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拆装实验报告

计算机拆装实验报告
计算机拆装实验报告

微机维护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训目标

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微机拆装、Bios设置、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微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具备微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功能;掌握BIOS 的设置,学会通过设置BIOS优化机器性能,分析由于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微机故障,并能通过调整BIOS设置解决这些问题;熟悉硬盘分区、完成硬盘分区的建立与删除和完成逻辑盘的格式化;掌握正常安装和Ghost安装单一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技术。

二、实验内容

1. 分组练习微机硬件拆装

2. BIOS的设置

3. 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4. 安装操作系统

三、实验要点

拆、装是两个相反的操作。拆、装操作没有特定的顺序,要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一般原则为:先装靠里边的、固定的,如电源、主板等,再装靠外边的、浮动的、不影响其他硬件安装的小配件,如板卡、数据线等。

计算机机箱主要是由CPU,主板,硬盘,内存,光驱,软驱,声卡,显卡构成。这些构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计算机机箱的性能。

CPU:即中央处理器。从美国的Inetl公司在1971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4004后开始了基

于Intel技术的CPU发展历程。经历了8008、i8086、

i8087、8088及以后的80286、386、486、586和现在

的Pentium 4系列。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点:

第一: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

CPU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

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

倍频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用公式表示就

是:

主频=外频×倍频(一)

第二:内存总线速度或者叫系统总路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频。由于内存速度的发展滞后于CPU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

第三: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386、486)由于工艺落后,它们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奔腾等是3.5V/3.3V/2.8V等),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内存是CPU与外部数据存储设备之间交换的一个桥梁。CPU工作时,先把部分常用数据读入内存,使用的时候直接从内存中读取。由于内存的数据存取速度比硬盘快,这样就提高了计算机的响应速度。所以,内存越大,预读的数据就越多,当然,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在断电的时候数据都会消失。

主板: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满了各种插槽(可连接声卡/显卡/MODEM/等)、接口(可连接鼠标/键盘等)、电子元件,它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并把各种周边设备紧紧连接在一起。

大致说来,主板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插槽、缓存、总线、接口、BIOS、CMOS和控制芯片。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检程序。

CMOS: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它来保护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

芯片组(Chipset):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它就是“南桥”和“北桥”的统称,就是把以前复杂的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几颗芯片内的芯片组。

北桥:就是主板上离CPU最近的一块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PCI 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

南桥:主板上的一块芯片,主要负责I/O接口以及IDE设备的控制等。

I/O芯片:在486以上档次的主板,板上都有I/O控制电路。它负责提供串行、并行接口及软盘驱动器控制接口。

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属于局部总线是由PCI 集团推出的总线结构。它具有133MB/S的数据传输率及很强的带负载能力,可支持10台外设,同时兼容ISA、EISA总线。

AGP插槽(Accel erated-Graphics-Port:加速图形端口):它是为提高视频带宽而设计的总线结构。它将显示卡与主板的芯片组直接相连,进行点对点传输。只能和AGP显卡相连,故不具通用和扩展性。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电脑系统接驳外围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的输入/输出接口标准。它采用Daisy Chain方式进行连接。由两根数据线,一根5V电源线及一根地线组成。数据传输率为12MB/s。

并口:就是平常所说的打印口,其实它并不是只能接打印机和鼠标,它还可以接MODEM,扫描仪等设备。

串口:用于以前的扁口鼠标、MODEM以及其它串口通信设备,数据传输速率低。

COM端口:一块主板一般带有两个COM串行端口。通常用于连接鼠标及通讯设备(如连接外置式MODEM进行数据通讯)等。

PS/2口:是一种鼠标/键盘接口,一般说的圆口鼠标就接在PS/2口上。

四、实验准备

1、常用组装工具

样例:十字螺丝刀、尖嘴钳

2、组装操作技巧

3、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拆卸前,一定要关机,然后放掉身上的静电或者戴上防静电手套后才能进行如下操作

五、操作步骤

(1)拆装过程

A:拆开过程及所准备的工具:皮老虎、十字解刀

B:打开主机箱,先用皮老虎把灰尘吹了,再把相应的数据线和电源线小心的从各个接口处拔下来整齐的放在工作台上。

C:用十字解刀分别把显卡、网卡、硬盘、内存条、电源、光驱分别取下来轻放在工作台上。

D:先把CPU上面的散热器取下来放到一边,然后再把CPU从主板上取下来单独放在一边,此时不要让灰尘弄到CPU上面也不要用手触摸CPU的下面部分。

E:最后用十字解刀把主板上的螺丝旋转下来随后把主板取下来放到一边在整个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从各个地方取下来的螺丝要分别放开

(2)组装过程

1.安装主板:首先打开机箱,去掉侧盖。将主板的I/O端口朝机箱后部,主板的定位孔对准机箱上的主板之撑,用螺栓固定主板。

2.安装cpu:首先将主板Socket插座旁的把手轻轻向外拨一点,再向上拉起把手到垂直位置,将cpu的第一脚(缺孔引脚),插入cpu。应注意圆角对准后插入,以防损坏,并压回把守,卡入把手定位卡固定。

3.安装内存条:内存条上的缺口对齐主板内存插槽缺口,垂直向下压入插槽中,插槽两侧的白色固定夹“咔”的一声向上自动卡在内存条两侧的缺口上锁牢内存条。

4. 安装电源:将电源放在机箱上,电源的风扇朝机箱后步并对准风扇孔。用螺栓将电源固定。连接点源于主板(主板电源接口一般在cpu附近)

5. 安装硬盘:首先把硬盘固定在主机支架内(标签面向上,接线部分朝机箱内部),用螺栓固定。然后,将电源D型大四孔插头和硬盘的电源插座连接。用IDE数据线的一端接在硬盘上,(注意设置好光驱、硬盘的主从盘,并弄清它们的关系。如何设置主、从盘,可参照IDE设备上的参数表。)

