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与学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管理与学校发展
课程管理与学校发展 ——谈特色学科建设
近年来,我校进行的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得到了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对学生展现出来的良好的综合素质赞不绝口。活动效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
1、葫芦丝、花样空竹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2、课程的实施,是不是一个“学校化”的过程?课程是不是应该有点学校特色?
为学校特色发展寻找重心
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老师们的讨论、交流。我认为: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越来越追求特色。高质量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学校间的竞争往往就是办学特色的竞争。
学校特色可能体现在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但是课程特色应该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只有课程有了特色,并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形成特长、全面发展。
让特色学科在研究中前行
特色学科建设要以教科研的方式开展起来,大致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传递思想 形成共识
特色学科建设的第一步:必须形成共识。而形成共识的自然境界,应该是来自教师反思后的自发认同。结合综合素质展示,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和老师们一起思考:
1、你对“国家级课程校本化”的提法,有什么想法?
2、怎样让我教的学科也具有文化绿城特色?
3、通过哪些途径、有计划地进行学科的特色建设?
值得说明的是:“国家级课程的校本化”思考。我认为:国家级课程在学校的实施过程就是校本化的过程,就成为了个性化、特色化课程。选准学科切入点,放大并做好,这样,就能形成文绿特色了。
特色学科的建设同时也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共识达成了,这样的学科特色建设才能依托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
二、理性分析 深入思考
选择切入点,不言而喻,它也是成败的关键。我们尝试着定下了三个原则:
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可能会关注教师的成长培训、关注学校的制度建设等等。“以生为本”是寻找离学生最近的、最直接的点。
2、立足长期实验,切入点小而扎实。在选点时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一定时期内,这样的研究不会落伍,能够长期、连贯,扎实地走下去。
3、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让研究常态化。教学的改革、实验,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才能走的远,生命力才能旺盛。
三、科学论证 课题引领
在选择切入点的问题上,我们进行了两次课题论证会。首先是教师交流会:老师们介绍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操作性强的做法以备参考。其次是邀请有丰富课程实际实施经验的专家进行把脉、诊断、定位。
在专家的引领下,学校调整思路,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又进行了第二次课题论证。论证会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会前:提出立项并公示——研究教师搜集资料
会上:主持人阐述课题——研究教师对课题质疑以及相关课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会后:形成实验方案。
四、精细管理 有效推进
关注过程是课改以后很多同仁的共识。为了让特色学科建设开展顺利,需要建立组织机构对课程进行实施。
成立特色学科建设中心研究组
成员: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工作职责:
①教导处负责确立各个学科的建设内容,并制定特色学科建设的实施计划;
②负责特色学科建设的整个过程的调控;
③教研组长制定年级组特色学科建设的实施方案;
④负责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年级指导、意见反馈、交流,即过程性调控。(每周定期交流,并有记录员);
活动时间:单周周三下午两节课后;
2、成立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室
成员:教学新秀
工作室职责:
①收集特色成果。(包括:上课、备课、作业及批改、教师教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
②整理、总结特色风格(教学特色、管理经验)。
对学科而言,从一点出发,做大、做强,会形成学科特色;
对教师而言,在学科的特色建设中,教师的学科能力、业务水平会得到提升;
对学校而言,学科的发展,经过立项、实验、总结,到形成特色,自然就会成为学校的特色,学校的标志。
总之,课程的特色发展,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的特色发展,会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课程的特色发展,会逐步促使学校的精神文化的形成,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