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4572 更新时间:2007-5-23

王艳红仰恩大学学生事务部

[摘要]:本文对强化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目的是希望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强化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的重视。由于在教育中,许多教育工作者误用强化理论,把惩罚当作一种强化手段应用在教育中,这在教育中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负作用,使教育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本文介绍强化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强化理论对我们的启示;阐明应用强化理论,促进学生发展;指出强化理论在应用中应注意的技术性问题。因此,强化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了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切入点。

[关键字]:强化强化理论教育应用

当代科学技术率领人类踏进现代社会的门槛后,教育工作者发现:“在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目前我国许多教师还倾向于用传统的经验型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课堂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难免在无意中造成对行为原理的滥用,有时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为此,应当加强对强化法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使教育工作者自觉地使用这一方法,避免其消极作用。通过强化,可以增加学生在学习中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也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健的发展。在教育中正确运用强化理论,将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工程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应用强化理论,加大力度开展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就显得特别必要和重要。

一、强化理论的概述

1.强化概念的提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最早提出强化概念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后来是斯金纳从巴甫洛夫那里借用来进一步发展,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至今,强化概念一直是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广泛探讨研究的课题,而且已经形成一种理论体系。现代心理学认为,伴随行为之后,并有助于增强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事件,称为强化。[1]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2、几种不同的强化观

(1)桑代克的效果律

可以说桑代克的工作和巴甫洛夫的工作是同时的,但又是各自独立的。巴甫洛夫

的强化律发表于1902年,而桑代克的效果律则发表于1898年。[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试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主要规律是效果律。他认为任何动物在特定情况下产生满足,它就与该情境联系了起来,因而该情境再次出现时,那个动作也就比以前更容易出现了。反之,任何动作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痛苦,它就与该情境失去了联系,因而该情境再次出现时,哪个动作就比以往更难出现了。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

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率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2)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是生而俱有的,属于不学就会的本能性行为,是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起的反应;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是强化决定反应;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是反应决定强化。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操作性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他认为大多数人的学习,行为都是操作,学习过程就是操作行为过程,而操作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控制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教育和训练要取得成功,必须建立特定的强化措施。他把强化刺激看作是学习过程,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的关键。他说:“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就必须强化。”他批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控制是消极的”,“强化比较少”,而且“是不适宜,不适时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做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因此,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3]

(3)班杜拉的强化观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观察学习中对强化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或模仿者在学习中不必直接受到外部强化,只要以他观察或模仿的榜样为媒介,受到间接强化经验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将话一定时间互帮互助。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情绪反应的唤起。例如,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水而风度迷人时,如果你直觉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觉到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是指人是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赖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从而能控制自己的行为。[4]例如,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于是他们将根据对他成绩的评价而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可以在无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但受到强化的是行为,而对行为的学习是不需要强化的。即“学与用”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强化是促进学习而不是引起学习。

3、强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强化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人或动物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取得了好的、积极的结果,使目标实现,需要满足,就会自发重复,如果及时给予肯定、认可或奖励,这些行为就会保持、巩固,叫正强化;如果是不好的、消极的、无益的,甚至会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给予批评、制止,事先预防性揭示规劝、否定或惩罚,就会减弱、消退终止,叫负强化。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遭受过各种性质的刺激或是产生各种需求,这些刺激有些为人们所厌恶。如果一种刺激是人们所喜好的,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那它就可以增加行为的出现率,这种刺激称作正强化物。正强化原理包括三部分内容:a.情境;b.行为或反应;c.正强化物。[5]情境为个体的行为或反应的产生提供背景,而个体的行为或反应则导致一定的结果即正强化物,反过来结果又进一步促进行为或反应的产生,选择正强化物要考虑个体差异。负强化是针对正在受惩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