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治疗
第9章_心身疾病[2]
注意:1、应激不同于刺激 2、应激不是神经能量 3、应激并不都是身体受到某种损害的结果。
(三)应对的意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消除缓解紧张状态。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及机制
(一)心理应激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
1、心理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积极: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动机调整; 消极: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 应也就恢复; 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 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 发展、转化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 体功能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重要 诱因,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的作用而产生的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
常见心身疾病
一、 高血压
二、 冠心病
三、 糖尿病
四、 哮踹
五、 溃疡病
六、 经前综合征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三、糖 心 尿 病 病
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 秃、银屑病、多汗症、慢性荨 麻疹、湿疹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疼、 肌肉疼痛、痉挛性斜颈、书写 痉挛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心身疾病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心脏功能,判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 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判断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等 胸部X线:检查肺部、心脏等器官,判断肺部疾病、心脏扩大等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判断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确定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 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发病原因
心理因素:长期压力、焦虑、抑郁等 生理因素:遗传、年龄、性别等 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社会环境: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
症状表现
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变化 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早醒等睡眠问题 身体不适:头痛、胸闷、心悸等身体不适症状 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下降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外貌、表情、姿态等 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等 检查患者的皮肤、毛发、指甲等 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跳、脉搏等
心理评估
心理量表:如SCL-90、SDS等 访谈法:与患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心理状况 观察法:观察患者的行为、表情、言语等,判断其心理状态 生理指标检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了解其生理反应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误区:心身疾病是精神疾病,需要精神科医生治疗 解答: 心身疾病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内科医生、精神科医生、 心理治疗师等。 解答:心身疾病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内科医生、精神科医生、 心理治疗师等。
误区:心身疾病是心理问题,不需要进行身体检查 解答: 心身疾病可能伴有身体症状,需要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其 他疾病。 解答:心身疾病可能伴有身体症状,需要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其 他疾病。
心身疾病知识点总结
心身疾病知识点总结一、心身疾病的分类1.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肠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等。
2.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包括紧张型头痛、癔症性癫痫、植物神经紊乱等。
3.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心理性呼吸困难、气喘等。
4. 泌尿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心理因素性尿频、非感染性尿路炎等。
5. 心脑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缺血性心肌病、心源性呼吸困难等。
二、心身疾病的病因1. 心理因素:心身疾病的病因主要与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关,如焦虑、抑郁、创伤、压力、人格特点等。
2.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也是引起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等。
三、心身疾病的症状1.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症状:包括胃部不适、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排便不规律等。
2.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抽动、肌肉疼痛等。
3.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的症状:包括气短、心悸、胸闷、咳嗽等。
4. 心脑血管系统心身疾病的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头晕、呼吸困难等。
四、心身疾病的治疗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
2. 药物治疗: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有时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3. 生活方式干预:调整生活方式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心身疾病的预防1. 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压力和困难更加积极。
2.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远离不良习惯。
3. 学会应对压力:学会合理的应对压力,包括寻求帮助、学会放松和减压等方法。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类由心理因素引起或加重的身体症状的疾病,它们的发病机制复杂,既包括心理因素,也包括生理因素。
重视心身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对于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在预防心身疾病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生活方式,学会应对压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1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132例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因素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相互影响、相互加重。
治疗心身疾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状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回顾了132例心身疾病患者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优点及其应用方面。
1. 相互补充,效果显著中医强调患者身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而西医则注重解析、解剖病因和治疗病变。
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以增强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不仅可以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 个性化,治疗方案更加灵活在中西医的治疗中,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尽相同。
