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经典小说与电影欣赏论文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
《英美文学名著和电影赏析》期末课程测试《简·爱》名著和电影赏析姓名: 闫法轲学校: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专业: 会计班级: Z会计121学号: 2一.作品综述1.作者简介: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老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
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和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
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
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主要情节概述: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主要描写了简·爱的一系列遭遇以及和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
但是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5篇)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5篇)第一篇: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曾经和ing《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由10个章节组成。
每一章节包括电影背景、故事简介、主要演员阵容及导演介绍、精彩部分节选、对影片的评论及注释五大部分。
相信许多读者会在观赏优美电影或阅读《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的过程中重温自己过去的电影体验,获得新的感悟和理解。
英汉对照是《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的一大特点。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既有英文原文,也提供了中文翻译,有助于英语爱好者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同时,《经典英文电影赏析》还提供了注释,为读者的自学提供了参考。
·查看全部>>前言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英语作为世界通行语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她的“英语帝国”风貌。
一方面中国正逐步地同世界接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使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各高校尝试并推广,基于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日渐普遍。
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贯彻其原则和方针,遵循其提出的“加强听说能力,提倡自主型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缩减,包括听力课课时。
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一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加强了应用能力的考查,听力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
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学时减少、对听说能力要求提高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也是大学教师应该探讨的新问题。
电影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漫漫旅途中的精神伴侣。
在电影中,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得到情感的滋润,寻求生活的力量,体验人生的快乐。
而英语电影不仅能把学习者带入到一个非常好的语境中培养语感,而且有利于学生熟悉国外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异国风情,为他们了解西方提供了一种影像解读的窗口。
《2024年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范文
《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篇一一、引言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作为英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彼此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文学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电影则将文学作品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
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推动了英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分析其内在联系及影响。
二、英美文学对英美电影的影响1. 文学作品的改编英美电影中,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这些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使得电影更具深度和内涵。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简·奥斯汀的小说、狄更斯的社会讽刺等,都被改编成电影并广受观众喜爱。
2. 文学思潮的引领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各种文学思潮不断涌现。
这些思潮对英美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电影在主题、风格、叙事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现实主义文学为电影提供了现实主义题材,使得电影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索。
三、英美电影对英美文学的推动1. 拓宽文学的表现形式英美电影以影像、声音、色彩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文学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进一步拓宽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2. 推动文学的传播与发展英美电影的国际化传播,使得英美文学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通过电影的传播,更多的观众得以了解英美文学,进而对英美文学产生兴趣。
同时,电影的制作过程也为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推动了文学的持续发展。
四、互动发展的内在机制1. 文化传承与创新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在互动发展中,既传承了英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不断创新发展。
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电影则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将文学作品呈现给观众。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使得英美文化得以延续并不断发展。
2. 观众需求的引导与满足观众需求的引导与满足是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互动发展的重要机制。
电影制片方通过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将文学作品改编成适合电影表现的作品。
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
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彼此互相影响与借鉴。
