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对策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N ov ember 2012 第21期总第271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1T o tal N o .271
提高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对策思考
朱丽华,魏翠玲
(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河北邯郸 056038)
摘 要:从地方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地方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1—0076—0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要求,推动文化服务创新的重大举措。
数字化、网络化可以有效弥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量和资源的不足、构建跨越时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手段,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1 地方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数字化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在数字化网络化设备配置、资源数量、运营管理方面,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不能满足公众对文化的需要。
许多文化服务网点虽然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设备,但由于设施监管和管理不力、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定位不准、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这些精良设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1.2 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各级文化机构加大了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资源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但是适合广大基层群众的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仍显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提供的产品形式单一、内容匮乏,群众参与范围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特别是适合基层广大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没有形成影响大、范围广、群众参与多的数字文化品牌活动,也没有能开展针对广大群众的规模性信息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1.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队伍尚显薄弱
从各地的文化单位看,文化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低学历和不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者还非常多,基层单位工作人员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后续教育和培训,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长期得不到提高,导致业务素质偏
低,无法胜任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2 提高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对策
2.1 政府应规范对公共数字文化基础设施的扶持和监管
2.1.1 积极推进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
加强各级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农家书屋、数字电影等建设,促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
2.1.2 完善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服务网络。
加大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覆盖,包括数字文化机构网站与现有其他数字网络的有效整合、互连互通,不断提升卫星、互联网、有线电视等多种渠道的资源传输能力。
新建图书馆、文化馆要配套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文化馆,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建立公益性电子阅览室。
依托RF ID 技术,在城市社区建设24小时自助式图书馆,创建市、区县、社区(街镇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基础的三级电子阅览室网络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省乡镇、街道、社区的全覆盖。
2.1.3 加强对数字化设施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来加强对各级文化机构现有数字化设施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省或市域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云服务管理中心,通过配置网络监控设备和监控电视墙,实现视频监控、上网行为监控及信息过滤等功能,实现对各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服务、统一技术支持。
2.2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文化产业
政府应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相结合,如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
・
76・
收稿日期:2012-09-20
基金项目: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升河北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
编号:HB 12SH 009)。
作者简介:朱丽华(1964-),女,副研究馆员,就职于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发表论文10余篇。
魏翠玲(1963-),女,教授,就职于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
朱丽华,等・提高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对策思考2012年第21期
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发展有声读物、电子图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扶持企业积极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风格、地方特色的知名数字文化品牌。
2.3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
2.3.1 加快服务网络建设。
地方政府应该以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为契机,将城市新馆建设与数字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共享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快建立基于全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现代网络技术,使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由传统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扩展到互联网、手机、电视、智能移动终端。
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城市和乡村,构建起资源丰富、形态多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平台与各行业数字图书馆和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对接,使数字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身边便捷、高效、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平台。
2.3.2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利用好国家在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统一规划,有序组织,加强整合,加大河北行业特色资源和地域特色资源的建设,形成类型丰富、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海量数字资源库群; 加强资源的开发利用,围绕社会发展的重大热点问题、重要学术研究领域和特定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对已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专题资源库群。
2.3.3 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要采取措施支持全省各级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努力打造覆盖全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连通各行业的,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要借助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不断优化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建设互动式知识服务环境,实现人机的良好交互。
2.4 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2.4.1 扩大共享工程的服务方式。
地方文化机构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利用“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地方自建的特色资源,利用手机、手持阅读器、有线电视等技术传播文化数字资源,使“共享工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进入千家万户。
2.4.2 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共享工程”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
充分利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完善技术平台,以基层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乡(镇)和社区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为依托,建设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提升工程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2.4.3 加大对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力度。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对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艺术精品的资源挖掘和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与组织、教育、广电、信息产业、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合作,争取以免费或者优惠的价格获取各有关系统、有关部门的资源,不断丰富数字资源总量,推动全社会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 结束语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的新形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范围、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加快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建设,着力解决好地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资源总量偏少、基层文化队伍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春明,等.基于数字电视的国家数字图书馆
服务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1):28
~32.
[2] 刘欢.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力度将加强[N].政
府采购信息报,2011-12-05.
[3] 吕亚娟.跨越数字鸿沟——从公共图书馆做起
[J].河北科技图苑,2011,24(1):16~18,47.
3
3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