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干预的效用

简析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干预的效用
简析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干预的效用

简析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干预的效用

1 引言

智力障碍(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又称智力落后、精神发育迟滞等。根据2010 年美国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AAIDD) 发布的最新定义: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一般发生于18 岁之前。”智障儿童,通常指年龄不满18 周岁,智力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显著障碍的儿童。针对这一群体,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干预训练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探索改善智障儿童智力发展和适应性行为的干预方式至关重要。随着对智障儿童干预训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融合多媒体环境的人机交互技术逐渐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Ramdoss等发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干预为提高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研究指出,数字化游戏学习在智障儿童和相关感官障碍患者的核心功能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纷纷注意到了这种人机交互模式在康复医疗界的巨大潜力,于是,在更高层次的人机交互理念和康复需求下,基于Kinect 体感游戏应运而生。体感游戏( Motion Sensing Games) ,以动作感应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惯性感测、光学感测、惯性与光学联合感测三大原理,实现对人体的动作、声音和手势等操作的辨别和解析,是一种全身互动的电子游戏。体感游戏的使用必须借助体感设备。Kinect 作为体感外设,通过3D 体感摄像机,能够捕捉人体的即时动态。不同于鼠标、键盘操作的传统人机交互界面,体感游戏可以直接用肢体动作控制游戏输入,无需任何手持设备,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互动。当前,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主要仍以

康复治疗师( PT /OT /ST) 和特殊教育教师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但治疗过程中由重复性练习导致的学习动机缺乏、长期康复治疗产生的高额费用等问题愈发突出。而基于Kinect 技术的体感游戏凭借独特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器械设备的弊端,摆脱了场地、时间和专业人员的限制,已被证明应用于康复医疗中的可行性,尤其以认知和运动康复效果最为明显。

将体感游戏运用于智障儿童的干预训练,主要源于智障儿童在认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智障儿童的注意力难以有效地集中和维持,但对感兴趣的刺激会呈现主动的注意。多感官的刺激可以促使智障儿童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也调动儿童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智力障碍儿童会伴有语言障碍,导致沟通交流能力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认知能力和语言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生动的多媒体环境与语言训练结合,可以对儿童的语言表达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智障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智力、运动知觉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发展密切相关,且运动能力训练的越好,越有助于智障儿童大脑机能和适应性能力的提高,因此,有针对性的运动__能力训练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此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许多研究均表明,游戏化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还能够发挥游戏有效的补偿缺陷功能,挖掘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潜能。可见,适当的将游戏融入智障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干预训练能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际上已有不少学者集中探讨了体感游戏在智障儿童干预中的应用,如思维能力、移动能力,而国内类似研究较少。本研究自主研发的体感游戏将康复理论和理念融入到游戏中,儿童可通过针对性的游戏,在体验欢愉感的同时,逐步完成相应的治疗和训练。它与普通的体感游戏不同,是根据智

障儿童的能力水平设计,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可预测和可控的环境。此外,智障儿童的智能低下,直接导致他们在认知和适应性行为上存在严重的障碍,如记忆力受损,储存信息时存在困难。而且智障儿童在体重、身高和骨骼成熟和肢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上较晚,障碍程度越重,身体协调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也越大。在自主研发的体感游戏中,基于动作肢体感应,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障碍程度选择游戏难易程度,进行智力和动作的训练,这些都为智障儿童认知和运动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创造了条件。因此,本研究力求验证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的干预效果,为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一种新思路,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移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6 个特殊教育学校中符合DSM - V、临床诊断为智力障碍的儿童。由于随机分配后,对照组样本有部分儿童因数据不全或不配合原因退出实验,最后参与研究的人数共187 名智障儿童,实验组112 名,对照组75 名,年龄3- 18 岁。实验组儿童中,轻度智力障碍27 人,中度智力障碍67 人,重度智力障碍18 人。对照组中,轻度智力障碍20 人,中度智力障碍39 人,重度智力障碍16人。两组被试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感游戏干预。经检验,两组被试的障碍程度、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所有儿童均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和独立行走能力,排除具有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

2. 2 研究方法

2. 2. 1 干预工具

Scratch体感游戏教学设计

《Scratch设计体感游戏》教学设计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韦国教学内容分析: “体感技术”是指人们无需使用任何复杂的控制设备直接使用肢体动作,与周边的装置或环境互动,使人们有身临其境感觉的技术。“体感游戏”则是利用摄像头捕捉到的人物动作将其转化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玩家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动作,实现直接的人机互动效果的游戏。由于它突破以往单纯以手柄、按键输入的操作方式,通过肢体动作变化来进行操作,因此深受广大玩家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本课选用Scratch 2.0软件,连接摄像头设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使用设备、自己动脑思考命令,完成简单“体感游戏”程序的编写。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仍有好奇、好动的特性,勇于尝试,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简单问题进行尝试探究。思维特点方面虽然仍偏重于直观、具体、形象,通过形象的游戏设计教学达到逐步理解命令的使用,比较符合学生特征。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游戏、比较不同的方式初步了解“体感技术”及“体感游戏”的相关知识,能举例说出“体感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认识 、 、命令,通过 实验和观察实验数据统计,了解、命令中参数的范围及作用,能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设置; 3.正确使用摄像头,在Scratch 2.0环境下综合应用命令编写简单“体感游戏”程序。 教学重点: 1.命令、命令中参数的范围和作用; 2.合理应用命令,在Scratch 2.0环境下编写简单“体感游戏”程序。 教学难点: 命令中参数的范围、作用 教学准备: 机房、多媒体演示系统、教学课件、Scratch 2.0软件、摄像头