英美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与传统,而英美电影则是20世纪以来美学与大众娱乐的重要媒介之一、通过对英美文学与电影的互动发展进行探索,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以及彼此对创作和表达形式的影响与启发。
首先,英美文学对英美电影的影响与借鉴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而这些改编作品不仅使原著文学作品更加广为人知,也通过电影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音乐享受。
例如,《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了不起的盖茨比》等都是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它们的电影改编版本在电影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这些作品得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传播和影响。
同时,英美电影也从英美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灵感与素材,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故事和人物角色。
电影导演和编剧常常会挑选具有文学意义和深度的作品进行改编,从而使电影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例如,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闪灵》就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通过电影的形式重新诠释和呈现了原著作品中的恐怖和心理因素。
此外,两者之间的互动也导致了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在创作主题和表达方式上的相互借鉴与探索。
英美文学作为一个包容和开放的艺术范畴,吸收了电影的悬疑、惊悚和科幻等流派元素,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有趣和多元化。
例如,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梦幻之城》和《机械时钟》运用了电影中的虚拟现实和时间旅行的概念,使小说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和具有科幻色彩。
而英美电影则从文学作品中获取了深度和思考的素材,使电影作品更富有内涵和文化价值。
例如,电影《卡萨布兰卡》从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关于战争、爱情和人性的思考与表达,成为了一部具有政治和哲学意义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而紧密的互动关系。
《杀死一只知更鸟》: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的相关性探析
电影文学Film Literature《杀死一只知更鸟》:英文电影 与英美文学的相关性探析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英文电影是文学作品以特殊的载体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影除了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体验与享受以外,也将主题表达的直观性和深刻性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每一部成功的电影背后都有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基础,同时它也将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另外一种形式进行诠释。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电影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电影对文学作品广泛传播的价值越来越得以体现。
本文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分析了当下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电影与文学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 电影与文学1895年,在法国诞生了第一部电影,自此,电影与文学开始了日益密切的联系。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与文学的结合也在不断地加速。
文学作品参与到电影产业中,使得电影艺术的发展更具灵魂,两者之间通过不断磨合,电影已然发展成为文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电影是一种具有直观性和画面性的特殊载体,它将抽象的文化内容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并做出很好的诠释。
这是电影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进步。
电影用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成文学给予了电影创作的灵感,而电影则为文学提供了一个表现的舞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 英美文学和英文电影之间的关系文学与电影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适用于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联系。
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进行创作和表达的一个基础,英文电影则将英美文学进行一种情感、精神等形式的升华,促进英美文学主题和形式的发展。
由美国著名作家哈珀·李撰写的自传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发表于1960年并获得普利策小说奖。
1962年该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最终成功与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是密不可分的,文学的成功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而电影的成功与其后来获得奥斯卡多项大奖都是实至名归和意料之中。
英文名著电影欣赏期末论文
人,往往好坏参半——《雾都孤儿》观后感人,往往好坏参半。
小时候的我们看电影时,很纯粹,很简单。
人物一出场,我们就能根据他的外形、眼神、动作等一系列第一印象猜对他扮演的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但是现在,不知道是我们的电影拍得越来越好,还是我们的想法越来越复杂,我很难对电影里的任务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好人或者坏人。
由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导演的《雾都孤儿》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里面是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我们对他们定义也往往很难用简单的好人和坏人来概括。
电影的主角还是那个叫奥利弗的孩子,他长得很漂亮如精玉雕琢一般,再加上忧郁的气质,十分惹人怜爱。
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在这个曲折的过程当中,他遇到了凶残的夏洛特和诺亚克莱博,碰到了好心给他吃住的老太太,还有两个这里要分析的圆形人物:费金和南希。
在电影中并不起眼,但是不能没有的人就是贼首费金。
费金选择的营生方式是充满罪恶的,他手下控制着一些十几岁孩子,教唆指示他们去行窃,自己坐地分赃甚至私藏小金库。
他利用孩子们的无知,教唆他们去犯罪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费金是罪不可赦的,这个恶贯满盈的盗首形象甚至成为英文中教唆犯的同义词。
后来奥利弗被布朗洛先生收留,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窃贼团伙害怕奥利弗会泄露秘密,费金用尽心机指使塞克斯和南希趁奥利弗外出还图书时将他重新捉回贼窟。
随后费金又用威胁、利诱、灌输等手段企图把奥利弗拉上贼船,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他还用幽闭让孤独忧郁去熏陶一个天真纯洁的心灵。
显然费金的行径是邪恶的、无人道的。
