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合集下载

浅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优秀范文5篇]

浅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优秀范文5篇]

浅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浅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一)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心和信心。

粮食是个战略产业。

粮食安全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事关国计民生。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

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要求,农业部也开展了“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活动,这些充分显示了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重要性。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实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了粮食生产补贴,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不稳定,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刻,及时出台了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努力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

但粮食生产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在去年粮食大丰收的年景,粮食总产也只有85万吨,只能满足全市粮食总需求量的30%左右,因此,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符合我市粮食发展需要,是稳定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我们农业部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作重心。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体现了我市粮食生产工作的创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借鉴了先进工业发展的理念,把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直接应用于粮食生产,采取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形式,通过整合各种各级政策、资金、服务、技术,逐步形成一整套粮食生产投入机制、技术推广机制、服务机制、管理机制、先进激励机制,体现了工作机制的创新。

同时,通过功能区建设,形成了一套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配套的粮食生产高产高效体系,体现了技术创新。

在市政府出台的政策里,明确了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有较高的复种指数、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服务组织、全程机械化生产、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和较高的科技到位率等六大标准,着重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组织建设、高产示范活动和土地流转工作,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配套的粮食发展模式,有效结合了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建设合力,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的新路。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1.09.13•【字号】浙农专发〔2021〕49号•【施行日期】2021.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的通知浙农专发〔2021〕49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去年以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是,一些地方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工作方案不够细致科学、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清理腾退任务和时间要求层层加码、青苗补助标准偏低等问题。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精神,为积极稳妥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清理腾退和调整补划工作,做强做优粮食生产主平台,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抓实抓细,进一步摸清底数摸清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情况,是有序开展整治优化的基本前提。

各地要在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调查内容、提高调查质量,逐户登记造册,逐宗地块上图入库,实行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一)摸清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情况。

要按要求在全面调查核实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类型、面积、分布等情况基础上,进一步逐个摸清尚未整治优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地块的土地承包农户、流转类型、流转期限、经营主体及其经营现状等情况。

(二)摸清可调整补划耕地情况。

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统筹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力布局,全面摸清现有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外符合条件、可调整补划耕地的空间、数量和质量,全面掌握调整补划的潜力。

全县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

全县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

全县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X政〔X〕117号)精神,优化我县农业生产布局,聚焦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建立我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统称“两区”),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X精神,深入贯彻X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促进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细化“两区”到具体地块,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划定。

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综合考虑我县消费需求、生产现状、水土资源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生产保护区,落实到田头地块。

——坚持统筹兼顾、持续发展。

围绕保核心产能、保产业安全,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改善。

——坚持政策引导、农民参与。

完善支持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充分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意愿和保护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两区”划定、建设和管护,鼓励农民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坚持完善机制、建管并重。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两区”建设和管护工作,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保持种植收益在合理水平,确保“两区”建得好、管得住,能够长久发挥作用。

(三)主要目标。

力争用2年时间完成全县“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力争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确保小麦、玉米、大豆生产能力更加稳固,农业产业安全显著增强。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因此,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的实施,对于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方案1.建设目标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合理利用农业用地,提高农产品产出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区划依据和划分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以土地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潜力、农业规模经济等因素为依据,制定区域划分方案。

3.建设内容(1)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质量,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水利、灌溉、农业机械等。

(2)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重点推广新型高效种植方式、耕作技术、早期诊断技术以及新品种等。

(3)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区域内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多元化和经济结构调整。

(4)强化监管管理加强对区域内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

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退化和污染,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农业生产标准。

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1.建设目标保护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出价值,并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区划依据和划分原则根据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发展潜力、生态要求、资源环境保护需要,制定划定方案。

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现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区域和范围。

3.建设内容(1)控制建设用地开发通过限制农业用地向非农化方向发展,控制农村建设用地,保证重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地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确保土地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29•【字号】温政办[2010]142号•【施行日期】2010.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通知(温政办〔2010〕1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全面完成省政府的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扎实推进温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提高全市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根据省政府《关于抓好2010年粮食生产的通知》(浙政发〔2010〕2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7号)精神,现就加强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工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兴粮为支撑,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地力水平、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多种措施,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为稳定粮食生产、发展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通过8至10年努力,分级投入,分步实施,在全市建成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

