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七章爱在人生中的地位导学案
爱在哪里教案
爱在哪里教案教案标题:爱在哪里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爱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故事和活动,培养学生对爱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爱的定义和不同形式的表达。
2. 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重要性。
3. 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故事或视频引入,让学生思考爱的含义,并引发他们对爱的讨论。
主体:2. 爱的定义和不同形式的表达:a.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爱的理解和经历。
b. 教师介绍爱的不同形式,如亲情、友情、帮助他人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形式在他们生活中的体现。
3. 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重要性:a.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爱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b. 学生分享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体验到的爱的例子,并讨论这些例子对他们的影响。
4. 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a.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如关心、帮助、分享等。
b.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情境下如何表达爱和关心他人。
总结:5.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爱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6.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写下他们对爱的新认识和承诺。
教学资源:1. 故事书或视频关于爱的故事。
2.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提示卡片。
3. 纸和笔供学生进行个人反思。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个人反思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认为体现爱的行为,写一篇短文或制作海报来展示。
2. 学生可以采访家人、朋友或老师,了解他们对爱的理解和经历,并分享给全班。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经历。
3. 在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时,确保学生的参与和舒适感,避免让学生感到尴尬或不适。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故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爱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爱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细节之处见真爱》导学案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着,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
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
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母亲身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爱的教育》一书,让学生感受教育的重要性,理解爱的力量。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至第四章:《爱的教育》前四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主人公安利柯的成长背景和他的家庭、学校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爱的教育》前四章,感受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理解爱的教育理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爱的教育思想,并联系自身进行反思。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爱的教育》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领悟爱的教育真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爱的教育》这本书,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安利柯的成长过程。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前四章内容,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书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领悟爱的教育理念。
4. 反思与感悟: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谈谈对爱的教育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爱的教育》后续章节。
六、教学内容第五章至第八章:《爱的教育》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讲述了安利柯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及他如何在教师和家长的关爱下克服困难、成长进步。
七、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爱的教育》第五章至第八章,体会到困难是成长的催化剂,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勇敢的态度。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分析主人公安利柯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方法。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安利柯在遇到困难时的情况,让学生感同身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书中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第一章:爱的教育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爱”的理解,引发学生对爱的教育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3.自主学习:学生自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二章: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作品中汲取教育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将作品主题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
2.新课导入:讲解《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
3.案例分析: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育智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作品主题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品主题思想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爱的教育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爱的教育》的教育意义。
2.学会运用作品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作品的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作品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发对作品教育意义的思考。
2.新课导入:讲解《爱的教育》的教育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教育理念和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作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教育过程中。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品的教育意义及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第四章:爱的教育的主要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爱的教育》中的主要人物。
7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7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主备人:王福华审核人:七年语文组日期:9.12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 3 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本文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学习重点】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朗读探究问题。
导学过程【课前预习提示】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
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
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
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七年级上册导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导学教案第一章:相识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2. 学习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2. 讲解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介绍,进行小组合作。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学习方法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内容】1. 学习七年级上册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2. 学习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七年级上册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2. 讲解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语文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2. 学习导学案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3. 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导学案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四章:数学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学习七年级上册数学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2. 学习导学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 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导学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五章:英语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英语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生命在爱中成长学案
班级:七年班姓名:
课题
生命在爱中成长
类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明确“爱”是促使生命继续成长的最重要的力量。
2.理解亲情、友情在生命中的作用。
3.学会感恩,明确感恩不需要理由,感恩是爱的回报。
过程
与Hale Waihona Puke 方法通过老师创设的充满爱心的学习情境,从我们自身生活感知,结合本课内容,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体验爱在生命中的力量,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习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
父母知道你的生日吗?
你知道父母最喜欢吃什么?
父母知道你最喜欢吃什么?
父母帮你洗衣服吗?
你经常帮父母洗衣服吗?