6. 安装软驱:安装方法同硬盘。数据线的尾部端口和主板的软驱接口连接,数据线的1线对准接口的第一脚。将电源的小四孔插头插入软驱的电源插头。

7. 安装光驱:安装方法同硬盘。数据线的尾部端口和主板的光驱接口连接,数据线的1线对准接口的第一脚。将电源的小四孔插头插入光驱的电源插头。

8. 连接AT主板串并口线普通的AT主板还要把串口线和并口线也接到主板上,ATX 结构的主板把它们直接做在主板上了,可以省去这一步。

9. 安装显卡:找到一个孔德PCI插槽,将显卡的接口朝机箱后部,插入插槽,将显卡固定在机箱上。

10. 安装声卡:找到一个孔德PCI插槽,将声卡的接口朝机箱后部,插入插槽,将声卡固定在机箱上。

11. 安装网卡:找到一个孔德PCI插槽,将网卡的接口朝机箱后部,插入插槽,将网卡固定在机箱上。

12.要把剩余的槽口用挡片封好。然后要仔细检查一下各部分的连接情况,确保无误后,接通电源,观察计算机运行情况。运行ok,把机箱盖盖好,安装好螺丝,这样,主机的安装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13. 插好鼠标键盘

跳线的设置:

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

主板上面有两个IDE接口,用来连接硬盘或光驱

一个IDE接口最多可以接两个IDE设备,这就是说,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盘数最多也只能是4个;一个IDE接口能够通过一根数据线同时挂上两个硬盘,这就有了跳线问题,为了区分这两个硬盘,必须要给他们做上“标记”,我们能够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线;

一般在硬盘体上面都有说明,跳线要如何设置才能够让系统正常启动;如果是系统硬盘的话当然要把它设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当作主硬盘,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个IDE接口上,当然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问题,只是可能每次系统会弹出选择框要你选择从哪个盘启动;所以这个习惯上一般是先把第一个IDE接口的位置占满之后再挂到第二个IDE接口上,另外一个习惯就是光驱一般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所以现在我们假设第一个IDE接口上已经接了一个跳线设为Master模式的硬盘,你现在还想在这个接口上通过同一根数据线再接一个硬盘的话,那么你必须要把这个后来挂上去的硬盘的跳线设为Slave模式,即从盘模式。如果你把两个都设为Master的话,系统肯定不能启动!

那么第二个IDE接口你也要挂两个硬盘的话,不管其中一个硬盘是不是系统盘,你都要把他们的主从分开,依照上面的设置行事;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主板一般都有主从硬盘自动选择功能(98年以前的主板可能没有这种功能),所以你只要把你所要挂到机器上所有的硬盘的跳线设置为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就可以了!

硬盘跳线

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虽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同,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简称CS)。“Master”(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Slave”(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Cable Select”(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

小提示: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

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1)硬盘分区

是指对硬盘的物理存储空间进行逻辑划分,将一个较大容量的硬盘分成多个大小不等的逻辑区间。

2)硬盘初始化

是指硬盘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低级格式化、分区和高级格式化的三个处理环节。硬盘的低级格式化通常由厂家完成,在计算机初次使用准备安装操作系统前,需通过专用磁盘工具对磁盘进行划分,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只需使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磁盘工具进行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处理,分区和格式化处理为计算机在硬盘上存储数据起到标记定位的作用。

3)格式化

磁盘经过分区之后,必须要对磁盘进行格式化才能使用。格式化是指按照操作系统的要求把磁盘划分成磁道或扇区,然后将文件按规定存放到其中,以便操作系统发现和标识磁盘上存放的文件。通常对新分区的磁盘和其中的文件被严重破坏或被病毒感染的磁盘进行格式化。

(1)低级格式化:是指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可见,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件工作,它只能够在DOS环境来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块硬盘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分区。每块硬盘在出厂时,已由硬盘生产商进行低级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无需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

(2)高级格式化:是指清除硬盘上的数据、生成引导区信息、初始化文件分配表、标注逻辑坏道等。通常我们所指的格式化即是高级格式化。

4)分区种类

硬盘分区包括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1)主分区:也就是包含操作系统启动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的硬盘分区,要在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必需得有一个主分区。一个硬盘可以划分最多四个主分区,通常一个主分区就够了,盘符默认为C。

(2)扩展分区:是主分区之外的硬盘空间,它是逻辑分区的集合,自身不能直接使用,必需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逻辑分区才行。

(3)逻辑分区:是对扩展分区再行划分得到的,也就是我们平常在操作系统中所看到的D、E、F……等盘。通常使用中建立3到4个逻辑盘就可以了。

(4)分区顺序:对硬盘建立分区须遵循“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次序原则。对已经分过区的硬盘,必须先删除分区,删除分区则与建立分区相反,必须先删除逻辑分区,然后删除扩展分区,最后是主分区。

5)硬盘分区方法

创建硬盘分区,一般可选择系统安装前分区、系统安装过程中分区和系统安装后分区三种分区方法。

(1)系统安装前分区须使用磁盘分区专用工具如Fdisk或Partition Magic进行分区。

(2)系统安装过程中分区,是指使用系统安装盘在安装操作系统的过程中,按照安装提示完成对磁盘的划分操作。

(3)系统安装后分区是指对已创建过主分区并安装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通过该系统的磁盘管理工具进行主分区以外其余分区的划分。

6)使用Fdisk分区硬盘

1. 启动Fdisk硬盘分区程序

(1)用软盘或光盘启动计算机,在DOS状态下键入Fdisk,启动Fdisk硬盘分区程序。在程序刚启动时,系统会询问你是否要支持大容量硬盘(即是否使用FAT32文件格式),回答“Y”将会建立FAT32分区,如果回答“N”硬盘则会使用FAT16文件格式。如图3.1所示。

图3.1选择使用大硬盘界面

(2)选择“Y”回车后,弹出Fdisk主界面,如图3.2所示。该图中Fdisk具有如下5个选项:建立DOS分区或逻辑分区;激活硬盘分区;删除分区或者逻辑DOS分区;显示分区信息;改变当前驱动器。如果用户安装超过一块硬盘时,系统会出现第五个选项,改变当前驱动器。

图3.2 Fdisk主界面

2.用Fdisk创建分区

在Fdisk主界面上选择第1项,按“Enter”键,即可进入创建主分区或逻辑分区界面,如图3.3所示。创建分区一共有3项功能:创建主分区、创建扩展分区及创建逻辑分区。对于一块尚未分区的硬盘,首先要创建的是硬盘主分区。