在对心身疾病进行诊疗时,中西医相互融合,配合使用可以针对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3. 理论体系庞大,治疗手段丰富中西医的理论医学和治疗手段都非常丰富。
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多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手段,富有变化;而西医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方式,各具特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1. 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在治疗心身疾病时,不同的医学体系发挥的作用不同。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时,中医的治疗思路为患者提供个人化治疗方案,以调整患者的内环境,增强自我修复能力。
而西医则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对病症进行直接治疗,以缓解痛苦和压力。
在严重的病例中,如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中医的治疗手段在此类疾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方案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更好地治疗疾病。
3. 综合应用中西医在治疗心身疾病中,常常需要综合应用中西医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在痛苦强烈的疼痛症状中,可以通过中药、针灸等中医手段对其进行缓解,同时配合西医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以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由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它是身体与心理之间紧密联系的产物,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误解。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对心身疾病进行探讨,以增进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定义心身疾病,又称为躯体化障碍、功能性身体症状障碍,是指那些不能用已知疾病解释的身体症状,例如头痛、胸闷、腹痛等,这些症状造成了明显的痛苦或丧失功能。
尽管这些症状缺乏明确的身体病理学证据,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以通过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或加重。
二、病因心身疾病是复杂多样的,其病因涉及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1.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人天生就存在对压力的脆弱性,容易出现身体症状。
此外,某些生物化学和生理机制的改变也与心身疾病的发生相关。
2.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压力是诱发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工作压力、家庭冲突、人际关系问题等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诱发或加重身体症状。
3.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中的压力和刺激也会对心身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例如,持续的恶劣工作环境、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三、症状心身疾病的症状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胸痛、肌肉紧张、疲劳、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对各类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
四、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增强应对能力,从而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3. 身体疗法:有些患者对心身疾病的症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身体感知,因此采用一些身体疗法如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紧张感。
中医心身疾病
中医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影响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因素引起的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
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深入研究和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中医认为,心身疾病是由情志不遂、气机不畅所致。
情志失常,如忧郁、愤怒、恐惧等,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进而引发疾病。
气机不畅,包括气滞、气虚,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出现各种心身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关键在于调理情志和调节气血。
二、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2.1 草药治疗中医使用许多草药来治疗心身疾病。
例如,香附、川芎、白芍等草药可以舒缓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当然,草药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配,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达到治疗心身疾病的效果。
例如,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心脾肝肾四脏的功能,改善心身疾病的症状。
针灸的疗程需要连续进行一段时间,并在合适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复诊,以保持疗效。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另一种疗法,通过按摩特定部位来调节气血,并缓解心身疾病的症状。
例如,腹部按摩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从而缓解消化系统疾病。
推拿按摩的方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三、中医预防心身疾病的方法3.1 调节情绪情绪的稳定对于预防心身疾病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保持情绪的平衡,避免过度的情感波动。
可以通过锻炼身体、与亲友交流、参与喜欢的活动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3.2 合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摄入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患心身疾病的风险。
此外,在饮食中适当增加一些中药食材,如枸杞子、黄芪、人参等,也有助于维护心身健康。
3.3 合理运动中医强调运动对于心身健康的重要性。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加身体的活力。
中医治疗心身疾病案例
中医治疗心身疾病案例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身心健康问题愈加突显,不少人担忧自己是否患上了不同类型的心身疾病。
而中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疗方式,其综合性的疗效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一些关于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案例,以帮助那些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的人。
1. 案例:内向不自信小李是一个内向、不自信的女孩,她在公共场合和陌生人面前都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她也常常感到难以入眠,身体疲惫,胃口一般。
治疗过程: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后,认为这些症状源自小李身体中心火过旺(心火旺),同时伤及了肝经(心肝气滞)。
医生建议小李服用降心火的中药,如黄连等,同时配合针灸、贴敷等传统中医治疗工具,缓解她的情绪压力,增强她的自信心。
小李还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多进行户外散步,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状态和生活方式。
2. 案例:失眠、抑郁小张长期失眠、抑郁,导致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治疗过程:医生通过诊察,认为小张的症状源自肝郁气滞引起的心火旺,建议小张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菊花、金银花等,以及进行针灸、放松等中医疗法。
同时,小张也需要注意饮食健康、定期锻炼身体,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习惯。
3. 案例:焦虑、失眠小王是一个有点神经质的学生,他经常因学习压力和考试发愁而产生焦虑、失眠的情绪。
