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记忆的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神经与免疫学

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神经与免疫学
生物信息学
使用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 据,以了解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像学研究方法
1 2 3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大脑在不同刺激或任 务下的活动,以了解认知、情绪和行为如何影 响免疫系统。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使用放射性示踪剂检测大脑在不同刺激或任务 下的活动,以了解认知、情绪和行为如何影响 免疫系统。
基于细胞因子的模型
该模型认为,细胞因子在情绪和认知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IL-1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 影响记忆和学习能力。
04
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神 经免疫学研究方法
行为学研究方法
行为免疫学
01
研究行为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以及免疫系统如何影响行
为。
神经免疫学
02
研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
应该努力标准化研究方法和协议 ,以便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整合 。
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认知与情绪 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这些过程的进化基础和机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神经递质与情绪
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肾上 腺素等,它们可以影响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情绪的调节
通过调节大脑的特定区域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控制和调节情 绪反应。
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
01
02
03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情绪可以影响认知过程, 如情绪低落时,人们往往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出决 策。
如何影响行为和健康。
行为神经内分泌学
03
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

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

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

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类大脑是情绪的重要源泉和调控中心。

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个体的思考、决策、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

然而,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单向影响,而是一种复杂且相互作用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和实证证据。

情绪是一种内在表达,涉及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体验。

大脑的情绪中枢主要包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等脑区。

其中,杏仁核被认为是情绪的主要处理中心。

通过与其他大脑区域的相互交互作用,杏仁核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快速反应,并激活其他大脑区域进一步调节情绪的处理和表达。

大脑对情绪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回路的活动实现。

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能够传递神经信号并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例如,多巴胺、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大脑中涉及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包括杏仁核-海马回路、杏仁核-扣带回-前额叶皮质回路等,这些回路在不同层面上调控情绪的生成和表达。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脑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情绪可以影响大脑的认知和认知加工。

情绪状态对注意力、记忆、学习以及决策等认知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或焦虑时,可能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事物。

另一方面,大脑的认知加工和功能状态也可以调节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和调节大脑的认知功能,如情绪调节训练和注意力训练,能够显著改善人们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大脑中的神经可塑性也在情绪的形成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可塑性指的是大脑的神经元和神经回路能够通过经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特性。

研究表明,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并引起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例如,慢性压力和焦虑状态可以导致大脑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的改变,而情绪调节训练可以改善这些改变并提高情绪的调节能力。

心理学中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关系

心理学中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关系

心理学中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关系情绪、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基础。

一、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信息加工: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个体对信息的加工方式。

例如,积极情绪可能使个体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加工,即快速、粗略地处理信息;而消极情绪则可能促使个体采用系统加工,即仔细、深入地分析信息。

记忆:情绪可以增强或减弱记忆效果。

与情绪相关的事件往往更容易被记住,尤其是那些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事件。

判断与决策: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个体的判断和决策过程。

积极情绪可能使个体更加乐观、自信,从而做出更为冒险的决策;而消极情绪则可能使个体更加谨慎、保守。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评价:个体对刺激物的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前提。

认知评价可以帮助个体判断刺激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或期望,从而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

情绪调节:通过认知策略(如认知重评、分心等),个体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环境和需求。

二、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情绪对行为的影响:驱动作用:情绪可以作为一种驱动力,促使个体采取特定的行为。

例如,恐惧情绪可能驱使个体逃离危险;愤怒情绪可能促使个体采取攻击性行为。

行为表现: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积极情绪可能使个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而消极情绪则可能使个体变得退缩、被动。

行为对情绪的影响:反馈作用:行为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反馈,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

成功的行为可能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而失败的行为则可能引发消极情绪。

情绪调节:通过行为调整(如放松训练、运动等),个体可以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认知与行为的关系认知对行为的影响:指导作用:认知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等)为个体提供关于环境的信息和解释,从而指导其采取特定的行为。

决策制定:认知活动在决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个体通过收集信息、分析评估、制定方案等认知过程来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为。

情绪和思维的相互作用解读人类心理的密码

情绪和思维的相互作用解读人类心理的密码

情绪和思维的相互作用解读人类心理的密码人类心理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领域,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研究和理解。

情绪和思维是人类心理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情绪和思维的相互作用,揭示人类心理的一些密码。

一、情绪和思维的关系情绪是人类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心理体验,表现为喜、怒、哀、乐等状态。

思维则是人类用于处理信息、推理和决策的过程。

情绪和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1. 情绪对思维的影响情绪对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使人们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想法。

相反,消极的情绪会限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人们陷入固定的模式中无法自拔。

因此,在解决问题或进行创造性思维时,重要的是使自己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

2. 思维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思维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思维过程,人们可以对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

