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

合集下载

宿迁市湖滨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旅游策划

宿迁市湖滨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旅游策划

宿迁市湖滨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旅游策划一、引言宿迁市湖滨新区地处江苏省中部,是一片拥有丰富资源和悠久历史的宝地。

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制定一个全面规划和策划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宿迁市湖滨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规划以及重点项目的旅游策划,希望能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二、总体规划1. 概况宿迁市湖滨新区地处长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

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示范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规划内容(1) 宏观定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灵魂,以旅游创新为动力。

(2) 发展目标:力争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重点任务: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旅游名镇名村,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三、重点项目旅游策划1. 沿江生态带建设(1) 规划建设多条生态长廊,打造湿地公园、生态农庄等吸引游客的景点。

(2) 强化自然保护,开展生态修复,保护江河湖泊水系。

2. 建设文化主题小镇(1) 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具有独特主题的文化小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

(2) 开展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吸引游客参与。

3. 打造特色民宿(1) 鼓励当地农民转型发展,建设特色民宿,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

(2) 开展民宿体验活动,如采摘果蔬、制作手工艺品等,增加游客互动。

4. 开发旅游线路(1) 联合当地景点,推出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强化景区间的交通连接,方便游客畅游整个旅游示范区。

四、总结宿迁市湖滨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和策划需要全面考虑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

只有在统筹规划、精心策划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提升当地形象和吸引力。

希望宿迁市湖滨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蓬勃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的旅游热门目的地。

宿迁市主城区范围商业中心空间格局分析研究

宿迁市主城区范围商业中心空间格局分析研究

单位:个
生活服务
金融消费
2018 年 2020 年 2022 年 2018 年 2020 年 2022 年 2018 年 2020 年 2022 年 2018 年 2020 年
854
848
943
884
1 436
982
2 103
1 501
2 205
1 561
2 751
1 260
1 896
553
1 537
[7] 谢顺 平, 冯 学 智, 王 结 臣, 等. 基 于 网 络 加 权
Voronoi 图分析的南京市商业中心辐射域研究[ J] . 地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便利了各种数据的获取与分
析,就商业中心分析而言,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也是多
样化的,因而利用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城市商业中心
的空间格局分析逐渐成为地理学的重点方向与热点之
一。 除了利用传统的数据,微媒体的兴起也成为志愿
者地理信息(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也不断成
参考文献
[1] 邢汉发,曹芳洁,郭旋,等.基于 POI 数据的北京市
商业中心识别与空间格局探究 [ J] . 地理信息世界,
2019(1) :6 - 10.
[2] 浩飞龙,王士君,冯章献,等.基于 POI 数据的长春
市商业空间格局及行业分布[ J] .地理研究,2018(2) :
格局的分布标志着城市的业态分布与发展重心。 文章以商业中心空间格局分析为切入点,依托 2018,
2020,2022 年 3 期兴趣点数据,研究宿迁市主城区( 宿豫区、宿城区) 商业中心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通