明白了要用到的设备及使用的 重点解决 今天我们使用scratch2.0软件和附:学案

提高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几个小游戏

提高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几个小游戏 发表时间:2020-01-07T15:26:14.7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29期作者:朱宇婷[导读] “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智力落后儿童(通常被称为智障),由于大脑受到损害、先天发育不全等原因,造成儿童在认知、语言、行为、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存在障碍或发展迟缓。作为特殊的儿童,他们更需要得到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帮他们掌握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本文围绕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就如何利用游戏交往改善智力障碍学生注意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智力障碍注意力小游戏“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智障儿童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转移不灵活、注意力分配难等问题,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智障儿童学习上的困难,是影响智障儿童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教学中,注意力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帮助其掌握知识的金钥匙,尤其对低龄智障学生来说显然更为突出。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知识。“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 结合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中重度低龄智障儿童的实际教学,我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适合他们的小游戏,并且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游戏一:“灯光追踪” 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对于灯光和丰富的色彩有着较高的兴趣。当我们带领孩子们进入多感官室上课时,孩子们特别喜欢那些五颜六色的灯光,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随着灯光的转移而转移。视觉追踪训练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注意力。针对智障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转移不灵活等特点,结合低龄智障儿童的特殊情况,我设计了“灯光追踪”这样一个小游戏,在言语认知课堂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具体做法是:准备不同颜色的红外线小手灯,将课堂中所需要认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注意张贴高度要适合孩子们)。游戏准备开始时,老师打开手电筒,移动灯光。要求同学们目光跟随灯光的转移进行追踪,最后灯光定格在哪张图片上要大声地说出它的名字,对于不会发音的同学则要求他快速地指出对应的图片。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好好地控制灯光的移动速度和路线。在训练初期,可以缓慢地平移,根据训练的效果再逐渐提高训练难度。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游戏,能够较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视觉转移能力,让他们能够有目的地观察,从而达到提高孩子们注意力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较好地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二:打地鼠 智障学生在认识特点上具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注意力分配难、转移不灵活等问题,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智障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喜欢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电脑游戏,还是街头小游戏机中的打地鼠,都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把冒出头来的地鼠给全部打下去就算成功。看似简单的一款小游戏却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改善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了。而我在言语课堂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这款“打地鼠”游戏,与上述游戏有所区别。首先准备好一个小木锤,然后是本堂课中需要认知的图片或相应的食物模型等等。在游戏准备完毕后,老师会遮住嘴巴发出相应图片的音节,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节,快速地打到相应的图片并且模仿发音。这个游戏对于分层教学的班级尤为适用。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果园》第一课时,本堂课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并发音四组水果的图片:苹果、梨、葡萄、柿子。 我们可以要求A生发出指令如:“苹果”,C生听到指令后快速打到相应的图片,B生要快速发出C生所打图片的音节。 这样一来,仅仅是通过这一个简单又有趣味的小游戏,就能够激发所有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听觉注意、视觉注意有了相应的提高,认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注意力不稳定、转移不灵活是智障学生学习障碍的瓶颈,作为老师,把呆滞的眼神变灵活,把分散的注意变集中,把东张西望变成凝神静听,是我们完成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智障孩子注意力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就让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学走进我们的课堂,让特殊儿童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我相信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尝试,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体感游戏