例如,当面临挫折或困难时,通过理性思考和积极的态度,可以改变消极情绪的产生,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3. 情绪和思维的互动情绪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情绪可以影响思维的内容和过程,而思维也可以调节和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悲伤时,他的思维往往会变得消极和悲观;而当一个人思维消极时,他的情绪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因此,理解情绪和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解读人类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绪和思维相互作用的心理机制情绪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种心理机制来解读。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心理机制。

1. 注意偏向情绪能够调整人们对信息的注意偏向。

积极情绪能够使人们更加关注积极的信息和体验,从而增强积极思维的发展。

而消极情绪则会导致人们更关注消极的信息和体验,从而加深消极思维的产生。

因此,情绪通过调节注意偏向来影响思维的发展和内容。

2. 认知加工情绪对认知加工也有一定的影响。

大脑中的情绪记忆情绪事件的记忆形成和提取的神经机制

大脑中的情绪记忆情绪事件的记忆形成和提取的神经机制

大脑中的情绪记忆情绪事件的记忆形成和提取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情绪记忆:情绪事件的记忆形成和提取的神经机制情绪记忆是指与情绪体验相关的记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往往会更加清晰地记住那些情绪强烈的事件,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

这种记忆的形成和提取涉及到复杂的神经机制,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脑中与情绪记忆相关的神经过程。

一、海马体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海马体是大脑中一个关键的结构,它在情绪记忆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海马体能够与情绪体验相关的信息进行关联,从而促进情绪记忆的形成。

当我们经历某种情绪事件时,海马体会参与到相关信息的编码和存储过程中,将情境、情绪及相关的外部刺激等要素进行整合。

二、杏仁核的作用除了海马体,杏仁核也是情绪记忆形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脑区。

杏仁核位于大脑内边缘,被认为是情绪加工的主要中心之一。

在情绪事件中,杏仁核会对来自外界的情绪刺激进行加工和解读,同时与海马体等相关脑区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与海马体相互作用,杏仁核有助于加强情绪体验与记忆的联系。

三、前额叶皮质与情绪记忆的提取在情绪记忆形成之后,提取这些记忆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前额叶皮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皮质中最前部的区域,它与情绪记忆的提取有紧密联系。

通过与海马体和杏仁核等脑区的交互作用,前额叶皮质能够筛选和整合与情绪记忆相关的信息,提供给认知系统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利用。

四、神经递质的调控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信使,对情绪记忆的形成和提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多巴胺这一重要的神经递质在情绪记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多巴胺能够增强海马体和前额叶皮质之间的联系,促进情绪记忆的存储和提取。

五、情绪记忆的病理变化情绪记忆的病理变化与一些心理和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常常会经历过度的、无法控制的情绪记忆,给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这些病理变化可能与杏仁核、海马体以及多巴胺系统等功能异常有关。

情绪对工作记忆影响的研究综述

情绪对工作记忆影响的研究综述

受 到学者 的关 注 ,成 为研 究 的热点 。工作 记忆 的研究者开始热衷于情绪与工作记忆关系的研究 ,
(ok g e o )是对信息进行 暂时储存和加工 取得很多成果 。本文以情绪影响工作记忆 的基本 w ri m r nm y 的容量有 限系统 。它是 由 B de y Ht adl 和 ih提 出 理论为基础 ,将近几年有关情绪与工作记忆关 系 e c 的记忆模型 ,主要 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分别是 中 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5 6 2 期 2 1 年第 7 01 期 总第 75 9 页
・ 论研究 ・ 理
维 度上 的距离 ,其 中被 广 泛 接 受 的是 由唤 醒 度 和 究 ,证 明工 作 记忆 受 损 是 导致 焦 虑 对认 知产 生 影 效价 度 组 成 的二维 模 式 。唤 醒 度是 指 与情 绪 状态 响的主要原 因。他们分别研究焦虑对工作记忆三
展心理学等领域 中也有很大影响 。情绪影响人 的 是维度论 ,该理论将所有情绪归人几个维度空间
各种认知活动 ,很多研究表明 ,情绪影响认知活 中,情绪 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体现在它们之间在各
作者简介:李丽涛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 。
邸秀娟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

2 6
丹 积 极情绪 的拓 展—建 设 理论 .
足 所 引起 的 。L vi ar c等人 通 过威 胁 等 方法 诱 导焦
虑情绪 ,并对词语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 的难度进 行 匹配 ,结果 发现诱 导 的焦 虑 只是 损 伤了空 间
— ak 19 年 ,Fer ko 出了积极 情 绪 的拓 nbc 任务 的表现 ,而并未影 响到词语任务 ,可 98 r is d c n提 展一建设理论 ,该理论认为某些积极情绪如快乐、 见 消 极 情 绪 选 择 性 地 影 响 了 空 间工 作 记 忆 。

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的功能

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的功能

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的功能大脑前额叶皮质是人脑中最前方的一部分,位于额骨后面,是人类智力和认知功能的中枢。