基于理性思维与感性构思的新城规划与设计——以宿迁市湖滨新城概念规划国际征集为例

基于理性思维与感性构思的新城规划与设计——以宿迁市湖滨新城概念规划国际征集为例

23 3 . 号方案 ( 4 图 )
提 出新城功能定位 综合性新城 区。 以 条码城市 的设计理念 ,强调原 生态的 自然环境 +鱼骨状的空间结构 ,以此提供 富有成长性 的新城空间架构 . 体 现各组团发展机会 的均 等性 以及 设施共享的均等性 。 主要特点 :较好地 处理 了城市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 护之 间的关系 .利于湖 滨新城 与主城 区联系和 实施 有序发展 ;注重 对湖滨地 区的保护 ,留出了较充足的 滨湖绿带 ,有利于骆马湖水体保护和滨湖新城未来环境 品质 的提升 。
图2 1 号方案
Fi . a n n c e o 1 g 2 Pl n i g s h me N .
和 反规划”的设计方法 .结合基地特征开辟 自然的生态廊道 ,于湖滨与城市建 设用地 之间设 立绿化缓 冲区。提 出了浮岛 、生态型居住的设计概念 。
北部生态旅游组团的 集 中分散式 的组团空间结构形态。
主 要特 点 :对基 地 环 境 进 行 了较 细致 的分 析 , 重 与 基 注
地现状条件的结合 , 总体规 划结构合理 , 土地利 用组合类型 多样 ;规划内容全面 ,有一定的深度 :城市设计手法娴熟 .
【 文章 编号】 1 0 —1 2 2 07 0 —0 8 —0 2 9{ 0 ) 6 0 8 5 0 3 【 中图分类号】 T U9 84 【 文献 标识 码】B
大运河与主城接壤 ,总面积 8 ( 1 现状 用地 中包括 1m 图 ) k 小部分城镇建成 区、约 1k 0m 高教 园区.村庄 用地和少量耕 地 .同时已形成 四纵十三横 的道路系统 。 江苏 省 十一五 ”规划 明确提 出重点加大对宿迂 的扶 持, 为增强城市发展 的动力 ,宿迁市委 、 市政府提 出了 ” 引 湖纳 山 的空 间发展战略 , 在此背景下 , 0 6 5 20 年 月宿迁市 规划局组织 了宿迁市 湖滨新城概念规 划国际征集 ,希望通 过征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方案 ,明确湖滨新城 的功能定位 , 确定适宜的开发规模 ,探讨科学合 理的空间结构 、土地使 用 、交通组织 、滨水资源利用 、生态保 护等 ,为该地 区下阶 段的规 划和 开发建设 提供 技术支撑 。

宿迁市城市建设经验对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宿迁市城市建设经验对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宿迁市城市建设经验对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8月上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卫东同志带领市建委、市规划局等单位负责人赴宿迁进行学习考察,以探求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破难之法,促进我市城市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宿迁市下辖两区三县,市域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总人口526万,建市之初,中心城区面积仅13.3平方公里,人口14万,城市化率仅为12.5%。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宿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65平方公里,人口达40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38%。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定位城市。明确将宿迁市建设成为滨水旅游城市、绿色生态城市、新兴工商城市、创新创业城市的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和两湖两河水上城、酒都花乡休闲城、蓝天绿树宜居城的城市形象定位。二是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1996年,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模式为依托老城、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2006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新确立了城市发展模式为分散组团式:大力实施北扩西进、南拓东延、引湖纳山战略,全力推动中心城区的六大片区综合全面发展,形成开敞型、片区式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三高、三化、三精”的战略,即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工程管理精细、精心、精品的城市建设标准,大力推进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使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三是城市建设载体多、框架大,发展潜力大、空间足。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大力依托县区政府和各类开发区。目前宿迁中心城区各类开发区总数达到7个,规划总用地面积近350平方公里,为宿迁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超前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为基本手段,不断拉大城市建设框架,扩展城市发展空间。目前具备“五通一平”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达220平方公里,为宿迁下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实施群马拉车发展战略,在保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多项措施,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各显其能,各负其责,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竞争,共同参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四是积极整合城市资源,打造特色城市。深入挖掘生态资源,打造绿色城市;深入挖掘水资源,打造滨水城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城市。五是规划编制工作投入大、水平高、覆盖全。提出将中心城市规划区由180平方公里拓展到2108平方公里的全覆盖战略,规划编制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2006年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湖滨新城概念性规划及古黄河滨水地区概念性规划的国际征集工作,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六是规划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制度健全、管理严格。高度重视规划管理机构、队伍和设施建设。规划局与建设局分设,为正处级建制,同时在城市各个片区成立4个规划直属分局,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投入近600万元建设了标准较高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规划管理决策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形成了高效的行政决策机制。成立城乡规划顾问委员会,聘请了近20名规划专业资深人士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高参”。建立了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对规划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把关,保证规划决策更加科学。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决策体系。利用政府网站等多种载体对各类城乡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公示,完善规划听证工作制度,选聘了50名长期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和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作为城乡规划协管员和规划协会顾问,定期参加规划设计方案审查。规划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先后出台了《宿迁市中心城市规划八大管理规定》、《宿迁市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评审办法》、《宿迁市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管理规定》、《宿迁市城乡规划管理调整变更事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并严查重处违规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七是城市房地产开发和房屋拆迁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区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心城市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高层建筑发展的通知》等文件来鼓励房地产市场发展。鼓励大项目建设,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稳定房价。重视抓好住房保障。今年,宿迁市共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80余万平方米。2005年以来,中心城区共完成房屋拆迁近300万平方米。其主要经验为:创新管理方式,化解拆迁矛盾,将服务关口前移,全面推行行政裁决前调解制度,强化补偿安置,增强保障力度。一方面适时提高补偿标准,另一方面还全面强化拆迁安置,由政府统一兴建拆迁安置小区,先进行拆迁安置,再实施净地出让,同时为拆迁安置户建设定销商品房小区,售价比同区位普通商品房低20%以上,切实保障了被拆迁人住房需求。