2010年,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0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示范区33个,计9.85万亩。

至2014年,累计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49万亩,其中500亩以上的示范区276个,计40.1万亩。

至2018年,累计建成75万亩功能区,其中500亩以上的示范区372个,计47.2万亩。

三、总体要求(一)基础设施完善。

功能区内田面平整,道路畅通,适应农机进出作业;排灌功能齐全,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农电输电线路、变压器等设施能满足农业生产安全用电需求。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上传稿)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上传稿)

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今天我们召开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现场推进会,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热情,切实搞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管护工作,确保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切实搞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管护工作,确保功能区种粮比例,稳定全市种粮面积。

为我市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粮食总量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刚才,我们看了XX镇XX村粮食功能区建设现场,听了三县二区功能区建设的工作交流。

总的现场推进有力度,工作交流有特色。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进展快在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努力下,至2014年年底已经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XX个,面积XX万亩,提前一年完成了XX万亩的建设任务。

(二)农田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的道路、渠道、电网、泵站,以及水闸、涵管等到了一次全面改造和提升,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的新格局。

水利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同时渠道质量和防渗效果得到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

(三)粮食复种指数提高2014年对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统计调查情况看,在吴兴区春、夏两季仅个别粮食生产功能区调查录入数据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年粮食复种指数为XX,比全市平均高出XX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XX县调查的XX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XX 亩,全年粮食复种指数达XX%。

(四)单产水平提高由于农田基础设施改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普及。

我市高产创建示范片都建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功能区内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普遍较高,示范作用明显。

2014年在晚稻生长长期受阴雨寡照的情况下,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单晚亩产都在XX公斤以上。

XX县XX镇下舍村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高产示范方亩产达到了XX公斤,创造了我市百亩以上示范方高产新纪录。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方案(最新)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方案(最新)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粮食产区精细化管理,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实施意见》(X政发〔X〕5X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选择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具有粮食种植优势的耕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全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55万亩,其中小麦面积70万亩,玉米面积85万亩。

X年完成划定任务,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稳固,农业产业安全显著增强。

三、重点工作(一)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划定步骤和时间安排(1)制定工作方案(X年4月)。

依据《X统计年鉴》X年三年平均粮食播种面积和现有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等因素,分解各县区划定任务;组织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规范工作流程。

各县区在X年4月20日前将任务划分到镇办村组,并将工作方案分别报送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

(2)开展技术培训(X年4月)。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技术规程,对县、镇业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确保准确掌握划定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熟练技术规程、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操作。

(3)基础资料收集(X年4月)。

基础资料实行多部门分工协作联合收集。

国土部门提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资料等;农业部门提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形成的最新图件、数据库、遥感影像、文本、说明以及耕地质量等资料;发改部门提供农产品主体功能区、高标准农田相关规划等文件资料。

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4、健全一项考核制度。区政府加强督办力度,建立通报制度,根据各功能区建设进程,定期进行书面通报,印发给区政府和镇、街道主要领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粮食功能区建设按时完成。在功能区建设中,采取项目化要求进行管理,各功能区建设都经绘制图纸、设计、资金预算、招投标、财务审计、竣工验收等程序,有些还指定专人进行施工质量监督、监理。
自2008年底启动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来,**区积极强化组织领导,迅速落实建设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力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将粮食生产功能区打造成为粮食稳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区、统一服务先行区。全区已建成市级粮食功能区20个、面积10.12万亩;区级粮食功能区18个、面积3.3万亩,并连续两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该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的主要做法如下:
2、社会效益充分凸显。一是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经数据汇总,该区38个市、区两级功能区共新建机耕路11467米、硬化25.69万平方米、修缮44643米,新建进出水沟4.7万米,通过沟、渠、路综合配套,使功能区内排灌灵通,道路布局合理,农田小气候进一步改善,适应水稻生产和全程机械化作业要求,促进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二是促进了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尤其是粮食双千工程、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以及三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粮食生产科学化层次的需要,为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提供资金使用,区农林局和区财政局分别发文,明确建设资金必须在镇(乡)、街道财政设立专户,作预算外暂存。建设资金采取分次下拨方式,在工程实施前先预拨60%,待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通过后再拨20%,剩余20%待市复验通过后下拨。建设资金的使用,统一委托给镇(乡)、街道财政审计事务所或由镇政府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切实保证了各镇(乡)、街道对功能区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合理,管理规范。

