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王燚霈;朱莹;王璇
【摘要】目的研制与临床证候相吻合的切实可行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大鼠模型.方法将SD实验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脾肾阳虚组、溃疡性结肠炎组(溃结组)、脾肾阳虚溃结组(病证结合组),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脾肾阳虚组先以番泻叶灌胃,然后用冰水湿润皮毛后再用电风扇将其皮毛吹干;溃结组以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灌肠;病证结合组先以脾肾阳虚组的方法处理,连续处理4周后,再予TNBS灌肠.观察大鼠一般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结肠组织的改变、血清大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大鼠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病证结合组、脾肾阳虚组大鼠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T3、FT4、SOD、MDA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溃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证结合组、溃结组结肠肉眼观及结肠黏膜损伤程度与正常对照组、脾肾阳虚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以番泻叶灌胃及冰水湿身风干法处理大鼠,再用TNBS灌肠,从而研制出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临床有实践意义.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5(024)008
【总页数】4页(P1332-1334,1391)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大鼠
【作者】王燚霈;朱莹;王璇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
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1]。

为了
更好地阐明该病的病因病机、发展规律及理想的防治,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近10年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大多UC患者临床表现以脾肾阳虚的症状为主,目前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多种多样,但未见有契合脾肾阳虚证的动物模型。

为此,本研究前期进行了脾肾阳虚证溃结大鼠的研制。

现报告如下。

1.1 动物 SPF级雌雄各半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0)g,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号:SCXK(湘)2011-0003。

1.2 试剂与仪器大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大鼠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测定试剂盒,购于上海通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博迈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全自动图像数字
化分析仪、微循环显微镜(上海徕卡显微镜公司生产,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及皮肤病研究实验室提供)。

1.3 动物分组选用健康成年SD雌雄各半大白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脾肾阳虚组、溃疡性结肠炎组(溃结组)、脾肾阳虚溃结组(病证结合组),每组各10只。

1.4 模型制备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

溃结组:参照文献[2-3],使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法:将大鼠禁食12 h,10%水合氯醛以4 mL/kg进行腹
腔注射,后将一长约12 cm直径2 mm的橡胶输液管用石蜡油润滑后缓慢插入肛
门深约8 cm,将0.5 mL的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以100 mg/kg的比例注入肛管,造成溃结模型,3周后采集标本观察。

脾肾阳虚组参考文献[4-5],用自制的浓
度为100%的番泻叶药液给大鼠灌胃,每日1次,每只3 mL,30 min后向每只
大鼠均匀喷洒60 mL 3℃的冰水,将全身皮毛打湿,然后再把大鼠置于
1400r/min的电风扇前将其毛发吹干,连续处理4周。

症证结合组综合溃结组和
脾肾阳虚组的方法,即先以100%番泻叶灌胃,冰水喷湿全身皮毛后再用电风扇吹干,连续处理4周后,再予TNBS灌肠,3周后采集标本观察。

1.5 标本采集与处理 1)于造模后称大鼠体质量,脱颈椎全部处死,自距肛门约2 cm处向上剖取结肠8 cm左右,将取出结肠组织剖开、展平,肉眼观察结肠黏膜
形态,并做组织损伤评分比较。

2)用10%乌拉坦将大鼠麻醉,置于实验台,分离大鼠颈动脉,插管并结扎,松开血管夹,采集管采集血液,将采集管放入离心机,3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放置于4℃冰箱,检测FT3、FT4、SOD、MDA等生化指标。

1.6 观察指标 1)观察大鼠中医证候的变化。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及参考文献[7-8]拟定。

主证:大便溏泄;食少。

兼证:体质量减轻甚则消瘦;精神萎靡,毛色无光泽;蜷缩扎堆;容易疲劳。

具备2项主症及兼症中2项即可认为符合中医证候诊断。

2)疾病活动指数(DAI)。

每日记录大鼠的粪便性状、便血情况、体质量、体温等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9-10]评分。

3)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

大鼠剖腹后
立即进行肉眼大体结肠黏膜,用放大镜观察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12-13],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14-15]。

4)血清FT3、
FT4、SOD、MDA等指标。

FT3、FT4使用放免法检测;SOD、MDA使用分光
光度计法检测。

1.7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先进行
正态性检验,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性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大鼠中医证候比较正常对照组:第1~3周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反应敏锐,毛色光亮有泽,每1周体质量增加约40 g,大便硬。

溃结组:第1~3周大鼠体
质量稍有减轻,由180~220 g下降到160~200 g,无消瘦,稀便甚或脓血便,进食可,神态尚可,毛色稍无华,无蜷缩聚堆,活动尚灵敏,本组不具备2项主
证及2项兼证,不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脾肾阳虚组:第1~3周逐渐出现大便溏泄,食少,蜷缩聚堆,易疲劳症状,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具有主证2项及兼证2项,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病证结合组:灌肠后第1日出现懒动,厌食,稀便,第1~3周逐渐出现蜷缩聚堆,体质量减轻,由180~220 g下降到155~195 g,消瘦,神态萎靡,毛色暗淡无华,解稀便脓血便,与所有主证及兼证一致,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比较每天记录大鼠大便性状、便血、体质量、体温等一般临床表现,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通过体质量下降、粪便性状、便血积分及体温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各组3项积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组与病证结合组比较,体质量下降、大便性质、便血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体温方面,正常对
照组与溃结组、脾肾阳虚组与病证结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大鼠体温均显著低于前两组(P<0.05),提示番泻叶苦寒泻下,极易损
失体内阳气,再以冰水喷施皮毛和吹风处理,对机体阳气更易损伤。