宿迁简介PPT课件

宿迁简介PPT课件
信息设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宿迁市积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信 息化水平。
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
环境保护
宿迁市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监测 和治理,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
生态修复与建设
宿迁市积极推进生态修复与建设工作,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出行
宿迁市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蕴。
04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洪泽湖湿地公园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 源和美丽的湖光山色。
骆马湖
宿迁市内最大的内陆湖泊,湖面宽阔,水质清澈, 是水上运动和休闲的好去处。
三台山森林公园
宿迁市内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拥有茂密的森林、 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山水景色。
人文景观
项王故里
西汉名将项羽的故居,保存了大量与项羽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 遗存。
业转型升级。
区域发展战略
宿迁市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同时积 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争取更多的 发展机遇。
创新驱动战略
宿迁市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 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提 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03
文化教育
教育体系
01
02
03
宿迁教育体系概况
宿迁市拥有完善的教育体 系,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 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
农业
宿迁市的农业资源丰富,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 作物为主,同时还有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
旅游业
宿迁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包括洪泽湖、骆马湖、 三台山等自然景观和项王故里、宿北大战遗址等人文景观, 旅游业已成为宿迁市的重要产业之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17•【字号】苏政复〔2023〕18号•【施行日期】2023.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18号宿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宿政发〔2023〕8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宿迁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酒都电商名城、“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宿迁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02.2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43.0210万亩(含易地代保任务5.01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070.972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856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积极融入淮海经济区,共同建设陆桥东部联动带、大运河文化魅力带、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

加强毗邻地区生态共保,共建江淮湖群生态绿心,推进环洪泽湖、环骆马湖以及大运河、古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

持续加强“江苏大粮仓”建设,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构建合理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培育市域副中心城市,优化提升县域中心城市,推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

苏北地区镇村布局规划动态调整探索——以宿迁市中心城市为例

苏北地区镇村布局规划动态调整探索——以宿迁市中心城市为例

苏北地区镇村布局规划动态调整探索——以宿迁市中心城市为例摘要:随着我国机构改革背景下新型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镇村布局规划已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因此也面临着编制目标、编制思路以及编制办法的转变。

本文以《宿迁市中心城市镇村布局规划动态调整》为例,通过镇村布局实施评估、底线管控思维影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格局体系传导以及分类管控等角度,阐述了新的发展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动态调整的编制思路和方法,结合《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技术指南(试行)》,提出村庄分类管控措施。

关键词:镇村布局;动态调整;管控引导1前言2019版镇村布局规划实施以来,宿迁中心城市大部分村庄发展与建设有序开展,但短期内也暴露出部分其他一般村被撤并、村庄特色资源保护不力等问题。

