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健康存在地问题、原因分析报告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小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现象。本文根据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来加以分析,并试图找出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小学生了解心理现象,获得心理健康,走出心理阴影。笔者结合小学生普遍的心理健康状况,观察并总结了其主要表现,探讨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从小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教育界以及全社会的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社会上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就业制度的多元化,影响着他们对未来成长的考虑;学校里,升学的压力、考试的紧张、作业的繁重、成绩的优劣以及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交往使他们感到苦恼,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家庭中,父母过高的期望、家庭的破损、生活水平的高低等也使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这一切,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动荡多变:独立与依赖、现实与幻想、开放与闭锁、成熟与幼稚、自觉与被动等心理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些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往往积淀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造就未来的建设人才,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适应将来的需要,就必须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

2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如下:

2.1学习方面的问题

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2.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是指与同学、教师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问题。人际关系焦虑,指在交往过程中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或者唯我独尊,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顾虑重重,防范过当。

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经验的不足和交往技能缺乏,小学生经常感觉别人对自己的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同情自己。在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的分享,甚至遭遇交往挫折时情绪极为低落或出现攻击性行为,一些儿童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因而被同学孤立。

家庭相对于学校应该更让儿童感觉安全和放松,但由于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一些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在父母面前不敢说话,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甚至亲子之间武力相向。

教师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左右学生的情绪与行为。如果教师在处理学生某些行为方法不当,易使学生心理受挫,面对教师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2.3个性心理的问题

由于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极为动荡的时

期,因而小学生在此阶段个性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是自责倾向

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的心理,其形成的根源在于对失去别人的爱感到不安。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见,当受到父母、教师和同学的批评和指责时,有些学生经常体会到被父母、教师和同学抛弃,而形成自责倾向。

2.是自我中心

指小学生任性、固依赖性强,常常唯我独尊,不能正确理解别人,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容易妒忌他人。缺乏同情心和宽容精神。

3.是意志力薄弱

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自制力差,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所适从,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如与同学产生矛盾就逃学等。4.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3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主观因素。

3.1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发育特征、疾病或身体健康状况等。

1.遗传因素

一般讲,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但是,一个人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一个人的躯体、气质、智力、神经过程的活动特点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根据调查和临床观察表明,在精神病患者的家族中,患精神发育不全、抽疯发作、性情乖僻、躁狂抑郁等神经精神病或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人占相当比例。例如,对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

者亲属的患病率的调查数据显示,精神疾病发病的原因确实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越亲近,患病率越高,而这正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2.发育特征

发育特征指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如青春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与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情绪。发育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特定的发育阶段容易产生一些特殊的带有共性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表现在由于个人发育的差异性表现带来的一些个别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变化强烈,带有冲动性,且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时,应教会他们积极应对方法。如纠正非理智的观念,参加文体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理性面对情绪的周期变化等。

3.疾病或身体健康状况

身心是交互作用的,疾病或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一些较重的慢性疾病、伤残要带来一个人新的适应课题,对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内分泌机能障碍中,最突出的如甲状腺机能混乱、机能亢进时,往往出现敏感、暴躁、易怒、情绪冲动、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躁狂症,而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则可能导致抑郁症等。如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由于病菌、病毒损害神经组织结构而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它可以阻抑心理的发展,造成智力迟滞或痴呆。

3.2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儿童总是在家庭生活中开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慢慢获得成长。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而不当的教养方式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过份包护型。父母为子女代劳生活中一切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一切难题,其实就是溺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会形成懦弱、依赖与无能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