2.3 各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比较见表4。

造模完成后,结肠黏膜肉眼大体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肠黏膜皱襞血管纹理清晰,没有明显的糜烂和溃疡,整个肠段平均长度在18 cm以上;溃结组、病证结合组两组大鼠可见不同程度的肠壁
增厚粘连,糜烂和溃疡表面附着有黑黄相兼样物质,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整个肠段长度缩短,平均长度在15 cm左右;脾肾阳虚组大鼠结肠黏膜见轻度充血,
无炎症及溃疡形成。

2.4 各组大鼠血清FT3、FT4、SOD、MDA等检测指标比较见表5。

FT3、FT4使用放免法检测;SOD、MDA使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

血清FT3、FT4:脾肾阳虚
组和病证结合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溃结组(P<0.01)。

血清SOD、MDA:正常对照组、溃结组血清SOD显著高于脾肾阳虚组、病证结合组(P<0.01),血清MDA则显著降低(P<0.01)。

历代医家认为UC的发病,湿热为其主要原因,但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10年的前期研究发现大多UC患者表现为脾肾阳虚的症状为主,实为病延日久,损伤肾阳,命门火衰,无力温煦脾土,最终导致脾肾阳虚。

已有研究者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进行过研究[16],也有学
者对脾肾阳虛证模型进行研究[5,17-18],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UC脾肾阳虛
模型的制作方法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研制该病证动物模型对于加深对其病理本质的认识及开创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动物实验中主要通过观察动物的症状,结合《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7],来判断肾阳虚模型是否成功。

肾阳虛模型常会出现毛发稀疏、暗淡无光泽,进食饮水减少,反应变慢,蜷缩扎堆,消瘦,畏寒、体温下降,活动减少等症状。

其他生化指标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轴、甲状腺、生殖系统、肾以及一些其他的血液指标、免疫功能等,如常伴有血清FT3、FT4含量明显下降[19-20],MDA含量增高、SOD降低[21-22]。

脾阳虛证动物模型的表现大多与肾阳虛证相类似:体质量
下降,体温降低,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嗜卧扎堆,大便溏泄,毛色无光,个别动物肛门脱垂,甚则死亡[23];生化指标有:脾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
明显降低、胞浆PKC活性明显增高[24],血清SOD活性降低[25],MDA
含量增高[26],结合脾阳虚及肾阳虚症状及生化指标,可以得出脾肾阳虚证会
有体温下降,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

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脾肾阳虚组及病证结合组大鼠体温、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溃结组,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结果符合脾肾阳虚型会出现的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变化。

综上所述,番泻叶灌胃及冰水湿身风干法造成的脾肾阳虚型大鼠,再用TNBS灌肠,从而研制出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对临床有实践意义。

【相关文献】
[1]鲁兵,余万桂,吴国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3,10(2):102-105.
[2]惠毅,闫曙光,李京涛,等.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方法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0):62-65.
[3]孙晓萍,侯丽娟,王晓红,等.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及操作规范探讨[J].天津中医药,2012,29(3):270-273.
[4]康继红,陈继婷.人参汤对脾阳虚大鼠血中NO/ET影响的实验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3):18-19.
[5]谢梦洲,何军锋,屈娅婷,等.脾肾阳虚慢性咳嗽大鼠模型的研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30-33.
[6]梁茂新,高天舒.《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30-331,342.
[7]沈自尹,王文健.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8]陈小野.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思路[J].中医杂志,1995,36(4):239-241.
[9] Steidler L,Hans W,Schotte L,et al.Treatment of murine colitis by Lactococcus lactis secreting interleukin-10[J].Science,2000,289(5483):1352-1355.
[10]陈迟,冉志华,萧树东.普伐他汀对乙酸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84-1288.
[11]李霞,金纯,金照,等.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2):116-121.
[12]吕爱平,李德新,崔家鹏,等.脾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自由基
损伤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3):189-191.
[13]周天羽,张扬,王俊江,等.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5,33(6):23-24.
[14]Butzner JD,Parmar R,Bell CJ,et al.Butyrate enema therapy stimulates mucosal repair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in the rat[J]. Gut,1996,38(4):568-573.
[15]王皓,欧阳钦,胡仁伟.三硝基苯磺酸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J].胃肠病学,2001,6(1):7-10.
[16]鲁兵,余万桂,吴国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3,10(2):102-105.
[17]张永华,姚念宏,王春银,等.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造型初步实验观察[J].山东医药,1982.
[18]裴妙荣,王晓英.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确立脾肾阳虚证之病证结合模型的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5):299-301.
[19]谢淑仪,李建亚.初探血清FT3,FT4测定对肾阳虚的诊断价值[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4):26-27.
[20]王波,杨华元,刘堂义,等.635 nm LED穴位照射对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光生物调节作用[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3):142-147.
[21]郭洪,薛莎,马威.右归丸治疗肾阳虚证与微量元素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1):45-48.
[22]张丹,朱庆均.肾阳虚小鼠睾丸NO、NOS、MDA、SOD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2):84-85.
[23]卢文丽,方肇勤.阳虚证动物模型诊断指标与评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4):42-46.
[24]易杰,李德新,易华.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J].中医
药学刊,2002,20(5):639-640,644.
[25]吕爱平,李德新,崔家鹏,等.脾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自由基损
伤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3):189-191.
[26]尚冰,丛培玮,史冰洁,等.脾阳虚大鼠自由基损伤及端粒长度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6):7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