即使在盗贼团伙中费金也是十足的恶人,当孩子在街上出事奥利弗被抓时,费金大发雷霆、气势汹汹、甚至拳脚相加;当觉察南茜对奥利弗的恻隐之心后,他派人暗中监视南茜,最后不惜耍弄阴谋、陷害同伙,导致南茜被杀。
作为小说中恶势力的代表,费金可以说是最龌龊、最令人厌恶和仇恨的,作者对他的描写从外貌到内心,从居住环境到营生方式无一不充满了罪恶与肮脏。
《2024年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范文
《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篇一一、引言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文学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和人物形象,而电影则通过影像和表演将文学作品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本文旨在探析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讨其相互影响与交融。
二、英美文学对英美电影的影响1. 提供故事素材和人物形象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电影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傲慢与偏见》、《简爱》、《哈姆雷特》等。
这些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为电影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基础。
2. 塑造电影艺术风格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对英美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元素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使得电影在表现手法上更加丰富多样。
三、英美电影对英美文学的推动与发展1. 拓展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英美电影通过影像和表演将文学作品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使得文学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许多观众通过观看电影而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进而阅读原著,从而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发展。
2. 促进文学创作的创新与发展英美电影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电影中的叙事结构、画面表现、音效运用等元素为文学家提供了灵感和启示,使得文学作品在创作上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电影的商业化运作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
四、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关系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和人物形象,而电影则通过影像和表演将文学作品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同时,电影的传播和商业化运作也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发展。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在文化传播、艺术表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五、结论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和人物形象,而电影则通过影像和表演将文学作品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英美文学与电影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英美文学与电影》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2010级英语1班学生:谢宇清学号:20100931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年06月《断背山》小说与电影人物性格的差别摘要:由李安导演执导、改编自安妮·普露同名短篇小说的同性电影《断背山》形成一阵席卷全球的“飓风”,不仅在票房上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取得奥斯卡金像奖八项提名和三项大奖,并且对学术、时装和乡村音乐等不同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个影响,在社会上掀起了对同性之爱的大讨论。
影片中唯美的西部风光和两个主角之间跨越性别但却深厚的爱情令人印象深刻,但两人厮守终身的愿望因主角杰克的意外死亡而破产不禁令人惋惜。
该影片题材“尖锐”,李安导演以东方人特有的细腻情感讲述了这个耐人寻味、令人惋惜的悲剧爱情故事。
本文将主要对比分析两个男主角在小说与电影中所塑造人物性格的不同,从而也导致了小说与电影对两个主角最后没有在一起的主要原因给了不同的理解:小说倾向于暗示是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极端不容忍造成了两人最后的悲剧;而电影更倾向于是两人性格上的差异最终使得他们以悲剧收场。
关键词:同性恋埃尼斯杰克性格悲剧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一天,安妮·普露走进怀俄明州的一个小酒馆。
她准备以西部风光为故事背景写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要讲述的将是一段奇特的爱情。
酒馆里的一个男子引起了她的注意,他不像其他男人那样盯着漂亮的女人,而是非常紧张地看着一群正在玩游戏的年轻小伙子。
“也许他认识他们中的某一个人,或者他的儿子在那里,但是他的眼神让我在那一刻猜想——他是不是一个同性恋者?”安妮后来回忆说。
从那时候起,安妮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孩子生活在40、50或者60年代的怀俄明州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在当时的怀俄明州,同性恋是遭人唾弃的。
一个同性恋者要和社会抗争,和被社会改造过的自身抗争,这将是一件非常艰难痛苦的事情。
Brokeback Mountain, 《断背山》是2005年由中国导演李安执导的美国同性恋片,改编自安妮·普露的同名短篇小说《断背山》,由好莱坞著名影星杰克·吉伦哈布、希斯·莱杰和安妮·海瑟薇倾情出演。
英美经典小说与电影欣赏
这些天在观看了《喜福会》、《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白鲸记》、《金碗》、《紫色》、《纯真年代》之后,现在把观后感简单整理如下:电影《喜福会》所讲述的是四位华人移民妇女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儿女各自之间的故事。
这些妇女移居美国已有几十年,但她们仍念念不忘从小受过的传统教育,恪守着中国几千年来渗透于妇女血液之中、几乎已成为天性的封建男权的思想。
她们共同的理想就是要严格教育、管束自己的女儿,使她们能逃脱自己这一辈女人的命运,成为她们眼中幸福的女人。
然而,对于母亲的管束,女儿们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一味反抗,在这个种族、阶级、性别不平等的美国社会里,两代女性上演了一出由相互争斗到殊途同归、相互认同的悲喜剧。
在这出悲喜剧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人物口中道出的事情,而是那些她们无法触及、讳莫如深的事情,是沉默背后的东西。
在这里,沉默已经变成了一个象征,它那巨大的毁灭性力量摧毁着女性赖以生存的自尊、自信和勇气,使她们在沉重的压抑之中丧失生存的能力。
然而一旦打破沉默,这毁灭性的力量就会立刻消失,被压抑已久的人性就将得到复苏,平衡和谐的关系就会得到恢复。
最后我想说的是:“而中国式的母爱,更是铺天盖地,震撼人心的伟大,是一种彻底、全部、忘我的牺牲,这在我们每个中国读者,是深有体会的。
”中国式的母爱,我以为是世上罕见的一种牺牲,她们之所以心甘情愿这样,是因为她们的母亲,母亲的母亲,就是这么一代一代过来的。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是一部影响颇深的电影,其制作之精美令人赞叹,其中最出色的演员我以为是玛吉史密斯,把一个典型的英国老姑娘演得极其到位,那个扮演乔治的父亲的老演员也很好。
至于漂亮的男女主角,倒是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是记住了海仑那美丽而忧伤的大眼睛,整个人象只小鸟。
对大多数人最为赞叹的意大利的风景,甚至片子里大部分的场景都忘记的差不多了,对接吻的场景倒是记得蛮清的,因为此时自己还是个没有接吻经历的女孩子,所以看到那样的镜头就特别脸热心跳。
