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康快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运动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好处

集宁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12级科技一班王子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人数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视力不良、超重及肥胖仍然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

1. 体育运动改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机制: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在他的名作《体育颂》中曾满腔热情地歌颂道:体育是“勇气”,是“乐趣”,它能使人“内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也有着良好的作用。体育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一种体育过程。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 包括心理健康) 、增强体质、发展身体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是任何文化活动都不能取代的。德国的K. Bos与F. Grobe(1991)统计73个相关实验的研究结论(其中30%是实验研究,其余是准实验研究或相关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形成共识,即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水平相辅相承。临床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显示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而且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功能有促进作用。

2. 体育锻炼改善情绪控制:

应激反应是指一种不适宜的紧张表现。通过运动可以降低应激反应,这是因为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能受律的数目或敏感性,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心理学实验表明,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认为,在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心理应激发生率的影响因素中,社会支持和体育运动是最为突出的两个因素。心理学家指出,与习惯坐着的人比较,经常从事运动的人更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如果有应激反应,也能尽快地从中恢复过来。Long(1993)要求一些高应激反应的成年人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或接受预防应激训练。结果发现,接受其中任意一种训练方法的被试者都以控制组被试者(即未接受任何方式训练的

被试者)处理应急情景的能力强。Roth关于有氧健身运动与心理应激和紧张的研究显示,有氧运动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研究试验组参加持续25 分钟的,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而控制组是观看电视。报告结果发现运动后积极情绪增多,消极情绪减少,持续30 分钟左右的一次性身体活动可产生如下短期情绪效益: 可改善心境状态,可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活动中可产生一些良好情绪体验;研究发现,坚持每周2- 4 次的运动锻炼,持续8- 10 周以上,可产生长期情绪效益,主要表现在它与心理自我良好感觉相关,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有治疗作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常常受到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的刺激。要适应这种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张弛适度,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

3. 体育锻炼提高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运动能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观念,有助于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个体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与其他参加体育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Albinso,Wheeler的研究认为锻炼者比非锻炼者具有更积极的总体自我概念。Schuele,Young,Adame等学者的测量研究发现体质好的人比体质差的人倾向于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更高的躯体概念。官玉琴通过对福建省随机抽取的205名中学生调查研究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中学生有更高的自信心。在美国,许多成名的大企业家或多或少都有体育经历。

体育锻炼者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Self - efficacy)。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任务并达到预期效果所持有的信念,它包含许多元素,即可以是认知的、社会的和身体活动的。自我效能最初由Bandur提出,他认为人们完成了一项自己认为较为困难的任务后,会感到自我效能提高。研究表明,人们对运动能力的自信心与完成这一行为的现实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经常锻炼者相比,非锻炼者对于完成同样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小的自信心。效能、信心、效率等在体育锻炼中均有体现。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消除与抑郁、焦虑和其他消极心境状态相关联的恶性循环,改善心境,增加对影响心理健康事件的处理能力。因此,身体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抵抗作用。

4. 体育运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尤其是住在高楼的老年人群) ,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体育锻炼者以体育活动为纽带,不论职务、层次文化水平,平等地从事体育锻炼,锻炼者胸怀坦荡、心情舒畅,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不带有任何个人隐私目的,这种体育锻炼过程能够促进参加者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产生亲密感,联络与他人的感情。体育锻炼有利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体育运动本身是有章可循的、有规则约束的社会活动。参加者必须自觉地遵守各种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同伴,在运动过程中,参加者会努力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此外,体育运动一般伴随有激烈的、对抗的竞争性特征,这对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是严峻的考验。

古希腊山岩上刻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变得睿智,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更加健美,跑步吧。”“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就是坚持运动;坚强的意志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更是坚持运动。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事业,为了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祖国,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唱响“阳光、健康、和谐”

的旋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让我们永葆青春的激情和风采!

2013年2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