体感游戏的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体感游戏作为一种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操作、具备立体显示和肢体感知的全身互动电子游戏,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本文对体感游戏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概述,并对其的发展历史做出相关的介绍,再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报道的收集,列出比较受欢迎的体感游戏平台,最后对体感游戏的应用做一些综述。 关键字:体感游戏;发展历史;游戏平台 体感游戏是近些年来游戏界的新宠儿,也是游戏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flappy bird”等以手机终端为载体的体感游戏兴起也证明了这一方向。而国外的游戏厂商在游戏开发过程中,除传统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游戏开发之外,也开始注重起以健身为目的的游戏开发,如微软所开发的《舞动全身》、《Kinect运动大会》、《舞蹈大师》等游戏。然而由于家用游戏机方面禁令的缘故,中国在针对以家用游戏主机为平台的体感游戏方面几乎是一个空白。 一、体感游戏的定义 就目前来说,体感游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两种。一种以车力军等的《3G时代体感游戏的发展思考》为代表,将其定义为:是一种通过人的肢体动作变化来操作和感受的新型电子游戏。第二种以SUN的《体感游戏规则》为代表,将其定义为:人类器官高度参与,以娱乐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器官运动,以信息获取分析,建立在抽象层面精神运动,以规则(游戏规则,身体规律)为宏线,在时间与空间支配下,以达到心灵愉悦,精神愉悦的活动。第一种定义多见于期刊文献,第二种定义多见于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之中。 体感游戏的核心技术是体感技术。体感技术使得人们可以直接用肢体动作与机器内容互动,而无需任何控制设备,从而摒弃了传统的键盘、鼠标、遥控器等控制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人机互动。[1]而体感游戏主要指用身体动作代替鼠标操控来参与游戏的互动游戏。它并不使用游戏摇杆、键盘、鼠标,用识别人体具体动作的输入方式来进行游戏,在内部使用多种传感设施去代替传统的手柄、键盘。他更强调游戏与玩家、玩家与玩家间的双向互动,使用户有亲临其境之感。体感游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2] 1.体感游戏具有便携的特征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青年人工作繁忙,不一定会有许多户外运动的时间。体感游戏为他们在室内运动提供了可能,没有场地、环境和人数的限制,即使在下班后的家中、单位工作的休息间隙也可以简单地开展锻炼。 2.富有趣味性、互动性强 体感游戏具有游戏特有的趣味性,通过场景、风格的变化来增加游戏者的游戏兴趣,可选择的运动种类多样化,常见的竞技运动游戏种类丰富,如田径、拳击,游泳,球类,赛车运动等,不容易使游戏者感到腻烦。并且可以通过联机的方式加强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 3.体感游戏能提供现实煅炼的强度 体感游戏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提供给使用者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由于体感游戏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变化来实现操作,使得在其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肢体运动成为必然,而且由于其中软件程序的设定也令使用者的肢体运动轨迹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操作过程中完成健身,很好的诠释了体育属性中最为基本的健身性。 4. 准确的动作矫正 体感游戏中的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很准确地识别运动者的骨骼,通过引导矫正他们的动作,更有效率地进行运动,就好像请了一个家庭私人健身教练。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Kinect技术,用激光照相机捕捉人的动作,识别出人的骨骼位置,从而识别出全身的运动。对于需要准确的动作准确度的运动,例如舞蹈和瑜伽,通过体感游戏进行煅炼会比一个人在家摸索更加有效。 二、体感游戏的发展历史

特殊儿童的游戏

特殊儿童的游戏 研究者在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时,不仅要看到特殊儿童作为儿童客观存在的身心发展需要,也要看到特殊儿童的特殊性。由于健康状况、身体机能、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无法像普通的儿童那样尽情享受游戏,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与普通儿童也存在差异。那么常见的几类特殊儿童的游戏发展是怎样的呢?在特殊教育领域,常见的特殊儿童主要是听障儿童、视障儿童、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等,由于国内学者对该内容的研究较少,因此现有对特殊儿童游戏研究主要以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 (一)智障儿童的游戏 1.智障儿童的重复性游戏行为较普通儿童多 2 0世纪已有的对智障儿童游戏的多数研究表明,智障儿童,特别是唐氏综合症儿童重复游戏行为多于普通儿童。游戏的内容和方式单一、刻板、持续时间长是智障儿童游戏的特点,父母和教师的观察都反映这类儿童的游戏缺少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从父母到教育工作者都认为需要对他们这些重复性游戏行为进行引导(Miller,1994),使它变得更有目的性,更完整,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但Winifred L.Lender等人则提出不同看法。他们研究对比了唐氏综合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重复游戏行为的数量、质量(是否具有象征性的特点)、持续时间和转换的游戏类型,发现唐氏综合症儿童重复游戏行为和非重复游戏行为的质量是相似的,重复游戏行为对所有儿童都可能发挥建设性的、目的性的作用,教育者须谨慎对待那些有帮助的、需要干预和重新指导的重复游戏行为。 对于智障儿童重复游戏行为的研究及其作用的争议,启发研究者以新的、积极的视角来看待智障儿童重复游戏行为,接受不同类型的儿童,通过游戏来学习的方式也是存在差异的。 2.智障儿童比一般儿童具有较多的非游戏行为或单独游戏行为,联合游戏或合作游戏行为的比例较少 胡尔曼等人( Hulme&Lunzer 1966)在研究中发现他们在构建和想象游戏方面的能力与一般儿童并无差异,但语言表达能力却远远低于普通儿童,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智障儿童的游戏有仪式化及较少运用真实的表征游戏。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几个游戏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几个游戏我们知道智障儿童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转移不灵活、注意力分配难等问题,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智障儿童学习上的困难,是影响智障儿童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在教学中,注意力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帮助其掌握知识的金钥匙,尤其对低龄智障学生来说显然更为突出。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知识."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结合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中重度低龄智障儿童的实际教学,我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适合他们的小游戏,并且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游戏一:“灯光追踪”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对于灯光和丰富的色彩,有着较高的兴趣。当我们带领孩子们进入多感官室上课时,孩子们特别喜欢那些五颜六色的灯光,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随着灯光的转移而转移。视觉追踪训练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注意力。针对智障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转移不灵活等特点,结合低龄智障儿童的特殊情况,我设计了“灯光追踪”这样一个小游戏,在言语认知课堂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具体做法是:准备不同颜色的红外线小手灯,将课堂中所需要认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注意张贴高度要适合孩子们)。游戏准备开始时,老师打开手电筒,移动灯光。要求同学们目光跟随灯光的转移进行追踪,最后灯光定格在哪张图片上要大声的说出它的名字,对于不会发音的同学则要求他快速的指出对应的图片。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好好的控制灯光的移动速度和路线,在训练初期,可以缓慢的平移,根据训练的效果再逐渐提高训练难度。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游戏,能够较好的培养孩子们的视觉转移能力,让他们能够有目的观察,从而达到提高孩子们注意力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较好的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二:打地鼠

