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生长发育基础知识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各系统器官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时期,生理功能和机体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小儿各系统具有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儿童期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儿童护理工作,就必须对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具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
人体共有以下几大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还有皮肤和感觉器官等。
下面对几个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特点进行阐述:
一、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鼻、咽、喉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由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肺组成。呼吸道作为传送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完成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此外,鼻还有嗅觉功能,喉是发音器官,咽是消化和呼吸道共同器官。婴幼儿鼻咽及咽部相对狭小,且较垂直。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状,因此婴幼儿患感冒后易并发中耳炎。扁桃体则需要到一周岁末才逐渐长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因此婴幼儿易发生咽后壁脓肿,而学龄期儿童则易患扁桃体炎。小儿的喉相对成人长,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粘膜薄弱而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因此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喉头狭窄,引进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需要紧急处理。
肺位于胸腔内,纵膈两侧,膈肌上方,左右
各一。由于肝在膈肌右侧以及心脏偏左等原因,
右肺较短宽,左肺较狭长。婴幼儿气管较短,右
侧支气管较直,因此支气管异物以右侧多见。
儿童肺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一般来
讲,儿童长到6~7岁,肺的结构才与成人一样。初生婴儿肺容量65~67ml ,与成人相比,儿童肺泡数目少,肺容量也小。新生儿及婴儿呼吸肌发育还不完善,主要以膈腹式呼吸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呼吸肌发育成熟,开始出现胸腹式呼吸。另外,儿童新陈代谢要比成人旺盛,需氧量相对大。这需要加快呼吸频率,提高气体交换率(见右上图)。
常见疾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等。
二、循环系统 年龄 呼吸(次/分) 新生儿 40~45 1岁以下 30~40 2~3岁 25~30 4~7岁 20~25 8~14岁 18~20
各年龄小儿呼吸次数
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不断的将人体所需要的养分和氧气输送至全身以维持人体需要,并带走各器官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心脏位于胸腔的左前下部,是循环系统中动力装置,它不间断有节律地搏动,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完成其泵血功能。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胎儿不呼吸,肺是萎缩的。所以肺循环只有少量血液通过,它不为了气体交换,而只是为了营养肺组织,使之发以育。从胎儿娩出的一刹那,新生儿第一声啼哭,肺开始膨胀,要靠自己的肺进行气体交换,心血管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小的变动。卵圆孔闭合了,动脉导管也关闭了。与此相反,如果迟迟不能关闭,仍保持胎儿循环的特点,这就是比较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即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的心率比成人快,随年龄的变化逐渐减少(见左下图)。心率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活
动、哭闹、发热等都可以使脉搏加快,睡
眠时脉搏下降。
人的血压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心脏
排血量和动脉血管的口径。血压高低与心
脏排血量成正比,与动脉血管口径成反比,
也就是,心脏排血量越多,压力越大,血
压越高;动脉口径越小,血液流出的阻力
越大,血压越高。(见右图)
常见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络氏四联症等)、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三、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口腔、食道、胃肠等)和消化腺组成,它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口腔为消化道起端。足月新生儿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厚实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4~5个月淀粉酶分泌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增强,故应在婴儿4~5月龄时开始添加辅食;5~6个月婴儿开始出牙,唾液分泌增加,因小儿尚未吞咽唾液的习惯,故出现生理性流涎。
婴幼儿的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像个横放的口袋;其入口(贲门)肌肉松弛,出口肌肉正常儿童心率 年龄 平均心率(次/分钟) 新生儿 140 1~12个月 120 1~2岁 110 3~4岁 105 5~6岁 95 7~8岁 85 9~15岁
75 年龄 (岁) 男性 女性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4 87 50 85 49 5 89 53 88 51 6 91 53 88 51 7 92 57 93 56 8 92 57 90 56 9 91 58 91 56 10 90 54 89 53 11
91 54 93 55 12
94 57 96 57 13
96 60 100 63 14
98 61 99 66 15
104 66 107 68 16
110 67 107 68 17
113 69 108 68 18 112 69 110 71 正常儿童平均血压(mmHg )
(幽门括约肌)则发达,故易出现溢奶(宜右侧卧位,吃奶后须多拍背)。婴儿胃排空时间与食物种类有关,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水仅为1~1.5小时。因此婴儿一般3小时左右喂奶一次。
小儿肠道的长度相对成人长,所以肠管面积相对较大,有助于肠道摄取营养。乙状结肠和直肠相对较长,粪便中的水分容易被过度吸收,所以小儿容易引起便秘。
常见疾病有:口炎(鹅口疮、疮疹性口腔炎)、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肠套叠、小儿腹泻等。
四、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泌尿道。泌尿道从肾脏开始,依次是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废物,调节机体水盐代谢、酸碱平衡和内分泌功能。肾脏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方,紧贴腹后壁的上部。
肾脏像一把过滤的筛子,血液通过它时将废物滤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婴幼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管的回吸收功能也差,如对葡萄糖的回吸收只有成人的20%~35%。所以,儿童当大量食用糖类或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会出现暂时性尿糖。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易发生尿潴留而诱发感染。新生女婴尿道长仅1cm(性成熟期3~5cm),且外口暴露而又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感染。男婴尿道虽长,但常有包茎,尿垢聚集时也易引起上行性细菌感染。
常见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皮肤病综合征、泌尿道感染等。
五、血液系统
小儿造血通常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胚胎期造血开始于卵黄囊,自胚胎第6~8周开始肝脏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逐渐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4~5月时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约于初生时停止。约胚胎第8周脾脏开始造血,胎儿5个月之后脾脏造红细胞和粒细胞功能减退至消失,而造淋巴细胞功能可以维持终生。约于胚胎第6~7周开始出现胸腺,于第8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在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个月才开始造血活动,并迅速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直至出生2~5周后成为惟一的造血场所。
生后造血主要是骨髓造血,产生各种血细胞。在生后头几年所有骨髓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5~7岁开始,长骨中出现脂肪细胞(黄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相应减少,至18岁时红骨髓仅公布于脊柱、胸骨、肋骨、颅骨、锁骨、肩胛骨、骨盆及长骨的近端。但黄骨髓仍有潜在的造血功能。
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加,出生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高(红细胞约5.0×1012~7.0×1012 / L,血红蛋白约150~220g/L)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等,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至2~3个月时达到最低点,红细胞降至3.0×1012/ L左右,血红蛋白降至100g/L左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