欧美经典影片赏析论文
《The reader》论爱情与人性欧美爱情大片中有很多经典之作,例如《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美丽人生》,《廊桥遗梦》,《魂断蓝桥》,《乱世佳人》,《人鬼情未了》,《西雅图未眠》等等。
在这些爱情影片中,有些是全篇由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所主宰,这类电影往往轻松,惬意,往往反映了某个时期人们对纯真的爱恋的渴望,对幸福平静生活的期待。
也有最后以悲剧收尾的,更多的则是把电影的背景设置在某个特有的时代或者事件里,以爱情在一段背景下与另外某种力量相比下的苍白无力作为冲击,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省。
例如《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虽然主要以主人公,那位犹太人父亲的乐观开朗的性格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线索,但把这样一个人物安排在二战时期,突出战争的残酷无情,也更加烘托出主人公的乐观的性格,从而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生死朗读》也是类似属于这样风格的电影。
《The Reader》在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荣获了四个奖项,最佳女主演,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以及最佳艺术指导。
其中,Kate Winslet在她获得六次奥斯卡奖项提名后终于首次获得了最佳女主演这一奖项,她本人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女演员,成功演绎了多个性格饱满而丰富的角色,如《泰坦尼克号》,《身为人母》,《天堂造物》等等,她在《The Reader》里面的表演也无可挑剔,塑造了一个内心简单而又内敛的战犯。
这部电影的译名为《生死朗读》,我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充满色彩的名字,因为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最纠结与冲击的部分并不是生与死,而是爱情与人性。
电影采用倒叙,以汉娜与迈克的忘年恋为线索,为后来汉娜在法庭上所接受的审判以及及迈克内心的挣扎作了扎实的铺垫。
两人相处的过程中,汉娜对迈克如对孩子般的挚爱以及她敏感而略有纯真的性格使这个角色带有神秘色彩,所以后来,当汉娜突然失踪并作为一个战犯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的时候,观众会觉得震惊,却没有过多的突兀。
她对战争没有太多的理解,她成为战犯的原因只是简单的因为她对自己工作职责的坚守。
《2024年论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以《简·爱》为例》范文
《论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以《简·爱》为例》篇一一、引言英美文学作品历来在文化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语言艺术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
这些作品被广泛改编为影视剧,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艺术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本文以《简·爱》为例,探讨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
二、《简·爱》的文学背景与影视改编《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位聪明、独立、坚韧的女性如何在面临重重困境时保持自尊和独立人格。
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多年来,这部作品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成为影视艺术的经典之作。
三、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1. 情感表达与人物塑造英美文学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在影视剧中,这些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得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镜头语言进一步展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2. 视觉与听觉的享受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元素来增强艺术效果。
如《简·爱》中的自然风光、庄园景象以及配乐的选用,都能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享受到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3. 文化与艺术的传承英美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后,能够跨越国界和文化背景,将本国的文化和艺术传承给更多的人。
这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还能够推动文学和影视艺术的共同发展。
四、《简·爱》的影视化对艺术价值的提升《简·爱》的影视化不仅保留了原作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还通过现代化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的精湛表演,使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同时,影视剧中的视觉与听觉元素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得《简·爱》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024年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范文
《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篇一一、引言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作为两个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媒介,它们之间存在紧密而互动的关联。
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背景、角色设定以及情节灵感,而电影则以独特的视觉语言,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诠释与传播方式。
本文将探讨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并分析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英美文学对英美电影的影响1. 故事与角色设定英美文学作品中丰富多样的故事和角色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从经典的悲剧、喜剧到现实主义作品,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度人物刻画,为电影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如《傲慢与偏见》这本经典小说就曾被多次改编成电影作品,其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主题与文化内涵英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些作品所探讨的关于人性、爱情、家庭、社会等主题,在电影中得以延续和深化。
同时,这些作品所反映的英美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也通过电影得以广泛传播。
三、英美电影对英美文学的反哺与推动1. 视觉语言的诠释英美电影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诠释方式。
电影通过画面、音效、配乐等手段,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文学作品,从而推动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普及。
2. 创新与突破英美电影在改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原作进行创新与突破。