2.从你自己的答案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3.独自完成教材20页“我的感恩行动”
二、生活体验,感知明理
1.记忆搜索
关于“贵人”这一名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贵人”给予了无私的关爱,仔细想想你生命中的“贵人”,完成教材20页圆圈内填名字活动。
情感
态度
与
价值观
感悟自己成长的过程离不开父母、长辈,体会自己的成长是父母、长辈用心浇灌的结果,我们要感激父母长辈,热爱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
体验爱在人生命中的作用,要有感恩意识,学会感恩。
学习难点
将自己感恩的情感付诸行动,敢于在生活中表达出来。
学习指导
一、课前准备
1.请你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四、讲述故事,拓展延伸
讲述你知道的有关爱与感恩的小故事
五、归纳总结,内化升华
课后反思
2.美好共享
完成“小组共享”活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第【1】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语五年级上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设计希望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感悟,是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2)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
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4)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过程与方法:(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议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所包含的爱。
(2)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都是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他人的评价。
初中政治爱在人间的教案
初中政治爱在人间的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本质和价值,认识到爱是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爱去化解矛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1. 爱的本质和价值。
2.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爱是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
2. 引导学生学会用爱去化解矛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爱在人间的》。
2. 相关故事、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爱他人的感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人们为什么会彼此关爱?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总结:爱是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它能够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爱在人间的》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爱的本质和价值。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爱的内涵和作用,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们是如何展现爱的。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爱的力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方面的不足。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爱在人间的》第二部分,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
2. 制定一个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行动计划,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爱的本质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和行为表现。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3. 培养学生对爱的认识和体会,增强关爱他人和团队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 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阅读并理解《爱的教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爱的教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对《爱的教育》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获得对爱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2 教学手段1. 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辅助工具。
2.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作品,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3.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与展示: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4.2 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第二周: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第三周:写作读后感,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2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巧。
2. 针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人的爱_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家人的爱》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家人的爱》,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爱与责任,培养孝顺和互助的品质,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并能够体会家人间的温暖和关爱。
一、课文导入1. 引入: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家人对自己的爱和关怀。
2. 导入问题:你认为家人的爱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多大的影响?为什么家庭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二、课文进修1. 进修目标: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家庭成员间的爱与责任,领悟其中蕴含的亲情和温暖。
2. 进修重点:家庭成员间的干系和互动,家人间的爱与责任。
3. 进修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家人的爱》,学生了解故事中每个角色之间的干系,分析他们之间的亲情和责任。
三、课文拓展1. 情感体验:请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恩。
2. 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情景,演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和感受。
四、课后反思1. 思考问题:学生思考一下课文中家庭成员间的爱与责任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2. 反思总结:学生总结自己在家庭中的成长和收获,以及如何珍惜家人间的干系和爱。
五、拓展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恩。
2. 亲子互动: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分享课文内容,谈论家庭成员间的干系和互动。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效劳,体验互助和关爱的力量。
通过进修《家人的爱》,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培养孝顺和互助的品质,建立和谐的家庭干系,共同成长和奋斗。
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家人的爱与关怀,在家庭中获得力量和支持,成为一个更加刚强和温暖的人。
语文第七章爱在人生中的地位导学案
第七章爱在人生中的地位导学案一、目标导学(一)学习目标探讨领会爱的涵义以及爱在人生中的地位,树立“大爱”的思想。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爱的涵义以及爱在人生中的地位,认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增强“爱”的意识,,做一名心中有大爱的现代大学生。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案例等相关材料均可)先用三个词引出本章主题:“舐犊情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就是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常用字眼。
再用汶川地震、(四)学习方法1、了解导学案2、自学教材3、小组讨论4、完成测试、作业5、参加实践环节二、主动自学(一)具体要求:在自学教材规定内容时,要做好学习笔记,学习的成果要在小组讨论时进行展示。
疑难问题要拿到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二)规定的学习内容1、爱的涵义(1)自己对“爱”的内涵的理解(2)“爱”的范围(3)“爱”的表现2、树立“大爱”观念、增强“大爱”意识(三)学习重点1、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2、“爱”的涵义及理解3、“爱”的理念三、小组互学(一)具体要求:1、自学成果进行展示,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2、疑难问题主动提交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3、小组长将本组学习讨论交流情况做好记录,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全班,待进入下一流程解决。
(二)小组讨论参考内容(讨论内容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1、如何理解“爱”的涵义?2、如何理解“小爱”与“大爱”的关系?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爱”的关系。
4、大学生应如何做到心中有爱?(三)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四、选择助学(一)具体要求:1、任课老师根据组际间学习讨论交流的情况,将全班都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类,向学生提供助学资源,学生选择并利用任课老师提供的助学资源进行思考和学习,进一步解决疑难问题;2、上述步骤完成后,任课老师归纳精讲。
(二)本章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导学案、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测试、习题、参考文献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
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 能正确流利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能够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哪些是学生明显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引导提升的方面,以何种方式来引导,突破重难点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最多的方面。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一、整堂课下来,觉得呈现比较好的方面:1、首先我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从课题入手,抓住一个“戎”字,理解“戎”的字义,联系上下文解读课题。
2、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后全班一起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体会王戎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理解意思,读中领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初中爱的奉献教案
初中爱的奉献教案课程类型:思想品德课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奉献的含义,认识到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奉献。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教学重点:1. 爱的奉献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奉献。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爱?”引导学生思考爱的含义。