它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

一、前额叶皮质与情绪的关系前额叶皮质与情绪的关系一直是神经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在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情绪生成与调控:前额叶皮质参与了情绪的生成和调控过程。

研究表明,前额叶皮质的活动与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外部的情境刺激密切相关。

通过前额叶皮质与下丘脑-下纹状体-杏仁核回路的相互作用,情绪得以生成和调控。

2. 情绪认知与评估:前额叶皮质参与了情绪的认知和评估过程。

它通过与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等区域的连接,参与了情绪体验的加工和解读。

前额叶皮质的对于情绪信息的识别和评估,有助于个体对情绪反应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前额叶皮质与记忆的关系前额叶皮质在记忆形成和存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与海马、杏仁核、扣带回等关键区域之间的连接,构成了重要的记忆回路。

1. 工作记忆:前额叶皮质在工作记忆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工作记忆是短暂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支持人们进行复杂的认知任务。

前额叶皮质参与了工作记忆的维持和更新,在任务需求的变化下灵活地调整注意和选择。

2. 远期记忆:前额叶皮质对远期记忆的编码和检索也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的活动与长期记忆的形成和存储密切相关。

它通过与海马和其他记忆相关区域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远期记忆的建立和巩固。

三、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的功能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的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

它通过连接情绪和记忆相关区域的神经回路,实现了情绪和记忆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1. 情绪对记忆的调节:情绪对记忆的编码和存储具有调节作用。

前额叶皮质通过与杏仁核和海马等区域的相互作用,调节了情绪对于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情绪与认知

心理学情绪与认知

心理学情绪与认知情绪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状态,经常伴随着认知过程。

心理学家对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揭示了它们的密切联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情绪与认知的互动关系,并讨论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和决策。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我们的认知能力会有所改变。

例如,情绪正面和积极的状态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我们更加专注和易于记忆。

相反,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沮丧则可能导致认知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情绪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行为。

当我们处于正面情绪状态下,更容易采取乐观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而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我们思维狭窄,偏向悲观和保守,影响我们的决策效果。

二、认知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认知也可以调节和调整我们的情绪体验。

认知重塑的原理认为,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观念和思维方式,可以改善负面情绪,并提高积极情绪的体验。

例如,当我们面临挫折或困境时,采用积极的认知策略,如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看到问题中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来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情绪与认知的相互影响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它们相互影响并共同塑造我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情绪可能影响我们的认知,同时认知也可以调节和改变我们的情绪。

更具体地说,在认知过程中,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注意力选择和记忆过程,从而改变我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而在情绪体验中,我们的认知过程也会主动参与,给予情绪一个解释和评价。

这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使情绪和认知不断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我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

四、情绪与认知的影响因素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人格特质、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都可能影响情绪和认知的表现和调节。

此外,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也会对情绪和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简述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人的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经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心理世界。

了解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心理学研究和人类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存储和表达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

1. 感知: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光、声、味、触等,然后经过加工和编码,形成对外界信息的知觉。

感知直接影响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 注意:注意是一种有意识地选择与集中精力处理某些信息的心理过程。

人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需要通过注意力来筛选和集中处理重要信息,同时抑制不相关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认知和理解。

3. 记忆:记忆是人类对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保存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它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通过记忆,人们能够获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对现实世界做出有效的反应。

4. 思维: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的过程。

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决策和行动。

5. 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它通过词语和句子的组合,将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可以传递的信息。

语言的运用可以促进认知的发展,丰富人的心理世界。

二、情感过程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和评价,它包括情绪、情感、情感情绪调节和情感智力等多个方面。

1. 情绪:情绪是短暂的、强烈的、由某种刺激引起的心理状态。

它通常包括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基本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对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2. 情感:情感是相对持久的、针对特定对象的评价或态度。

它包括喜爱、厌恶、信任、敌意等多种类型,情感的表达和调节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情感情绪调节:情感情绪调节是指人们在认知和情感上的自我调节能力。

它包括情绪的调节和应对策略的选择,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神经系统与记忆的关联

神经系统与记忆的关联

神经系统与记忆的关联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而记忆则是人类大脑独有的功能之一。

神经系统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神经系统对于记忆的影响以及神经系统和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神经系统对记忆的影响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和化学信号传递来实现对记忆的影响。

在人类大脑中,海马体和大脑皮层是与记忆形成和存储相关的主要结构。

1. 海马体与短期记忆海马体是人脑中的关键结构之一,它在短期记忆的形成和存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接收到新的信息时,海马体会将其转化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从而形成短期记忆。

海马体对于将信息存储到长期记忆中也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2. 大脑皮层与长期记忆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一层神经组织,它包含了各种高级认知功能区域。

在长期记忆的形成和存储过程中,大脑皮层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反复的学习和训练,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记忆痕迹。

这些记忆痕迹会经过巩固和再次激活,从而形成长期记忆。

二、记忆对神经系统的改变除了神经系统对记忆的影响外,记忆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的改变。