为此,迫切需要对现版镇村布局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并基于农房条件改善,加强村庄管控引导,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规划在对宿迁市中心城市现状镇村发展进行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估现行镇村布局规划的实施情况,深入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为中心城市镇村布局规划及后期村庄规划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希望借助在宿迁的规划实践探讨新的发展背景下苏北地区镇村布局规划动态调整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2市域视角下分析“人-地-村”关系,研判规划发展村庄总数通过对宿迁市2009至2020年的村庄用地集聚度分析,宿迁市乡村用地分布集聚水平空间分异明显,东南部区域乡村用地分布较为集聚,而西北部区域相对稀疏。

总体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

规划通过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将乡村用地逐渐向镇区、城区以及新型农村社区集中。

经与市农房办对接,落实“8年改善21万户”计划,根据农民进城入镇留村意愿的摸底调查,预测中心城市25个乡镇(涉农街道)的进城、入镇、留村人口总体成5:3:2比例,全市需要新增约140个规划发展村庄。

其中中心城市需要新增约36个规划发展村庄。

3探索镇村布局规划的年检机制,及时反馈实施动态3.1建立镇村布局规划实施评估体系选取4项一级评估要素,10项二级评估要素(见表1),建立针对上轮镇村布局规划实施评估体系,查找上轮规划偏差的原因,为后期规划的优化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宿迁市城市规划条例

宿迁市城市规划条例

宿迁市城市规划条例宿迁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位列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百强。

城市的发展是与城市规划分不开的,那么你知道宿迁市城市规划条例是什么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宿迁市城市规划条例有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宿迁市城市规划条例一、城市定位与规模(一)城市定位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幸福田园城市。

(二)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期末市域常住人口约6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427万人,城镇化水平约70%。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1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30万人。

2、用地规模(1)市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2020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40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不得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范围,强化全域范围内的土地集约利用,划定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管理,逐步降低人均建设用地规模。

(2)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8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56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左右。

二、区域交通设施协调强化“四海”意识,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构建“通江达海”新格局。

1、打通东向出海通道,对接“一带一路”与沿海开发战略与连云港的衔接:包括宿连铁路、宿连高速公路、S245、S324、S326、S344以及宿连航道;与淮安、盐城的衔接:包括徐宿淮盐铁路、新长铁路、宿淮铁路、京沪高速公路、淮徐高速公路、G205、S303、S330、S346、S347、京杭大运河以及淮沭新河。

2、构建西向货运通道,加强与西部地区的联系与徐州的衔接:包括徐宿淮盐铁路、淮徐高速公路、S250、S324、S347、京杭大运河以及徐洪河。

与安徽地区的衔接:包括合宿新铁路、宿淮铁路、泗宿高速公路、S303、S330、洪泽湖西南线以及淮洪新河。

3、完善南北向客运通道,加强与长江经济带、胶州湾地区联系与苏南地区的联系:包括宁宿城际、徐宿淮盐铁路-沿海高速铁路、新扬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

宿迁城市扩张方案

宿迁城市扩张方案

一、背景介绍宿迁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淮河下游地区,是江苏省的新兴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工业的发展,宿迁市逐渐面临城市扩张的需求。

二、当前问题目前,宿迁市城市扩张面临以下问题:1.土地资源有限:宿迁市总面积有限,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合理规划利用现有土地资源。

2.交通拥堵:随着人口增加和车辆增多,宿迁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需要有效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3.社会服务设施不足:随着城市扩张,宿迁市社区服务设施不足,市民生活便利性有待提高。

三、扩张方案为解决以上问题,制定以下宿迁城市扩张方案:1.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在城市扩张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土地用途,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

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宿迁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扩建、公共交通网络完善等。

特别是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减少私人车辆使用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 发展现代化社区服务设施推动宿迁市社区服务设施现代化建设。

增加社区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重点发展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设施,提供便捷的社区公共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4. 引导产业转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转移和集聚。

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逐步向城市外围或近郊区域转移,同时吸引并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

合理规划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推进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落实措施为了有效实施宿迁城市扩张方案,以下是具体的落实措施:1.成立相关部门组织专门负责城市扩张工作,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任务。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城市扩张方案的认知和支持度。