通过对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叙事手法等方面的重新构思和设计,使电影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这种创新与突破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形式,也为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强,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愈发密切。
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作品,而电影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借鉴和吸收文学作品的元素。
这种互动发展的趋势不仅有助于推动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普及,也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2024年论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以《简·爱》为例》范文
《论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以《简·爱》为例》篇一一、引言英美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英美文学作品亦不例外。
这种跨媒体的艺术形式,不仅将文学作品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为观众带来了更直观的观赏体验和艺术享受。
本文将以《简·爱》为例,探讨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
二、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英美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精湛的文学技巧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为读者带来了极高的审美体验。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简·爱》的文学价值和影视化改编《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女主角简·爱从孤儿成长为独立女性的过程。
小说通过简·爱的成长经历,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阶级观念、女性地位等问题。
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简·爱》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通过精心的选角、布景和剧情设计,将小说的内容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影视剧在保留了小说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还通过丰富的影像语言和现代化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氛围。
四、《简·爱》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简·爱》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表达:《简·爱》通过影像化的方式,将小说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简·爱的成长历程,还是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2. 叙事方式:影视剧在保留了小说叙事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拍摄手法和影像语言,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影视剧还通过剪辑、配乐等手段,让故事的情感和氛围更加突出。
《2024年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范文
《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篇一一、引言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展并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之间的互动发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关系,以期为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英美文学对英美电影的影响1. 文学作品的改编英美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为英美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傲慢与偏见》、《简爱》、《哈姆雷特》等。
这些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使电影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2. 文学语言的运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对英美电影的对话和叙述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电影中的对话往往借鉴了文学作品的语调和修辞手法,使电影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也被电影所借鉴,为电影增添了深度和内涵。
三、英美电影对英美文学的影响1. 拓展创作领域英美电影为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领域和灵感来源。
许多作家通过观看电影,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电影感的文学作品。
此外,电影中的视觉效果、音乐、剪辑等元素也为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
2. 推广文学作品英美电影的广泛传播和普及,为英美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通过电影的传播,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吸引了更多读者关注和阅读原著。
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四、互动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目前,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跨领域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两者的互动将更加紧密和深入。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同时也会有更多电影元素被引入到文学创作中。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将更加国际化,为全球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论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之间的互动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关系,使得英美文化和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The Blind Side英国文学影视赏析论文