以下是记忆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 突触可塑性的加强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依赖于突触可塑性的加强。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发生改变,新的突触连接会被加强以存储新的记忆。

这种突触可塑性的加强有助于加强神经网络的连接,进而形成更为牢固的记忆。

2. 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记忆的形成会导致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的建立。

这些新连接有助于加强不同脑区之间的通信,使记忆能够更好地被检索和激活。

通过这些新连接,不同的记忆可以相互关联和交叉激活,进一步提升了记忆的强度和持久性。

三、神经系统和记忆的相互作用神经系统和记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功能可以影响到记忆的形成和存储,同时,记忆的激活和提取也能够影响到神经系统的活动。

1.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情绪状态对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是指人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认知是人对环境的理解、解释和判断的过程,涉及到知觉、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活动。

情绪则是人对外界刺激或内部体验产生的主观感受,如愉快、焦虑、愤怒等。

1.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状态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情绪高涨时,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增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记住相关信息。

相反,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会降低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事物。

因此,在进行认知活动时,情绪的调节对于认知的正常进行尤为重要。

2.认知对情绪的影响:人的认知过程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

认知评估是人对外界刺激或内部体验做出的主观判断,直接决定着情绪的产生和维持。

当人将一种刺激或体验评估为积极、有价值时,将会产生愉快的情绪;相反,当人将其评估为消极、不符合期待时,将会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人的认知评估会对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

3.认知情绪调节:认知可以对情绪进行调节和调整。

当人面对负面情绪时,通过认知重塑、正向思考等方式来改变对事物的评估和解读,从而调整情绪的产生和持续。

例如,当人感到焦虑时,通过改变对问题的解读和应对策略,能够减轻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影响。

因此,认知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应对和面对各种情绪挑战。

4.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人在情绪状态下对事物的评估可能存在认知偏差。

积极情绪下的人对自身和外界的评估往往更为乐观,而消极情绪下的人则更倾向于产生负面的认知偏差。

例如,当人感到愤怒时,往往会对外界刺激做出更为消极的评估,使其看待问题更偏向于负面一面,而忽略了积极的方面。

这种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可能会对行为决策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以及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等方面都展示了认知与情绪之间的交互作用。

了解和把握这种交互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情绪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中的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研究

心理学中的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研究

心理学中的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研究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即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认知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认知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情绪则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的情绪调节、决策行为、社交互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心理学中的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研究。

一、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认知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提高记忆和学习的效果。

相反,消极情绪常常导致思维的狭窄和刻板化,降低了个体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提高创造力水平;而消极情绪则会限制个体的思维范围,减少灵感的产生。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也是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中的关键点。

一项研究发现,情绪化的事件更容易被记忆,人们更容易记住与其情绪体验相关的信息。

这说明情绪对记忆编码和提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情绪也能够调节个体对信息的注意力分配,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专注度,从而促进信息的加工和存储。

二、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对情绪的调节和产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解释会影响其对事件的情绪反应。

例如,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释可能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相同的情境,如果个体对其进行积极解释,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如果个体对其进行消极解释,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这表明认知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认知也能够影响情绪的快速调节。

个体对情绪产生的认知评估,例如对情绪的解释和判断,会影响其对情绪的调节策略。

一项研究发现,积极的认知评估可以减少负性情绪的体验,提高情绪的恢复速度;而消极的认知评估则会加重负性情绪的体验,延长情绪的持续时间。

这表明个体对情绪的认知评估可以通过调节情绪调节策略来影响情绪的体验和调节效果。

三、认知和情绪的相互调节认知和情绪相互作用并不是单向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

海马体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海马体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海马体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海马体是大脑内部的一个重要结构,被认为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马体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

一、海马体的功能及结构海马体是大脑内部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大脑内侧颞叶中央,与记忆和情绪有关。

它由海马体皮层和海马体下部组成,与其他脑区通过神经纤维连接。

二、海马体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1.情绪记忆的形成:海马体参与将情绪与记忆相结合,形成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影响情绪的表达和情感反应。

2.情绪识别:海马体参与情绪的认知和识别。

研究表明,海马体的损伤会导致情绪识别的障碍,表现为无法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表达。

3.情绪反应的调节:海马体通过与其他大脑区域的连接,调节情绪反应的产生和表达。

它与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等区域相互作用,影响情绪的调节和情感反应的表达。

三、海马体影响情绪调节的机制1.神经回路的调控:海马体与杏仁核、下丘脑等区域之间形成神经回路,通过这些回路参与情绪的调节。

海马体的激活会引起杏仁核的激活,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前额叶皮质等区域的功能。

2.神经递质的调节:海马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神经递质释放区域,参与了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包括突触前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与个体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3.神经可塑性的调节:海马体参与了神经可塑性的调节,包括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形态的改变。

