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处-江苏地区农业科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6年,获中国植保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1);
4.2007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9);
5.200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15)。
长期从事细菌-植物互作、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农药、重金属快速检测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工作。取得的主要业绩如下:
1.在细菌-植物互作方面,阐明了水稻黄单胞菌多个毒性因子的致病机制,揭示了细菌Ⅲ型效应蛋白的新功能和新靶标;解析了水杨酸及其关键调控因子对细菌识别以及诱导植物抗病反应的分子机制;建立了区域性水稻细菌病害绿色0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
豆类作物育种
研究员
所长
1.2018年,获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11);2.2018年,获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14);
3.2017年,获省级农技推广三等奖(2/17);
4.2015年,获部级科技一等奖(6/11);
5.2015年,获国家政府友谊奖(国内第1/24);
6.2015年,获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9);
首次在国内建立抗豆象、抗叶斑病高通量表型技术,发现绿豆花开张、雄不育资源并创制世界上首个绿豆杂交种,比现有品种增产30%,育种效率提高3倍,实现绿豆科技革命的重大飞跃。育成南方地区首个抗豆象抗叶斑病品种苏绿2号,联合选育的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近1800万亩,增收23亿元,相关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国际合作奖等近10个各类奖项。
2.在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在溶杆菌新型活性物质鉴定、生物合成和遗传调控研究以及新型抗生素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3.在农药、重金属快速检测方面,构建了一种新的免疫检测技术体系,实现了从源头半抗原设计和抗体创制, 到检测技术建立和终端检测产品研发应用的全程创新,为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拟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候选人情况汇总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工作单位
毕业院校
学历
从事专业
职称
职务
获奖、荣誉情况
主要业绩摘要
(500字以内)
1
刘凤权

1964.1.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
植物病理学
研究员
所长
1.2017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1/11);
2.2017年,获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12);
1962.0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学院
本科
甘薯育种
研究员

1.201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11);
2.2018年,获古巴农业部甘薯合作专家杰出贡献奖(1/1);
3.201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1);
4.2017年,获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二等奖(13/14);
5.2019年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从事甘薯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各类奖项13项,其中部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1项,国际合作奖1项,江苏省农科院一等奖2项。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各类研究课题7项,主持育成甘薯新品种13个,获得国家新品种权15个,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编著作4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主持育成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800多万亩,2019年被江苏省农科院评为科技服务先进工作者。与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了中韩联合实验室,与古巴开展了甘薯联合育种,为古巴提供了防治甘薯蚁象的综合防控技术,多次到古巴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被古巴农业部授予甘薯合作专家杰出贡献奖。
现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甘薯学科学术带头人,二级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
4.研究开发生防产品2个,农药免疫检测产品30个。在Cell Host & Microbe, Molecular plant, Nature plants, Trendsin plant scienc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件,制定省地方标准7项。
5.水稻细菌病害区域性防控技术模式、HSAF生防制剂以及农药快速检测产品在全国1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育成我省第一个国审优质高蛋白早熟春大豆品种苏豆8号及干青兼用大豆品种苏豆18,比对照增产10%以上,年增产大豆3000万公斤以上,近十年来系列新品种累计在省内推广12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带动了我省高蛋白食用大豆发展,获得2016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另外选育豇豆、四季豆、蚕豆、豌豆等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新品种26个,有力地推动豆类产业的发展。
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制订国家和省级标准6项,获得品种权3项,授权专利8项。建立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中加联合实验室、农业部中泰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外专局引智示范推广基地等国内影响较大的豆类国际合作平台,联合培养各类人才100多人次,奠定豆类研究国际领先地位。
3
谢一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