1)创建主分区

这里举例用户的计算机只安装了一块硬盘。

图3.3创建主分区或逻辑分区界面

选择数字键“1”,按“Enter”键,程序开始检测磁盘。检测完成后,进入创建主分区界面,如图3.4所示。

图3.4 创建主分区界面

此时,系统会询问是否使用最大可用空间作为主分区,缺省的回答是“Y”,如果只划分一个区,直接按下Enter键即可。但一般用户还需要对磁盘进行划分,必须选择回答“N”,按下Enter键,进入主分区容量大小设定界面,如图3.5所示。

图3.5 主分区容量大小设定界面

在该界面中系统会要求输入主分区大小,以MB为基本单位,输入以后按回车键即可,此时系统会自动将主分区的逻辑盘符设为“C”。接着屏幕上将提示主分区已建立并显示主分区容量和所占硬盘全部空间的比例。最后按“ESC”键返回Fdisk主界面。

2)创建扩展分区

进入创建主分区或逻辑分区界面(图3.3),选择第2项即可创建扩展分区,屏幕将提示当前硬盘可建为扩展分区的全部容量。如图3.6表示扩展分区信息显示界面。

图3.6扩展分区信息显示界面

如果用户不需要为其他操作系统(例如Linux)预留分区的话,建议使用系统给出的全部

硬盘空间,直接回车即可建立扩展分区。

3)建立逻辑分区

扩展分区建立后,系统提示用户还没有建立逻辑分区,此时按“Esc”键,程序将直接进入创建逻辑分区界面,如图3.7所示。系统提示用户可以创建逻辑盘的全部硬盘空间,用户可以根据硬盘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来设定逻辑分区数量和各逻辑分区大小。

图3.7创建逻辑分区界面

重复设置并分配完所有的扩展分区后,屏幕会显示用户所创建的逻辑盘数量和容量,然后返回Fdisk主界面。

4)激活主分区

当以上分区操作全部完成后,还必须激活主分区,否则硬盘将无法引导系统。激活主分区的方法很简单,用户只需返回Fdisk主界面,选择第2项,在弹出的激活主分区界面中,选择数字键“1”,接着将主分区设置为激活即可,如图3.8所示。激活完成后,主分区的状态(Status)将被标识为“A”(即Activate)。最后退回Fdisk主界面。

图3.8激活主分区界面

总之,使用Fdisk创建分区时,必须按照如下顺序完成:建立主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定义逻辑盘→激活主分区。

3.用Fdisk删除分区

对已经分区过的硬盘进行重新分区,必须先将原有分区删除,然后再重新创建分区。删除分区的方法是:

(1)在Fdisk主界面选择第3项,删除分区或者逻辑DOS分区,进入Fdisk删除分区界面,如图3.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区删除一共有4个选项:删除主DOS分区、删除扩展DOS分区、删除扩展分区中的逻辑盘及删除非DOS分区。选择其中的选项即可完成相应的操作。不过,在删除分区时,也需要遵循相应的顺序:删除逻辑盘→删除扩展分区→删除主分区。如果硬盘原来有非DOS分区(例如Linux EXT2分区等),用户需要最先删除Non-DOS分区。

图3.9 Fdisk删除分区界面

(2)如果没有Non-DOS分区,那么在删除分区中需要最先删除逻辑分区。在删除分区界面中选择“3”删除逻辑分区,进入删除逻辑盘界面,如图3.10所示。

图3.10 删除逻辑盘界面

(3)在该图中选择要删除的盘符,系统给出确认提示,回答“Y”后直接按下“Enter”键,系统即可将该盘删除。如图3.11 确认删除逻辑盘界面所示。

图3.11 确认删除逻辑盘界面

(4)重复同样的步骤,可以将全部逻辑盘删除。将全部逻辑分区删除后,接着选择删除扩展分区,在删除分区界面(图3.9)中选择第2项即可将硬盘扩展分区删除。

(5)最后需要删除的是硬盘主分区,删除方法与前两个过程相同。全部硬盘分区删除完成后,Fdisk将显示未定义任何分区界面(No Partition Defined),如图3.12所示。此时的硬盘跟刚买回来的新硬盘一样,没有任何分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前面介绍的创建分区方法创建硬盘分区。

图3.12 未定义任何分区界面

4. 查看硬盘分区信息

在Fdisk主界面中选择第4项(Display Partition Information),显示硬盘分区信息,可以查看硬盘主分区、扩展分区及逻辑盘的相关信息。

Windows XP安装

1. 准备好一张Windows XP光盘,在纸上记下光盘的安装序列号,然后就可以准备开始安装系统了。

2. 使用光盘安装就先要在BIOS里设置电脑从光盘启动,就是在电脑启动时候在自检就不断按Delete键,自检好以后,就显示BIOS界面。在出现的界面上选择第二项,BIOS的高级选项。

3. 选择好这个选项后就按回车,进入这个选项的具体选择,

4. 在界面上选择第5个选项,从CDROM(光盘)第一启动,回车,

回到前面一个界面,HDD-0再按回车,

回到具体选项界面,选择第7项,HDD-0(硬盘第二启动),回车

5. 按Esc回到原来BIOS界面,选择保存启动设置,回车

当界面出现选择是否保存,显示Y,回车保存

6. 在保存BIOS启动设置后电脑自己就会重新启动,所以在敲回车前把光盘放入光驱,在电脑自检的的时候按键盘上任何键,让电脑进入光盘启动(内存扫描完后4秒内不按,电脑进入第二启动-硬盘启动,这样就需要重新启动电脑了,在内存数字跳的时候就按任何键。)光盘启动就进入WindowsXP的安装界面。

7. 提示安装按回车键,退出按F3,当按回车后出现如下界面,许可协议,这里没有选择的余地,按“F8”后,这里用“向下或向上”方向键选择安装系统所用的分区,如果你已格式化C 盘请选择C分区,选择好分区后按“Enter”键回车,在存在原来的系统情况下,会提示C 盘里有一个操作系统,是不是把系统安装到其他盘,选择还是安装在C盘,假如告诉你现在C盘没有安装新系统的空间,还是选择安装在C盘,

8. 在这里选“用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快),按“Enter”键回车,按F键,对C盘进行格式化

9. 在提示警告以后的界面上提示格式化按回车,这样格式化就开始

显示格式化进程在把Windows Xp文件复制到硬盘电脑在开始进行系统安装

10. 看系统文字设置,基本上是以中文为定义在对话框里输入电脑使用者的字母,单位可以省缺在对话框里输入安装序列号,注意字母的大小写不设置管理员密码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这个电脑,假如输入了密码,在开机时候就需要输入密码来启动电脑,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设置密码比较方便使用。

11. 设置时间,一般默认就可以,电脑主板的时间还是比较正确的

12. 电脑开始进行系统安装,选择使用典型安装

13. 电脑自己安装,系统和一些驱动程序自动安装,安装好以后,自己启动,进入Windows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充分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在拆和装的过程中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这次拆装实验中学到了一些平常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能够解决一些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也让我了解到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很差,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次的拆装实验让我学到了很多!