这些变化对于情绪调节的长期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海马体与情绪障碍的关系1.抑郁症:海马体的功能异常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体积通常减小,这可能与情绪调节的障碍有关。

2.焦虑症:海马体与焦虑症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的海马体活动增强,与焦虑情绪的过度激活有关。

3.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体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功能改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些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海马体结构和功能受损,这可能与情绪调节和记忆障碍密切相关。

总结评价情绪理论

总结评价情绪理论

总结评价情绪理论引言情绪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们的思维、行为和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

情绪理论是研究情绪产生、表达和调控的一种理论框架。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情绪理论被提出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之一是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简介情绪理论是由Paul Ekman和Carroll Izard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

它认为情绪是一种对刺激事件产生的一个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是与特定的生理变化、表情和行为模式相关联的。

情绪理论主要关注情绪的本质、表达、产生和调节机制。

情绪理论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的框架:离散情绪理论和维度情绪理论。

离散情绪理论离散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离散和有限的类别,每种情绪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常见的离散情绪分类包括: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

离散情绪理论认为不同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基本情感构成的,并提出了基本情感的普遍性。

维度情绪理论维度情绪理论认为情绪可以通过几个维度来描述,最常见的维度是情绪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情绪可以被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极端,而不同的情绪可以在这个维度上进行排列。

维度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连续的,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来描述。

情绪理论的影响情绪理论对心理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首先,情绪理论对情绪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研究情绪的本质、表达和产生机制。

研究者可以利用情绪理论的框架来设计实验、制定假设,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其次,情绪理论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

情绪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客户的情绪并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情绪,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情绪理论为咨询师和治疗师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来应对各种情绪问题。

此外,情绪理论还对情绪智力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情绪智力是指人们识别、理解、应对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理论提供了一种框架来解释和评估情绪智力的构成和发展。

研究者可以使用情绪理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来研究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系统理论

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系统理论

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系统理论
心理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系统理论指的是人的情绪直
接影响着认知过程,而认知过程也会影响人的情绪。

这种系统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正在揭开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之间关系。

系统理论强调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
情绪状态会影响他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决策。

例如,情绪直接影响行为,比如一个人可能因为情绪不好而不愿意采取行动。

此外,情绪也会影响认知,比如一个害怕的人可能会忽略有利的信息,而一个高兴的人可能会更容易接受有利的信息。

另外,系统理论还告诉我们,认知也可以影响情绪。

例如,一个人的认知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极度的焦虑,从而影响他的情绪,比如他会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某个任务。

这种系统思考也可以解释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强迫症)。

心理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系统理论也提供了一些重要
的洞察。

首先,理论指出情绪和认知的相互影响是双向的,从而让我们可以明确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把情绪和认知汇集到一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状态并改善心理健康。

总之,心理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系统理论提供了一种
新的更加完备的解释,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状态提供了一条完整的系统途径,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情绪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

心理学情绪认知与行为的关系

心理学情绪认知与行为的关系

心理学情绪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学研究了情绪、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情绪是个体内在的、主观的情感体验,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

认知是指个体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考和推理等,它能够调节情绪的表达和行为的选择。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情绪可以影响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方式。

在积极情绪下,人们往往更加关注和记忆与积极刺激相关的信息,有助于积极情绪的维持和增强。

而在消极情绪下,人们可能会对负面刺激更加敏感,并更容易产生消极的认知偏差,如过度悲观和自我否定。

此外,情绪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愉快的情绪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而焦虑和压力则可能影响决策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一方面,认知过程也能够调节情绪的表达和调适。

个体会对外界刺激进行评估和解释,从而产生情绪反应。

认知评估的过程包括对刺激的注意、解释和期望,并通过将刺激与个体的价值观、目标和期望相匹配或不匹配,使得个体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如果一个人将某个事件解释为对自己的威胁,他就有可能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而如果他将同样的事件解释为挑战和机遇,他就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激动和兴奋的情绪。

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行为来体现。

情绪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反应,如悲伤情绪会导致人们的动作迟缓和言语减少,而愤怒情绪则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

同时,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情境来调节情绪和认知过程。

个体可以通过寻求社交支持、锻炼身体和参与愉快的活动等方式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对认知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心理学研究了情绪、认知和行为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情绪可以对认知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认知过程也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表达和调适。

行为则是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媒介,通过改变情境和自身的行为反应,影响情绪和认知的运作。

进一步研究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关系,对于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记忆概念是什么

心理学中的记忆概念是什么

心理学中的记忆概念是什么记忆是指人类记住和保持经验、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心理学中的记忆概念非常重要,理解记忆的过程对于了解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基本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记忆的概念,包括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以及记忆的影响因素。

首先,按时间范围划分,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人们在接受刺激后的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的有限数量的信息。

短期记忆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输入,涉及到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长期记忆是指能够持久保存的信息,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指意识下能够回忆和再认的记忆,主要包括语义记忆和事实记忆。

