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泉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泉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泉州作为福建省的经济中心、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其产业结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泉州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泉州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背景和现状出发,分析其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
一、泉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泉州市地处闽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贸易城市。
传统的泉州产业主要以纺织、服装、鞋业、石化等轻工业为主,这些产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泉州市传统产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环保、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泉州市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泉州市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新兴产业逐渐崛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泉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巨大,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此外,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泉州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在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困扰着当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首先,传统产业转型的步伐相对缓慢。
尽管泉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新产品,但由于传统产业的惯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和低附加值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其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制约。
虽然泉州市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鼓励发展金融、信息技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薄弱,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
泉州市在发展传统产业过程中,长期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区域协调发展三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的“福建方案范文从经济协作区到协同发展区
区域协调发展三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的“福建方案范文从经济协作区到协同发展区中新社福州10月4日电(闫旭)从经济协作区到协同发展区,福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有了新方案。
在最近举行的福建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明确提出,着力区域协调,大力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始,福建就积极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区域的经济协作。
今年4月,福建提出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形成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段时间以来,福建各地推动一批重大协作项目建设,两大经济协作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但此间经济研究人士认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但要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更要加强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水到渠成,福建把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在于伟国看来,建设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将有效推动区域发展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山海协作、推动城乡统筹的福建方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包括福州、宁德、莆田、南平、平潭四市一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市,如何推进建设?福建勾勒了两极两带六湾区的发展空间布局:两极即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这是两大协同发展区的龙头和引擎;两带即沿海城镇发展带和山区绿色发展带,要分别成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区、创新要素集聚的科技走廊和绿色发展的新载体;六湾区即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六个湾区,要统筹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发展,着力做好湾区经济文章。
海洋是福建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着眼于六湾区建设,福建省省长唐登杰提出,打造面向世界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口群,打造蓝色产业集聚区和智慧海洋示范区,到2022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福建瞄准项目带动,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同城化视角下的厦漳泉区域合作研究
城可以通过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增加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有效增强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如将盐池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发,打造一个以“水”为主体,集休闲娱乐、地质文化、历史文化、酒店客房、特色餐饮、S P A 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胜地,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发展民俗旅游,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目前民俗旅游正在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而运城首先是个风味特产众多的地方,如闻喜煮饼、稷山板枣、蒲州青柿、北相羊肉和泡泡糕、无碱馍、关公酒等,可以建立特色小吃街、饮食文化展示馆;其次,当地也有蒲剧、眉户、绛州鼓乐、浮山木偶戏、皮影戏等地方戏剧闻名省内外,可以进行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再者,可以通过以盐池文化、道教文化、关公文化、名楼名塔、青铜雕塑等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产品特色,将特产也列为旅游商品,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建立旅游商品一条街或每个景区建立一个旅游商品专柜,将旅游商品的开发形成一种产业。
通过对运城旅游发展的S WOT 分析,笔者认为运城市旅游业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该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就需要进一步发挥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打造运城市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1]王莉红.运城农业旅游的SWOT 分析与策略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711-714.[2]文云.天水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 ].甘肃林业高职教育,2009,(14):97-100.[3]杨生.浅谈运城旅游文化的定位[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97.!!!!!!!!!!!!!!!!!!!!!!!!!!!!!!!!!!!!!!!!!!!!!!!!!2012年第·1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总第126期Ja n2012[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厦漳泉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重要意义和面临的主要障碍,总结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经济圈同城化发展经验,为厦漳泉同城化的顺利实现提出对策和建议。
论厦漳泉港口群、临港产业群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 收稿 日期]2 1 0 2 0 2— 2— 9 [ 回 日期 ]2 1 修 0 2—0 5~1 9 [ 基金项 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 目(02 06 ; 2 1A 1)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闽教科 z1 ̄4号] 00 2 ) [ 作者简 介]刘松先 (95一) 16 ,男 ,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是战略管理与决策分析 。Em i isnx n 2.o —a :l ogi @16em l u a
第2 0卷 第 2期 21 02年 6月
厦 门理 工学院学报
J un lo ime iest fT c n lg o r a fX a n Unv ri o e h oo y y
V 1 2 No 2 0. 0 .