七、回答问题:

1. 本次实验主板中有哪些插槽,这些插槽有什么用途?

1.显卡插槽、网卡插槽、内存条插槽

2.PWR-LED 是电源灯插口机箱上的PWR-LED插头插上开机才会亮绿灯

https://www.360docs.net/doc/ae4690439.html,B 应该是COMBO 结合了DVD-ROM和CD-RW功能的光驱叫COMBO

4.SPDIF-IO 是前置音频接口插上机箱前面的耳机插口才能用

5.CD-IN 是光驱的声音插口你想用光驱听声音就插这个

6.IR 是红外接口接个设备出来可以和手机进行红外传输

2. 主板和设备连接共有几条数据线,分别和哪些设备连接?

三条,光驱、硬盘、软驱

3. 面板和主板有几对连接线,分别是什么?

面板连接线

机箱面板的连接线插针一般都在主板左下端靠近边缘的位团置,一般是双行插针,一共有10组左右,主要有电源开关,复位开关,电源指示灯,硬盘指示灯,扬声器等插针。

1电源开关连接线

连接电源开关连接线时,先从机箱面板连线上找到标有“power sw”的两针插头,分别是白棕两种颜色,然后插在主板上标有“pwr sw”或是“RWR”字样的插针上就可以了。

2复位开关连接线

用来热启动计算机用的。连接时,先找到标有“RESET SW”的两针插头,分别是白蓝两种颜色,然后插在主板上标有“Reset sw”或是“RSR”字样的插针上就可以了。

3电源指示灯连接线

先找到标有“Power LED”的三针插头,中间一根线空两缺,两端分别是白绿两种颜色,然后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PWR LED”或是“P LED”字样的插针上。

提醒:电源开关连接线和复位开关连接线两处在插入时可以不用注意插接的正反问题,怎么插都可以。但由于电源指示灯边接线是采用发光二级管来显示作息的,所以连接是有方向性的。有些主板上会标示“P LED+”和“P LED-”字样,我们只要将绿色的一端对应连接在P LED+插针上,白线连接在P LED-插针上。

4硬盘指示灯连接线

先找到标有“H.D.D.LED”的两头插头,连线分别是白红两种颜色,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HDD LED”或“IED LED”字样的插针上。插时要注意方向性。一般主板会标有“HDD LED+”、“HDD LED-”,将红色一端对应连接在HDD LED+插针上,白色插在标有“HDD LED-”插针上。

5扬声器连接线

先找到“SPEAKER”的四针插头,中间两根线空缺,两端分别是红黑两种颜色,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PEAKER”或是“SPK”字样的插针上。红色插正极,黑色插负极。

实际

电源开关:白色+正极,棕色—负极正反插均可

复位开关:白蓝两种颜色,正反插可随便。

电源开关:绿色的插在P LED+插针上,白色的插在P LED插针上。

硬盘指示灯:绿色插在“PLED+”,白色插在“HDD LED-”插针上。

扬声器:红色插正极,黑色插负极。

4 . 音频线是连接哪几个设备?没有行不行?

麦克风,耳机,音箱.可以没有,其中有控制左声道右声道输出,还有麦克供电电源必须得要的!

5. 一条数据线如何连接硬盘和光盘?

按硬盘与光盘上的跳线说明对它们进行跳线,硬盘为主盘,光驱为副盘,然后进行连接

八、小结

在装机过程中移动电脑部件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失手将电脑部件掉落在地板上,特别是对于CPU、硬盘等性质较脆且价格昂贵的部件,在开机测试时禁止移动电脑,以防止损坏硬盘的贵重部件。

插接数据线时,要认清1号线标识(红边),对准插入,如果需要拔取时,要注意用力方向,切勿生拉硬扯,以免将接口插针拔弯,造成再次安装时的困难。

装机前还要仔细阅读各种部件的说明书,特别是主板说明书,根据CPU的类型正确设置好跳线。

华科_计算机系统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实验1: (1) 实验2: (7) 实验3: (24) 实验总结 (34)

实验1:数据表示 1.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中整数和浮点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实验目标:加深对数据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了解。 实验要求: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运算操作实现一组给定功能的函数。 实验语言:c。 实验环境:linux 1.2 实验内容 需要完成bits.c中下列函数功能,具体分为三大类:位操作、补码运算和浮点数操作。 1)位操作 表1列出了bits.c中一组操作和测试位组的函数。其中,“级别”栏指出各函数的难度等级(对应于该函数的实验分值),“功能”栏给出函数应实现的输出(即功能),“约束条件”栏指出你的函数实现必须满足的编码规则(具体请查看bits.c中相应函数注释),“最多操作符数量”指出你的函数实现中允许使用的操作符的最大数量。 你也可参考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来了解所需实现的功能,但是注意这些测试函数并不满足目标函数必须遵循的编码约束条件,只能用做关于目标函数正确行为的参考。 表1 位操作题目列表

2)补码运算 表2列出了bits.c中一组使用整数的补码表示的函数。可参考bits.c中注释说明和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了解其更多具体信息。 表2 补码运算题目列表 3)浮点数操作 表3列出了bits.c中一组浮点数二进制表示的操作函数。可参考bits.c中注释说明和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了解其更多具体信息。注意float_abs的输入参数和返回结果(以及float_f2i函数的输入参数)均为unsigned int类型,但应作为单精度浮点数解释其32 bit二进制表示对应的值。 表3 浮点数操作题目列表