治疗过程:医生认为小王的问题源自他的心气虚,建议他服用益心气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并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锻炼身体等习惯。
另外,也可以进行针灸、推拿、足底按摩等中医疗法,对于缓解他的焦虑、失眠情绪也有很好的效果。
总结: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病情、病人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需要个病人也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坚持治疗过程,以促进自我和健康的恢复。
心身疾病的药物治疗前景
心身疾病的药物治疗前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身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心身疾病是指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一类身体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心绞痛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成为了当前心身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心身疾病的药物治疗前景。
一、心身疾病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传统的医学观念认为心身疾病是身体上的真实疾病导致了心理上的不适,因此主要以药物和手术为主。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身疾病是心理和生理的复杂互动产物,综合治疗模式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模式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并解决心理上的困扰,药物治疗则可以对症缓解疾病的症状,生活方式管理则可以降低心身疾病的发病风险。
二、心身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针对心身疾病,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和心脏辅助药物。
抗焦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焦虑症状。
在选择抗焦虑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能够提高抑郁患者的心情和情绪状态。
然而,由于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和调整用药剂量。
心脏辅助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等心脏疾病,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脏供血。
对于心身疾病患者,心脏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合理使用心脏辅助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三、心身疾病药物治疗的挑战与前景尽管不容忽视药物治疗在心身疾病中的重要性,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心身疾病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尚不明确。
由于心身疾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和机制都十分复杂,因此单一的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加之,部分药物存在副作用和依赖性,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
其次,心身疾病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较大。
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治疗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和生理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一类疾病。
在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对身体病症进行医学治疗外,康复心理治疗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效果。
一、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患者在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经常感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不适,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对疾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负面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提升康复效果。
其次,康复心理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身疾病往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比如活动能力受限、疼痛不断等。
康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康复的信心,使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改变,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康复心理治疗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心身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病情好转,但随后却出现反复或复发的情况。
这往往是因为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导致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康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调节和抗压能力,降低复发的风险。
二、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治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患者的错误认知和负面情绪来改善心身症状的治疗方法。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引导,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发现和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增强积极的认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指医生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对于心身疾病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感到身体上的痛苦和限制,心理上会面临挫折和困惑。
医生的心理支持可以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和理解,减轻不良情绪,增强治疗效果。
3.应激管理应激是心身疾病患者常常会遇到的触发因素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应对策略,患者可以减轻并控制应激反应。
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及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理问题的根源,还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来促进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以及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身心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全面健康状态。
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提供了心理干预和治疗的方法。
心理学与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例如,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因此,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对维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2.身心健康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增加人们的自信和快乐感,有利于积极的心理状态的维持。
相反,慢性疼痛、残疾和疾病状态会引起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并降低生活质量。
因此,保持身心健康对于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二、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类疾病。
心理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并指导其进行调整和改变。
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和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应激管理应激管理是一种帮助个体有效处理压力和应对挑战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教授应对技巧、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面对身体疾病和心理困扰,减少应激反应,提升应对能力。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定义之一