Jn 0 2 u .2 1
论 厦 漳 泉 港 口群 、 临 港 产 业 群 与 城 市 群 的 协 同发 展
一
、
“ 群 " 的概 念 界 定 及 其 协 同关 系 三
( ) 港 口群 、临港产 业群 与城 市群 的界 定 一 1 .港 口群 是港 口功 能及规 模发 展 到一定 阶段 的产 物 。它 是指 在 规 划 协调 的基础 上 ,地 理 空 间相 近 ,共有腹 地 ,以竞 合关 系为 主构 成 的分工 协作 港 口联合 体 。地理 位 置 的临近 和交 通通 达是 港 口群形 成 的基础 ,共 有腹地 是港 口竞 合 的推动 力 ,规划 协调 是港 口群 发展 的必 要条 件 。 2 I港产 业群 是 由一 系列 从事 港 口相关 服 务 的企业 聚 集 在 同一 港 口区域 ,形 成 集 聚效 应 并 获得 .} 缶 相 对 于集群 外部 的联 合竞争 优 势 的产 业联 合体 。它被认 为 是 临港产 业集 聚 的高级 阶段 。从 临港产业 群 与港 口关 系 的角 度看 ,临港 产业 群 的类 型及典 型 产业 如表 1 所示 。
厦漳泉大都市区“多极中心制”布局模式探析
发达城市, 但腹地狭小决定了两地将重点发展低污染、 低 能耗的高科技型企业, 劳动密集型、 高能耗企业势必转移
到周边地区。 另一方面, 漳州期盼与厦门、 泉州进行合作以 缩短与厦门、 泉州的发展距离。 ' 漳4I 1 、 将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
遇, 主动对 接, 积极参 与 构建厦 门湾 经
装 备 制 造 业、石 化工 业 、 电信 息 产业 、生物 服 装纺织 光 医 药产 业 新 材料 、 能环 保产 业。 建 材、 食品 、 造纸 、 工艺 品制造 等。 节
用” 还有相当的差距。 经流 量不足, 其 国内生产总值在全 国1个副省级城 9 市中居于末位, 在省内排名也在福州、 泉州之后 ; 支柱产业 的配套能力较弱
厦门
信息技术、 生物与新医药、 新材料、 节能环保、 电子、 机械、 航运物流、 旅游会展, 金融与商 海洋高新产业、 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务、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 石油化工、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 生物及新 医药、 新能源、 汽车及配件、 新型船舶、 光伏玻 机械、 食品、 建筑建材、 钢铁四大产业。 璃 及新 材料 。
以来, 厦漳泉三地 由于行政区域 的分割, 并没能形成有效
的 资源 配 置 。 天, 今 我们 推 进 三 地 同城 化 的进 程更 需要 认
3 . 通过三地有效的整合与规划, 可以较为有效避免在
都市化进程 中, 产业 向中心城市集中, 造成中心城市产业 过
渡密集, 边沿城市垄 化现象, 带来 “ 大城市病” 的危害。
区域 发 展
厦漳泉大都市区 “ 多极 中心制’ ’ 布局模式探析
● 张 少华
[ 内容提要] 今 年 7 底, 照省委、 月 按 省政府的部署, 厦漳泉大都市区 同城化 第 一次党政联席会在厦 门 举 行, 会议确定了 三市同城化的时间表和项目 。 表 这标志着, 海峡西岸将呈现一个大都市群,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
厦门的区域协同发展如何
厦门的区域协同发展如何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快速的发展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厦门也有着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厦门的区域协同发展,首先体现在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上。
厦门与泉州、漳州等地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在产业协同方面,厦门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泉州的制造业、漳州的农业形成了互补。
例如,厦门的研发机构为泉州的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漳州的农产品为厦门的食品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这种产业协同不仅促进了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提升了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厦门不断加大交通建设的投入,完善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网络。
厦漳跨海大桥、厦漳同城大道等交通项目的建成,大大缩短了厦门与漳州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通。
同时,厦门港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之一,与周边港口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升了区域的物流效率。
在公共服务领域,厦门也积极与周边城市协同合作,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共享。
例如,通过建立教育联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形式,让患者在不同城市之间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此外,在文化方面,共同举办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增强了区域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然而,厦门的区域协同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厦门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与周边一些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距。
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效果,导致资源流动不够顺畅,协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行政壁垒也是制约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因素。
不同城市在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协同项目推进困难。
例如,在产业布局方面,由于各城市的利益诉求不同,可能会出现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情况。
此外,人才流动的不畅也对区域协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厦漳泉区域合作加快漳州港口经济发展