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doc

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 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班级:***** 学号:** 姓名:*** 组别:同组者姓名:仪器编号:实验日期: 实验windows 2000 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windows 2000的启动和退出。熟悉windows 2000的桌面环境,掌握“回收站”、任务栏、帮助菜单的使用。 2. 掌握windows 2000的窗口、菜单以及对话框的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3. 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等基本操作。 4. 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移动与退出,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5. 掌握windows 2000系统的设置,了解windows2000 附件的使用。 [实验环境] 硬件:pentium 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windows2000 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见附件 [实验结果] 1.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目录树:D:\ USER NEW1.COD A USER2 B BBB NEW2.DOC BBB 2.完成了“计算机”快捷方式的创建。 3.完成了控制面板中显示、区域选项等属性的设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批改日期: 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选中D盘在右窗格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命名为UESR 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在当前目录下重复上面的操作,分别创建USER、A、B、C、USER2文件夹)双击打开USER1文件夹右击空白处选择“新建/WORD 文档”命名为“OLD1.DOC”,重复该操作在相应的文件夹内分别创建“OLD2.DOC”,“TOM.DOC”。 2.(1)打开B文件夹选中BBB 单击右键后选择“复制”命令打开USER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计算机视觉第二次作业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报告 摄像机标定 :振强 学号:451 时间:2016.11.23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OpenCV并利用OpenCV进行摄像机标定,编程实现,给出实验结果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 2.1摄像机标定的作用 在计算机视觉应用问题中,有时需要利用二位图像还原三维空间中的物体,从二维图像信息出发计算三维空间物体的几何信息的过程中,三维空间中某点的位置与二维图像中对应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摄像机的几何模型决定的,这些几何模型的参数就是摄像机参数,而这些参数通常是未知的,摄像机标定实验的作用就是通过计算确定摄像机的几何、光学参数,摄像机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方位。 2.2摄像机标定的基本原理 2.2.1摄像机成像模型 摄像机成像模型是摄像机标定的基础,确定了成像模型才能确定摄像机外参数的个数和求解的方法。计算机视觉研究中,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到像平面的投影关系即为成像模型,理想的投影成像模型是光学中的中心投影,也称为针孔模型。实际摄像系统由透镜和透镜组组成,可以由针孔模型近似模拟摄像机成像模型。 图2.1 针孔成像 2.2.2坐标变换 在实际摄像机的使用过程中,为方便计算人们常常设置多个坐标系,因此空间点的成像过程必然涉及到许多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化,下面主要阐述几个重要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2.2.2.1世界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 图2.2 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空间关系 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 ? ????????????=???? ????????111w w w T c c c Z Y X O T R Z Y X R 和T 分别是从世界坐标系到摄像机坐标系的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系数,反映的是世界坐标系和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因此称为外参数。 2.2.2.2物理坐标系--像素坐标系 图2.3 像素坐标系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篇一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计算机视觉测量与导航_张正友法相机标定 _结课实验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计算机视觉测量与导航 实验报告 院系:航天学院 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姓名:TSX 学号: 任课教师:张永安卢鸿谦 日期:2014.05.13

摘要 人类视觉过程可看成是一个复杂的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也就是指三维世界投影得到二维图像,再由二维图像认知三维世界的内容和含义的过程。信号处理理论与计算机出现以后,人们用摄像机等获取环境图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完成对视觉信息的获取和传输过程,用计算机实现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存储和理解等过程,形成了计算机视觉这门新兴学科。其中从二维图像恢复三维物体可见表面的几何结构的工作就叫做三维重建。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图像采集、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重建的理论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文字识别、工业检测、军事侦察、地理勘察、现场测量和虚拟植物可视化等领域。相机标定是三维重建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包括对诸如主点坐标、焦距等与相机内部结构有关的内部参数的确定和对相机的旋转、平移这些外部参数的确定。价格低廉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环境、快捷的标定速度和较高的标定精度是现在相机标定研究追求的几大方向。数码相机的标定就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次报告介绍了基于棋盘格模板标定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利用MATLAB的相机标定工具箱,使用张征友算法对相机进行了标定,记录了标定的过程,并给出结果,最后对影响标定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相机标定张正友角点提取内外参

1基于棋盘格标定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1.1基础知识 1.1.1射影几何 当描述一张相机拍摄的图像时,由于其长度、角度、平行关系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无法完全用欧氏几何来处理图像,而射影几何却可以,因为在射影几何中,允许存在包括透视投影的更大一类变换,而不仅仅是欧氏几何的平移和旋转。实际上,欧氏几何是射影几何的一个子集。 1.1.2齐次坐标 设欧氏直线上点p的笛卡尔坐标为(x,y)T,如果x1,x2,x3满足x=x1/x2,y =x2/x3,x3≠0,则称三维向量(x1,x2,x3)T为点P的齐次坐标。当x3= 0时,(x1,x2,0)T规定直线上的无穷远点的齐次坐标。 实际上,齐次坐标是用一个n+ 1维向量来表示原本n维的向量。应用齐次坐标的目的是用矩阵运算把二维、三维甚至高维空间中的一个点集从一个坐标系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形的几何变换主要包括平移、旋转、缩放等。以矩阵表达式来计算这些变换时,平移是矩阵相加,旋转和缩放则是矩阵相乘,综合起来可以表示为P’=R*P+T(R为旋转缩放矩阵,T为平移矩阵,P为原向量,P′为变换后的向量)。当n+1维的齐次坐标中第n+1维为0,则表示n维空间的一个无穷远点。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 (以上由学生填写)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2017年12月8日 实验成绩记载 课程Array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题目:Win7得基本操作、文件管理与控制面板得使用 二、实验目得: 1.掌握“计算机"(资源管理器)得使用。 2.掌握文件与文件夹得基本操作。 3.了解显示属性得相关内容,掌握显示属性得设置。 4.掌握鼠标、键盘得属性设置。 5.掌握应用程序得添加/删除功能。 6.掌握输入法得设置方法.