粮食生产功能区相关政策文件

粮食生产功能区相关政策文件

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已经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等基础条件较好的耕地为基础,以粮棉油作物为重点,划定明确的区域范围,并实行生产计划、技术标准、相关政策等统一管理。

二、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为了规范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土地质量、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种植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提高。

三、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投入力度为了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加大了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投入力度。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抗涝能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等。

四、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和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国家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机制。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投入水平。

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对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建设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和评估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充分发挥,国家加强了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和评估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产量、品质、效益等方面的评估;以及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政策的监管和评估等。

通过这些监管和评估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充分发挥。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需求量极大。

然而,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带来了挑战。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

2. 原则:- 合理规划:根据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区位选择合理,充分发挥各地农业资源优势。

- 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 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 农业技术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 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1.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结合各地土壤条件、气候因素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

- 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根据地方上下达的任务,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

-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提升市场流通效率,确保农民的利益。

2.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 确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范围:根据地方资源和农产品特点,确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范围。

- 强化农产品品质管理:建立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 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 加强农产品供需对接: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率,减少粉尘和外踏污染。

四、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1. 资源投入: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土地、水资源和资金投入,提供多元化的扶持政策。

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和《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7〕99号)精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现就建立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统称“两区”)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基础,将“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上不断取得新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划定、确保产能。

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的要求,综合考虑消费需求、生产现状、水土资源条件、土壤环境质量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籽、棉花生产保护区面积,并落实到田头地块。

——坚持统筹协调、绿色发展。

围绕保核心产能、保产业安全,正确处理国家与地方、当前与长远、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确保生态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策保障、农民参与。

完善支持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充分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意愿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两区”划定、建设和管护,鼓励农民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坚持建管并重、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两区”建设和管护工作,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保持种植收益在合理水平,确保“两区”建得好、管得住,能够长久发挥作用。

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提案及答复函

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提案及答复函

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提案及答复函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作为农业战略产业,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

我国人多地少,虽然连续八年粮食增产,但粮食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近年来,中央、省市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要实施粮食战略工程要求,严格实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了粮食生产补贴力度,从措施上努力保障全国的粮食生产和供应。

浙江省政府也站在全省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专门下发了《关于加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7号),计划通过8-10年努力,力争全省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

然很低。

加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显著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

五是基层农技人员推广体系弱化。

近几年,我区农技推广人员只出不进,流失严重,我区总共在编农技人员共179人,而在岗的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明显老化,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极不相称。

六是粮食生产产业化能力较低。

由于经济效益低,农机、粮食、植保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

二、瓯海区粮食生产的建议1、强力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和认真落实粮食功能区(2010-2018)建设规划和《加快土地流转的工作意见》,确保基本农田在较长时期内不被建设用征占用。

通过土地流转、相对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的标准农田进行建设。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坚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确保功能区建设规划顺利实施。

3、加大投入。

要积极争取省级扶持资金,切实增加地方财政投入。

水利部门要力争取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功能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4、加强责任考核。

要将粮食功能区建设列入区政府对街道镇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粮食安全目标责任制和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分解下达任务,签订责任书,实施首长责任制。

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IN NONG CUN J I AN SHEX新农村建设NINGBO N WSR ORT近年来,余姚市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扶持措施,提高种粮比较效益,着力破解种粮难题,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了粮食的有效供给。

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7万亩、平均亩产445公斤、总产20.79万吨,比宁波市下达的考核指标分别增长3.8%和8.8%,比前三年平均指标分别增长3.8%、4.0%和7.8%。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自去年下半年起按照宁波市政府《关于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切实抓好2009年粮食生产的通知》要求,深入调查摸清实情,确立目标制订规划,出台政策强化扶持,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性和紧迫性,还专门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街道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对粮食功能区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就功能区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划等技术内容进行培训辅导。

落实各粮食功能区的面积、范围、界限,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二、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统筹协调。