体感游戏机产业分析

体感游戏及产业分析-基于scp分析范式 41201080 王栋宇 12级经济学基地班 目录 一、体感游戏机的潮流 (2) (1)体感游戏机的介绍 (2) (2)体感游戏机的功能介绍 (2) (3)体感游戏机与传统游戏机的区别 (3) (4)体感游戏机的发展趋势 (3) 二、SCP范式分析 (3) (1)市场结构分析 (3) 1. 市场集中度: (3) 2. 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4) 3. 进入壁垒 (4) (2)市场行为分析 (4) (3)市场绩效分析 (5)

一、体感游戏机的潮流 (1) 体感游戏机的介绍 以i-wall、i-hockey为标准,依靠高科技的视频动作捕捉技术,令人的身体动作能即时反映到游戏系统中,通过感应人体运动来推动游戏的进行。根据全球最大的体感游戏机产业网游戏机世界介绍,体感游戏的原理是利用高科技的视频动作捕捉技术,通过摄像头数据分析出玩家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动作,实现直接的人机互动效果。 常见的家庭式体感游戏机介绍:通过游戏主机与电视的链接,能够让玩家通过整个身体的协调配合完成游戏的一种游戏机,不再是单一通过手指操控完成的游戏,从而达到更完善的游戏体验。游乐场体感游戏机介绍:通过安装在天花板等地方的高科技投影仪,利用高科技视频动作捕捉技术,即时读取玩家动作,玩家只需要通过肢体活动就能简单直接的控制游戏,不需要借助键盘摇杆或鼠标。互动系统能同时分析出多人的动作,实现真正多人共同互动、同场PK的效果。(M3乐园(墙面)、M3乐园(地面))另外也有桌面式的体感游戏机,不同的地方是,通过在桌面屏幕上方的视频动作捕捉系统读取动作。(i-hockey、i-table) (2) 体感游戏机的功能介绍 互动功能:可以像互联网一样连机游戏,和朋友,或者亲人,相识或者不相识的人一起游戏。 竞技功能:有多款竞技游戏,赛跑,拳击,游泳等,让喜欢竞技知趣相投的朋友一比高下。 健身功能:体感游戏机,是靠身体的运动来控制游戏,玩游戏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多款运动游戏使健身功能更加显著。 娱乐功能:丰富的游戏,多彩的画面,在娱乐中健身,在健身中娱乐。 亲子功能:适合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使平时忙于工作的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消除网瘾,创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体感游戏机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脑力锻炼、感统协调等特性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时间:2011-05-30 09:40来源:网络作者:闫淑华点击:359次 沉睡的守门人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游戏过程: * 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 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 沉睡的守门人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 游戏过程: * 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 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如果弄出声响,给“守门人”逮着就算输了。

* 为了给小孩子以成就感,游戏开始时,“守门人”可以装着没听见动静的样子,待小孩子“抢救”出几种动物以后,再稍稍显示出已经听到一点动静的样子,以此来培养小孩子轻举轻放的好习惯。 我是谁 游戏目的:小孩子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同情心。动物是最能引起小孩子关注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小孩子加深对身边常见动物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动物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环境意识。同时还能发展小孩子的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 游戏准备: * 在带小孩子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录像,初步掌握一些珍惜动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持人制作好分别绘(贴)有大熊猫、长臂猿、恐龙、华南虎、丹顶鹤等珍惜动物的卡片。