The Blind SideOrdinary story are often the most can move the heart.Have you ever seen the movie The Blind Side?A moving,funny movie that is a dramatic of a real event.It was directed by John Lee Hancook.The story’s archetype is Michacel Jerome Oher,who is working at NFL,the movie is mainly about his growing experience before he achieved fame.Maybe his sory is ordinary,an African-American boy with a signal unmarried mother,yeah,also his mom do drugs and other bad things, living in the back slums,then he was adopted by Tuohys’ by accident. They helped him into the college football team. African-American boy. White American story is common, but it’s still valued.I think Michael’ s main problem is that “Lacking of Self existence feeling”, I think it is also many American-American trouble .African-American question is exist as old as American history. In the beginning,they were slaves to whites,social position is not in their world.With the flow of time,they have achieved the right for their try and struggle by actually.As we all know,even Obama changed the American history become the American President,African-Americans are also have a difficult condiction.Like Oher,he has a questioned mom,had no money,horrible report card,not allowed live with his mom for government rule officials think about things with their advisable not the feelings,they only take charge of taking Oher away from his mom,sending him to another family,ignore Oher’s real feeling,they just do whatever they think it’s best to him,and don’t care about whether it’s Oher’s hope.In the movie,the actor of acting Oher asked himself when he standing before the mirrior ,”who am I?”I think that why he wants a driver’s license,he just give the reason like that “Something to carry with my name on it”,maybe he would not have the existence feeling,he didin’t want to live like air.Mike is a kind person,lovefamily ,aspire family’s warm,regard protect families as his duty.Ms Tuohy an devout Christian, like an angel with a kind heart,when she said “I got you back” to Mike, I want to cry, she ignored others prejudice,help and love Mike with her heart. In the end of the movie, there is a dialog between Ann and Mike, “I want you do whatever you want, it is your decision, Michael, it’s your life”I can’t forget the smile on his face,I think he has achieved himself and find his home.Compared with Oher, the other African-American boys, such as his friends who dropped out from school, joined in the reactionary gang, do drugs or bad things, their fate maybe is not because of their color ,that are changed when they leaved the school, decided go wrong ways. Oher’s friends have been died in an confusion fight, the newspaper had reported this news, especially, the report included that a piece of news, one of the friends had a talent in PE,how sad news,who know maybe they would be another Michael Johdan, they ruined themselves. I sudden remember a speech made by Obama, he called the youth to come to school again,receive the education, it’s really necessary. I can’t deny that Mike is lucky to meet MsTuh,however we should remember that “it’s your life”.I don’t have a knowledge of soccer ,but I really moved about it, it’s ordinary ,it’s real feeling,move my heart.As long as we see the blind side,help others with pleasure,everyone is possible to change others,even ourselves’ life.。
《2024年论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以《简·爱》为例》范文
《论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以《简·爱》为例》篇一一、引言英美文学作品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
而随着影视艺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英美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
本文以《简·爱》为例,探讨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
二、英美文学作品与影视剧的交融英美文学作品与影视剧的交融,是一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转化和再创造。
文学作品为影视剧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而影视剧则通过视觉、听觉等多元手段,将文学作品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这种交融使得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也为影视剧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三、《简·爱》的文学价值《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通过孤女简·爱在巨大财富和权势面前,仍坚持平等与自由的精神追求,展现了人性之美和人文主义之光。
其文学价值体现在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人物形象、精妙的情节安排等方面。
四、《简·爱》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简·爱》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其艺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首先,影视剧通过视觉、听觉等多元手段,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影视剧在保留原著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审美观念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再创造,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此外,影视剧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引发观众对平等、自由、爱情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实现了对原著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五、《简·爱》影视剧的艺术表现手法《简·爱》影视剧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之处。