宿豫区陆运河规划方案

宿豫区陆运河规划方案
4.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三、规划原则
1.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合法合规。
2.生态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综合利用:发挥陆运河多方面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可持续发展:考虑长远发展需求,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内容
1.航道综合整治
(1)航道疏浚与拓宽:根据航行需求,定期对陆运河进行疏浚与拓宽,提高航道通行能力。
(2)航道线形优化:结合地理条件,优化航道线形,降低航行风险。
(3)航道基础设施完善:加强航道护岸、船舶停靠设施等建设,提高航道安全性。
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水环境治理:加强陆运河沿线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质。
(2)开展水环境治理,提高水质。
(3)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功能。
3.沿线产业发展
(1)发展临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宿豫区知名度。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4.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航道交通网络,提高陆运河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2)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一、前言
宿豫区位于江苏省宿迁市,陆运河作为区域内的主要水系,承载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本规划方案旨在系统梳理陆运河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规划策略,以促进陆运河及其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1.提升陆运河航道功能,增强水运经济活力。
2.改善陆运河生态环境,保障水系生态安全。
3.促进陆运河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实施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宿迁市中心城市发展轴及9个小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宿迁市中心城市发展轴及9个小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晓仰线(二级公路)
洋河——泗阳35公里轴带 内,跨京杭运河跨河通道只有 两座,运河两岸村镇交流不 便。
洋洋线 晓仰线
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5
2
发展现状
2.4 交通基础设施
2.4.3 内外交通衔接:内外通道衔接不畅 就城镇轴对外、内部交通衔接而言,宿迁国省干线绕越外环尚未形成,且中 心城区高快一体化衔接系统尚未形成,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干扰现象较为严重; 洋河中心城区与宿新高速公路的衔接尚未打通,接入较为不便;泗阳通过公路绕 越外环形成了干线公路的过境绕越,内外衔接较为顺畅。
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中心城区 中心城市 发展轴 洋河新城 泗阳县城 小计 副中心城市 沭阳县城 人口规模(万人) 150 40 50 240 70 2 1 城镇个数(个)
泗洪县城
来龙、龙河、贤官、 韩山、马厂、王集、 新袁、双沟、界集 若干特色乡镇 合计
40
小城市
95
9
特色镇
45 490
6、规划方案…………………………28
3
1
规划解读
1.1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根据规划,未来宿迁市域将形成“一极、两副、三带”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一极:以宿迁中心城区与沭阳县城为核心组成市域城镇发展极化地区; 两副:以泗洪、泗阳县城为市域城乡空间发展副中心; 三带:在市域形成沿徐宿淮、宿连、宿宁三个城镇发展带。
(2)泗阳县城:长三角北翼的绿色产 业基地;发展轴东部核心城市;生态 宜居的滨水城市。 (3)洋河新城:中国白酒产业基地; 现代新兴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市发展 轴中部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空间结构: 一轴:宿迁中心城市综合集 聚发展轴; 两带:环骆马湖、成子湖生 态旅游休闲带; 三心:中心城区(含洋北)、 洋河新城、泗阳县城; 多点:中心城市发展轴周边 城镇集聚点。

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分析一、宿迁市简介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于 1996 年建市。

下辖四县二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共111个乡(镇)、4个街道,1418个行政村。

总面积 8555 平方公里,2008 年低,人口数为 534.58 万人,GDP总量为655.06亿元,人均12289 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244.11 亿元, 农业总产值136.62亿元;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216.1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5.00亿元。

从多项经济指标在江苏省的地位看应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平时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

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

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高度71.2m,最低点海拔2.8m。

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659万亩,总人口515万,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

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公里。

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新长铁路、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宿邳一级公路正在兴建。

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公里,空港优势非常明显。

宿迁地处平原水网地区,沟渠纵横、水网密布,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水系发达,亲水性强,具有强烈水乡城市景观特色。