如何跟智障儿童沟通

如何跟智障儿童沟通~ (一) 不断地对儿童说话:对智障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这一点对于智障儿童的家长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 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跟智障儿童一起游戏、拿一些东西给他、请他做一些事、帮他做一些事时,总之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并且要注意在说话是要对着儿童的视线讲话。例如: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当然当他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不用使用强制的方法,特地把脸靠过去,或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配合当时的情境与其视线持平对他说话即可。 (三) 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么说或回答才好。例如:王XX,入学时会简单的仿说,对于他进行情境训练,把教室的窗户挡住不让他看间操,教他说“老师让我看间操吧”。几周后,看到这种情境,他不用提示,完全可以自发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这个要求。由此可见语言沟通不能离开情境,要发展语言,必须要有适合的情境。 (四) 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教师或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智障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所以对他们的语训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五) 不必矫正发音: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话。 (六)只发语头或语尾音不要刻意纠正:智障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只发语头或语尾音的语言现象,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七) 不要制止模仿电视广告: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学说,但要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以提高其理解能力,使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清单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我县3—6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一、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时间:2011-05-30 09:40来源:网络作者:闫淑华点击:359次 沉睡的守门人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游戏过程: * 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 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 沉睡的守门人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 游戏过程: * 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 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如果弄出声响,给“守门人”逮着就算输了。 * 为了给小孩子以成就感,游戏开始时,“守门人”可以装着没听见动静的样子,待小孩子“抢救”出几种动物以后,再稍稍显示出已经听到一点动静的样子,以此来培养小孩子轻举轻放的好习惯。 我是谁? 游戏目的:小孩子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同情心。动物是最能引起小孩子关注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小孩子加深对身边常见动物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动物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环境意识。同时还能发展小孩子的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 游戏准备: * 在带小孩子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录像,初步掌握一些珍惜动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持人制作好分别绘(贴)有大熊猫、长臂猿、恐龙、华南虎、丹顶鹤等珍惜动物的卡片。 * 与小孩子一起在卡片上认识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运动特征和生活习性。在帮助小孩子了解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告诉小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有的已经灭绝了(如恐龙),有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特殊教育: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沉睡的守门人

特殊教育: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沉睡的守门人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 的良好习惯。 游戏过程: 1.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 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2.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 无辜的“野生动物”。如果弄出声响,给“守门人”逮着就算输了。 3.为了给小孩子以成就感,游戏开始时,“守门人”能够装着没 听见动静的样子,待小孩子“抢救”出几种动物以后,再稍稍显示出 已经听到一点动静的样子,以此来培养小孩子轻举轻放的好习惯。 我是谁? 游戏目的:小孩子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同情心。动物 是最能引起小孩子注重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这个游戏能够 协助小孩子加深对身边常见动物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动物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环境意识。同时还能发展小孩子的动作、语言和认知水平。 游戏准备: 1.在带小孩子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录像,初步掌握一些珍惜 动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持人制作好分别绘(贴)有大熊猫、长 臂猿、恐龙、华南虎、丹顶鹤等珍惜动物的卡片。 2.与小孩子一起在卡片上理解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运动特征和 生活习性。在协助小孩子了解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告诉小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有的已经灭绝了(如恐龙),有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3.和小孩子一起学一学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 游戏过程: 将卡片打乱,让小朋友随机抽出一张卡片,贴在主持人背后(不要让主持人看到卡片上的动物),主持人就“变”成了这种动物。主持人向小朋友提出一些与动物的基本特征相关的问题,如“我在地上跑吗?”“我爱吃竹子吗?”等,通过小朋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我”是什么动物。告诉小朋友,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只能用“是”和“不是”,不能有其他任何提示,直到主持人猜对了为止。然后主持人与小朋友再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游戏变化: 如果小朋友太小,做这个游戏的时候能够减少动物卡片的数量,介绍动物时能够只抓住最主要的一、二个特征即可。还能够将游戏改造成亲子双方模仿某一动物的动作,学一学它的叫声,然后让对方猜一猜“我是谁”。 你听到什么啦? 游戏目的:让小朋友感知声音环境,学会欣赏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交响乐),体验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学会安静地行动,进而培养小朋友的认知水平、语言水平、动作水平、行为水平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游戏准备:带领小朋友在环境中体验各种声音,主持人模拟、创设或录音回放各种来自自然界的和人为的声音,让小朋友辨听、比较不同发音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 游戏过程: 1.给小朋友蒙上眼睛,用不同的发音体在不同的地方创设不同的声音,让小朋友说出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并用手指出声音来自何处。

体感互动游戏

体感互动游戏 ——思特科技

目录 产品简介 (3) 系统特色 (3) 系统功能 (4) 功能主件肢体动作识别器传感器简介 (4) 产品构成 (5) 原理示意图 (5) 体感互动的定义 (6) 产品优势 (7) 应用领域 (8) 效果展示 (8)