7.掌握系统属性得设置方法。 8.掌握计算机名或域得查瞧及更改方法。 三、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实验主要内容得介绍、主要得操作步骤) (列出实验主要内容通过截屏显示出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文件与文件夹得管理 1、双击桌面上“计算机"→选择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重命名 文件夹→改名为“windows练习”→双击“windows练习"→右击空白处分别新建三个文件夹为“LX1”、“LX2”、“LX3”. 2、双击“C盘”打开→搜索框搜索“*、wmf”单击搜索按钮→选择任 意三个图片文件→右击→选择“复制”→粘贴至“LX1"文件夹中→并对三个文件分别重命名为“图片1、wmf”、“图片2、wmf”、“图片3、wmf”。 3、打开“LX1”文件夹→右击图片“1、wmf”→剪切→打开“LX2” 文件夹→右击空白处点击“粘贴”→选中剩下得两个文件→复制→打开“LX3”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右击“LX2”选择“剪切” →打开“LX1”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

4、右击“LX3”文件夹→选择“属性”→选择“常规”属性卡→勾选“隐 藏”→右击“LX2"文件夹→选择“常规"属性卡→勾选“已读"

计算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班级: ***** 学号:** 姓名:*** 组别: 同组者姓名: 仪器编号: 实验日期: 实验 windows 2000 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windows 2000的启动和退出。熟悉windows 2000的桌面环境,掌握“回收站”、任务栏、帮助菜单的使用。 2. 掌握windows 2000的窗口、菜单以及对话框的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3. 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等基本操作。 4. 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移动与退出,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5. 掌握windows 2000系统的设置,了解windows2000 -- 的使用。 [实验环境]

硬件:pentium 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windows2000 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见-- [实验结果] 1.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目录树:D: USER NEW1.COD A USER2 B BBB NEW2.DOC BBB 2.完成了“计算机”快捷方式的创建。 3.完成了控制面板中显示、区域选项等属性的设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成绩 实验汇报批改日期: 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 选中D盘

在右窗格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 命名为UESR 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在当前目录下反复上面的操作,分别创建USER、A、B、C、USER2文件夹) 双击打开USER1文件夹 右击空白处选择“新建/WORD文档” 命名为“OLD1.DOC”,反复该操作在相应的文件夹内分别创建“OLD2.DOC”,“TOM.DOC”。 2.(1)打开B文件夹 选中BBB 单击右键后选择“复制”命令 打开USER文件夹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2)打开USER文件夹 选中B 单击右键后选择“剪切”命令 打开A文件夹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3)打开USER文件夹 选中C 单击右键后选择“删除”命令。 (4)打开USER1文件夹

计算机视觉实验报告Experiment3

Experiment 3:Edge Detection Class: 电子1203班Student ID: 1210910322 Name: 王影 Ⅰ. Aim The aim of this laboratory session is to learn to deal with image data by Matlab. By the end of this session, you should be able to perform image preprocessing of edge detection in spatial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Ⅱ. Knowledge required in the Experiment ⅰ.You are supposed to have learned the basic skills of using Matlab; ⅱ.You need to review Matlab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M-file format. ⅲ. You should have studied edge detection methods. Ⅲ.Experiment Contents Demand: Please show the figure on the left and list the codes on the right respectively bellow each question.(请将运行结果(图片)和程序代码贴在每题下方) ⅰ.Read “car.jpg” file (to do this by imread function), convert the color image into grayscale image, and then perform edge detection using Roterts, Prewitt, Sobel operator separately in spatial domain and display the results in a Matlab window. 程序: clear; im=imread('car.jpg'); I=rgb2gray(im); subplot(3,2,1);imshow(I); title('Gray image'); [Y,X]=size(I); im_edge=zeros(Y,X); T=30; for k=2:Y-1 for kk=2:X-1 im_edge(k,kk)=abs(I(k+1,kk+1)-I(k,kk))+abs(I(k,kk+1)-I(k+1,kk)); if (im_edge(k,kk)>T)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实验报告】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名称 (2) 二试验设备 (2) 三实验目的 (2) 四实验内容及工作原理 (2) (一)kinect for windows (2) (二)手持式自定位三维激光扫描仪 (3) (三)柔性三坐标测量仪 (9) (四)双面结构光 (10) 总结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6)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对kinect for windows、三维激光扫描仪、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和双面结构光等设备结构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 kinect for windows、三维激光扫描仪、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双面结构光。 三、实验目的 让同学们对机器视觉平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及机器视觉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实现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以便于进行二次开发。其次,深化同学们对机器视觉系统的认识,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以便于同学们后续的学习。 四、实验内容及工作原理 (一)kinect for windows 1.Kinect简介 Kinectfor Xbox 360,简称Kinect,是由微软开发,应用于Xbox 360 主机的周边设备。它让玩家不需要手持或踩踏控制器,而是使用语音指令或手势来操作Xbox360 的系统界面。它也能捕捉玩家全身上下的动作,用身体来进行游戏,带给玩家“免控制器的游戏与娱乐体验”。2012年2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面向Windows系统的Kinect版本“Kinect for Windows”。 2.硬件组成 Kinect有三个镜头[1],如图1-1所示。中间的镜头是RGB 彩色摄影机,用来采集彩色图像。左右两边镜头则分别为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CMOS 摄影机所构成的3D结构光深度感应器,用来采集深度数据(场景中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彩色摄像头最大支持1280*960分辨率成像,红外摄像头最大支持640*480成像。Kinect还搭配了追焦技术,底座马达会随着对焦物体移动跟着转动。Kinect也内建阵列式麦克风,由四个麦克风同时收音,比对后消除杂音,并通过其采集声音进行语音识别和声源定位[2][3]。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了解Linux系统内核代码结构; 掌握实例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 一、实验要求 1、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键盘命令、系统调用;掌握在Linux 下的编程环境。 ●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实现文件拷贝的功能; ●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分窗口同时显示三个并发进程的运行结 果。要求用到Linux下的图形库。 2、掌握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通过编译内核方法,增加一个新的系统调用。 另编写一个应用程序,调用新增加的系统调用。 实现的功能是:文件拷贝; 3、掌握增加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通过模块方法,增加一个新的设备驱动 程序,其功能可以简单。 实现字符设备的驱动; 4、了解和掌握/proc文件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了解/proc文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监控系统状态,显示系统中若干部件使用情况 ●用图形界面实现系统监控状态。 5、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的文件系统(选作) 二、实验一 1、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实现文件拷贝的功能 要实现文件拷贝功能,主要用到的函数是fopen、fputc、fgetc。 主要用到的头文件: #include #include 设计思路:由scanf函数获取2个文件名,根据其文件名和路径分别打开该2个文件,设置一个循环,从源文件复制1个字节到目 的文件,直到源文件指针到文件尾,最后关闭2个文件。 在可能出错的地方需要加上相应的报错代码,并输出错误信息,以方便调试。 理清楚设计思路后,首先搭建linux下编程环境。 安装gcc: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安装codeblocks:sudo apt-get install codeblocks 在集成开发环境Code::Blocks IDE下根据需求写出相应的源代码copy.c,将程序编译并生成exe可执行文件。 然后手动创建一个测试文件test.txt ,运行copy.exe文件,并输入

