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坏死
临床表现
(1)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最常见类型, X性连锁隐性遗传, 主要影响男性 Duchenne(1868)首先描述 发病率约1/3500男婴, 无明显地理或种族差异
假肥大
骨盆带肌肉无力---走路向两侧摇摆(鸭步) 髂腰肌&股四头肌无力---登楼&蹲位站立困难 背部伸肌无力--腰椎前凸
辅助检查 疾病特 点
肌电图
波幅低、多相短棘 波 纤颤波、正尖波
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清 CK ↑
肌肉活检
基因检测

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 多有家族史, 1/3患儿散发
特点: 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病变累 及肢体、躯干、头面肌, 少数累及心肌
辅助检查:
EMG--典型肌源性损害
血清CK↑(CK↑50倍以上), 病程晚期心脏受累, ECG异常 基因检测 病理:肌纤维小圆形,大小不一,分布广泛; 玻璃样变,
核内移,坏死、再生; 间质内大量脂肪、结缔组织增生填

2.面肩肱(Landouzy-Déjerine)型
(facioscapulohumeral dystrophy)
小儿遗传性 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治
1 2
肌肉解百度文库生理
病因、分类及临床特点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先天性肌病 代谢性肌病

CONTENTS

3
4 5
一、肌肉解剖生理
肌肉疾病通常指骨骼肌疾 病 人体有600多块肌肉, 重量约占成人 体重的40% 骨骼肌是机体运动、能量代谢的主要器官
骨骼肌由纵向排列的肌纤维(肌细胞)组成,肌纤维长2cm-15cm, 直径7-100um, 肌纤维为多核细胞,肌膜下纵向排列数千个细胞核 外为浆膜(肌膜) 内含肌浆, 肌浆内有肌原纤维、纵管、细胞器(线粒体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缺陷: 4q35, KpnI酶切位点相关3.3kb重复片段, 正常人10-100次,而患者少于8次
临床表现
儿童期至中年期起病, 多在青春期发病 肌无力典型局限于面、肩、臂肌, 常见翼状肩胛, 心脏不受累
临床表现
表情肌无力 , 眼睑闭合不全,吹哨、鼓腮困难,斧头脸 逐渐侵犯上肢带肌如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 , 以及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胸大肌上半部;翼状肩胛 口轮匝肌假肥大 , 口唇变厚微噘的肌病面容;三角肌、腓肠肌 偶见假肥大 病情进展缓慢 , 可向躯干、骨盆带肌蔓延( 20% 轮椅) 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分类
肌细胞膜内病变: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 病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 代谢性肌病 肌细胞膜电位异常:离子通道病
肌肉疾病特点 临床特点
肌无力:近端、对称。最重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肌萎缩:常落后于肌无力出现 肌肉疲劳:休息后可缓解 肌张力低下:新生儿、婴幼儿的重要体征 感觉:正常 腱反射:明显无力区域反射减退或消失
腰椎前凸
Gower征--本病特征性表现, 腹肌、髂腰肌无力→仰卧位站起须先→
俯卧位→用双手臂攀附身体直立 翼状肩胛--前锯肌、斜方肌无力, 不能固定肩胛内缘→肩胛游离, 双 臂前推时尤明显
翼状肩胛
Gower征示意图
90%的患儿腓肠肌假肥大(首发症状)--体积增大/坚硬&无
力, 也见于臂肌/三角肌/冈下肌/股四头肌
收缩蛋白包括:
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调节蛋白包括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肌钙蛋白(troponin)
伴肌动蛋白(nebulin)
在Ca++作用下, 收缩蛋白与调节蛋白完成肌肉收缩&舒张 所需能量来自ATP, 由线粒体氧化代谢提供
二、肌肉疾病病因、分类及临床特征 病因
原发性损伤 遗传性: 炎性肌病:感染性、免疫性 继发性损伤 神经源性:脊肌萎缩症、周围神经病 内科疾病合并症:营养缺乏、内分泌代谢异常
根据遗传方式、发病年龄、受累肌肉分布、肌肉假肥大、 病程、预后等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

DMD/BMD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性联)


FSHD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常显)
LGMD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常显、常隐) CMD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常隐) EDMD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性联) OPMD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常显)
辅助检查
EMG 显示肌源性损害 肌肉活检表现肌病征 , 但

肌原纤维在肌纤维内平行排
列, 由粗肌丝\细肌丝组成, 肌 原纤维在纵轴上出现明区(I带) 和暗区(A带) 两条Z线间为一个肌节 粗肌丝含肌球蛋白 (myosin),固定于肌节的暗带(A 带);细肌丝含肌动蛋白(actin), 一端固定于Z线, 另一端伸向暗 带。Z线两侧仅含细肌丝,称为 明带(I带) 静息状态下, 细肌丝两端 相距较远, 收缩状态时Z线两侧 细肌丝向暗带滑动, 使肌节缩短
约30%的患儿精神发育迟滞 多伴心肌损害:心律不齐、瓣膜关闭不全等 病程:12岁不能行走;20~30岁呼吸和心力衰竭死亡
(2)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1967年Becker首先报告, 与DMD等位基因病,1/10
肌肉Dys水平正常, 但蛋白性质改变(良性型) 具有DMD基本特征: X连锁隐性遗传, 腓肠肌假肥大, 近端 肌无力, 血清CK水平↑, 肌源性损害EMG 不同点: 发病(5~15岁)&死亡年龄较晚,进展慢,12岁仍能 行走, 通常不伴心肌受累&认知功能缺损, 预后较好
OMD眼型肌营养不良(常显)
DD远端肌营养不良-远端肌病(常显、常隐)
1.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病因、发病机制
DMD和BMD:X-linked R, Xp21, dystrophin
Dys 跨度2300kb, cDNA 14kb,79 exon,3685aa Dys 427kD, 细胞骨架蛋白,分布于骨骼肌&心肌细胞 膜质膜面, 起细胞支架、抗牵拉、防撕裂作用 Dys数量减少和结构异常引起肌纤维膜不稳定可导致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