体感互动游戏 产品简介 众所周知,中国游乐场的的娱乐方式已发生变化,传统游乐场已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如何吸引客户,如何让客户玩的尽兴,如何增加利润,如何引导潮流是当下被关注的焦点。紧随时代步伐,新奇,科技,时尚必将成为中国游乐场的潮流。思特公司的“互动乐园”是专门针对游乐场开发的游戏系统。系统通过XNA,unity,及多点触摸技术开发而成,多人互动的游戏形式,让小朋友和家长共同参与,体验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游戏乐趣。近年全世界的游戏玩家都非常热衷进行体感游戏,这一类的体感游戏由于玩法直接简单,吸引了相当多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玩家。思特研发的体感游戏,不需要鼠标或游戏摇杆,只需要运动您的身体即可体验互动游戏!思特科技还提供了一系列运动游戏,如音乐游戏,学习游戏,及众多的休闲游戏,这些游戏可应用于主题公园,游乐场,幼儿园。 系统特色 1、高新科技提升档次:运用世界尖端的动作捕捉系统进行游戏,将传统的娱乐场地升值为高新科技的娱乐平台,使您的市场地位领先一步。 2、玩家无需借助任何操作工具:只需要活动身体就可以控制游戏,全身运动,健康玩乐,畅想科技娱乐新体验。 3、多人互动澎湃人气:支持多人同时玩耍,澎湃现场人气。 4、精彩游戏增加收益:全新的益智娱乐,配合10余款刺激好玩的游戏,帮助您吸引新客户,并锁定老客户。

儿童主导的互动游戏

儿童主导的互动游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儿童主导的互动(CDI)来自于艾伊伯格(Eyberg)与博吉斯(Boggs)的亲子互动治疗(Parent-ChildrenInteractionTherapy)。CDI是指在一个儿童拥有主导权的游戏中,父母运用有效的技巧与儿童互动,从而达到修补以往不良的亲子关系,帮助儿童更好发展的治疗目的。CDI技术对智障儿童非常有效,其技术能够改善儿童的社会交际能力,增加家长与儿童的相互关系。 (1)治疗的过程 CDI的治疗过程大致分为指导家长、辅助治疗、布置家庭作业三个部分。治疗之初儿童并不参与治疗,治疗师将CDI的互动技术以及其他有关的内容介绍并教授给儿童家长。在这个维持几周的学习时间中,不断的示范和彼此的沟通能够帮助治疗师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使家长在熟练掌握相关技巧之余具备更多的信心来面对自己的孩子。 辅助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在观察室或游戏室的一角辅助家长开展治疗。当游戏治疗结束时,治疗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就治疗中的情况给予家长反馈。 另外,治疗师在每次治疗结束后要向家长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一般要求家长每天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与儿童进行游戏,在这段时间内,家长应确保不受干扰地与儿童相处。每次家庭作业完成后都需要进行记录,以便在下一次见到治疗师时进行讨论和改进。 (2)二“不要”

在CDI中治疗师需要教授家长的核心技巧包括了应避免的行为(三“不要”)和应增加的行为(五“要”)。 其中“不要”(Don't)的行为包括: ①不要命令(NoCommands)。对儿童的命令可以分为直接命令与间接命令,例如,“坐下”是一个直接的命令,而“你能不能坐下来”是一个间接的命令。无论直接命令或者间接命令,在CDI中都要求避免,因为命令都会影响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导性并引起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不良互动。 ②不要发问(NoQuestions)。问题可以分为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想玩什么”)和闭合式问题(“你想玩这个布娃娃吗”)。治疗中应尽量避免各种类型的问题,尤其是过多地提问。因为问题是一种变相的命令,在提问的同时家长也从儿童的手上夺回了游戏的主控权。此外,过多闭合式的问题会得到儿童否定的回答或者忽视,这就导致了儿童与家长之间产生冲突,对治疗中的亲子关系带来危害。 ③不要批评(NoCriticlsm)。批评的语句往往带有一些否定的词汇和不信任的态度。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这样做不对”,“停下来,你再这样做就会失败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批评会导致儿童的自尊心下降,并同时影响到家长与儿童的互动。CDI建议家长采用指导而非批评的方式来应对儿童的错误。例如不要说“这样做不对”,而要告诉儿童怎样做才正确。 (3)五“要” CDI中,“要”(Do)的行为包括:

