997.[11] 罗深秋. 医用细胞生物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8.[12] 牛富文. 医用分子细胞生物学.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13] 隋森芳. 膜分子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4] 汪德耀. 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图谱.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15] 汪堃仁.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6] 王金发. 细胞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3.[17] 辛华. 细胞生物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 2001.[18] 杨汉民. 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9] 印莉萍, 刘祥林. 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0] 余从年. 医学细胞生物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 2000.[21]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22]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3]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动态. 第二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24]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动态-第三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5]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动态-第一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26] 赵刚,刘建中.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与习题. 科学出版社, 2002.[27] 郑国锠.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28] 周建明. 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29] 章静波. 细胞生物学实用方法与技术. 北医、协和医大出版社, 1995.[30] 左及.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7.其它二、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历史,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所起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细胞的发现;(2)细胞学说的建立;(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4)实验细胞学时期;(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分析了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基础与条件。

当前细胞生物学主要发展方向是细胞分子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作为一切有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为出发点,在各层次上(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热点问题:(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知识要点:1、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2、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3、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第二节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知识要点:1、细胞的发现2、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4、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6、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三、本章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一、教学要求掌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特征及进化上的关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含义。

原核细胞的两个重要代表:细菌与蓝藻。

真核细胞的可能祖先:古细菌的结构和遗传学特征。

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三大体系:(1)生物膜体系以及以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种独立的细胞器;(2)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体系;(3)细胞骨架体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的基本概念知识要点: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3、细胞的基本共性第二节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知识要点:1、病毒的基本知识2、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复制)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和进化中的关系第三节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知识要点:1、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2、原核细胞的两个代表——细菌和蓝藻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4、古核细胞(古细菌)第四节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知识要点:1、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2、细胞的大小及其分析3、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自学)一、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所使用的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显微镜技术(1)光学显微镜技术:普通复式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与现代图像处理技术,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

(2)电子显微镜技术:原理与基本知识,样品制备技术,扫描电镜技术,冷冻蚀刻技术。

(3)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特点与优越性。

2.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1)超速离心技术。

(2)细胞内大分子的显示方法。

(3)细胞内特异蛋白抗原和核酸序列的定位与定性: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

(4)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动态:同位素标记技术结合放射自显影。

(5)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

3.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拆合与显微操作技术。

4.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1、掌握并理解光学显微镜技术2、掌握并理解电子显微镜技术3、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1、理解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与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2、了解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类与脂质等的显示方法3、理解并掌握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4、了解细胞内特异核酸序列的定位与定性5、理解并掌握利用放射性标记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合成动态6、了解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第三节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1、掌握细胞培养类型和方法2、掌握细胞工程的主要成就三、本章学时数自学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一、教学要求:掌握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组成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膜蛋白。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组成成分,生理生化基本特性,膜的主要生物功能,以及膜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社会学。

细胞间连接的基本概念: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的组织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功能机制。

细胞表面粘着分子的类型及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细胞外被和胞外基质的生化组成及其参与的生命活动。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与生理功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知识要点:1、细胞膜的结构模型2、膜脂的种类3、膜蛋白种类及跨膜方式4、膜的流动性5、膜的不对称性6、细胞膜的功能7、骨架与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第二节细胞连接知识要点:1、封闭连接功能与作用2、锚定连接类型与作用3、通讯连接种类与功能4、细胞表面的粘着因子第三节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知识要点:1、胶原合成动态与功能2、糖胺聚糖与蛋白聚糖的功能3、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的功能4、弹性蛋白的作用5、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与功能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一教学要求:掌握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的不同方式和生物学意义,以及参与运输活动的蛋白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