心身疾病特指在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下,
健康的机体在没有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出现
了一系列异常的生理功能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发 生与精神和情绪变化有关的特定的躯体疾病症状 群。
2013-10-13
定义之二
日本心身医学会1992年修订的心身疾病的含义是:
“躯体疾病中,其发病及经过是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
2013-10-13
• 对于这些压力如处理不当,则易导致心身 疾病或心理障碍,也可使躯体疾病患者的 病情复杂化、疗效降低、病程延长。 • 近期统计资料显示,我国70%的人处于亚 健康状态,与应激相关的疾病患者约占人 群的5~10%,心身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 多发病、常见病。 • 在轻型精神障碍中,神经症患病率最高, 北京地区为25.18%(1991年)。
躯体障碍是广泛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怀疑的,而这些病
态如果没有心理学的乃至心理生理学的理解,至少到现 在为止是无法使其治愈的。对这样的躯体异常赋以心身
2013-10-13
疾病的名称而区别对待,当然是必要的了。
#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命名与分类 的演变
从心身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的
现有研究成果可知,心身疾病无精神病
2013-10-13
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 手册(DSM)》
DSM的不同版本中的名称变化是——
• 心身疾病(1952)
• 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1968) —— 影响躯
体情况的心理因素(1982,1987)
• 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PFAMC,1997)
2013-10-13
国际疾病分类(ICD)
2013-10-13
二.应激反应机制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1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132例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加,人们的心身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针对心身疾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1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心身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对象和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132例患有心身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65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
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疼、失眠、心悸、胃痛、乏力等。
这些患者都在西医院进行了检查,没有明确的生理病变。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个合适的方案。
在治疗中,为了避免症状复杂化,中西医师主要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针灸、按摩、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其中,针灸和按摩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药物治疗辅助治疗症状,心理治疗尤其针对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
治疗效果通过几个月的治疗,132例患者的症状都有了很大改善。
其中,头疼、失眠、心悸等症状的缓解率均达到70%以上,胃痛、乏力等症状的缓解率也在60%以上。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以上。
此外,患者的情绪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患者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对疾病的恐惧也有所减轻。
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我们发现多数患者心理状况稳定,症状没有再次出现。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了全方位的治疗,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针灸和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舒缓经络,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药物治疗辅助治疗症状,心理治疗则针对患者的情绪问题,提供了精神帮助。
总之,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产生相互协作的效应,从而更好地治疗心身疾病。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已经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证明,本次研究一再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点。
全方位的治疗可以更好的治疗心身疾病,从而为患者带来家庭、社会、个人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心身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心身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各类身体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心身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为了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一、预防措施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要均衡,定时定量,并避免过多吸烟、饮酒。
多进行户外运动和休息,减少久坐。
2.控制情绪:要保持心态稳定,避免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可以进行一些放松、冥想等活动,缓解身心压力。
3.及时发现并治疗有关心理问题:在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时,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缓解心理问题,避免其影响身体健康。
4.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并充分膳食和睡眠,勤洗手,并在有营养学基础的情况下,进行营养补充。
二、治疗方法1.治疗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心理咨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等,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心理咨询的治疗:通过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来缓解身体的不适。
如针对产后忧郁症、失眠、焦虑等,进行心理治疗。
具体治疗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3.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身体疾病,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药物治疗应遵循医师的建议和使用说明,一定不要随意使用。
4.手术治疗:在一些比较严重的身体疾病中,医生可能会选择手术治疗。
如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治疗胃部肿瘤等。
总的来说,预防心身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情绪和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关心理问题。
对于已经患有心身疾病的患者则需要积极进行治疗,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缓解身体不适。
不要忽略身体的信号,及时察觉问题并进行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心身疾病的关键。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导语:很多人对于心身疾病不太了解。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得了这种病。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身疾病呢?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引起
很多人对于心身疾病不太了解。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得了这种病。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身疾病呢?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引起身体变化的疾病。
那么得了心身疾病怎么治疗好呢?