基于Scratch2的体感游戏

教学生用Scratch制作体感游戏 北京史家小学张立新 拿着手柄在电视上打游戏,握着鼠标在电脑网络游戏中厮杀的游戏方式可能要落伍了。一种新的游戏方式----体感游戏或许将会成为游戏玩家的新“宠儿”,它可以不用任何控制器,用肢体动作就可以控制游戏里的角色,可以让用户更真实的遨游在游戏的海洋中。 一、体感技术和体感游戏: 首先,还是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体感技术以及体感游戏的原理吧,体感技术是指人们无需使用任何复杂的控制设备直接使用肢体动作,与周边的装置或环境互动,使人们有身历其境地的感觉。比如,当你站在一台电视前方,假使有某个体感设备可以侦测你手部的动作,此时若是我们用手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挥,用来控制影碟机的快转、倒转、 暂停以及终止等功能,这便是一种很 直接地以体感操控周边装置的例子。 体感游戏(图1)突破以往单纯 以手柄按键输入的操作方式,通过肢 体动作变化来进行操作,深受广大玩 家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图1体感游戏 体感游戏的原理是利用摄像头捕 捉到的人物动作将其转化为数据,计算机通过与前面的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玩家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动作,从而实现直接的人机互动效果。 二、用Scratch制作体感游戏的教学初衷: Scratch教学进入国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学校在开展Scratch的教学实验。开展的形式、设置的内容、教学思路也有所不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推出Scratch时的指导思想是“Create and share your own interactive stoories,games,music,and art”意思是“创作和分享你自己的交互故事、游戏、音乐和艺术”这其中“创作”是第一位的,可见开展Scratch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感运动模式

非主流运动模式--体感游戏运动模式对我 国休闲体育的影响 目录 摘要 PAGEREF _Toc198132587 \h Abstract PAGEREF _Toc198132588 \h 1前言 2 体感运动游戏发展的概况 PAGEREF _Toc198132589 \h 2.1 体感运动模式产生的背景和定义 PAGEREF _Toc198132590 \h 2.2 体感运动的典型游戏以及游戏简单介绍 PAGEREF _Toc198132591 \h 2.2.1 经典游戏 PAGEREF _Toc198132592 \h 2.2.2 游戏内容介绍 PAGEREF _Toc198132593 \h 2.2.3 关体感运动游戏的两个故事 PAGEREF _Toc198132594 \h 2.3 体感运动的游戏的未来发展 PAGEREF _Toc198132595 \h 3 休闲体育的定义和我国休闲体育的概况 4 体感游戏运动模式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影响 PAGEREF _Toc198132597 \h 4.1体感游戏运动模式对我国休闲体育的积极影响 4.1.1 对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4.1.2 解决了城市带来的种种休闲运动难题 4.1.3 缓解了其电子游戏对休闲体育的冲击 4.1.4 能够使运动知识学习和锻炼相结合 PAGEREF _Toc198132602 \h 4.2 体感游戏运动模式现存问题 PAGEREF _Toc198132603 \h 4.2.1 不利于休闲体育的全国范围推广

4.2.2 技术的缺陷限制了运动的实效性 4.2.3 运动类游戏风靡引发运动性伤害增加 4.3 新式体感游戏运动的客观评价 5 未来体感运动游戏模式可能会给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5.1 增加了休闲体育运动模式 5.2 可能会引发休闲体育设备的更新换代 5.3 休闲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广和普及率将会增加 5.4促进体育消费的增加,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 PAGEREF _Toc198132612 \h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摘要 摘要 在新世纪的今天,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游戏业内出现了新材料----运动为主题的游戏,电子运动类游戏的产生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运动模式,此种模式的出现,未被体育界人士重视。在体感游戏运动模式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上,因为出于问题认识的角度不同,部分学者对其的认知不同,所以对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这种新的运动模式的出现对我国休闲体育有着未知的影响,其特点是娱乐游戏与当今流行的休闲体育相结合。它的出现将会加快休闲体育的改革发展,使人们更容易了解体育运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总体的发展。从学术上讲,我们的研究和探索,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针对新出现的体育运动模式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冷静的思索,才能走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动研究的前端。 关键词:体感运动;电子游戏;运动模式;体育休闲;影响

和智障儿童玩什么游戏

和智障儿童玩什么游戏 【篇一:和智障儿童玩什么游戏】 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即使是智力障碍儿童,也同样喜欢游戏。也就是说,游戏在智障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 其身心发展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那么家长和 【篇二:和智障儿童玩什么游戏】 怎样识别弱智儿童呢?可根据大脑发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行为动作,语言发音作 为判断智能的主要指标,从儿童的动作推断大脑发育情况。动作发音的规... 【篇三:和智障儿童玩什么游戏】 沉睡的守门人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 声的良好习惯。 游戏过程: 1.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 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2.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 的野生动物。如果弄出声响,给守门人逮着就算输了。 3.为了给小孩子以成就感,游戏开始时,守门人可以装着没听见 动静的样子,待小孩子抢救出几种动物以后,再稍稍显示出已经听 到一点动静的样子,以此来培养小孩子轻举轻放的好习惯。 我是谁? 游戏目的:小孩子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同情心。动物是 最能引起小孩子关注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这个游戏可以 帮助小孩子加深对身边常见动物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动物的 情感,初步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环境意识。同时还能发展小孩子的 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 游戏准备: 1.在带小孩子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录像,初步掌握一些珍惜动 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持人制作好分别绘(贴)有大熊猫、长 臂猿、恐龙、华南虎、丹顶鹤等珍惜动物的卡片。 2.与小孩子一起在卡片上认识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运动特征和生 活习性。在帮助小孩子了解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告诉小孩