2. 学生分享对爱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爱的奉献”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爱的奉献的含义,强调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奉献。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关于爱的奉献的案例,如志愿者服务、帮助贫困学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展现爱的奉献的。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快乐。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爱的奉献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爱的奉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爱的奉献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课文,并积累名言名句。
3.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4.准确把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与“四端”与“治理天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一、文化常识1.了解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字,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
2.了解孟子思想●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告子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尽心上》)3.了解《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第一章:爱的教育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及背景。
掌握《爱的教育》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理解《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
1.2 教学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
小说基本情节概述。
主要人物介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作者及背景、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爱的心声2.1 教学目标理解爱的心声在《爱的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会从文字中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爱的心声的描写和表达。
分析爱的心声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爱的心声描写进行分析。
采用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三章:教育与成长3.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在《爱的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会从小说中汲取教育智慧。
3.2 教学内容教育与成长的相互关系。
小说中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教育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爱的传递4.1 教学目标理解爱的传递在《爱的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会从小说中汲取爱的力量。
4.2 教学内容爱的传递的方式和意义。
小说中的爱的传递实践。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爱的传递实践。
采用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和传递爱。
第五章:爱的教育与人生价值观5.1 教学目标理解《爱的教育》对人生价值观的启示。
学会从小说中汲取人生智慧。
5.2 教学内容小说中的人生价值观。
《爱的教育》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生价值观。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小说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第六章:爱的教育与家庭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爱的教育》中家庭关系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学会从小说中汲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6.2 教学内容小说中家庭关系的描写和特点。
家庭教育在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初中初二语文上册《爱在人间》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绘等)进行分析讨论。
2.各小组针对讨论主题,进行组内交流,形成共识。
3.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发言,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运用问题导向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4.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难度和形式。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2.写作指导,分析文章写作技巧。
3.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4.互动交流,分享写作成果。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拓展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在人间,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教师设计相关写作练习,如仿写人物描写、续写故事情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2.学生现场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3.学生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及导学案
第八单元教材剖析“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
分别由 29 课《掌声》、 30 课《一次成功的实验》、 31 课《赐予树》、 32 课《豪杰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构成。
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奉上一杯茶,爱是向碰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
爱,还能够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如何去爱他人。
让我们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
一个风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亲密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因此获取老教育家的青眯是由于她有着祖先后己的道德。
金吉娅在“赐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昧生平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
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期,信守誓言的他做了真实的豪杰。
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邻近,习相远”我们叹息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教学设计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领会人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觉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 38 个生字和 49 个词语。
教学设计要点、难点:1.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觉人间爱的暖意。
2.领会爱无处不在,爱包括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育自读能力,使学生感觉到获取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课时安排建议本组教学设计可用 13——15课时。
精读课文 29课—— 31 课各 3课时略读课文 28课1课时口语社交1课时习作2课时其余及测试5课时太平溪小学导教案讲课时间:月日主备:鲁明会总第101 课时课题29,掌声课型新讲课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初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大概认识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表达次序。
学习重、难点初读课文,会认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教育的力量,理解爱的真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至第五章: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框架。
2. 分析主人公恩里科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他的成长过程中感悟教育的意义。
3. 分析恩里科与他的老师、同学、家人之间的关系,探讨爱的表现和传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爱的教育》,感受教育的力量,理解爱的真谛。
2. 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恩里科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恩里科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感悟教育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和教育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感悟:让学生独立阅读第一章至第五章,感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主人公恩里科的看法,以及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恩里科的成长过程,从中感悟教育的意义。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的准确性。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爱的感悟。
七、教学扩展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2. 主题辩论: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教育是否只有爱就足够”的主题展开辩论。
3.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根据小说内容创作故事续写或者绘画插图,进行班级分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
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爱在人生中的地位导学案
一、目标导学
(一)学习目标
探讨领会爱的涵义以及爱在人生中的地位,树立“大爱”的思想。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爱的涵义以及爱在人生中的地位,认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增强“爱”的意识,,做一名心中有大爱的现代大学生。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案例等相关材料均可)
先用三个词引出本章主题:“舐犊情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就是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常用字眼。
再用汶川地震、
(四)学习方法
1、了解导学案
2、自学教材
3、小组讨论
4、完成测试、作业
5、参加实践环节
二、主动自学
(一)具体要求:在自学教材规定内容时,要做好学习笔记,学习的成果要在小组讨论时进行展示。
疑难问题要拿到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二)规定的学习内容
1、爱的涵义
(1)自己对“爱”的内涵的理解
(2)“爱”的范围
(3)“爱”的表现
2、树立“大爱”观念、增强“大爱”意识
(三)学习重点
1、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
2、“爱”的涵义及理解
3、“爱”的理念
三、小组互学
(一)具体要求:
1、自学成果进行展示,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疑难问题主动提交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3、小组长将本组学习讨论交流情况做好记录,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全班,待进入下一流程解决。
(二)小组讨论参考内容(讨论内容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
1、如何理解“爱”的涵义?
2、如何理解“小爱”与“大爱”的关系?
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爱”的关系。
4、大学生应如何做到心中有爱?