隐性记忆是指无意识或难以回忆和再认的记忆,主要包括程序性记忆和条件反射记忆。

其次,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指将外界刺激转化为可供记忆的形式。

编码涉及到感觉、注意、语义等多个过程,主要由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参与。

存储是指将编码后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便日后检索和回忆。

存储分为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前者主要通过海马体等脑区实现,后者则涉及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检索是指从存储中恢复出所需的信息。

检索可以通过主动回忆或被动识别的方式进行,涉及到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和网络。

此外,记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情境依赖性、情绪依赖性以及记忆误差。

情境依赖性是指记忆的检索依赖于记忆编码时的环境和情境。

当人们在编码和检索记忆时,如果环境和情境相似,记忆的表现更好。

情绪依赖性是指人们容易记住和回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

情绪可以增强记忆的编码和存储,同时也影响记忆的检索。

记忆误差是指在记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变形。

记忆误差可以由个体因素、事件因素和信息本身的特点等多个因素引起,例如时间因素、信息差异、干扰和重建等。

另外,大脑中的海马体和杏仁核在记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马体是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关键结构之一,它通过与大脑皮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记忆的存储和检索。

海马体与情绪调节情绪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马体与情绪调节情绪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马体与情绪调节情绪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海马体是人脑内重要的情绪调节中心之一,同时也在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与情绪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从海马体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海马体对记忆的影响以及情绪与记忆在海马体中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海马体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海马体作为情绪调节的关键结构之一,可以通过与下丘脑、杏仁核等大脑区域的相互连接,对情绪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当人处于焦虑或抑郁等情绪状态时,海马体的功能活性会发生相应变化。

海马体被认为参与了情绪记忆和情绪调节的整合过程,它能够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和识别进行调节,从而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

此外,海马体还可以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影响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进一步调节情绪状态。

二、海马体对记忆的影响海马体在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被认为是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的关键结构之一。

海马体的损伤或病变可以导致记忆功能的受损。

研究发现,患有海马体受损的患者在空间学习和记忆任务中表现出明显的困难。

而对于健康人来说,海马体参与了新信息的编码过程,可以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存储,形成记忆的基础。

此外,海马体还能够通过与其他大脑区域的连接,参与到记忆过程的不同阶段,如记忆的检索和再认。

它与大脑皮质的相互作用,使得记忆能够得以巩固和提取。

因此,海马体在记忆的整个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情绪与记忆在海马体中的相互作用海马体既参与了情绪的调节,又参与了记忆的形成和存储,情绪与记忆在海马体中展现出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情绪状态可以对海马体的记忆功能产生影响。

高度情绪化的体验事件会使情绪与记忆紧密结合,促进记忆的形成与存储。

而情绪状态的消极变化则可能干扰海马体的正常记忆过程,导致记忆问题的出现。

另一方面,海马体对情绪的调节也会对记忆产生影响。

海马体的情绪调节作用能够影响记忆的加工和注意力的分配,进而影响记忆的存储和检索。

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原理 -回复

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原理 -回复

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原理-回复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原理是指情感与认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中,情感和认知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分步骤回答有关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原理的问题,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一步:理解情感和认知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情感和认知的含义。

情感是人类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

认知则是指人类的知觉、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涵盖了知觉、注意力、记忆、思考、推理等各个方面。

第二步:情感对认知的影响情感对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情感可以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引导我们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

例如,当我们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时,更容易注意到周围的积极信息,而在消极情绪下更容易注意到周围的负面信息。

情感还可以调节我们的记忆过程,情绪激发的记忆更容易被保留和回忆。

此外,情感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推理和判断过程,根据情感的不同,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偏见和决策结果。

第三步:认知对情感的影响认知对情感的影响同样重要。

我们的观念、信念和评价会对我们的情感体验产生影响。

例如,对于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部分源自于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和解释不同。

此外,认知也可以调节情感的表达和调控。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认知调控,我们可以改变情感的强度和方向,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提高情感的适应性。

第四步: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情感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

情感可以影响认知,同时认知也可以调节情感。

例如,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认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认知狭窄和思维僵化。

在情感调节方面,认知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如情绪调节、情绪表达和情感病理的处理等。

