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黑学读后感800字
厚黑学>读后感800字(一)
很久以前就听到许多人评论厚黑学中很多观点,因为性格与环境差距,不经常看书,所以一直没有拜读,前段时间,不经意在书店看到,就翻阅几页,为此稍有感悟,写出感言。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

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

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

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

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

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

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

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

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

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

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厚黑学读后感800字(二)
您给我指示一条捷径吧?李先生问;你想做什么?他说;我想弄個官来做……李先生欣然答曰;好,我送你六個字,就称它为求官六字真言,照此去做,必然成功。

下面就摘彔李先生的求官六字真言,愿网友共赏。

求官六字真言:空、贡、冲、捧、恐、送。

每個字都有其独到的意义和独特的效用。

1,空。

即空闲之意,分两种,一指亊务而言,求官的人,一定要把一切亊放下,不工不商,不
农不贾,书也不读,学也不教,一心一意,专门求官。

二指時间而言,求官的人要有耐心,不能着急,今日不生效,明日再来,今年不生效,明年再来。

2,贡。

这個字是借用的,是四川的俗语,其意义等亍钻营的钻字。

钻进钻出,可以说贡进贡出.求官要钻营,这是众人知道的,但是定义很不容易下。

有人说:贡字的定义是,有孔必钻.我说:错了,只说对一半,有孔才钻,无孔者其奈之何?我下的定义是:有孔必钻,无孔也要入。

有孔者扩而大之,无孔者,取出钻子,新开一孔。

3,冲。

普通所谓之吹牛,四川话是冲帽壳子.冲的工夫有两种,一是口头上,二是文字上。

口头上又分普通場所及上峰的面前两种;文字上又称报章杂志及说帖条陈两种。

4,捧。

就是捧場的意思。

戏台上魏公出来了,那华歆的举动,是绝好的模范人物。

5,恐。

就是恐吓的意思。

这個字的道理很精深。

官之为物,何等宝贵,岂能轻易给人?有人把捧字做到十二万分,还不生效,这就是少了恐字的工夫。

凡是当轴诸公,都有软处,只要寻着他的要害,轻轻点他一下,他就会惶然大吓,立刻把官儿送来。

恐字与捧字是互相为用的,善恐者,捧中有恐,旁观的人看他在上峰面前说的活,句句是阿谀逢迎,其实是暗击要害,上峰听了汗流浃背。

善捧者,恐中有捧,旁观者,看他傲骨棱棱,句句话责备上峰,其实受之者满心欢喜,骨节皆酥。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大匠能与人视矩,不能使人巧,是在求官的人细心体会。

最要紧的,用恐字的時候,要有分寸,如用过度了,大人们老羞成怒,作起对来,岂不就与求官的宗旨大相违背?故非到无可奈何的時候恐字不能轻用。

6,送。

即是送东西,分大小两种,大送,把银元钞票一包一包的拿去送;小送,如春茶、火肘及请吃館子之类。

所送的人分两种,一是操用舍之权者,二是未橾用舍之权而能予我以助力者。

这六字真言,字字珠玑,字字如钢弾,以槍发之,百发百中。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毫无真才实学,只会吹牛拍马,阿谀逢迎,造假制假,行贿买官,而我们有些官员经不起诱惑,纷纷被六字钢弾所击倒,让那些既无德又无才的人混进干部队伍,甚至爬上髙级领导岗位。

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否可以认真读读李宗吾先生的求官六字真言增强对亊物、对人亊的分析鉴別能力,把好用人关,纯洁干部队伍。

篇二:厚黑学读后感600字厚黑学读后感600字
厚黑学>读后感600字(一)
《厚黑学》主张黑;但绝不是强调在世间行使恶;只是为了每一个人以合适的方式在一生中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

