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末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末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

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

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

斗精神,“行已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

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

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

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

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

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

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

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

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

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

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

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

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

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

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 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己

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 .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 .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B .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 .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D .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

B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向层面的展示。

C .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 .《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人道德上的完善。

二、文言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

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

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

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

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

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

后家无余赀财。《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1. 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

A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B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C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D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2.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

A .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

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B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

C .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

区为“山东”。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

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D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

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

A .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

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 .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 .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

了官职。

D .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

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