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城市简介

厦漳泉城市简介
厦漳泉城市简介

厦漳泉城市简介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公元前221年,秦朝置闽中郡,治东冶(今福州),从此福建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福建省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人口:3689万人(2010年)

一、龙海市

龙海,福建省漳州市辖市,是国家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海峡西岸对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之一,是水仙花的故乡,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

面积:1128平方公里

人口:80.39万(2008年)

全市辖1个街道、11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石码街道、海澄镇、角美镇、白水镇、浮宫镇、程溪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市政府驻石码街道。

地处九龙江下游,闽南三角区中部。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鹰厦铁路,厦漳、漳诏高速,324国道过境,通海运。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7.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166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6元。

龙海地处北纬24°11′~24°36′,东经117°29′-118°14′,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九龙江下游出海口,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厦门经济特区同处一个港湾、陆域接壤达25.22公里;西接漳州中心市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枢纽地带,具有上承长三角、下接珠三角的独特区位条件。

龙海气候宜人,阳光雨水充足。龙海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9.2小时,常年平均气温21.4℃,年积温7662℃,无霜期330天左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年平均降水量1686.4毫米,基本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的要求,历来就是粮食生产高产地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曾被誉为福建的“乌克兰”。

二、厦门

远古时,因为白鹭栖息之地,厦门岛又故而称“鹭岛”。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岛上产稻“一茎数穗”,又名“嘉禾屿”。明代被称中左所。

厦门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是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位于福建东南部,西部与漳州毗邻,北接泉州,东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曾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在两岸敌对期间曾经炮火连绵。著名景点有鼓浪屿、集美归来堂、万石植物园、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海沧大桥、同安影视城、厦门园

博园、南普陀寺等。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约35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厦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535.80亿元。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667.7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11.7吨。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确定三角梅为厦门市市花,确定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确定白鹭为厦门市市鸟。

三、漳州市情况简介

漳州市,常住人口为498万。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漳州市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在明朝清朝时的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地方之一。漳州的南靖、平和、云霄、诏安等县还有不少客家镇、村,有客家人几十万,使用受漳州话影响的客家话。

漳州系历史文化名城,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列入秦中央版图,属闽中郡。汉代,以梁山(今地名)为界,分属南越、闽越,延至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归于一统。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

漳州自古隶属福建省,今辖两个市辖区(芗城区,龙文区)、1个县级市(龙海市)、8个县(漳浦县,平和县,东山县,长泰县,华安县,诏安县,云霄县,南靖县)。

2010年,漳州GDP达到1400.7亿元, 2011年达1768.2亿元,增长14.7%,增幅居省内第三名。全部工业总产值2835.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5.7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6.99亿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74.53亿元,其中:中央级收入62.43亿元,增长22.8%,地方级财政收入112.09亿元。

漳州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

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西北部横亘着博平岭山脉,海拔700至1000米,平和县境内的大芹山为最高点,海拔1544米,其他较著名的山岭,有平和县的小芹山、灵通山、长泰县的天柱山、良岗山、漳浦县的梁山,诏安县的九侯山,云霄、诏安、漳浦三县交界的乌山等。全市山地面积8000平方公里。海拔80-240米的丘陵地约2956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23.56%。

漳州最大的河流是九龙江。九龙江发源于博平岭山脉,分北溪、西溪、南溪三条干流,横贯华安、长泰、平和、南靖、芗城、龙文、龙海市等七个县区。干流长258公里,合支流共长1923公里,为福建第二大河。流域面积14741平方公里,在境流域面积7586平方公里,九龙江中下游平原面积720平方公里。两条干流在龙海市的三叉河汇合后,又分流进东海。除九龙江外,境内较大的河流还有云霄县的漳江,诏安县的东溪,漳浦县的鹿溪,长泰县的龙津江。

漳州的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五个县区临海,海岸线全长680多公里。南端的东山岛形如蝴蝶,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也是福建省著名的渔区。龙海的浯屿岛,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靠近厦门,是著名的渔岛。漳浦则有三个半岛:古雷半岛、六鳌半岛和整美半岛。漳州沿海海岸曲折,海湾较著名的有:诏安湾、东山湾、旧镇湾等。

漳州年平均温度21℃。1985年最高日气温36.3℃,最低-4.7℃。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7701.5℃。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年

平均风力二级。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城市象征-威镇阁

市花—水仙花(凌波仙子)

四、泉州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福建省经济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连续13年保持福建省经济总量第一。同时,泉州也是海峡西岸城市群20个城市中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泉州湾城市群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三大中心城市群之一。