心身疾病
这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
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调资料。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常见的几种心身疾病
进食障碍
1、神经性厌食:其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恐惧和对形体的过分关注,拒绝保持与年龄、身高相称的最低正常体重。
2、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反复出现发作性大量进食,吃到难以忍受的腹胀为止,有不能控制的饮食感觉,患者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体重
生活常识分享。
医院见习报告了解心身医学科的心身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医院见习报告了解心身医学科的心身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医院见习报告:了解心身医学科的心身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在我进行的医院见习中,我选择了心身医学科作为我的关注领域,并深入了解了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心身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致力于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心身健康与疾病的原因、机制以及治疗方法。
以下是我见习期间的学习和体会。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心身医学科主要关注身体症状和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心身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临床评估:医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详细了解疾病的发生过程、症状表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同时,医生还会通过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估。
2. 体格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有机病变和生理异常。
3. 心理评估:借助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心身医学科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身疾病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心身疾病,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针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等。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身医学科中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心理教育等。
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和指导,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 物理治疗:心身疾病患者往往伴有身体症状,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方式来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功能等。
4. 康复训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逐渐改善症状,提高功能恢复。
三、心身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心身医学科注重心身健康的维护与预防,以下是一些心身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方法: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等,有助于维持心身健康。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心身疾病,也被称为躯体化障碍或功能性体症,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症状或疾病。
它表现为一系列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背痛等,而经过身体检查却无法找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在诊断心身疾病时,医生首先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详细描述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与心理因素相关,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心身疾病,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2. 实验室检查心身疾病的诊断还需要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身体疾病。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
虽然这些检查结果往往是正常的,但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身体疾病的可能性。
3.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诊断心身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评估可以通过让患者回答一系列心理问卷或接受心理访谈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通过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应对能力,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心身疾病。
二、心身疾病的防治措施1. 信任与沟通心身疾病的防治首先需要建立医患关系的信任与沟通。
医生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认真对待患者的症状,尊重患者的感受。
通过充分的沟通,医生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改善心身症状。
2. 药物治疗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常常用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身疾病防治的关键。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剖学疗法、心理咨询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减轻症状。
心理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持续的支持,但可以显著改善心身疾病的症状。
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