厦漳泉区域合作与加快漳州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摘要:闽南厦漳泉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港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极其重要,三市港口发展水平和资源悬殊大互补性强,发展目标大同小异,在区域利益上既有合作更有竞争。
漳州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漳州港在厦漳泉区域经济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漳州港口经济:实施“依港立市”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港口、城市和腹地之间的关系,加强港口城市之间合作,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和拓展内陆腹地。
关键词:厦漳泉地区,港口经济协作,漳州港口经济,发展研究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地处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区域合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三市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打造海峡西岸“区域经济集群”发展优势,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海峡东岸产业转移、经济辐射的能力。
漳州港口资源丰富,在厦漳泉城市联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积极探索漳州港口经济发展途径,促进厦漳泉港口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漳州市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厦漳泉港口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㈠三市港口发展水平和资源悬殊大互补性强。
厦漳泉地区主要包括九龙江三角洲平原区域、晋江三角洲平原区域以及厦漳泉三个城市的接壤地区,其影响范围扩展到福建省的龙岩三明莆田三市和粤赣周边接壤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特区优势对台前沿优势以及海外华侨华人优势,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三市港口发展水平和资源悬殊大互补性强,特别是漳厦港口资源存在极强的互补性。
厦门港业务成熟,管理经验丰富,设备先进,但发展空间受限,厦门全市土地面积只有1565平方公里,岛内仅有134平方公里。
弹丸之地,其发展受港口资源制约非常明显。
土地资源缺乏使厦门容纳大型企业的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深水码头岸线较为缺乏。
漳州港的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港口岸线资源丰富,漳州与厦门同处厦门弯,因此要积极构建组合港,加强港口发展策略、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多技术层面的沟通,确保厦漳泉港口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也正是厦漳泉城市联盟主要目标之一。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背景介绍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级市,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是中国南方沿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泉州市下辖6个区、2个县,总面积11908.1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3万人。
泉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闽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生态资源的城市之一,是闽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泉州市地域广阔,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因此,泉州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非常复杂。
二、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 主要产业泉州市现有产业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海西经济区、闽南经济区、汀州经济区等地。
其中,以海西经济区的吉漳、南安、惠安三县为重点,这三个县的经济总量占泉州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
闽南经济区以石狮、晋江为代表,其主要产业集中在服装、针织、鞋、箱包、面料等轻工业方面。
汀州经济区以德化、永春为代表,主要是以传统陶瓷、花卉、茶叶、木材为优势产业。
除了以上三个经济发展区,泉州市还涉及港口、服务业、旅游等多个领域。
2.2 产业结构分析现今,泉州市已形成了以轻工、电子、机械、陶瓷、化纤、化工和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主导产业占比较大,但存在单一或重复重复的问题。
在轻工业等传统领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聚集效益下降,行业结构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
泉州市设立的泉州晋江世界贸易中心不但利用了泉州“一带一路”政策,还是世界鞋都品牌的创建地,成为了泉州乃至国内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
与此同时,泉州市正在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新经济,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以升级产业。
2.3 发展困境在泉州市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产业聚集区块间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 - 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由于市场激烈竞争和人口老龄化,轻工等传统产业难以得到长期发展; -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政策限制,产业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构建厦泉漳城市群,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