(三)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四、选择助学
(一)具体要求:
1、任课老师根据组际间学习讨论交流的情况,将全班都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类,向学生提供助学资源,学生选择并利用任课老师提供的助学资源进行思考和学习,进一步解决疑难问题;
2、上述步骤完成后,任课老师归纳精讲。
(二)本章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导学案、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测试、习题、参考文献等。
五、评价促学
(一)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二)教师总结
(三)测试,测试题目当堂完成(必须要有测试题目)
(四)作业
(五)实践环节
我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形成不少于2500字的调查报告。
一、《诗经·邶风·凯风》原文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诗经·邶风·凯风》现代诗翻译
凯风自南,(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彼棘心。
(吹拂酸枣小树心。
)
棘心夭夭,(树心还细太娇嫩,)
母氏劬劳。
(母亲实在很辛勤。
)
凯风自南,(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彼棘薪。
(吹拂酸枣粗枝条。
)
母氏圣善,(母亲明理有美德,)
我无令人。
(我不成器难回报。
)
爰有寒泉?(寒泉寒泉水清凉,)
在浚之下。
(源头就在那浚土。
)
有子七人,(儿子纵然有七个,)
母氏劳苦。
(母亲仍是很劳苦。
)
睍睆黄鸟,(小小黄雀宛转鸣,)
载好其音。
(声音悠扬真动听。
)
有子七人,(儿子纵然有七个,)
莫慰母心。
(不能宽慰慈母心。
)
《诗经·邶风·凯风》现代诗翻译
本篇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篇,但其特点是并非像《蓼莪》那样,直接述说母亲的各个方面,“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作者既应用了诗经中常见的比兴和复还的手法,使感慨更人人心;也引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子七人亦自惭不能报母恩来衬托母亲的伟大,正如后来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一样。
诗中先从母亲抚养自己的辛苦说起,“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朱熹解释为“南风,谓之凯风,长养万物者也。
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而心又其稚弱而未成者也。
夭夭,少好貌。
劬劳,病苦也。
盖曰:母生众子,幼而育之,其劬劳甚矣。
本其始而言,以起自责之端也。
”母爱如和风,温暖舒和,抚养万物,而自己兄弟们呢,却像刚长出来的酸枣树一样,长的慢,稚嫩,还尽是刺儿,都不是什么听话的孩子,七个刺头。
这既是对自己的自责,也是对母亲的赞美,和风不以棘之有刺而绕行,母爱因其不才而愈显得伟大。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正因凯风之沐泽,棘心方有夭夭之盛,而儿辈如此,实皆系母氏之劬劳矣。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由“棘心”而至“棘薪”,描述其成长,但“棘可以为薪则成矣,然非美材,故以兴子之壮大而无善也”,此是儿辈自惭虽然长大成人,却不能有所建树,以昭显母氏盛善之德。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寒泉在卫地浚邑,水冬夏常冷,故名之。
“言寒泉在浚之下,尤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乎。
”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言黄鸟尤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哉。
”此段从上段承接而来,意思是说不但不能免除母亲体力之劳苦,还不能让母亲的心情得到宽慰,深自惭也。
笔者认为朱熹《诗集传》中的解释很到位,事实上是本篇中应用的比兴实在是非常到位,本体如棘、凯风、寒泉、黄鸟等都是普通、常见、身边的景物,却和喻体达成了极高程度的一致性。
因此虽然是随口起兴,寥寥几句,却直入人心,真是其来也渐,其入也深。
无怪乎陶渊明在为外祖父孟嘉所作〈孟府君传〉中说:“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
”母爱的伟大,在于其精神上的感召尤甚物质上的给予,这种精神上的赋予是无法报答的。
诗中的对比应用的异常突出,子七人对比母一人,棘之不材且多刺对照凯风之不弃,寒泉滋浚对照儿辈之免母氏之劳苦,黄鸟悦耳对照儿辈之不能慰藉母心,等等。
古语说孝当竭力,我想儿子如果有这种想法,肯定不会如自己说的那样不才,不过是说在母爱面前,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实在不足为报之意。
二、补充:俄国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
1、原文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爱你。
2、赏析
这首诗是献给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奥列尼娜的。
奥列尼娜是美术学院院长、彼得堡公共图书馆馆长、考古学家奥列宁的千金小姐。
她文化修养较高,又颇有魅力,惹人喜爱。
在和普希金接触之后,她说普希金是“当时她所见到的最有趣的人”,普希金对她也充满了情意。
他们一起在沙龙见面,在郊外同游,在彼得堡夏园幽会。
但是两人的恋情遭到了女方父亲的拒绝。
普希金1828年的爱情诗,《她的眼睛》、《你和您》、《美人儿啊,不要在我面前唱起》、《唉,爱情的絮絮谈心》、《我曾经爱过你》等都是由奥列尼娜引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