粮食功能区建设规划涉及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关系到规划区内乡镇、街道今后发展空间和财政分担问题,因此,为增强规划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首先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力量对各自区域内的耕地进行逐村、逐畈、逐田调查登记、地形地貌勘查、界址划定等工作,汇总疏理、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和宁波市下达给我市的粮食功能区建设要求,按照统筹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将生产基础良好、区域优势明显、抵御灾害能力强的水稻种植区域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并按照农田质量和面积,将粮食功能区划定为宁波市级粮食功能区、余姚市级粮食功能区和乡镇级粮食功能区三类。

全区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

全区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

全区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实施方案》(X府发〔X〕48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X市府发〔X〕31号)要求,稳步提升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兼顾、科学划定。

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以水土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区域为重点,选择优质地块划定“两区”,划足数量、划优质量、图地挂钩,将“两区”落实到田间地块,做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二)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功能区40万亩(含复种面积2万亩),包括:水稻生产功能区30万亩,小麦生产功能区2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1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油菜5万亩。

“两区”划定工作根据现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和油菜种植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潜力、产销平衡等实际情况,将目标分解到各镇(街道)。

二、工作重点与时间安排(一)工作重点。

1. 明确“两区”划定条件。

科学合理划定,“两区”划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浅丘平坝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山区连片面积不低于10亩;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良好,未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耕地休耕试点等范围;具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种植传统,近三年播种面积基本稳定。

光、热、水、土质量好的优质地块,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和规划建设中的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具有较大生产潜力的地块优先划入“两区”。

2. 突出生产能力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切实加强“两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最新-浅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 精品

最新-浅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 精品

浅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一)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心和信心。

粮食是个战略产业。

粮食安全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事关国计民生。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要求,农业部也开展了“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活动,这些充分显示了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重要性。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实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了粮食生产补贴,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不稳定,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刻,及时出台了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努力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

但粮食生产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在去年粮食大丰收的年景,粮食总产也只有85万吨,只能满足全市粮食总需求量的30%左右,因此,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符合我市粮食发展需要,是稳定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我们农业部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作重心。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体现了我市粮食生产工作的创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借鉴了先进工业发展的理念,把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直接应用于粮食生产,采取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形式,通过整合各种各级政策、资金、服务、技术,逐步形成一整套粮食生产投入机制、技术推广机制、服务机制、管理机制、先进激励机制,体现了工作机制的创新。

同时,通过功能区建设,形成了一套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配套的粮食生产高产高效体系,体现了技术创新。

在市政府出台的政策里,明确了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有较高的复种指数、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服务组织、全程机械化生产、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和较高的科技到位率等六大标准,着重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组织建设、高产示范活动和土地流转工作,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配套的粮食发展模式,有效结合了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建设合力,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的新路。

高质量推进江苏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高质量推进江苏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33JIANGSU RURAL ECONOMYNO.404现代农业XIAN DAI NONG YE朱思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是全国粮食主产省,有3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任务。

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对于促进江苏乡村产业兴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产业基础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区域布局分化明显。

从总体数量上来看,过去十余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粮食生产面积基本稳定,年度间波动不大,完全能够满足粮食生产功能区对耕地数量的要求;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江苏区域之间呈现“北增南减中稳定”的发展态势,苏北粮食种植面积比重上升,苏南下降,苏中总体保持稳定,粮食生产格局呈现向江淮及里下河地区集中趋势。

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主体老龄化现象普遍。

全省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其中苏州、南京达到92%和68%。

粮食生产主体老龄化现象突出,55岁以上主体占比接近一半,成为粮食生产经营的主力军,35岁以下主体占十分之一。

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专业化服务体系日渐形成。

全省三大粮食作物六大环节全程机械化水平超过78%,高标准农田建成超过23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分别达89%、81%,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6以上,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2%。

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推联合协作新模式不断呈现,在粮食主要生产环节基本能够实现专业化服务全覆盖。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少数基层政府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存在认识偏差。

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进展不一。

调研发现,一些基层简单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等同于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对于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何设立、如何建设、怎么管理尚不清楚,开展相关划定工作时对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宣传解读尚不清晰。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制约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质量。

江苏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数量方面成效显著,但建设质量有待加强。

粮食生产功能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块,主要涵盖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区域。

