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的人生哲学及其对现代中国人精神重建的意义,管理科学范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尼采的人生哲学及其对现代中国人精神

重建的意义,管理科学-

一、尼采人生哲学的出发点——悲观主义

年轻的尼采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时,就接触到了叔本华哲学,并且默默地接受了他的悲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但是,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最后导致了对人生意义的否定,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纵然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应赋予它一种意义。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终极现实,自在之物,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生命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即表象。意志本身是一种盲目而又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个人接受这种冲动的驱使,不断产生欲望。欲望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因此,一切生命现象在本质上都是痛苦。如果欲望得到暂时的满足,人们又会感到无聊。人生不过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另外,生命意志总是附着于个人,个体生命的必然结局是死亡,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意志是充斥整个宇宙的生命力量,是无限的本体。所以,无限的生命意志在有限的个人身上必然得不到满足,人生的痛苦来源于意志,“如果我们还是为我们的意志所充满我们就永远得不到持久的幸福,也得不到安宁。”①所以,人生的出路就在于否定生命意志。尼采从叔本华那里继承了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但他却把叔本华对生命意志的否定改造成为对生命意志的肯定。他热情地歌颂了人的原始的生命意志。认为它是一种永恒的力量,个体生命的毁灭总是伴随着生命整体的再生,生命

之泉源源不断,人生虽然永远根植于痛苦之中,但却是有价值的。在他看来意识到人生的痛苦并不能否定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存在,而应肯定生命,享受人生,在痛苦中求欢乐,在死亡中求生存。尽管尼采人生哲学的前提是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但他却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悲剧精神。他认为,悲剧的实质并不像叔本华所说,来源于生命的有限与欲望的无限,而是根植于人性之中的两种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与阿波罗精神的对立与冲突。

二、尼采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自由观尼采虽然接受了叔本华把意志作为本体的观点,但他不同意叔本华从伦理学角度对生命意志的否定,而是从审美的视角上肯定了生命意志,用酒神精神来反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进而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改造成权力意志。尼采说:“在求生存的意志信条上去觅真理,必然迷途:因为求生存的意志并不存在。不能存在的便不能意欲:但已存在的又何能在求生存?只是有着生命的地方有着意志:但不是求生的意志,我教你——只是求权力的意志!”②尼采把权力意志作为世界之本体,并赋予其超越性特点。他追求的不是生命的本身,不是满足生命的种种欲望,而是超越于求生之上的生命的意志和目的。“生命之自身对我说了这奥秘。‘看哪’它说,‘我便是那必须永远超越自己的。’”③权力意志的这种超越性表明,尼采必然把人的本质看成是未定型的、未完成的,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尼采写道:我们的学说只能是什么呢?——没有谁能把人的特性给予人,无论上帝、社会、他的父母和祖先,还是他自己。没有谁能对以下情形负责:他存在了,他是被造成如此这般的,他处于这样的情形和环境之中。他的天性的宿命不能从

一切已然和将然之物的宿命中解脱出来。他不是一个特别意志,一个目的的产物,不能用他去实现一种“人的理想或一种幸福的理想”或一种“道德理想”——想要按照某种目的铸造他的天性是荒谬的。尼采的这个思想突出地表明了尼采自由观的现代意义。首先,人没有任何超验的本质,上帝不必说,社会的影响、祖先的遗传,乃至每个人自己的经历,都不能把一成不变的“人的特性”给予人。人既无超验本质,因而也就没有超验的自由或不自由,因而也就没有了非超验的自由,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创造自己的本质。其次,人也没有任何超验的目的,因此要由人自己来确立目的。第三,更重要的是人没有任何超验的罪恶及赎罪的责任,宇宙的生成变化超于善恶之外,被抛到这个生成之流中来的人同样超于善恶之外,在他的头顶上并无一个“绝对命令”或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他的行为全由自己决定、自己衡量。以某种超验的道德目的为归宿的超验的意志自由终止之处,非超验的自由的地平线呈现在眼前了。

尼采认为人的本质是未定型的,人类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本质,人类也应该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未定型,塑造出更健康有力的人性。然而,在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支配下,人的生命力遭到压制,本能遭到摧残,结果人不是朝比动物更强健的方向发展,反而朝比动物更孱弱的方向发展了。因此,他提出重估一切价值,对传统道德,特别是基督教道德展开严厉的批判。第一,旧道德提倡柔顺,压制生命的本能。尼采认为,否定和破坏,乃是肯定生命的先决条件。“那不能不做一个善和恶的创造者的人”,“他最先不能不做一个破坏者,将一切评价破坏得粉碎。因此最大的恶属于最大的善:这便是创造。”④然而,基督教道德却强调驯服、柔顺、慈悲、怜悯,使人类变得病弱、怯懦、无力,这是从

根本上反对生命。第二,传统道德提倡无私,抹杀个性。尼采认为,自私和自爱都是人的本性,自私,然后才有自乐、自爱,然后才能爱人。然而,基督教的道德,却鼓吹博爱、邻人之爱,并提倡舍己为人,把自己当作可恨的对象,把逃避自我、否定自我、损害自我、牺牲自我当做美德,尼采认为,这种轻视个人独立、否定自我的循规蹈距的传统道德,一方面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为那些意志薄弱者大开绿灯;另一方面,又使许多能够保持、发展、超越其自我的人成了道德的牺牲品。第三,传统道德反对创新,扼杀有创造精神的人,阻碍了人类的进步。尼采认为,历史上的一切创造者都是坚强而不仁的,最大的恶,就是最大的善,即创造的善,正是那些满腔热情、勇于破坏和创新的杰出个人,冲破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打破旧的习惯和迷信,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是人类的希望。可是,传统道德却把创新视为恶,把守旧视为善,把一切新兴事物和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视为洪水猛兽,判其为罪人和恶人,从而断送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尼采通过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念。为人的创造力展示了广阔的自由前景。三、尼采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超人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的最高自由的表现,因此他提出“超人”说,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新的意义和新的理想。以往,人们把进入天国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帝死了”,价值世界出现了空白,尼采便找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人格形象——“超人”来填补,取代上帝的位置。“我要教人们以他们生存的意义”,那就是“超人”⑤。上帝已死:现在我们热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