此外,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也受到文化、个体差异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五步:应用和研究领域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探讨情绪状态对记忆的影响时,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症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既有助于对情绪障碍本身的了解,又考察了情绪与记忆的脑机制。大量研究显示情绪障碍与情绪刺激的异常加工有关,并且这种异常加工会易化负性情绪的产生,促进情绪障碍者对抑郁事件的回忆。近年来,研究者广泛调查了这种异常加工的神经机制,发现抑郁症病人对负性情绪材料的记忆增强。这被认为是一种与抑郁心境相关的情绪内容识别能力提高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期待效应”或“心境一致性效应”。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的研究表明,在重度抑郁症病人的记忆编码阶段,正性词诱发的 ERP波幅要明显低于负性词和中性词 [6]。将刺激材料从情绪词换成表情面孔后,也得出相似的结果,在记忆的保持阶段,正常组对负性面孔表现出明显降低的慢波( slow wave,SW),而抑郁组的 SW在负性面孔和正性面孔间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抑郁症病人加强了对负性面孔的加工[7]。还有证据表明,与正常被试相比,抑郁症病人的情绪记忆相关脑结构(如,杏仁核,前额皮层)表现出对悲伤面孔的神经活动增强,高兴面孔的神经活动减弱 [8]。这些结果均提示抑郁症病人的认知缺陷可能是源于大脑对正性信息加工的减弱,对负性信息加工的增强。
2 情绪和工作记忆
Baddeley和 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概念。Baddeley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系统,它为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复杂任务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根据 Baddeley的工作记忆的认知结构模型,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工作记忆系统 ——词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和空间工作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分别负责处理词语和空间信息,二者是双分离的[9]。
3 参与情绪和记忆相互作用的脑结构
探讨情绪和记忆相互作用脑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位于内侧颞叶的 2个记忆系统:杏仁核和海马。杏仁核是情绪记忆最重要的脑结构,被认为是整个情绪记忆神经网络的核心。经典的观点认为杏仁核主要在情绪记忆的编码和编码后阶段发挥作用,当情绪事件发生时,编码阶段创造了最初的记忆表征;事件结束后,巩固阶段继续影响着记忆表征,直到巩固阶段结束前,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一直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的[16]。杏仁核对情绪记忆编码的影响是通过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增强来实现的,增多的注意资源使得情绪刺激更好地获得记忆表征。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在加工情绪相关的面孔,特别是带有恐惧表情的面孔时,杏仁核会明显激活,这被认为与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增强有关[17]。新近,Amaral等人发现杏仁核和感觉皮层区有着相应的联系[18]。在对恐惧面孔进行反应时,杏仁核表现出的活动非常类似于视觉皮层的活动,这为杏仁核影响注意提供了确切的证据。杏仁核能对环境中快速变化的情绪刺激进行自动加工,在刺激加工的早期获得情绪信息,然后通过反馈来加强情绪事件的知觉编码,进而影响了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加工 [19]。记忆的编码后加工,即记忆巩固,主要是在海马中完成的。海马对情境记忆(episodic memory)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它控制了被人类称作“记忆”的东西,就是说按“意愿”去回忆事件。最初杏仁核和海马被认为是归属于两个独立的记忆系统,有着其特定的功能。然而在情绪状态下,两个系统进行着精细且重要的交互作用。情绪唤醒诱发了应激激素的释放,应激激素激活了杏仁核的肾上腺素受体,这些受体的活动操控了激素对海马巩固效应的影响[20]。Nature报告了一个著名的神经递质调控研究,发现对正常人注射 β-肾上腺受体阻断剂,会削弱情境记忆中情绪信息的编码和保持,这种结果就和直接损伤杏仁核是一样的[21]。可见,杏仁核能够调节海马依存性记忆的保存,而当情绪刺激发生时海马又能对事件的情绪色彩形成心境表征进而影响杏仁核的反应。尽管海马和杏仁核是两个独立的记忆系统,但是当情绪遭遇记忆时,他们便协同工作[22]。
分类号 B842
在探讨情绪和记忆的关系时,常常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情绪怎样影响我们的记忆?什么情绪可能加强我们的记忆?什么情绪通常削弱我们的记忆?当我们考虑到情绪的复杂性时就会发现这是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首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需要包含两个截然不同的因素:所要回忆的信息本身所包含的情绪内容以及学习和记忆时的心境(mood),即通常所说的情绪状态。另外,在各种情绪理论中,情绪通常被看作包含着两个垂直的维度:效价和唤醒度。而记忆按照保持信息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长时记忆( long-term memory)和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这样使得情绪和记忆的关系问题变得越发复杂。本文尝试着将近几年此方面的重要研究结果加以简单的评述,特别强调了情绪唤醒对杏仁核的影响,以及杏仁核与其它内侧颞叶结构和前额叶的相互作用。文章中包含了多种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情绪障碍或缺损病人的研究,神经生理学以及神经影像学的研究。
情绪和记忆的相互作用1,31,2
李雪冰 罗跃嘉
1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3 (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要
