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井冈山毛泽东的三篇文章
•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 够存在》 • 2、《井冈山的斗争》 •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三湾改编
在三湾,毛泽东召开前敌 委员会,主张到农村去革命, 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改编,保证 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的油画
三、井冈山会师
• 时间:1927年10月 • 背景: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 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点燃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内容: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 和湖南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 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 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动脑筋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南昌起义意义:
•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第一枪, 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建军节.
• 2、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 开始,也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 队的开始。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 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它的前身为“江 西大旅社”.1957年这 里被定为“南昌八一起 义纪念馆”,馆名由陈 毅元帅手书。1997年,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被 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秋收起义:
1、八七会议 2、湘赣边秋收起义
3、三湾改编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 会议,称为“八七”会议。会议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这一年秋收时 发动武装起义。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 的转折点。
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动脑筋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 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 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 命 力量,以便形成农村包围城市, 达到 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这是把革命的退 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选择。
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 建军暨“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 江泽民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动脑筋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 A.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 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 B.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 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中心,然后再进行 北伐。
南昌起义:
国民党实行“斩尽杀绝”的恐怖政 策
1、背景
2、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朱德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意义
1、写作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 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 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 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 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他们不 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 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 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全国武装起义。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图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鄂豫皖
川陕
湘鄂赣 左 右 江 湘赣
闽浙赣 中央
海陆丰
三、井冈山会师
• 时间:1927年10月 • 背景: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 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点燃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乊火。 • 内容: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和 湖南农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合 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 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感想
•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即“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说明中国革命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 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 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 识在五四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这篇文章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 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不仅回答了对" 红军能打多久"的疑问,而且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 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在收录 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要理解一篇伟大的文章甚或一个伟大人,在历史上的意义 ,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就必须要对当时的历 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做充分详尽的了解。
2、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 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 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 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 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 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井冈山会师
龙江书院门前的小桥上,朱毛第一次握手
局面形成
徐向前等建立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
郑州
方志敏建立闽浙 徐州 赣革命根据地
南京
武汉 南昌
杭州
贺龙等建立湘鄂 长沙 ▲ 边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等创建湘 赣革命根据地
广州
上海 毛泽东朱德建立 赣南闽西根据地 发展成为中央革 命根据地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 右江革命根据地
• 南昌起义图
朱 德 叶挺
周恩来
贺龙
刘伯承
它原为江西大旅社。 南昌起义前,党包租 了大旅社。周恩来等 在此办公。1927年7月 27日,领导起义的党 的前敌委员会在此成 立。中共前敌委员会 书记周恩来主持了会 议。会议决定成立武 装起义总指挥部,预 定7月30日晚举行起义。 由于张国焘的干扰, 推迟到8月1日起义。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 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 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 荣臻、叶剑英、林彪,而参加过 起义的大将、上将更不在少数。 南昌起义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将帅摇篮。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座落在南昌市 区中心的人民广场南端。1977年为 纪念“八一”起义五十周年而建。
塔呈长方体,总高45.5米。正 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 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 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 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 “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 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 牌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 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由直 立的花岗石雕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 拼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组成。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图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鄂豫皖
川陕
湘鄂赣 左 右 江 湘赣
闽浙赣 中央
海陆丰
南昌、秋收和广州起义 是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 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地的开始。
南昌
转战广东海陆丰
起义
陈毅,朱德
井冈山
会师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 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在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 的中国,毛泽东 同志撰此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 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 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 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 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谓《毛泽东选集》中最经 典的文章,在文中,我国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以“星星之 火微小之势,但却可以燃遍中国大地”的慧眼真睛,拨开 种种迷雾清醒认识到,中国革命必将进入高潮,且之速度 也是非常之快的。 •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 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 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 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 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贺龙: 南昌起 义时任 总指挥 兼第二 十军军 长。
叶挺:南昌 起义时任前 敌总指挥兼 第十一军军 长。
周恩来: 中国共产 党前敌委 员会书记
朱德: 南昌起 义时任 第九军 副军长
• 南昌起义时朱德使用的德国造7.63毫米口径的 毛瑟警用型手枪,枪号为592032,弹匣可容 弹10发。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 立后,这把枪即被做为一级文物珍藏并展出。 枪身上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 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
书名解释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 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自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 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 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 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 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 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 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删 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