水体对宿迁市而言尤为重要。

其地处平原水网地区,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

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形成城水相依的优美景观,被誉为“水乡泽国,人间仙境”,为创造特色鲜明的城区环境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分析一、宿迁市简介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于 1996 年建市。

下辖四县二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共111个乡(镇)、4个街道,1418个行政村。

总面积 8555 平方公里,2008 年低,人口数为 534.58 万人,GDP总量为655.06亿元,人均12289 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244.11 亿元, 农业总产值136.62亿元;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216.1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5.00亿元。

从多项经济指标在江苏省的地位看应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平时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

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

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高度71.2m,最低点海拔2.8m。

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659万亩,总人口515万,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

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公里。

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新长铁路、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宿邳一级公路正在兴建。

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公里,空港优势非常明显。

宿迁地处平原水网地区,沟渠纵横、水网密布,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水系发达,亲水性强,具有强烈水乡城市景观特色。

水体对宿迁市而言尤为重要。

其地处平原水网地区,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

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形成城水相依的优美景观,被誉为“水乡泽国,人间仙境”,为创造特色鲜明的城区环境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开发区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开发区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开发区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9•【字号】宿政发[2012]76号•【施行日期】2012.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开发区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12〕7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市洋河新城,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开发区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现就加快全市开发区提档升级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利用境内资金与境外资金并重、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致力于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促进全市开发区由相对单纯的工业集中区向以产业为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转变”的建设发展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集聚为保障,全面推进全市开发区提档升级,为推进宿迁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市开发区基本建成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产业区。

力争经济总量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递增3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75亿元,年均递增3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5%;实际到账外资突破1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在调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快速增长,达到50亿美元,使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新兴产业集聚区、外商投资密集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迅速崛起的新城区。

具体目标为:1.固定资产投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

宿迁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宿迁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宿迁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宿迁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宿迁作为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近年来,宿迁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对宿迁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发展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宿迁的经济发展宿迁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然而,农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低效率、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与此同时,宿迁的工业也在逐渐崛起,特别是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较为迅猛。

然而,工业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宿迁的社会问题宿迁的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方面。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城乡之间、县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医疗服务水平也亟待提高,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医生队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

就业问题也是宿迁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四、宿迁的环境保护宿迁地处江苏省的腹地,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宿迁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宿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宿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楚文化、水浒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宿迁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然而,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仍然需要探索。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宿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六、宿迁的城市建设与规划宿迁的城市建设与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城市建设中,宿迁需要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同时,也需要关注城市的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七、宿迁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分析宿迁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些宿迁未来发展的方向。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培训方式选择
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如在线培训、集中培训、师徒制等。
培训效果评估
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 计划和内容。
06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设计
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减免税费、给予补贴 等方式,支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 、上市等方式筹措资金。
创新能力提升
开发区内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济发展目标设定
经济增长目标
到2025年,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实现年均增长 10%以上,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左右。
产业升级目标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提高开发区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本规划旨在明确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开 发区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推动宿迁市乃至江苏省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02
经济发展现状与目标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增长迅速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经济 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资 和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结构优化
开发区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 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 产业占比逐渐提高。
供电系统
建设稳定的供电系统,保障城市用电需求。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教育设施
建设足够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满足居民子女教育需求。
医疗设施
建设完善的医疗设施,提高居民医疗服务水平。
文化设施
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04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新型智慧城市
总体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5.17
•【字号】宿政办发〔2021〕17号
•【施行日期】2021.05.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宿迁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五届七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17日。

宿迁新城河滨项目设计方案(一)

宿迁新城河滨项目设计方案(一)

宿迁新城河滨项目设计方案(一)宿迁新城河滨项目设计方案项目背景•宿迁新城河滨项目位于宿迁市核心地段,毗邻长江河岸,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景观条件。

•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商业、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

•需要制定一个全面且可行的设计方案,满足市民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设计目标1.打造宜人的江河景观:充分利用长江资源,优化沿岸景观,营造宁静、舒适的水岸生活环境。