泉州是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同时,泉州是我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泉州港在宋元时期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2011年泉州市生产总值达4270亿元、财政总收入500.3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2.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40亿元和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1573亿元,均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连续13年位居全省首位;形成3个产值超千亿元、2个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口800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 1.8%。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风俗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等多种宗教并盛,互为融合。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有濒太平洋,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年平均气温19.5℃~21℃。但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为旱、涝、风害等。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其中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公里(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

面积:1101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812万人(2010年)

市花:刺桐花

市树:刺桐树

论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论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摘要:厦漳泉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厦漳泉区域经济发展对整个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厦漳泉三市各自为营的局面不利于长期健康发展,在同城化的背景下加强产业结构协调利于实现合作共赢,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从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地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协调 被称为“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厦门、漳州、泉州)是福建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地位。厦漳泉三地在地理区位上相邻,但长期各自为营,产业关联不密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三市的互利共赢及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为此,福建省提出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2011年8月福建省制定了《福建省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工作方案》,随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订,厦漳泉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协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厦漳泉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合作成为同城化的重大议题。 一、厦漳泉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厦漳泉经济发展状况 厦漳泉三地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2000年到2011年,厦门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5.8%,高于福建省年均增长速度15%,而泉州为13.6%,漳州为12.6%。厦漳泉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在三市中,泉州经济实力最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70.8亿元,占三地总值的49.8%。其次是厦门,为2535.8亿元,漳州居于落后,为1768.2亿元。厦漳泉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和重要增长极。三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从2000年的2024.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4304亿元,2000年以来占福建省总产值的比重最低达到47.7%(2010年),最高达到56.6%(2003年)。三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变化与福建省的变化态势比较一致,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显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三地的增长速度与福建省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值均达到0.74以上,因而厦漳泉是拉动和影响福建省经济的重要区域。 (二)厦漳泉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厦漳泉产业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梯度性。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服务业发展较好,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厦门经济的核心。泉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发展以轻型工业为主体,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集群明显,港口商贸发展繁荣。漳州农业资源丰厚,生态环境较为优越,虽工业比重最大,但农业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水平及效益比厦门和泉州低(详见表1)。 数据来源: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2008-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

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 (2015-2025年) 省交通运输厅 二Ο一五年五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基础与要求 (2) (一)发展基础 (2) (二)发展要求 (3)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5) 三、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 (6) (一)干线公路 (6) (二)铁路及城际轨道 (6) (三)港口 (6) (四)民航 (7) (五)运输枢纽 (7) (六)城际公交 (8) (七)综合交通信息化 (8) 四、主要任务 (8) (一)完善干线公路网 (8) (二)加快铁路及城际轨道网建设 (9)

(三)加快推进都市区港口群发展 (10) (四)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 (10) (五)培育发展综合运输枢纽 (10) (六)优先发展城际公共交通 (11) (七)积极打造都市区智慧交通 (11)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2) (一)着力强化协调 (12) (二)强化主体责任 (12) (三)突出项目带动 (12) (四)拓宽投资渠道 (12) (五)积极争取支持 (13) 附件: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表(动态管理) (14)

前言 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批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决策,是顺应闽南“金三角”发展趋势、提升闽东南区域竞争力的重大部署。 2010年7月,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做出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决定。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复《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纳入方案。2015年3月,国家出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支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要求沿海地区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并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因此,厦漳泉大都市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国六大经济区之一、对接、、澳门及东南亚等的核心区域,必须加快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努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之一。 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总体要求,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专项规划。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系统研究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总体规划布局,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优化,明确综合交通一体

【暑假去哪里】闽南地区(厦漳泉)旅游攻略

闽南茶话

赶在台风季来临之前,携父母飞抵鹭城厦门,再探漳州南靖云水謠,最后是此行得重头戏,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商埠——泉州。这次的亲老游选在闽南,源自好友醉翁在微薄上细水长流般的泉州乡土文化展示, 细到拿石敢当这样的物件来诱惑,让我这做建筑的怎能不动心。 说到厦门宜居,亲身体验让我心服口服。雨时海风习习,清爽宜人;晴时空气清透,阳光更是坦诚热烈。从鼓浪屿和增厝垵的应景开发可以看出厦门要将自己打造成优质旅游城市是下了功夫的,引来如织人潮也算是成功的。不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我倒觉得更加值得赞赏的还是它不间断的滨海环岛步道,能将自然的湿地、沙滩、石滩以及人为的公共空间无缝连接形成回路是极有魄力和人性化的举措。毫无疑问,在厦门跑马拉松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再一值得庆幸的是选在了塔头村的择木小站落脚,而非喧闹的中山路。难得还有塔头这样的都市里的村庄留下,闪现出老厦门的影子,在开满玉兰花的民宿小院里品 一盏茶,习一幅字,听一席话都是安宁的,惬意的。尽管厦门是个如此舒适的海岛城市,若是探访闽南文化,只到厦门不过瘾,于是从厦门乘上动车, 半小时便到南靖,接下来还有六十多公里的山路才能深入到云水謠景区——也就是那部伤感文艺片之前的官洋镇。一圆一方,怀远和和贵两座有名的土楼近在上下一公里。在原来的榕树下客栈住下。云水謠山美水美楼美,趁着傍晚的天光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果然是如入画境的水乡味道。不过,我更好奇原来的官洋是什么样子,一部电影又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一方乡土。一问之下,原来不但这里的人就此上了旅游脱贫致富的道儿,连原来挂满毛毛虫的千年老榕树沾了人气,都重现生机。虫治过一次,来年就再也没生,枝繁叶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浅析厦漳泉地区知识溢出效应