这些区域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定义与目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是确保粮食产能的重要基础,其划定需满足特定条件,如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且相对集中连片,河谷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100亩,山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

这些区域通过科学划定和建设,旨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设立不仅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更是为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通过合理的区域划分,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这些功能区的设立也有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政策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能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与建设划定标准与任务分解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需遵循科学标准,自上而下将任务分解到省、市、县。

具体步骤包括:●●科学确定划定标准: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农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划定的地块具备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

科学的划定标准是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有效运作的基础。

通过对水土资源、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可以确保选定的地块具备最佳的生产条件,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自上而下分解任务:根据全国总体划定规模和各地实际情况,将划定任务逐级分解到省、市、县,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任务分解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每个地区都能根据自身条件合理规划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

这种自上而下的任务分解方式有助于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精准落地与信息化管理以县为基础,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具体地块明确到图上、落到地上,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

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和功能区建设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和功能区建设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和功能区建设十二五规划
背景
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和文化发展区域,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农业生产也是保障当地人民粮食安全的关键。

因此,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制定了粮食生产能力和功能区建设规划。

目标
该规划旨在促进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并合理规划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具体的目标如下:
•实现粮食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
•粮食总产量达到360-370亿斤;
•粮食单产达到每亩600斤以上;
•总投资规模控制在500亿元以内。

主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浙江省将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优化利用和配置土地资源;
•推广优质种子、高效肥料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浙江省将实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措施:•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优化农业和农村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等的投入;
•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实施措施
为实现规划目标,浙江省将采取以下实施措施:
•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银行和国际贸易机构将提供财政支持,协调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支持农业生产;
•强化科技创新,优化种业结构,开发新品种,明确支持政策,推动高效生产。