2.创造多功能公共空间:设计各种多样的公共活动场所,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包括休闲、健身、社交等。

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项目规划,采取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保护河滨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强化商业和文化氛围:将商业和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打造独特的商业街区和文化场所,提升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设计方案1. 江岸景观优化•利用原有河滩资源,打造沿江步行道、景观广场、观景平台等,提供市民赏景、休闲的场所。

•设计河滨公园,包括花坛、草坪、湖泊等景观元素,增添绿化和自然的氛围。

•设置游船码头,提供游船服务,让市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长江美景。

2. 多功能公共空间设计•在项目区域内划定多个公共活动区域,例如健身广场、儿童乐园、音乐喷泉等,满足市民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增设户外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器材等,鼓励市民积极参与运动,提升健康水平。

•设计文化广场和露天剧场,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活跃项目区域的文化氛围。

3. 生态环境保护•设计河岸防护措施,保护沿岸生态环境免受水污染和波浪侵袭。

•建设湿地公园,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增强生态多样性。

•配置智能灯光系统,合理利用照明资源,减少能源浪费和光污染。

4. 商业和文化街区设计•设计商业街区,规划商业综合体、特色小吃街、艺术品展示等,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购物和体验特色文化。

•为文化机构提供场地,设计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展示宿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吸引文创企业入驻,打造创意产业聚集地,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迁 517 万人口中,劳动
力 230 万人,常年在外打工 83 万人,可供输出的剩余劳动力
(1)后发优势 Strengths of underdevelopment
近 20 万人。宿迁拥有纺织、服
这是宿迁相较于苏南等发达地区的最突出的优势:
装、电子、机械等各类培训学
This is the most prominent strength:
消费品零售总额
人均可支配收入
总量
(亿元)
人均(元)
城镇
(元)
城镇 比值
农村
(元)
苏州市 606.2 4026 66422.0 9.0 821.4 13550.0 16276 2.3 8393
无锡市 452.8 2805 61947.9 8.4 701.8 15499.1 16005 2.2 8004
10 岁的宿迁还很稚嫩 — 城市知名度低、建成区规模 小、经济不发达、综合实力弱……
It is yong and little known with a small urban population and underdeveloped economy.
但年轻的宿迁充满活力 — 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突飞 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政府和群众 对谋划城市发展齐心合力……宿迁富于激情、富于爆发力!
宿迁市域现有人口 526 万, 总面积 8555 平方公里。
宿迁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尽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 一个地级市,宿迁今年刚好 10 岁。从 1987 年底撤县设市(县 级市)算起,宿迁作为县级市的历史也只不过 20 年。
As a prefecture level city, Suqian has a history of 10 years only.
49
5.2 传统产业发展战略与措施 Strategies fo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54
5.3 新兴产业发展总战略 Strategies for New Industries
58
5.4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Industrial Spaces Layout
60
5.5 工业园区整合与功能调整 Repositioning of Exisiting Industrial Parks 62
江苏省宿迁市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Conceptual Urban Development Plan for Suqian
目录
一、宿迁的现状、优势和挑战 The Context
1
1.1 宿迁的现状 At Present
1
1.2 宿迁的优势 Strengths
3
1.3 周边地区的竞争 Regional Competition
However, Suqi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low: its per capita GDP is only about 1/9 of Suzhou’s.
就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宿迁在江苏仍为最低。尽管差 距不像人均 GDP 一样以数倍计,宿迁的城镇居民收入也只有 苏南地区城市的 50%和苏中地区的 65%左右。
1.1 宿迁的现状 Suqian At Present
(1)年轻的城市 A Young City
宿迁:年轻的地级市
1996 年 7 月之前,宿迁为 县级市,隶属于地级市淮阴。
1996 年 7 月经国务院批准, 撤销县级宿迁市,建立地级宿 迁市,辖沭阳、泗洪、泗阳、 宿豫四县和宿城区,市政府位 于宿城区。2004 年 3 月,经国 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 豫区。宿迁市现辖三县二区。
100
8.1 对外重大交通设施构想 Major Regional Infrastructure
100
8.2 市内交通体系规划
104
8.3 宿新高速公路选址建议 Site for Su-Xin Motorway