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脸厚心黑,并倡导人性本恶,善是后天诱导的结果。

但我想说的是,你们看到的是表面,书中提及的脸要厚就是要人有忍耐力,强调一个忍字;而心要黑就是要人有果断力,强调一个断字。

我一开始还读得有趣,可渐渐发现这门学问的沉重之处。

李宗吾先生盛赞厚黑,大肆宣扬厚黑,无非是讽刺社会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实践厚黑学的厚颜无耻,黑心黑肝之徒。

同时,他开创厚黑学的含意我也隐约明了:世间厚黑者太多,良善之人往往受其欺压;若将厚黑者的厚黑的秘密或伎俩公诸于众,厚黑者便无计可施,无法生存。

此时我又想起包龙图在教他侄子为官之道时说过:对付奸官,自身必须比他们更奸。

我想此法用于对付厚黑者也不失为一种良方。

毕竟明枪易档,暗箭难防,你只有比对方更后更黑,对方才无法动你分毫。

由此又可观出,李宗吾先生所宣讲的厚黑学说,不仅可用于防守,也可用于反击。

当然,反击的对象仅限于厚黑者,不然就失去原本学习厚黑学的意义,使更多良善之人受害。

厚黑学读后感600字(二)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

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
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

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

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

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

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

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

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

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

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

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篇三:发现心灵的智慧读后感发现心灵的智慧读后感
《发现心灵的智慧》>读后感
读完明朗之阳光所写《发现心灵的智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前段时间,我囫囵吞枣般读完王阳明先生之《传习录》,里面一知半解的地方太多,但自己对阳明心学理论佩服之至。

阳明先生倡导心即理,即人道与天道的一致性、致良知,即将良知推广至事事物物上、知行合一等等观点,既强调了正心修身的心性修养,又不忘平治天下的事功精神。

所以王阳明的一生才能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之真三不朽,被后世尊为古之完人。

他的所作所为,所教所言对今天的我们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所以,我觉得阳明心学不能简单以唯心唯物论之,我们更主要的要从中取其精华。

而明朗之阳光君所写书字字珠玑,正好给我解惑,如大海之中的灯塔,引领我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此,将自己对此书的感悟记录下来。

一、人人均有良知
二、发现心灵的力量
在我们将自己的良知显现出来后,我们的心也就能逐步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也就是非常安宁、专一、虚静,这时候就能体察、发现到各种事物的道理及规律,从而我们就能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之上。

那么怎么去发现这种心灵的力量呢?那就是要不断的去追求我们心灵的自由,排除欲念、杂念,让自己能真正的沉浸与专注于自己周围的事事物物之中,排除一切干扰,将我们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激发出来,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也就是要用安宁、专一、虚静的心理去激发自己的全部心力,这样的心灵的巨大力量,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三、坦然面对人生
王阳明教导弟子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
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

其实,这是王阳明先生在教我们一种处事的态度,那就是要以豁达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

但遇到不如意事时,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哭天抢地,也有人泰然处之。

其实我们都知道,最智慧的人应该是能以豁达、坦然心态面对一切的人。

这种人,面对名、权、利,拥有顺应自然,失去也不悲伤,只会认为这些与自己有缘无缘而已。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正能形容这类人的心态。

若能做到这样,就会在人生中活得潇洒自然,怎么能不实现自己心灵的快乐与自由呢?
四、做回最优秀自己
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天地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只是由于我们受自卑等心理影响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最优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回最优秀的自己呢?阳明先生给出了行动——知行合一,认识到了真正自我的优秀及智慧,那就要通过行动来显现。

静下心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自己的缺点,一项项分析,摒除。

然后充分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相信你心中永远有最优秀的自己。

让自己凭借信心与>勇气,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智慧,怎能做不回最好的自己呢?
五、做事成功的方法——心上学
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很欣喜的看到明朗之阳光君总结了阳明先生
心上学的方法。

这个方法与当代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斯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与许多成功学的方法非常接近。

其实这种方法并不是强调多练习,而是利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将我们要学习或解决的问题在心中形成一个明确的心理图像,让自己先在心上学习,当熟练之后,再到实践中训练。