康复训练包括逐渐增加身体活动、规律饮食、良好睡眠、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1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132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疗效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同时也能够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和理论,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近期,我们医院对132例心身疾病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经验进行总结分享。
一、患者基本情况及临床表现132例患者中,58例为男性,74例为女性,年龄在20岁到65岁之间。
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失眠、胸闷等心身症状,有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经过详细的中西医诊断,我们发现这些心身症状与患者的长期情绪压力、精神紧张、体质虚弱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采用中医药调理情志的方法,配合心理疏导和行为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对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我们采用中药滋补、针灸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
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明确病因,如有明显脏腑功能紊乱者,我们会采用中药和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三、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132例患者中有109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13例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10例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变化。
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得到了其他方面的改善,如睡眠质量的提高、体质的增强等。
通过随访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焦虑情绪减轻,体能恢复良好,社会功能得到提升。
四、成功经验通过这次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治疗经验。
个性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因人而异地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调理情志、强身健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身症状。
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病情,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疏导也非常重要,心身疾病的发病与情绪压力密切相关,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心身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
竞争性 ;③很易 引起 不耐烦 ;④ 有时间紧迫 感;⑤ 语言和举止 粗鲁: ⑥对工作和职务提 出过 多的保证 ;⑦有 旺盛 的精力和过度 的敌意 。有
的学者认为 A 型行为并非是冠心病 的结果 ,而是起因。A型行为类 型与 冠心病之间存在着 明确 的关系 ,而且其胆 固醇、甘 油三酯、去 甲肾上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行病 学调 查表 明,伴有 心理 上损 失感的刺激 ,对健 康的危 害 最大。根据对居丧 的 9 3名男 女长达 6年 的追踪观察,发现 居丧第 一 0 年的死亡率 高达 1%,第二年为 7 ,第三年为 3 2 % %,而对照组分别只有 1 、3 % %和 2 。另一调查表明,中年丧偶者更为严重 ,比较他们与同年 % 龄组的死因 ,以 8种疾病 的差异晟为显 著,脑血管病为对照组的 6 2 . 倍,冠心病 4 6倍 ,非风湿性心脏病 3 4倍,高血压性心脏病 8 2倍, . . . 全身动 脉硬化 7 1 ,肺结核 7 8倍 ,肺 炎和流感 5 5倍。其他如恶 .倍 . . 性肿 瘤、糖尿病等疾病 的 比例也 很高 3、社 会 因素 社会 因素对心 身疾 病的作用 ,也可 以叫做人 的社会属性 。因为生 活在社会环境 中的人们 ,必须按照 一定 的社会规范约束 自己的行为 , 不断增 强 自身的社会适应性 ,调整 自己的不适应性行为 。对社会适应 良好 的人,大多能保持心身健康 ,对 社会 适应不 良的人 ,则较轻易换 心身疾病 。社 会因素对心身疾病 的致病 作用,可 以从一系列流行病学 调查得到证实。心身疾病 的患病率 与不 同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 的关系。 研究表 明,不 同社 会环境所致心身疾病 的原因 ,主要是种族差异、饮 食 习惯 、体 力劳动 多少等。从总体上说 冠心病 的患病率呈现出发达国 家高于发展 中国家 、城市高于农村、脑 力劳动 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的趋 势。这其 中,与生活 在高度 工业化和城市现代 化的人们不可避免地承 受着交通拥 挤、噪音污染 、生活节奏加快等 因素的影响有关 。 三 .心 身 疾 病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1、心身 疾病 的诊 断 首先 要 采集 详 细病 史 ,进行 全 面 的躯 体 、 神经 系统 、精 神状 态、物理、生化检 查。还要 考虑有关实验室检验 和心 理检测。最后确 定诊断 ,下述几条 可作为参考依据 ( )确定心理一社会 因素存在 ; 1 ( )心理一社会 因素 与疾 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病情改变常受心 2 3 理一社会因素影响 ;( )疾病的发生与 患者 的性格 和易感性有某些关 4 系:( )排除神经症 ,特 别是癔症、疑病症 、焦虑症等。 5 2 、 心 身 疾 病 的 治 疗 ( 1)药物 治疗 。 目前 临床 上 比较广 泛 用 的针对 抗 焦虑 、抑郁 的药物 有:利眠宁 、安定 、舒乐安定及硝基安定等 。对具有疼痛或抑 郁症状 的患者可服用 小量丙 眯嗪、阿米替林登 。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 的患 者,可服用谷维 素以调节问脑功 能。 ( )心 理治 疗 。现 将 主 要 的 心理 治疗 方 法介 绍 如 下 : 2 ①精神支持疗法 , 亦称简 易精神疗法 。 于语言心理治疗范畴 , 属 简 单易 行,一般 临床 医生 皆可 掌握 。该疗法 以接受 、支持和保证为基本 原则 。接受就是倾听病人的陈述,尽力理解病人 的心情和陈述的内容。 支持 ,即是使 病人能从外界获得有 益的支持 ,使心情得 以安慰。保证 则是根据病人 述说的心身症状 的原因,讲解所产生 的病理情况 ,保证 如能进行合 理治疗 ,症状就 会好转 。 ②生 物 反馈 疗 法 。借 助 于仪 器 让 病人 通 过 学 习来 改变 自己的 行 为或矫 正脏器 的反应 。具体 方法 为应 用生物 反馈装 置 ,以躯体 生 理信 息如皮温 、肌 电、心电 、脑 电等 的转 变或 易于理解 的信号或记 数 ,提 示病 人有 意识地 去控制 某种 病理过 程 ,通 过不 断的反馈 ,使 机 能恢 复 。 ③ 自我训练 包括 自我矫正和 自我中和,前者是 以自我功能去平 衡失调的方法 ,后者是解 除受压抑 的心身症状 。治疗时采取 自我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身疾病的治疗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原因发病的躯体疾病,治疗上需要并用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治疗,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疗。