本规划旨在探索江浙沪地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路,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满足当地人民对粮食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围绕“五个一”,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
1、建立一套领导班子。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蒋明良副区长为组长,区农林局朱良华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区功能区建设工作。10个功能区所在镇(乡)、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明确由分管副镇长(副主任)具体负责,镇、街道农办(农业科)组织实施,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强化“三大效益”,实现高产高效和保护耕地“双赢”。
1、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减少了成本投入。沟、渠、路设施的完善,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面和作业效率,减轻劳动作业程度,改善灌溉条件,降低水、电、油的资源消耗和劳动投工量。二是提高了粮食亩产。随着水稻直播、抛秧、机插、强化栽培等栽培技术的大力推广,农业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全面推广,以及粮食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高产模式的推广,保证该区粮食单产稳步提高。该区的高产示范方已连续两年打破水稻单产**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4、健全一项考核制度。区政府加强督办力度,建立通报制度,根据各功能区建设进程,定期进行书面通报,印发给区政府和镇、街道主要领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粮食功能区建设按时完成。在功能区建设中,采取项目化要求进行管理,各功能区建设都经绘制图纸、设计、资金预算、招投标、财务审计、竣工验收等程序,有些还指定专人进行施工质量监督、监理。
5、做好一篇“早”字文章。通过有效利用土地冬闲时间,避开农忙季节,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2010年粮食功能区建设,在市未下达计划的情况下,该区于2009年9月初就下达了2010年的建设计划,要求各镇、街道在年底前完成招投标工作,于2010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突出“四个点”,创新粮食功能区服务体系。
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粮食功能区服务体系,使之成为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区、统一服务先行区。
1、建好示范点,抓好“核心区”建设。核心区建设是该区粮食功能区建设的重点,其建设工程和建设资金均占整个功能区建设的60%以上。要求每个功能区都设立了一个核心区,根据功能区规模大小,核心区面积从200亩至1000亩不等。目前,20个市级粮食功能区建成核心区9285亩,18个区级粮食功能区已建成核心区面积5020亩。在核心区中,土地流转率(20亩以上)达到92%,粮食复种指数达到1.75,良种推广率100%,统一供种率80%,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面达到全覆盖,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7%,建立了科技人员联系制度,科技到位率明显提高。今年38个已建成的市、区二级功能区内1.3万亩核心区,预计有4000亩可达到“双千”目标,2000亩核心区有望达到亩产粮600公斤,亩效益1000元(蔺草—稻)的要求。
强化基础设施 突出特色重点 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自2008年底启动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来,**区积极强化组织领导,迅速落实建设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力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将粮食生产功能区打造成为粮食稳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区、统一服务先行区。全区已建成市级粮食功能区20个、面积10.12万亩;区级粮食功能区18个、面积3.3万亩,并连续两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该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的主要做法如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设立一个资金专户。为规范建设资金使用,区农林局和区财政局分别发文,明确建设资金必须在镇(乡)、街道财政设立专户,作预算外暂存。建设资金采取分次下拨方式,在工程实施前先预拨60%,待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通过后再拨20%,剩余20%待市复验通过后下拨。建设资金的使用,统一委托给镇(乡)、街道财政审计事务所或由镇政府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切实保证了各镇(乡)、街道对功能区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合理,管理规范。
2、社会效益充分凸显。一是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经数据汇总,该区38个市、区两级功能区共新建机耕路11467米、硬化25.69万平方米、修缮44643米,新建进出水沟4.7万米,通过沟、渠、路综合配套,使功能区内排灌灵通,道路布局合理,农田小气候进一步改善,适应水稻生产和全程机械化作业要求,促进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二是促进了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尤其是粮食双千工程、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以及三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粮食生产科学化层次的需要,为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提供了平台和条件。
3、抓住关键点,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一是开展土壤地力提升工程。该区32万余亩标准农田,尚有二等田9万亩左右,其中能区内有二等田约4万亩左右,对这些二等田,有针对性地进行地力改造和提升,争取用5~6年时间,改造提升3万亩二等田为一等田。二是实施粮食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各镇乡(街道)在粮食功能区内建设1-2个中心示范方,组织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使粮食功能区的产品达到模式化生产、无公害要求,继续创造省水稻高产吉尼斯高产记录。实施粮食“双千”工程,通过三年努力,力争6万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亩产达到1000公斤,亩效益达到1000元;区粮食功能区中心示范方内实现粮食“双千”目标。三是普及水稻测土配方技术。实行土壤缺什么补什么,让土壤吃上营养配餐;通过抓点建片,树立样板,引导和帮助农民增强配方施肥意识,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2、强化联结点,发挥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以农业机械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建成的粮食功能区内,已建立专业合作组织24家,提供从机耕、机收、机插到育秧、统防统治、烘干、加工等服务。全年统一服务托管面积达到30万亩次,其中,病虫统防统治3万亩次,机插约5万亩次,为合作社社员提供早、晚稻谷烘干2.3万吨。在区农业部门扶持下,功能区内还建立了三家统一植保服务组织,以禾丰农资公司下属的专业合作组织为例,去年晚稻一季开展病虫防治8次,服务面积近千亩,每亩收费100元,让农户得到实惠,公司也小有赢利。
3、生态效益逐渐发挥。该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建立起了全省首家稻田生态修复示范区,通过农业、物理、生化等综合防治措施,不求过量消灭有害生物,保留一定种群的有害生物以保护天敌,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能力,充分发挥非化学防治措施的作用,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污染,提高自然生态对物虫害的自控能力。在确保经济效益不受影响的基础上,使示范区内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比常规减少70-80%,化学氮肥的使用量比常规减少50%,单位面积的农业收益率提高10%。
4、找准突破点,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计划到2010年底,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万亩,流转率80%以上。其中5年以上委托流转达到16万亩,1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万亩。二是开展沼液配送服务。推广应用沼液综合利用技术,在全省率先开展沼液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仅今年上半年,就在粮食功能区新建沼液贮存池28只,扩大沼液物流配送覆盖面积,力争惠及粮食面积上万亩。三是加大农机补助力度。今年,该区重点加大对烘干机的补贴,补贴率达到60%;对粮食功能区内服务面积千亩以上的合作社购置烘干机再补贴5%。四是开展农技人员蹲点服务。开展首席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联系功能区制度,为功能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给予一次性每亩200元的补助。列入市级的由市、区各补50%;列入区级的由区、镇乡(街道)各补50%。并对在功能区内建立生产服务组织、推进土地流转、实行全程托管式经营服务的给予一定补贴。2010年全区75994亩功能区建设项目实际投入资金1484.38万元,比去年增加239.18万元,增幅达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