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大事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剧大事记
第一次潮剧座谈会和潮剧改进会成立
1950年4月8日,潮汕文联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第一次潮剧座谈会,决定成立潮剧改进会(筹委会),领导潮剧改革事宜,林山为主任,谢吟为副主任,林紫、马飞为编导组长,杨影为秘书组长。
《长城白骨》上演,各班演出新编剧目
潮剧各班社据中央关于“戏曲节目审定标准”自己决定上演剧目。谢吟编写《长城白骨》上演,接着又上演《韦昌辉》、《闯王进京》等新编戏。
各剧团成立工管会
1951年6月28日、29日,在大观园戏院召开废除童伶制烧毁卖身契大会,当场焚烧玉梨、三正戏班29份卖身契,到会400余人,有童伶62人参会。正顺、怡梨、源正、赛宝等班也先后焚毁卖身契。艺人翻身做主,各班建立工人管理委员会,代替戏班主管理剧团。
潮剧职业剧团联合办事处成立
1952年,潮剧六大班职业剧团联合办事处在原通讯处基础上建立。1950年职业剧团曾组成联合通讯处,互通演出地点路线及讯息。联合办事处建立后扩大职权,安排演出地点排期,调整剧团剧场的关系,协理剧团制作服装布景等,由各团选派骨干参与办公并派交经费。
《潮汕农民斗争史》演出
1951~1952年,谢吟、林紫编潮汕农民斗争史——第一集《许阿梅铁山起义》、第二集《火烧马院桥》,由正顺等六班上演。
潮剧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
1952年9月,潮剧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地点在武汉市,由叶清发、林玉英、陈楚钡演《陈三五娘》锦出戏(即《大难陈三》一折),获节目奖和音乐奖。
潮剧旧剧目观摩
1953年3月15日至20日在潮州举办潮剧旧剧目观摩演出,六个职业剧团皆参加演出节目,涌现《扫窗会》、《辩本》等一批好戏,粤东行署文教处长杜桐作,总结发言。
广东省戏曲改革委员会粤东分会成立
1953年4月,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潮剧改进会易名为广东省戏曲改革委员会粤东分会,业务扩大为处理粤东地区全部戏曲剧种的改革事宜,谢吟、林紫为副主任,后吴伙调入,为主任。
参加广东省戏曲改革工作汇报暨汇报演出
1953年12月至1954年1月,潮剧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戏曲改革工作汇报暨汇报演出,演《扫窗会》、《辩本》、《搜楼》、《失印》四剧。姚璇秋、翁銮金演《扫窗会》,洪妙主演《辩本》,受到赞赏。
参加1954年度省戏曲汇报演出
1954年11月潮剧以《妇女代表》、《海上渔歌》、《打花鼓》、《李唔直》四剧参加广东省戏曲汇报演出,得到好评。
《陈三五娘》整理演出
1955年谢吟据潮剧传统戏及参考梨园戏整理《陈三五娘》,由正顺潮剧团首演,李钦裕饰陈三、姚璇秋饰五娘、萧南英饰益春,曾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及高等
院校上演,受到赞许。后为广东潮剧团、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出。1961年由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出并搬上银幕。
汕头专区戏曲演员学习班开办
1956年4月,由广东省戏曲改革委员会粤东分会和职业剧团办事处联合创办,吴伙、谢吟、王江流等组成管理委员会,陈炳光为班主任,教师有卢吟词、黄玉牛、林和忍、谢大目等,办新演员培训班2期,丑角演员进修班1期,作曲人员进修班1期,学员累计173人。
广东潮剧团成立
1956年8月1日成立广东潮剧团,林澜任团长,郑文风、郭石梅为副团长,导演郑一标、卢吟词,编剧魏启光,舞台美术洪风,乐师林炳和、陈华等,主要演员有洪妙、林荣、蔡宝元、蔡锦坤、姚璇秋、萧南英、陈馥闺等。
《苏六娘》整理演出
1956年由张华云(执笔)、谢吟据传统剧目《桃花过渡》、《子良讨亲》及民间戏剧故事编撰成《苏六娘》,广东潮剧团演出。1957年剧本发表于《剧本》月刊,1959年拍成电影。
潮剧首次晋京汇报演出并在京沪杭公演
1957年4月广东省潮、琼、汉剧代表团160人赴北京汇报演出,苏怡为团长,林澜为副团长兼潮剧代表队队长。5月15日在怀仁堂汇报演出潮剧《扫窗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并接见演员。潮剧在北京、上海、杭州公演,剧目有《辩本》、《扫窗会》、《闹钗》、《陈三五娘》(《荔镜记》)、《苏六娘》。
《党重给我光明》、《松柏长青》创作演出