一、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一)心理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例如本病例中医师首先应该通过询问调查患者的工作生活中可能引起头痛、失眠的症状还有高血压的因素,通过一些列的治疗消除这些因素后方可使疾病缓解,这属于治本,相对较容易。
(2)消除心理因素:例如本病例中对患者在其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知道他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工作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心理学因素。
逆转心身疾病的心理过程,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这也属于治本,但不容易。
(3)消除生物学症状: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
例如本病例中可采用长期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患者的高血压。
(二)心身同治:心身疾病的症状表现在躯体方面,而在病因方面都有心理因素,因此,有必要同时再给予心理方面的治疗。
若能脱离掉躯体方面的药物疗法就更为理想。
心身疾病可以由心理病因产生躯体症状,同时也可以因躯体症状而产生或加剧精神症状。
所以躯体方面的对症疗法对心身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一定要有接受心理治疗的强烈动机。
有治疗欲望者则容易治疗,抑郁状态明显者疗效差。
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应该能充分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要求,并能遵照执行。
智力很差的人,理解能力和注意集中力差以及有性格障碍的人都不宜作为治疗对象。
对慢性强迫性神经症,性倒错等,除行为治疗外,其它心理治疗不易奏效。
“心病要用心药医”,这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心理障碍缺少有效药物时的提法。
而现在,随着对心理障碍的机制认识日益清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的不断更新,完全可以在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说,应该以药物控制症状,同时也树立病人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将会事半功倍。
心身疾病的治疗主要有:(1)简易性心理治疗。
简易精神疗法与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不同,是一般临床医生日常能做的精神疗法,以接受、支持、保证三项为基本原则。
(2)自我训练法。
作为心身疾病的一般疗法,是一种自我催眠法,自我暗示法,是一种恢复已丧失平衡的心身调节能力的良法。
比如治疗时采取自我释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语表达的方法,在进行疏泄时,一旦在自我训练后感到有所改善,可引导患者更主动的发泄或讲出心理和躯体的症状。
(3)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并非要引导患者消除症状,而是要引导患者在维持“有症状也无所谓”、“有症状也能工作”这样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再也不去介意症状的存在。
(4)催眠治疗。
它是应用某种暗示手段,使病人进入特殊意识状态,即催眠状态而达到治疗或诊断目的。
后者可以发掘病人埋藏很深,业已遗忘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因素,了解他们心理症结,达到有效诊治的目的。
(5)气功疗法。
实质上也是一种简便有效、适用性广的心理治疗方法。
适用于慢性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神经症等治疗。
(6)默想疗法。
这是一种与生物反馈和类似的技术,可以与药物相结合。
(7)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
音乐具有安神养心,松弛肌肉神经等良好心理治疗作用。
目前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使用“音频治疗仪”,利用音乐和电频刺激相结合医治失眠、神经症。
(8)药物治疗:是对心身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但并不能根治。
可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类,能消除焦虑、紧张、有良好作用,可促进疾病的恢复。
自我训练法是由一种自我催眠开始的,因此,和催眠疗法互有关联。
药物疗法与自我训练的关系,前者主要以减轻急性期的心身症状为目的,后者是作为从慢性状态直到康复后回到社会上去的一种治疗来进行。
森田疗法在情绪显著变化的急性期,采用药物疗法,中间期治疗主要是自我训练法以及其他松弛方法,慢性期尽量摆脱药物,以自我训练为主体,兼做些病人劳动,面向社会。
而且由急性期到慢性期都要坚持简易精神疗法。
这些治疗方法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以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消除生物学症状为目标,视不同层次、不同目的而决定采用不同的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手段。
另外,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各应有所侧重。
对于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以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
而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成慢性化的,则可以在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进行心理治疗。
二、心身疾病治疗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对身心障碍的治疗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对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诊治预防不再仅仅是精神卫生机构的工作,应由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临床各科医生在日常门诊和病房工作中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项调查显示,我国住院病人中,出现或者伴发精神障碍的比例达到29.17%。
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三分之一多患者的是躯体疾病的患者,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是属于心理疾病的范围,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患者就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也就是心身疾病。