智障儿童的情感特点-与智障儿童的互动游戏

智障儿童的情感特点:与智障儿童的互动游戏 导致智力障碍的原因很复杂,通常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接下来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智障儿童的情感特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智障儿童的情感特点 智障儿童的情感特点的体现是由于他们大脑器官受损,以及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使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种种的缺陷和障碍。在认知方面的表现是知觉速度慢、容量小、不够分化、缺乏积极性。正常儿童3岁时已能分辨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而智力落后学生到很大年龄还不能做到,八九岁的孩子都说不出自己衣服的颜色;言语发生晚、表达能力差、词汇贫乏、语法单调、存在明显言语障碍;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缺乏思维的目的性、灵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智障儿童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只有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时才能做到,抽象概括能力很低。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智障儿童在情感特点方面与正常儿童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首先,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体验不深刻。智障儿童的情绪体验与幼儿差不多,情感不稳定,易变化,破涕为笑,转怒为喜得现象颇为常见。常有教师反映智障儿童忘性大,被老师批评后没多久又再次犯错。 导致智障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 1、遗传的影响。很多智障儿童在视觉、听觉、运动和认识活动方面的缺陷,都是由遗传因素所致。如先天愚型的儿童,就是染色体的畸形引起的。 2、产程因素。婴儿在母体妊娠期感染某种疾病,或受药物中毒,放射伤害-在分娩过程中引起的脑损伤、颅内出血和缺氧;出生后早期感染如脑炎、脑外伤或其它有高热症状的疾病等均可影响婴儿大脑的正常发育,造成智力落后。 3、家庭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近亲结婚,歧视儿童,父母事业心低,父亲离家,缺乏适当的两性榜样,贫困和不重视教育。 4、社会因素。由于智障儿童在社会生活环境中经常遭受挫折与失败,周围人常予以歧视和嘲笑,导致他们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相当多的智障儿童得不到相应的教育。这些也是造智障儿童智力长期落后的原因。 导致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1、对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使他们较难觉察自身内在情绪的变化,认识到引发情绪的原因。若得不到正确、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智障儿童情绪方面的缺陷就得不到补偿和改善,致使身心发展不协调或不健康,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2、对智障儿童认识的影响。智障儿童的高级情感发展缓慢,教师在教育和训练中若一味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高级情感培养,忽视了情绪教育,就如同在沙地上建高楼,缺乏基础,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教师讲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学生却很难体会,同时也说不出自己过着怎样幸福的生活。原因在于智障儿童体会不出什么是幸福感,因此无法认识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智障儿童出现情绪失控或失常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教学进度,自己也无法投入学习。 3、对智障儿童生活的影响。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永远脱离不了多种情绪的变化起伏。二十一世纪的生活是多元化的,对正常人来说尚且有很多生活压力,必须学会调适情绪去面对。而智障儿童的情绪特点不是令他们的情绪表现与外界刺激的强度不一致,就是令他们产生过激反应而失控,他们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可想面知,智障儿童的生活情趣、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生存都会出现问题。 4、对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快,正常人的情绪都会有较大的

【VIP专享】体感游戏之活动总结

湘潭大学“维生素”校园俱乐部——爱心服务进社区活动报告2013年11月9日在湘潭九华杉三小区开展了湘潭大学“维生素”校园俱乐部——爱心服务进社区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健康你我他,游戏大比拼”。这次经过组员们的不断努力,活动最终圆满结束。这次活动总体效果较好,给我们以后活动与工作的开展留下一个很好的教材。 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可执行的活动策划方案,为我们活动开展指明的方向。 一、活动当天现场的状况 1在活动当天早上,一开始我们在电视上播放《爸爸,去哪儿了》《快乐大本营》。引来许多朋友观看!并简略的介绍我们维生素俱乐部和这次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健康,不仅可以玩游戏还有奖品拿!吸引了众多朋友的关注!甚至还有朋友问游戏什么时候开始呀?这说明我们游戏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关注和支持。 2活动进行到中午时分的时候,天气逐步变热,广场上只有零星的几个人,但我们也没有因此而闲下来,而是启动预备应急的方案:自娱自乐,自己去体验游戏中带来的欢乐,用自己的微笑去感染他人,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游戏之中. 这不仅可以起到应对冷场情况,还可以吸引小盆友们。为下午活动的进行宣传造势。 自我启迪:其实在销售中,我们自己对这件事有激情,有活力,才会有向他人介绍的激情,从而吸引他人关注我们,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产生购买的欲望。 在所带去的U盘里下载了许多视频。包括《爸爸,去哪儿了》《快乐大本营》《倒霉熊》《熊出没》还有一些音乐MV等。可以给社区人们带来欢乐。在现场可以看得出小朋友对动画片的喜欢。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也是我们活动的目的之一。 3活动的下午时分,我们应对中年妇女这类群体,我们多开设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