105
8.4 运河外迁选址建议 Site for New Canal
105
九、城市设计策略与滨水区开发 Urban Design & Waterfront
10.1 城市营销策略 City Marketing
117
10.2 规划实施方案 Implementation of Plan
121
参考文献 Reference
125
2
江苏省宿迁市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Conceptual Urban Development Plan for Suqian
1. 宿迁的现状、优势与挑战 The Context
在经济结构上,宿迁到 2002 年才将“一二三”的产业 结构转变为“二一三”,2004 年转变为“二三一”,2005 年三次产业的比值为 26:45:29。新兴工业产业对国民经 济的贡献率较低,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目前在宿迁,第一 产业还是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宿迁的优势产业也大部 分集中在第一产业。
Suqian’s economy heavily depends on Agriculture.
2
江苏省宿迁市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Conceptual Urban Development Plan for Suqian
2005 年江苏省省辖市主要指标比较
地区
人口
(万)
地区生产总值
总量 人均 人均 (亿元) (元) 比值
校 255 所,每年可培训 7 万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 施“两后双百”工程,对当年 初中、高中毕业生,不能继续 升学的实行 100%培训,100%推 荐就业。
30
3.1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Strengths & Weakness
30
3.2 跟踪发展与创新发展 Following-up & Initiation
31
3.3 追赶与超越 Catching-up & Over-taking
32
四、空间与功能开发 Spatial Strategy
36
4.1 区域空间结构 Regional Structure
The urban eco-environment in Suqian is also
(3)落后的经济 Underdeveloped Economy
不可否认的是,宿迁的经济目前还很落后。以 2005 年 的人均 GDP 计,宿迁在江苏省 13 个地级市中排位最后,只 及苏州的 1/9、无锡的 1/8.4、南京的 1/5.5、全国平均值 的 1/2 左右。因此,尽管位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宿迁的经 济发展水平在国内仅属中下游。
连云港市 473.0 454 9596.2 1.3 164.3 3473.6 10006 1.4 3869
宿迁市 524.5 387.0 7378.5 1 109.6 2089.6 7208 1
3839
资料来源:各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宿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1.2 宿迁的优势 Suqian’s Strengths
南通市 772.5 1472 19055.0 2.6 453.9 5875.7 12384 1.7 5501
扬州市 454.8 922 20272.6 2.8 263.7 5798.2 11379 1.6 5215
泰州市 503.1 820.0 16298.9 2.2 233.0 4631.3 11122 1.5 5102
z 宿迁是江苏唯一一个没有酸雨的地区; It suffers no acid rain;
1
江苏省宿迁市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Conceptual Urban Development Plan for Suqian
z 宿迁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大天然淡水湖的地级市; It has two major lakes;
However, it has been growing very fast with rapid progress in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development.
后发优势、后起之秀、后来居上……这将ential of leapfrog growth.
z 宿迁所辖三县均为国家平原绿化先进县; It has a high forest coverage;
z 宿迁被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湾清水,淮海 经济区的一片森林,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 It is known as a clean land in eastern China.
近几年,宿迁城市建设也非常重视保护和突出宿迁优美 的生态环境特色,以建设“生态宿迁、绿色家园”为目标, 塑造“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滨湖城市形象。
六、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Strategy
64
6.1 城市生态化发展理念 Eco City Concept
64
6.2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5
6.3 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Industrial Growth & Environmental
6
1.4 宿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Challenges
9
二、宿迁发展的机遇、目标与功能定位 The Vision
13
2.1 宿迁发展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is
13
2.2 宿迁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Vision & Objectives
21
三、宿迁城市发展总战略 General Strategy
107
9.1 城市空间特色定位 Urban Space Charater
107
9.2 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Principles
107
9.3 滨水区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