当然它也可以应用到一个人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时,在头脑中先构筑达成目标后的美好前景,让自己人生先形成一幅生动、明确、美好的图像,并在脑海中常常浮现这些美好的画面。

一旦这些构思的画面发生作用,就会使我们的精力集中在达成目标有价值的事情上,从而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认真在头脑中构思实现理想的美好过程与结果。

心中有这个美好图像后,我们就会获得无比的信心与勇气,沿着理想的方向去取得成功。

自己的几点感想,与《传习录》原著及《发现心灵智慧》中若有分歧之处,还请读者审慎辩之。

篇四:知行合一读后感1000字
知行合一读后感1000字
知行合一>读后感1000字
小马哥
中国在史以来对圣人的评判标准有很多,其中最受人们认同的说法是要符合三不朽,既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孔老夫子自不必说,立儒家道德规范,创儒家学派,立万世之论,集三者于一身。

另一
个能被视为三不朽的就是明朝王阳明,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对王阳明应该都不陌生,而且大名
鼎鼎,如雷贯耳。

立德,他当官不收贿赂,帮助穷人,不畏生死,仗义执言,智斗权奸,不
因人势小而欺之,不因势强而附会。

立功,他平定广西,福建,广东交界的民变,平定南昌
的宁王宸濠之乱,为国家立了大功。

立言,这就不得了了,心学的创始者,他独创心学,提
倡知行合一,是后人公认和孔子,孟子,朱子排列为四大家,.他的学术影响了正个明朝,直
至现代,以至国外也有很多忠实粉丝。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是在高中上历史课,看到老师对王阳明说起心学如何伟大,如何改变
中国哲学思想,对我来说只要记住要考试的内容,考分高一点就好了,我才不管你在历史中
属第几。

再次接触时已至大学哲学课,对我这种逃课的理科生来说,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
识他;刚参加工作时,小年青闲来无事,翻看各类杂书时被这位王大人小时候离经叛道的>
故事、守仁格竹、智斗刘瑾、龙场悟道、江西剿匪、平定宁王等传奇故事吸收,渐渐开始留
意这位传奇人物和他所开创的心学.
工作十多年来,人生经验也渐渐丰富起来,各种起起落落后,对心学所揭示的强大智慧
更加叹服,他所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足以让人心定神明,让自身源于良知的本能智慧显
露出来,对外在事物能觉察到事物的本质规律,顺势而行,事半而功倍。

要明白心学的全
部奥秘是要孜孜不倦的追寻的,但心学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不一定要等到把整个心学理论都搞
懂了才能能运用,只要你对其中的某一部分理论或处事方法有感悟,就可以在实际生活实践。

以我自身为例来说,知行合一这四个字所倡导的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内心与行动的一致性,
近年来就一直指引着我,俗话说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现在社会的浮躁,个人对成功的渴望,
很难让自己静下心来实实在在的去做事,常常在懊悔自己的自控力,为自己的失败气馁时,
多对照一下自己知与行,感受自己内心的追求,往往能让自己找到行动的方向。

近来,我更多的精力开始从事服务性行业,对服务性行业来说如何吸引客户,如何保持
客户忠诚度成为服务行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从王阳明心学智慧中我看到极致两字,并将
极致作为我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奋斗目标。

王阳明一生爱好广泛,三教九流,象棋乐理,骑射兵法,无所不究,还样样精通,青年
时期参悟佛法竟辩得高僧还俗,与道士论道以致忘记洞房花烛夜,以文人身份平定宁王叛乱,
这一切在他的心学《传习录》中写道: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已
百,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之良知而已。

意思是他认为学习、询问、思考、
分辨、笃行的功夫,虽然有的的人资质低,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但只要尽自己的心
中的良知,努力到极致,也可致达彻悟本性,明了宇宙规律的功夫。