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一直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情绪和记忆的研究,着重讨论了情绪在记忆中的作用、情绪影响记忆的途径以及参与情绪和记忆交互作用的脑区;特别强调了情绪唤醒对杏仁核的影响,以及杏仁核与其它内侧颞叶结构和前额叶的相互作用。关键词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情绪内容,情绪状态,杏仁核。
看起来,记忆是根据愉快和不愉快、唤醒和非唤醒的情绪内容区别对待的,但实际上,这个一般规则会随着年龄和性别差异发生改变。Comblain等人调查了年龄在与情绪相关的自传式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中的作用 [4]。实验中,青年人和老年人被要求对正性、中性和负性三种情绪类型的事件各回忆出两件。之后通过比较不同感觉通道(如视觉、味觉)和情境(如地点、时间)的特征,发现不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他们的情绪记忆(不论正性还是负性)都比中性记忆包含了更多的感觉和情境上的细节。然而,老年人的负性记忆却联系着一个非常高的积极感受( positive feelings)。这样的结果说明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情绪对自传式记忆的影响是相似的,不同的是老年人倾向于采用一个更加积极的观点来重新评估负性记忆。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女性比男性能更好地记住情绪事件, fMRI研究为此提供了神经解剖学的客观证据。Canli等人要求被试评估中性和负性图片的情绪唤醒度,同时进行 fMRI扫描。3周后进行再认测验。结果情绪唤醒度高的图片记忆比唤醒度低的好,女性比男性好[5]。观察功能像发现,对之后证明是成功记忆的图片进行编码时,男性和女性激活了不同的神经环路。男性比女性更多地激活了右半球杏仁核,而女性较男性却更少地激活了左侧杏仁核。当进行情绪唤醒评估和情绪唤醒图片的后继记忆时,女性参与的脑结构更多,这可能就是女性的情绪记忆强于男性的神经基础。
以这些假说为基础的研究发现,诱导的负性情绪对正常人的词语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是不一样的[11,12]。Lavric等人通过威胁诱导],结果发现诱导的焦虑仅仅损伤了空间 n-back任务的表现,并未影响到词语任务,可见负性情绪选择性地影响了空间工作记忆。但是,导致这种选择性影响的机制还不清楚。 Shackman假设情绪和记忆的冲突可能是因为皮层的功能重叠,如负性情绪和空间工作记忆都存在右半球优势,故而产生相互影响 [12]。Lavric则认为冲突也可能不是针对皮层的区域竞争,而是对某种认知资源的竞争,如注意资源 [11]。负性情绪占用了大量的注意资源,而这种注意资源在空间工作记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空间工作记忆功能受损。 ERP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一些的神经生理学证据。Li等人在一个延迟样本匹配任务中,使用图片诱导正常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保持阶段的 ERP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头皮前部的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s,LPC)只在空间任务中受到负性情绪的影响,平均波幅显著降低;在词语任务中,则不受情绪的影响[13]]。这说明负性情绪选择性地影响了空间工作记忆的保持功能。另外,这种对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从刺激消失后 200ms就已出现。P200成分被认为与早期注意资源分配有关,因此负性情绪对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负性情绪限制了空间工作记忆中所需的注意资源造成的。
1 情绪和长时记忆
关于情绪内容在长时记忆中的作用,有着一些经典的观点。例如,通常我们对有情绪色彩的事比枯燥的事记忆得更加深刻;对愉快的事会比不愉快的事记得更好。在许多采用自我报告方法的研究中,被试都宣称他们能够清楚记住情绪事件,并且与无情绪的事件相比,他们能生动地提取情绪事件的各种细节[1]。最近的研究焦点就被集中在事件的情绪内容是否能影响我们对事件细节的记忆。 Kensinger等人[2]让被试学习包含中性物体(如气压计)和负性物体(如手榴弹)的两类图片,图片的学习时间有三种: 250ms、500ms、1000ms。再认时,被试需要判断图片是否“相同”、“相似”或“新的”。结果显示,被试对负性图片比中性图片能更加准确地加以判断,并且当图片的学习时间足够长时,情绪内容对记忆的这种帮助就更为明显。就是说,一旦给予充分的加工时间,负性内容就能明显地提高对物体细节记忆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探讨效价和唤醒度对记忆的作用,他们还采用 fMRI和行为学方法,比较其效价和唤醒度,他们发现唤醒信息和非唤醒信息(两者效价相同)对于情绪记忆的增强效应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和神经基础[3]。前者依赖于杏仁核-海马通路,后者依赖于前额皮层-海马通路,暗示了调控机制的参与。行为学研究也得出,在分心任务中,并存的任务降低了非唤醒词的记忆增强效应。然而对唤醒词的记忆增强是自动加工的,即使在编码资源被第二个任务所转移的情况下。
情绪和工作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状态上,典型的研究方法是,先诱导被试进入正性或负性情绪状态,然后再完成工作记忆任务。但由于对正常人负性情绪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机理,于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上。90年代初,Eysenck和 Calvo提出的过程效能理论(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ory)[10]是解释焦虑等负性情绪怎样影响认知过程的重要理论。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焦虑对认知的影响是工作记忆受损引起的。这一结论可以简单解释为,焦虑被试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这种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反应会分散个体的注意力,从而消耗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导致要么降低正确率,要么增加反应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