车牌识别综合实验报告大作业

数字图像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车牌识别技术(LPR) 组长:__ ******_____ 组员:___ _****** _ ___ _******_____ ____ _*******___ 指导老师:___ *******_____ *****学院****学院 2010年6月10日

实验五车牌识别技术(LPR)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车牌识别系统的实现,及车牌识别系统的应用; 2、了解并掌握车牌识别系统如何实现。 二、实验容 1、车牌识别系统的图像预处理、 2、车牌定位、 3、字符分割 4、字符识别 三、实验原理 车辆牌照识别(LPR)系统是一个专用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它能够自动地摄取车辆图像和识别车牌,可应用在公路自动收费、停车场管理、失窃车辆侦察、门卫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不同场合。LPR系统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加快我国交通管理自动化的进程。 1、预处理 摄像时的光照条件,牌照的整洁程度,摄像机的状态(焦距,角度和镜头的光学畸变),以及车速的不稳定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图像效果,出现图像模糊,歪斜或缺损,车牌字符边界模糊不清,细节不清,笔画断开,粗细不均等现象,从而影响车牌区域的分割与字符识别的工作,所以识别之前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包括: 1)消除模糊—— 用逆滤波处理消除匀速运动造成的图像运动模糊 2)图像去噪。 通常得到的汽车图像会有一些污点,椒盐噪声,应用中值滤波 3)图像增强 自然光照度的昼夜变化会引起图像对比度的不足,所以必须图像增强,可以采用灰度拉伸,直方图均衡等 通过以上处理,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强化了图像区域。

2、车牌定位 自然环境下,汽车图像背景复杂、光照不均匀,如何在自然背景中准确地确定牌照区域是整个识别过程的关键。首先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大围相关搜索,找到符合汽车牌照特征的若干区域作为候选区,然后对这些侯选区域做进一步分析、评判,最后选定一个最佳的区域作为牌照区域,并将其从图象中分割出来。 ? 图像的灰度化 ? 图像灰度拉伸 ? 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 采用Sobel 算子经行边缘检测 该算子包含两组3*3的矩阵,分别为横向及纵向,将之与图像作平面卷积,即可分别得出横向及纵向的亮度差分近似值。如果以A 代表原始图像,Gx 及Gy 分别代表经横向及纵向边缘检测的图像,其公式如下: A Gx *]101202101?????+-+-+-?????= and A *121000121Gy ???? ?---+++?????= 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的横向及纵向梯度近似值可用以下的公式结合,来计算梯度的大小。 2 y 2x G G G += 然后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梯度方向。 ??? ? ??=x y G G arctan θ 在以上例子中,如果以上的角度θ等于零,即代表图像该处拥有纵向边缘,左方较右方暗。 ? 对其进行二值化 ? 纹理分析法 行扫描行法是利用了车牌的连续特性。车牌区域有连续7个字符,而且字符与字符之间的距离在一定围。定义从目标到背景或者从背景到目标为一个跳变。牌照区域相对于其它非车牌区域跳变多,而且间距在定围和跳变次数大于一定次数,并且连续满足上述要求的行要达到一定的数目。 从下到上的顺序扫描,对图像的每一行进行从左向右的扫描,碰到跳变点记录下当前位置,如果某行连续20个跳变点以上,并且前一个跳变点和后一个跳变点的距离在30个像素,就记录下起始点和终止点位置,如果连续有10行以上这样的跳变点,我们就认为该区域就是车牌预选区域。 3、字符分割: 完成牌照区域的定位后,再将牌照区域分割成单个字符,然后进行识别。字符分割一般采用垂直投影法。由于字符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必然在字符间或字符的间隙处取得局部最小值的附近,并且这个位置应满足牌照的字符书写格式、字符、尺寸限制和一些其他条件。利用垂直投影法对复杂环境下的汽车图像中的字符分割有较好的效果。 ? 车牌区域灰度二值化

大学生计算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3.1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经贸1103 姓名——- 学号201118910315 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1.10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班/王帅、王鹏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实验报告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7

实验报告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7 班级 178 学号姓名 【实验目的】 1. 掌握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2. 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3. Windows 7控制面板的使用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Windows7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 完成实践教程第18页中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新建文件或文件夹 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键入新文件夹的名称,然后按 ENTER 键。 2.如何选定多个相邻文件或文件夹如何选定多个不相邻文件和文件夹如何选中全部文件和文件夹 选定多个相邻文件的操作是:单击第一个文件,然后按住Shift 键,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Shift 键,就是Ctrl 键上面那个。 选定多个不相邻文件操作是:单击第一个文件,然后按住Ctrl 键的同时,单击其他待选定的文件 Ctrl 键,就是键盘最左下角那个。 如何选中全部文件和文件夹:ctrl+A 3.试列举对文件/文件夹进行复制和移动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鼠标右键进行操作。 第二种:可用ctrl+c 进行复制;ctrl+x 进行移动(也就是剪切)ctrl+v进行粘贴 4.如何对已删除的文件进行“还原” 如果没清空回收站,在回收站里还原就行。 5.如何对按照修改日期搜索文件或文件夹 我的电脑右键选搜索,打开搜索界面,在搜索选项里按日期,选中并输入日期 6.如何“隐藏”文件/文件夹如何显示被“隐藏”起来的文件/文件夹图标 把想隐藏文件的文件夹或文件,打开文件夹属性,隐藏打钩或去掉即可以选择这个文件是否隐藏或显示打开任意的文件夹的工具选项卡的文件夹选项——查看选项卡——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上面有2个选择,选择显示隐藏文件夹即可看到隐藏文件 二.Windows7系统设置 完成实践教程第23页中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改变桌面的背景、屏幕的分辨率并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开始—控制面板—外观和个性化—个性化,然后进行桌面背景、窗口颜色、屏幕保护调整。