1958年,马飞、麦飞、连裕斌、林树棠、黄名卓、谢永一据劳动模范罗木命事迹编写《党重给我光明》,源正潮剧团首演,剧本发表于《剧本》月刊1958年11月号。同年林澜、陈名贤、张伯杰据吴南生传记文学《松柏长青》编成同名剧本,广东潮剧团首演,为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剧目之一。两剧参加1958年广东省现代剧目会演,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单行本。广东潮剧院成立
1958年12月25日,由原广东潮剧团和源正、三正、怡梨、玉梨、赛宝等潮剧团联合组成广东潮剧院,邢上善为院长,林澜、卢吟词为副院长,设办公室、艺术室、舞台美术制作厂,分五个演出团。
《辞郎洲》创作演出
1958年,据《潮州府志·辞郎吟》等有关陈壁娘的史料,林澜、魏启光、连裕斌创作潮剧《辞郎洲》,广东潮剧院一团首演。参加1959年广东省艺术会演,作为建国10周年献礼剧目,于10月27日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受到赞誉。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又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
广东汕头戏曲学校成立
1959年5月1日,原“汕头专区戏曲演员学习班”扩办为“广东汕头戏曲学校”,为中专戏曲艺术学校。设潮剧科和汉剧科,有戏曲表演、戏曲音乐等专业,分六年制和三年制,并附办短期进修班。首任校长林学星,副教导主任陈炳光。
广东潮剧院代表团赴北京作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
1959年经省会演大会选定,以广东潮剧院一团为基础组团赴京作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林澜为团长。10月27日在怀仁堂演《辞郎洲》,刘少奇、董必武、
周恩来、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并与文化部长沈雁冰等接见全体团员,合影留念。后剧团在京、沪、宁、杭、赣巡回公演,剧目有《辞郎洲》、《松柏长青》、《芦林会》、《刺梁骥》等。
中共汕头专区戏曲总支制订《关于发展提高潮剧意见三十条》
1960年春,中共汕头专区戏曲总支制订《关于发展提高潮剧意见三十条》,交广东省内潮剧团体讨论贯彻。三十条内容包括提高剧目质量;全面整理研究潮剧艺术体系,提高艺术质量;戏曲队伍建设,提高戏曲工作者的政治文化艺术水平;实现三十条应有的措施。
汕头地区举行戏曲会演
1960年春,汕头地区举行戏曲会演,广东潮剧院各团及各市县潮剧团集中汕头市参加会演,为期20天,出现了《刺梁骥》、《芦林会》、《闹开封》、《活捉孙富》等一批经重新整理的优秀剧目。
潮剧青年剧团成立,参加广东省青年演员会演
1960年春,在戏曲会基础上,由各潮剧团集中青年演员和好剧目,于5月1日成立青年剧团,团长陈彦、副团长陈汉泉,主要演员有张长城、叶清发、朱楚珍、林舜卿等。7月20日至8月10日参加广东省青年演员会演,剧目有《闹开封》、《赵宠写状》、《活捉孙富》、《摇钱树》。
广东潮剧团赴香港演出
1960年5月26日至6月21日,广东潮剧团第一次到香港公演,林澜为团长,倪路为副团长,剧目有《辞郎洲》、《荔镜记》、《苏六娘》及《辩本》等折子戏多出。
中国潮剧团到柬埔寨王国访问演出
1960年10月至12月9日,以王昆仑为团长,祁峰为副团长,林澜为艺术指导,组成中国潮剧团,受国家委派赴柬埔寨王国访问演出,在金边及7省演出共42天,剧目有《荔镜记》、《芦林会》、《闹钗》等。
潮剧丑行表演艺术的发掘整理及丑戏会演
1961年9月,广东潮剧院和汕头专区戏曲研究会、汕头戏曲学校组成整理组,邀名艺人谢大目、徐坤全、谢清祝、杨树青等献艺,发掘丑行表演艺术,为期一个多月,拍摄大量演技艺术资料,并先从丑戏人手,整理一批丑行剧目,同时,各县潮剧团也相继发掘整理上演丑戏。12月,举办潮剧丑戏会演,有15个专业剧团1个业余剧团参加演出,剧目有《柴房会》、《南山会》、《剪辫记》、《程咬金宿店》等。十种丑的表演程式、技法、特技等研究成果编成《潮丑表演艺术》一书。
潮剧旦行表演艺术的整理及旦戏观摩演出
1962年整理组又进行旦行表演艺术和彩罗衣旦表演艺术的研究,后来编成《潮剧旦行表演艺术》一书。12月4日~24日举行旦戏观摩演出,有16个剧团参加,剧目有《泼水成亲》、《串戏定亲》、《藏书》、《双喜店》、《龙井渡头》等。《潮剧剧目纲要》、《潮剧音乐资料汇编》整理出版
潮剧院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1961至1963年,将历年收集所得1300多剧本中选885个重抄归档,辑录《潮剧剧目纲要》,1963年出版。历年收集音乐资料经校勘核查,辑编为《潮剧音乐资料汇编》7册,1964年出版。
《滨海风潮》创作演出
1963年,余锡渠据1961年台风袭击潮汕真实情况编写抗灾斗争故事剧《滨海风潮》,澄海怡香潮剧团首演,广东潮剧院三团、揭阳榕江、潮阳元华等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