当然某些精神障碍做为躯体疾病的一部分,很容易被识别。
临床医生会经常的请精神科进行会诊,但是相当比例的精神卫生问题被临床医生忽视。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在实际的会诊率相当低,得到精神科会诊治疗的人群还不到需要诊治的人群的二十分之一;这说明,绝大多数具有相关问题的患者没有得到精神科的规范性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的原因比较多,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临床医生忽视了患者的精神症状,第二就是临床医生对精神卫生知识不熟悉,把许多精神病理现象或者刺激性的一种心理反应当成正常的心理反应,所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势在必行的。
(二)心身疾病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
“心病要用心药医”,这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心理障碍缺少有效药物时的提法。
而现在,随着对心理障碍的机制认识日益清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的不断更新,完全可以在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说,应该以药物控制症状,同时也树立病人的信心,建立了医生的威信,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将会事半功倍。
及时正确识别心身疾病,尽早给予治疗,药物剂量要恰当,疗程要充分。
诊断明确就应治疗,否则易转为慢性。
治疗剂量要用足,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疗程的充分是体现在:①药效不是立即出现;②见效后要维持一段,不能见好就收;③不要频繁换药心理治疗要个体化。
心身障碍是多因性的,药物是针对躯体生理过程都是抗抑郁、抗焦虑;而心理治疗则是个体化的,同样是焦虑,但引起的原因完全不同。
有些心理治疗如放松术可以通过,但认知治疗就要具体分析,精神分析更要细细揣摸,不可乱用。
三、心身疾病的预防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心身疾病的预防也应同时兼顾心、身两方面;心理社会因素大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作用才会引起心身疾病(也有例外),故心身疾病的心理学预防应从早做起。
心身疾病是由个体的生物遗传、心理、环境、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对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应从个体的生物遗传特性、生存环境、生活习性、认知评价、对心理社会因素刺激的反应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调节。
具体的预防工作包括:1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例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的培养;2对于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等,应利用心理学技术指导其进行矫正;总之,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预防工作是多层次、多侧面的,这其实也是心理卫生作的重要内容。
从个体角度维护心身健康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例如首先要培养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和体魄;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注意心理保健和身体保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学会处理和缓解心理应激的技巧,提高对社会的容忍力、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争取多受教育的机会,增加知识水平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应激源的正确认知评价水平、对挫折的抵抗力和承受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储备社会的支持力量。
心身疾病的社会预防主要从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强个体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群体的心理保健意识等几个方面着手,维护好人类的心身健康。
四、结合病例(一)高血压的治疗: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生物学治疗: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利血平、心得安等吧,合理饮食,控制纳的摄入等心理治疗包括意思四大步骤:1、准备程序:a测量基础血压,在开展心理治疗一周之前测量并记录基础血压状况,为心理治疗疗效以及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b分析心理行为和高血压的关系,通过心理诊断,摸清病人心理行为特点以及有关的社会因素特别是判定是否存在某些不良的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一旦确定,应对病人进行一次深入的有关心理学病因学机制和拟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原理的教育,取得病人的支持和配合,提高七对心理治疗训练计划得依从性。
2、传统心理治疗3、松弛疗法4、生物反馈疗法5、运动训练: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尚无并发症的患者可选用如骑自行车、慢跑等运动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降压、减肥和减少心脏并发症的作用。
6其他疗法:如气功疗法、音乐疗法。
(二)失眠的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非药物治疗:1、支持性心理治疗:a向患者进行正确的睡眠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是其懂得睡眠卫生的基本知识和睡眠的基本规律。
b对患者的睡眠习惯和睡眠卫生提出建议和指导。
2、行为疗法:a松弛疗法对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良好成效;b限制卧床时间(TRT),让患者每日记录自己的睡眠情况,特别是估计前一夜的实际睡眠时间(TSA),2周后,可按患者对自己的TSA的估计,参考多导睡眠图结果,计算平均的TSA;根据TSA以及TSA/TRT=90%,计算TRT;将患者的卧床不起的时间限制在所计算的TRT内,连续保持至少一周不变(卧床时间变得很短以后,患者可以出现一卧床就入睡的情况);继续让患者每天估计自己前一页的TSA,每周进行总结。
如果TSA/TRT>95%,在下一周里可将TRT延长,要是<85%,则继续缩短TRT,在两者之间,可保持TRT不变。
治疗持续到患者的TRT与正常人接近,且TSA/TRT依然保持在90%左右时便可结束!参考资料1, 孙学礼,《医学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心身疾病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与互补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