人工智能YOLO V2 图像识别实验报告

第一章前言部分 1.1课程项目背景与意义 1.1.1课程项目背景 视觉是各个应用领域,如制造业、检验、文档分析、医疗诊断,和军事等领域中各种智能/自主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它的重要性,一些先进国家,例如美国把对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列为对经济和科学有广泛影响的科学和工程中的重大基本问题,即所谓的重大挑战。计算机视觉的挑战是要为计算机和机器人开发具有与人类水平相当的视觉能力。机器视觉需要图象信号,纹理和颜色建模,几何处理和推理,以及物体建模。一个有能力的视觉系统应该把所有这些处理都紧密地集成在一起。作为一门学科,计算机视觉开始于60年代初,但在计算机视觉的基本研究中的许多重要进展是在80年代取得的。计算机视觉与人类视觉密切相关,对人类视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对计算机视觉的研究非常有益。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作为一个科学学科,计算机视觉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试图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维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这里所指的信息指Shannon定义的,可以用来帮助做一个“决定”的信息。因为感知可以看作是从感官信号中提取信息,所以计算机视觉也可以看作是研究如何使人工系统从图像或多维数据中“感知”的科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来社会进一步地朝着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进。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这其中图像信息是目前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利用这些图像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图像目标定位识别技术。不管是视频监控领域还是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对图像的识别有着极大的需求。一般的图像目标定位识别系统包括图像分割、目标关键特征提取、目标类别分类三个步骤。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含多隐层的多层感知器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结构。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深度学习的概念由Hinton等人于2006年提出。基于深度置信网络提出非监督贪心逐层训练算法,为解决深层结构相关的优化难题带来希望,随后提出多层自动编码器深层结构。此外Lecun等人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是第一个真正多层结构学习算法,它利用空间相对关系减少参数数目以提高训练性能。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深度网络来抽取特征是目前目标和行为识别中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引起更多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者对深度学习进行探索和讨论,并推动了目标和行为识别的研究,推动了深度学习及其在目标和行为识别中的新进展。基于这个发展趋势,我们小组选择了基于回归方法的深度学习目标识别算法YOLO的研究。 1.1.2课程项目研究的意义 众所周知,当前是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得、加工、处理以及应用都有了飞跃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3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计算机控制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积分分离PID控制仿真实验 实验时间2017.11.2 专业自动化班级1503 姓名汪涛学号1070415333 指导教师陈珺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会PID 三个系数的选取。 2、了解积分分离值的模拟实验选取。 3、掌握SIMULINK 的仿真方法。 二、仿真软硬件环境 PC 机,MATLAB R2012b 。 三、实验原理 如图,R 为输入,C 为输出。计算机不断采人误差E ,进行积分判别与PID 运算,然后判结果是否溢出(若溢出则取最大或最小值),最后将控制量输送给系统。 四、PID 算法 PID 控制规律为:? ++ =t D I p dt 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0 ]) ()(1)([)( 其中:e(t)为控制器输入;u(t)为控制器输出。对上式进行零初始条件下的拉氏变换,得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1 1()()()(S T S T K S E S U S D D I P ++== 五、整定调节参数与系统开环增益 用临界比例带法整定参数。设采样周期为50ms ,先去掉微分与积分作用,只保留比例控制,增大K P ,直至系统等幅振荡,记下振荡周期T u 和振荡时所用比例值K pu ,按以下公式整定参数(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T=0.167Tu ,K p =0.27/K pu ,T I =0.4T u ,T D =0.22T u

六、SIMULINK仿真结构图 七、自定义函数设计 实现积分分离功能的自定义函数设计(文件名jffl): function y=jffl(x)y=x; EI=5(或2);else y=0;if abs(x)<=EI end

计算机视觉第二次作业实验报告

厦门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报告 摄像机标定 姓名:孙振强 学号:31520161153451 时间:2016.11.23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OpenCV并利用OpenCV进行摄像机标定,编程实现,给出实验结果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 2.1摄像机标定的作用 在计算机视觉应用问题中,有时需要利用二位图像还原三维空间中的物体,从二维图像信息出发计算三维空间物体的几何信息的过程中,三维空间中某点的位置与二维图像中对应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摄像机的几何模型决定的,这些几何模型的参数就是摄像机参数,而这些参数通常是未知的,摄像机标定实验的作用就是通过计算确定摄像机的几何、光学参数,摄像机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方位。 2.2摄像机标定的基本原理 2.2.1摄像机成像模型 摄像机成像模型是摄像机标定的基础,确定了成像模型才能确定摄像机内外参数的个数和求解的方法。计算机视觉研究中,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到像平面的投影关系即为成像模型,理想的投影成像模型是光学中的中心投影,也称为针孔模型。实际摄像系统由透镜和透镜组组成,可以由针孔模型近似模拟摄像机成像模型。 图2.1 针孔成像 2.2.2坐标变换 在实际摄像机的使用过程中,为方便计算人们常常设置多个坐标系,因此空间点的成像过程必然涉及到许多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化,下面主要阐述几个重要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2.2.2.1世界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 图2.2 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空间关系 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 ?????????????=????????????111w w w T c c c Z Y X O T R Z Y X R 和T 分别是从世界坐标系到摄像机坐标系的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系数,反映的是世界坐标系和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因此称为外参数。 2.2.2.2物理坐标系--像素坐标系 图2.3 像素坐标系

计算机视觉实验5形态学滤波实验报告

Experiment 4:Thresholding &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王影电子1203班学号:1210910322 Ⅰ. Aim The aim of this laboratory session is to learn to deal with image data by Matlab. By the end of this session, you should be able to perform image preprocessing of thresholding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Ⅱ. Knowledge required in the Experiment ⅰ.You are supposed to have learned the basic skills of using Matlab; ⅱ.You need to review Matlab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M-file format. ⅲ. You should have studied image segmentation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methods. Ⅲ.Experiment Contents ⅰ.Read “bac.bmp” file (to do this by imread function), convert the color image into grayscale image, and then perform thresholding by auto threshoding method using “while loop” and display the results in a Matlab window. 程序: %Iterative thresholdi clear all; im=imread('bac.bmp'); subplot(1,2,1); imshow(im); title('Gray image'); [Y X]=size(im); S=sum(sum(im)); S=S/(X*Y); D=0.1; T=0; im_bi=im>S; while(abs(S-T)>D) im1=double(im_bi).*double(im); im2=double(abs(1-im_bi)).*double(im); S1=sum(sum(im1))/sum(sum(im_bi)); S2=sum(sum(im2))/sum(sum(abs(1-im_bi))); T=S; S=(S1+S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