首先,影片通过精湛的摄影技术,将画面呈现得唯美而富有情感。
其次,影片在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充满情感氛围的视觉世界。
《2024年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范文
《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析》篇一一、引言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各自具有独立的发展脉络,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旨在探析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探讨两者在文化传播、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二、英美文学对英美电影的影响(一)提供丰富的故事资源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为英美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
许多电影作品以文学作品为蓝本,通过改编、再创作,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呈现给观众。
(二)塑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英美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为英美电影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在电影中得以延续和传承,使英美电影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三)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叙事方式和语言运用对英美电影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艺术流派,为电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表现手法。
三、英美电影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一)拓展文学的表现形式英美电影通过影像、声音、色彩等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拓展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电影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具象的视听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同时,电影通过剪辑、特效等手段,创造出独特的叙事节奏和视觉效果,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
(二)推动文学的传播与普及英美电影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推动了英美文学的传播与普及。
通过电影的传播,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了英美文学作品,进一步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同时,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再创作,也促使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得以传承和发展。
四、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一)相互借鉴与融合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一方面,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和艺术灵感;另一方面,电影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传播方式,拓展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范围。
英美文学赏析论文
英美文学赏析——《肖申克的救赎》赏析学校:xx大学学院:xx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陈璐瑶目录一.内容摘要 (2)二、电影简介 (3)三、人物分析 (3)1. 安迪的耐力 (3)2.安迪的条理 (3)3.安迪的勇气 (4)4.瑞德的变化 (4)5.老布的悲剧 (4)四、关键词解析 (4)1、体制化 (4)2、希望 (4)3、救赎 (5)五、观后感 (5)六、参考文献 (7)一.内容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银行家安迪的自我救赎。
无辜身陷囹圄的安迪并没有放弃重生的希望,用一把小锤头,花了整整19年的时间,挖出一条通向自由的隧道。
在所有人放弃希望,顺从于监狱的体制的时候,安迪仿佛是他们中的异类,对自由生活的不懈追求最终让他在彼岸重生。
关键词:体制化希望救赎二、电影简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1947年,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谋杀,并被判无期徒刑。
监狱里不通情理,警官和典狱长残暴地对待犯人。
安迪由于精通财务知识,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
但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申克监狱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
安迪知道按正常的方式出狱无望,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重获自由。
最后,坚持不懈的挖掘使他越狱成功。
三、人物分析1. 安迪的耐力每星期一封信,写了六年,然后是每星期两封,从这里也算的上是一个伏笔吧,为他用一个小锥子挖隧道挖了十九年,可以说他是个很有耐性,肯干,有目标就会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的人。
2.安迪的条理喜欢下棋,仔细观察也会发现每次出现他的穿着总是很整洁的,在处理事情时候也是有条有理,管理图书馆期间的工作(帮人逃税)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也为他逃狱成功埋下伏笔。
3.安迪的勇气抓住机遇,面对凶狠的警备队长海利不惧怕,为“同事”赢得了每人三瓶冰镇啤酒;还有就是在这死寂的牢狱中放歌的举动。
英美文学电影赏析作文
英美文学电影赏析作文《英美文学电影赏析》嘿,同学们,你们看过那些英美文学改编的电影吗?我跟你们说啊,那可老有意思了。
就说那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吧。
这电影是根据J.K.罗琳写的小说改编的。
你们想啊,霍格沃茨那个魔法学校,就像是一个超级神秘又超级酷的大城堡。
那里头有会动的楼梯,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魔法生物,就像那个三头犬路威,哇,一想到它我就觉得毛骨悚然,那三个脑袋就像三个随时要喷火的小火炉一样。
哈利·波特在这个魔法世界里就像一个小英雄。
他戴着那副圆眼镜,看起来有点呆呆的,可是他的勇气可大着呢。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电影的时候,我就被那魔法世界给迷住了。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也能收到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书就好了。
我就会像哈利他们一样,骑着飞天扫帚在天上飞来飞去。
也许我还能和赫敏成为好朋友呢,她可聪明了,就像一个装满知识的小书袋。
不过呢,我可能没哈利那么勇敢,要是遇到伏地魔,我估计得吓得腿都软了。
再说说《简·爱》这部电影。
简·爱这个姑娘啊,她的生活可不容易。
她从小就被舅妈欺负,舅妈家的那些孩子也老是捉弄她。
她就像一个被暴风雨吹打的小花朵,但是她很坚强。
简·爱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的时候,她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可真是让人揪心。
罗切斯特先生看起来有点凶巴巴的,但是他心里头也有很温柔的一面。
我觉得简·爱真的很了不起,她虽然没有很漂亮的外表,也没有很多钱,可是她有自己的尊严。
她就像一只高傲的小凤凰,不会因为别人的地位和财富就放弃自己的原则。
可是呢,有些英美文学电影我看的时候就有点迷糊。
比如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那个盖茨比举办的那些超级豪华的派对,哇,简直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梦幻乐园。