浅析厦漳泉地区知识溢出效应 摘要:本文先将专利数作为研究厦漳泉三地的知识溢出的指标,得出目前厦漳泉三地间的知识溢出的情况。然后借用C.J.Caniels 和Max Keilbach的模型来讨论厦漳泉知识溢出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从经济距离的绝对值上看,厦门与泉州和漳州的经济距离小,漳州和泉州的经济距离比较大;从知识存量的差距上看,除了厦门和泉州之间的绝对知识存量差距较大外,其余的都很小。 关键词:知识溢出;厦漳泉地区;因子分析 一、引言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一极。随后,福建省相继提出了构建福州大都市和厦漳泉大都市的构想。厦漳泉三地因先天的语言、宗教、民俗等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共同毗邻于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其同城化建设被广泛看好。因此,近年来,诸多的学者对厦漳泉地区进行的相关研究。从大部分文献来看主要分析了厦漳泉三地的经济发展的状况,并且绝大部分是通过经济指标GDP,财政收入总量变化进行衡量的。但是,区域差异更多是通过产业发展差异表现出来的,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的集聚与扩散,而集聚与扩散受到知识溢出效益影响。知识溢出正向作用增大就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更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分享溢出的成果,降低成本。反之,当知识溢出的溢出方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就会选择远离该区域,此时就会出现产业扩散现象。因此,研究厦漳泉三地知识溢出很有必要。 二、厦漳泉地区知识溢出效应的计量分析 借鉴Rachelle boone 和Mohanmed Rafiquzzaman在《Spatial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Clusters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 in Canadian Metropolitan Regions》中的模型,我们建立回归模型: ■(式1) 注:■为地区xx的专利数的自然对数值,■为与地区xx相隔若干个省(市)专利数的自然对数值,通过将地区xx的省会城市与其他地区的省会城市连线所跨过的省(市)数来确定的。因为泉州、厦门、漳州在地理位置上是按顺序一字排开的,所以,最后的回归只能用到■,■和■。 利用各地区2001-2010年10年的专利数据,进行回归: 1、以厦门为目标,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 ■(式2)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泉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08级班学生姓名黄文炳学号 080906005 指导教师杨诗源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2012年3月 教务处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资环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 080906005 黄文炳 指导老师杨诗源讲师 摘要:厦门、漳州、泉州(简称厦漳泉)三大都市地域临近、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福建地区的金三角地带,担任着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接、进一步推进两岸人民合作交流的使命和任务[1]。文章首先阐述了厦漳泉同城化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厦漳泉同城化的区域协调发展对策,以期能为促进厦漳泉同城化的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厦漳泉同城化;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挑战;对策措施 1国内外同城化发展研究概述 1.1国外同城化研究进展及实践 巴黎和东京这两个国外大都市经济圈为同城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同城化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或者将要进行同城化的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1巴黎大都市圈 巴黎大都市区分别由八个省市组成,分别是上塞纳省、埃松省、马恩省、圣德尼省、瓦尔德马恩省、瓦尔德兹省、伊夫林省和巴黎市[2]。整个巴黎大都市圈人口占法国人口总数的18.8%,面积占法国面积总数的2.2%。20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就完成了对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的整个巴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1950年为了降低中心城区的产业密度,基础工业搬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发展高级服务业,郊区则以居住为重点,这就是巴黎政府提出的均衡发展观点。1960年巴黎政府规划建设卫星城区。1965年巴黎在其塞纳河两侧建设了五座卫星城区。中心城区和卫星城区在基础设施配套上相互完善,在经济上优势互补,两城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大都市圈带来的发展成果。巴黎中心城区汇聚了许多国际名企和著名研究机构,因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使巴黎成为集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时尚大都市。郊区的开发建设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其周边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为巴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3]。基础工作和人口的迁徙则大大降低了中心城区交通和人口居住的压力。东部以化工和制药产业为主,西郊以民营企业为主,产业的合理布局大大提升了巴黎的整体经济实力。巴黎大都市圈的同城化为世界各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等带来了积极的实践经验,大大提升了巴黎大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1.1.2东京大都市圈 东京大都市圈由太平洋沿岸和日本东岸城市带组成,其中主要包括长崎、东京、大阪等[4]。东京大都市圈的人口比例占日本人口总数的61%,面积占日本面积总数的26.5%。东京大都市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日本在二战后集中精力恢复元气,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太平洋沿岸聚集了日本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促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东京的中心。1956年,日本出台《首都圈整备法》,明确强调了东京大都市圈(即首都圈)的地域范围[5],确定了大都市圈的整体规划建设体系,提出了卫星城区的概念,并提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及其他方面基础设施等一系列促进东京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有利方。日本政府在一定的时间内还会根据东京大都市圈的整体发展情况对以前制定的各项发展政策做适当的改革和调整,逐步完善。东京大都市圈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集约型产业为其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义东“同城化”的战略研究