也就是说天才其实也是
努力致极致的结果,而欲达极致,就必须全力以赴。

篇五:存善心行善举致良知
存善心行善举致良知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最早接触到王阳明这个名字是在考研政治中,出于好奇,后来查询了些资料,才知道原
来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大家,后来人冠之以唯心主义思想家的名号,可能因此不为人熟知,
在《明朝那些事》中记述了王阳明一些传奇的经历,但感觉有些戏说的成分,今拜读董平教
授的《传奇王阳明》加以印证,感触颇多。

先生是一位军事天才,平定江西匪患,体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理手段。

最著名的莫
过于迅速平定宁王叛乱一事,从发起对南昌的进攻,到活捉宁王朱宸濠,只用了六七天的时
间,何等的迅速,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宁王准备不足,势力不强,包括当时朝中佞臣也是这样
看待,可事实并非如此,宁王准备谋反并非一朝一夕,而且有着充足的准备,通过对安庆的
猛攻也能窥得一二。

而王阳明在平叛之初,既没有公文任命,又没有一兵一卒,完全是凭借
智慧与其周旋,后续征兵也是仓促而行,也没有得到周邻省份的支援,靠着临时征募的乌合
之众,却将宁王生擒,不可谓不传奇。

兵者,诡道也。

先生在平叛时,将“信息战”、“情报战”运用到了极致,情报中虚虚实实加之反间敌方势力,扰乱敌方策略,在宁王猛攻安庆之时,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攻击宁王大本营南昌城,使宁王回兵,解救安庆后,并不是固守南昌,而是主动出击,以寡击众,最终生擒宁王,大获全胜。

后来平定思恩、田州事件因时制宜,采取招抚策略,避免战事祸国殃民;清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保得一方平安。

先生最大的成就在思想领域,独创“心学”,倡导“知行合一”,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并影响了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

从南宋开始,主导中国思想主流的是程朱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追求“格物致知”,忽视人的感情和本体思想。

先生在受人压迫排斥的忍耐中领悟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个永远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东西”在的。

他把这个东西叫做“良知”。

先生强调说,“良知”是我们每一个人原本就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

我认为蒙学《三字经》开篇就告诉了人们“良知”的存在,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先生认为,“良知”虽然是永远存在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外在的感觉器官是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事物打交道的,并且它们在与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往往自作主张、妄作分别,将偏见甚至是虚妄之见当做真理,这样就会使人们的生活偏离“良知”的引导,或者说,“良知”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偏见掩盖和遮蔽起来。

这是十分危险的,先生主张“致良知”,一个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实践中,所谓“知行合一”。

这的确是与当时主流思想相悖,程朱理学主要遵循道理,不能破旧立新,很多道理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也要人去遵循,违背人的意愿,禁锢人的身心。

作为思想领域的先锋,开拓者,先生长时间承受了对立面的攻击,反对学派们诋毁他的功劳和政绩,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是学术相悖,寻机打击,说他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标新立异,自高自大,非难朱熹,背谬圣人。

离世差不多四十年才沉冤昭雪。

但是这冤先生未必在乎,先生一生追求本心,注重“良知”,离世之时微微地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多么大气,只要心地光明,自有公道。

他不需要等到给予他公平公正,他相信总有公平公正予他,正如先生自己所言“人人自有定盘针”,天下的公义,虽然不在庙堂之上,却存乎天下之人心。

从先生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志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也就是在生活中没有生活目标的人,这样的人十分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整日浑浑噩噩,不知所往,不知所求,醉生梦死,当然也是很难实现生活的意义的。

在“良知”中追求目标,付诸实践,才是正途。

作为普通人,我的理解是要有善心,为善举,行善事,与人为善。

昨天看《非诚勿扰》,嘉宾李垚坤的装扮和神态较为偏重女性化,引发颇多关注。

节目中,黄菡老师说:“人们常说男人该是什么样,女人该是什么样,这本身就带有压迫性。

”孟非说:“人分为多数人、少数人和个别人,总会有人想法做法会与众不同,很多人可以不欣赏、不接受,但是希望能给这些个别人一定的空间,不要过于苛责。

”我觉得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