灯红酒绿的,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在那跳舞。
可是我不太明白盖茨比为啥那么执着地追求那个黛西。
我知道他爱她,可是我觉得黛西好像有点太虚荣了。
也许是我还小,不太能理解那种复杂的爱情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经典小说与电影欣赏论文
系别:外语系
专业班级:商务英语1031班
学号:201021701113
姓名:吕芳芳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对英美文化以及他们的经济各个方面都有了近一步的了解,在上课期间老师经常为我们放一些在英美都比较知名比较经典的电影,每一部电影都可以让人得出好多的结论,同时,我们又可以通过这些电影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英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这个学期内我们看了好多的电影,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紫色”这部电影,它让我看到了很多的社会现实,演员也演得深入人心,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紫色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紫色这个词,因为本人就比较喜欢紫色,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其中的一个原因。
同时呢,在这部电影中茜莉最喜欢的颜色就是紫色。
所以可以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我觉得这种颜色温柔平和,很美
紫色,英文名是:purple,高贵而神秘的颜色,略带有种忧郁的色彩,让人不忍忘记的颜色,同时,他还代表着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等含义,
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
“紫色”这个意象比较模糊,很难明确其具体所指,只是在首尾互为照应地展现绿野紫花的乡村场景,开始是塞莉和南蒂拍手歌唱,结束是塞莉和萨格携手漫步,充满单纯温
柔的女性之爱。
淹没在绿野中的紫花卑微稚嫩易受摧残,但最终还是坚强地存活下来,向天空轻轻吐蕊绽放。
又或者可以代表他们酱紫色的皮肤,有一种未开化的原始粗糙,也有一种接近生命本质的朴实温厚。
用紫色表现混乱、死亡和兴奋,用蓝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红紫色表现神圣的爱和精神的统辖领域——简而言之,这就是紫色色带的一些表现价值。
紫色似乎是色环上最消极的色彩。
尽管它不像蓝色那样冷,但红色的渗入使它显得复杂、矛盾。
由于它的透明度比较低,所以就构成了这一色彩上的再生伦理上引起的消极感。
但是由于它的里面含有大量的白色,所以就会显出需多层次的淡紫色,而每一层的淡紫色,都显得很柔美,动人,这也正显示出这部电影里面女主人公的柔美,同时,紫色又代表着永恒的含义,这也正说明了女主人公和自己妹妹那种身后的姐妹情谊,任分离和社会的压迫都不会抛弃对方的永恒的感情。
本电影的主要内容:故事发生于1909年美国南部。
未受过教育的黑人女孩西莉被继父强奸后,有了身孕,在此期间,具体的情节我们不是太清楚,但是在电影的开头我们看到她和妹妹正在开心的玩着,脸上满是纯真的笑容,没有任何的杂质,即使所有人都说她长得很丑,在笑的时候也很丑,但是在妹妹的面前,他没必要计较这些,只管尽情的微笑,玩耍,但就在此时,
一个满脸横肉的人大吼他们一声,笑容立马消失了笑容,快速的炮灰了家,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小孩,但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被自己狠心的继父给送走了。
没过多久她就又被迫嫁给了粗鲁,凶狠的黑人男子,西莉称其为“先生”。
在惊恐和胆怯中她开始了奴仆一般的痛苦生活。
幸而有亲姐妹南蒂与之相伴,泪水中才多了一些欢乐,在每天干完家务之后,他可以和妹妹尽情在庭院里面玩耍,打打闹闹,开开心心的,很幸福,但是过了不久,连这短暂的幸福也从西莉身边消失了。
因为“先生”即他的黑人丈夫强奸南蒂不成,恼羞成怒地将南蒂赶了出去,她们哀求着,哭着闹着,两姐妹紧紧地抱在一起,任这个黑人折磨,他们哀求不要将她们两姐妹分开,他们可以做任何事,不会惹他生气,但是这个狠心的男人不管他们的哀求,就这样姐妹二人被残酷的分开,但在分开的时候,他们说好了,总有一天她们会再相见的,没有什么可以将他们分开,除非她们死了。
年复一年,西莉在门口的邮筒中找寻南蒂的音讯,她始终期盼有一天能与南蒂再次重逢……实际上,南蒂走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他的姐姐西莉写信,但是因为先生禁止她靠近邮箱,所以他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她妹妹给他写的信,但是,好多年过去了,她仍然没有放弃希望,一直都盼着和自己亲爱的妹妹的重逢。
终于,她的救星出现了她的丈夫喜欢的那个女人的出现救了她,那个女人个性张扬,虽然在刚一开始的时候很不喜欢西莉,但是通过西莉细心的照顾,她的身体有所好转,同时,也奠定了他们深厚的友谊,通过几次事件,西莉的思想开始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也悄悄地在密谋着什么,但还是悄悄地,从来都没有公开的反抗过,但是,一次,她丈夫心中的女神再次回来的时候,她们开始了她们的行动,等到那个男人不在的时候,她们开始找着某些东西,原来她们在找他的妹妹南蒂给她写的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小盒子里面找到了她妹妹给她写的信,她是如此的开心。
然后开始一封一封的阅读,她心中的那份反抗的力量被激发出来了,他开始反抗,她丈夫的儿子的原配妻子也回来了,看到这些,脸上露出了笑容,表示赞成,这两个女人终于获得了自己的主权,有了自己的思想。
最后,西莉回到了她原来的家,她的继父那时候已经死了,她继父的妻子也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将原来的房子还给了她,她的妹妹也回来了,将她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带回来了,一家人终于团圆了,多么圆满的结局,多么令人欣慰的结局。
对影片的评价:索菲娅和哈泼婚后的第一次家庭战争就搞得鸡飞狗跳,盘子和镜子都被打破了,窗帘扯碎了,一切的起因
都是因为哈泼想让索菲娅变得服服帖帖,不要总是自作主张。
索菲娅•巴特勒漂亮、聪明、强壮,最重要的是她有不肯低头的精神,从来都像一列勇往直前的军队那样充满霸气。
但是,当自己深爱的丈夫第一次打了她,她的忧愁多过愤怒:她的一生都在打架,跟父亲打,跟兄弟打,跟堂兄弟和叔叔伯伯打。
一个女孩在一个男人统治的家里是不安全的。
让她难过的是,没想到在自己家里也得打一架。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男人占领了社会中权势与地位,他们制定法律、维持秩序、统治国家,甚至发动战争。
女人在历史舞台上只是优雅的点缀或者惊鸿一瞥、灵光一现。
众多文学著作中,男人们利用金钱、权力和地位上演着一次次明争暗斗,女人则更多地挥霍着青春与美貌,而这些不过是为了盼望男人们的回顾。
长久以来的无形枷锁,把她们置于社会舞台的橱窗内“展示拍卖”,幸福或是忧愁全都不由自己。
《紫色》跳脱了以往黑人小说中揭露种族歧视带来的痛苦与仇恨,把视点放在了黑人男女间的家庭关系和男权的压迫。
到了70年代女权运动时期才被给予应有的赞誉。
抗议种族矛盾的狂热渐渐消退,人们开始探索自己族群中的文化和世界观。
在这部电影中,沙格的出现让西莉的人生有了一个转折点,认识莎格后,茜莉第一次冲出自己的小天地,想到了世界。
莎格
给了她想都不敢想的那些情感,唤醒了她身体中沉睡的梦想,让她第一次想要逃离这个家庭。
当时,她以为妹妹聂蒂已经死去,莎格就变成了她全部的情感寄托。
她需要爱,而莎格给她爱。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么简单。
莎格是一个漂流在社会不同地方的女人,她们都有一种情感是相同的,那就是孤独。
黑人被社会抛弃是一种孤独,而当家庭都要抛弃女人时,那种无处栖身的孤独让她们在彼此间寻找慰藉。
莎格说,“如果你走过田野里哪个地方,而没注意到一片紫色的话,上帝就会大发脾气。
”紫色是幽静的、矛盾的,是热烈的红色和忧伤的蓝色调合出来的孤独,是代表着永恒的美好的紫罗兰,是茜莉的善良、聂蒂的聪慧、索菲娅的勇敢和莎格的美丽,你若经过她们不回头看看这盛放在社会底层黝黑烟囱中的紫色,连上帝也会为之叹息。
这是社会长久被男性统治的症结,刻在每个人生命中的烙印。
勇敢、独立的女性们,用时间、用血泪、用毅力、用爱情、用一生和命运斗争。
这就是那边的女人的地位,如此的低下,但是他们内心的那种叛逆的心理还是没有减得,只是需要一个领头者,只需要一个启蒙者帮助他们走出这种困境,帮助他们赢得自己
的应有的权利。
看完这个之后心里是如此的难受,真的不敢想象这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最后终于有了自己幸福的家,有了自己说话的权力,为自己争取了在社会上的地位,这让人感到非常的欣慰。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