加快推进义东“同城化”的战略研究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推动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明显。因为地域的无阻隔性、产业的关联性、人文历史的相似性,一些非中心城市或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浙中城市群中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较大、市区基本相连的义乌市和东阳市,加快同城化步伐,把义-东中心城区打造成为浙中城市群的核心之一和重要支撑,建设成为全省最具活力和区域竞争力的经济板块,对于加快浙中崛起,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应成为两市共同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现实课题。 一、“同城化”内涵的理解 ㈠“同城化”的主要内涵和实质 什么是“同城化”?目前学界对“同城化”概念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定论,其主要内涵是指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能够逐步融为一体条件的两个或多个地域相邻城市,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相互融合,逐步实现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一,产业、信息、交通、市场、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一体,资源和发展成果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的过程。其实质以相互融合、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行政区划架构的同一或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联合体内部实行强强联合、优势整合,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创新我进步、你发展我受益,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 ㈡“同城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同城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比较,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地域范围和一体化程度存在某些差异,属于一体化范畴。“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层次,处于一体化与合并之间,“同城化”比“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简言之,“一体化”是“同城化”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同城化”是“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同城化”源自“一体化”又高于“一体化”。 ㈢国内“同城化”的发展实践 目前,“同城化”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城市都体会到障碍重重的管制及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出于各种动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同城化”或“一体化”。继深圳与香港最早提出“同城化”的发展理念后,吉林省吉林与长春、山西省榆次与太原、河南省开封与郑州等都先后开始同城化建设。2007年9月12日,沈阳、抚顺两市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沈抚同城化战略高峰论坛”,这两个相距30多公里的特大城市提出了同城化发展的新构想,签署了《加快推进沈抚同城化协议》。2009年3月2日,在广佛“同城化”提出9年后,广佛两地书记、市长历史性地首次聚首,举行两市党政领导工作座谈会,初步讨论通过了广佛同城化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成立由两市市委书记、市长组成的“四人领导小组”,建立广佛“市长联席会议制度”;3月19日,两市签署了《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将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2011年9月8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市长签署《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备受外界瞩目的“闽南金三角”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开始提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在正式提出建设“城市一体化”或“同城化”的城市组合有近20个。同城化已成

2018年上半年中国厦门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

2018年上半年中国厦门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产业、楼市发展情况 对比【图】 2018年12月25日 14:06:48 一、厦门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 1、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业持续繁荣 厦门房地产的发展水平位居福建全省之首,在国内也排名前列,目前市场进入盘整期,但未来这座精致城市依然是全闽置业首选目的地。 2018 年上半年厦门经济生产增值同比增长 8%,高于全国增速 1.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达40.1%。厦门亦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赴厦观光旅游。2017 年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 8000 万人次,创造旅游总收入 1168.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5.7%及 20.7%。

厦门GDP增速高于全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第三产业占比更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携程旅游的统计显示,五一假日期间,最受欢迎、游客选择最多的国内前十大休闲度假目的地依次是:三亚、厦门、桂林、丽江、张家界、九寨沟、黄山、乌镇、稻城、舟山,以三亚、厦门为首的东南沿海片区,成为滨海旅游人气最高的城市。 作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提起厦门,可能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大海、度假、养老、厦门大学、鼓浪屿……这些让人心驰神往之地。厦门地处北纬24°,与夏威夷海岛同处一个纬度,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东方夏威夷的城市。这里全年气候温和,全年气温21.8℃,是近年来中国新晋滨海度假和置业的热门城市。无数人慕名而来,只为了那片海、那片天空,享受心灵的宁静。

五一休闲度假目的地人气排行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4-2017年中国厦门接待游客数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