构建厦泉漳城市群,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作者:陈万方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1期[摘要]厦门、泉州、漳州三市作为福建沿海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应依靠毗邻台湾的地理优势,以发展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战略举措,打破行政界限,因市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一体化,共同构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
[关键词]厦泉漳;城市群;区域分工和合作;海峡经济带[作者简介]陈万方,华侨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泉州,362021[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1-0070-000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和较量,越来越体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大作用。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兴起,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融入世界经济,分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
“海西”建设首次写入党中央的文件,进一步凸显福建在推动全国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中的作用,为正在建设中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隔海相望,而且台湾有一半人口是闽南籍。
因此,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福建省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之间性质互补,经济上相互依存,协调连动,组成以若干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网络群体将日益成为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区和促进福建经济率先发展的关键。
本文就福建厦门、泉州、漳州三市进行区域分工和整合,构建闽南“金三角”,并与海峡东岸经济区(指与台湾连接)进行经贸互动进行探讨。
一、城市群的理论内涵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和产物。
城市群的概念来源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在1957年发表的《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
基于产业梯度的厦漳泉城市联盟工业行业分工的优化取向
( ) 一 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厦 门比较 劳动生产 率高于全 省的行业 有 : 化学原料及化
学 制 品 制 造业 ( . )黑 色 金 属 冶 炼 及 压 延 加 工 业 (.6 、 25 、 7 23 )农
一 砘
一 一
莸亚人斯髓 ;
丽行亚恧 亚 页中两日 I , —重
地区 业增加值 、 墼= 堡回 该产 , f 仝 = 些缝加鱼 \ 面区该产亚 亚 页 \ 个区域同行业总从业人员 J 整
20 0 4年 8月 , 资源共享 、 以“ 设施共建 、 优势互补 、 同发 共
展” 为原则 的厦泉漳城 市联盟 已经启动。但就 目前来看 , 三市 的经 济发展仍在相 当程 度上呈现 出粗放 的 自我孤立 的发 展 模式, 还未按 照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分工与协作 。若三市 能以
比较 劳动生产率 , 就是地区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整个 区域 的劳动生产率进行 比较 的值 , 它反映一个地 区相对于整
要 :厦漳泉地区是 海峡 西岸经济 区的重要增 长极 。在经济全球化和 区域经济一体化 步伐 日益加快 的背景
下, 三市若能以城 市联盟为契机 , 各依 比较优 势实现产业分工与协作, 具有现 实和战略意义。考虑到 工业 已经成为大 多数地 区经济发展 的重要 支撑 , 根据 区域分工和产业梯度理论 , 用产业梯度 系数的测算方法重点对厦 漳泉城 市联 利
20 0 9年第 2 期 总第 4 0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OMI C RES ARCH GUI E E D
No2. 0 . 2 09
S r lNo4 e i .0 a
基 于产业梯度 的厦漳泉城市联盟工业 行业分工 的优化取 向
陈
同城化背景下的集群化选择——厦漳泉广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同城化 , 是 指两 个 或两 个 以上 地 域相邻 、 经济 和社 会联 系密 切 的城 市 , 通过 城 市 间经济 要素 的共 同配 置, 使城 市 间在地 域 空 间 、 产 业 结构 、 基 础 设施 建设 、 生 态环境 以及 管理 制度 等 方 面逐 渐融合 , 形 成 高度协 调 统一 的机制 , 最 终达 到 相互 支 撑 、 协 同发 展状 态 的新 型城市 发 展战 略 。【 1 ] 随着 我 国城 市化 进程 的深 入推 进, 同城化 逐渐 成为许 多 地 区和城 市增 强竞 争力 、 推 动 区域 经济 一体化 的战略选 择 。
NO . 1 . 2 0 1 3
G e n e r a l No . 8 8
同城化背景下的集群化选择
一
厦漳泉广告产业发展战略研 究
罗志超
( 漳 州 师范 学院 新 闻传 播 系 , 福 建 漳州 3 6 3 0 0 0 )
[ 摘
要]近两年构建厦漳泉 大都 市区战略 的提 出, 使厦 漳泉三地的广告 产业开始进入 了一个 以厦 漳泉 同城化
厦 门、 漳州、 泉州 地处 福建 东南 沿 海 , 与 台湾 隔海 峡相望 , 素有 “ 闽南 金 三角 ” 的美 誉 。 三 市地理 位置毗
邻、 文化习俗相融 、 经济往来频繁 , 同城化因应形势而生。 2 0 1 1 年7 月,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一次党政
联席会 议在 厦 门成 功 召开 , 同城化 正 式拉 开 帷幕 。随后 , 福 建 省政府 出台 《 加快 推 进厦 漳泉 大都 市 区同城 化工 作方 案》 , 9月 , 三市 正式 签 署 《 厦漳 泉 大都 市 区 同城 化合 作框 架协 议 》 。2 0 1 2年 1 O月 , 第二 次党 政联
厦漳泉同城一体化发展路径探析
随着 长 三 角 、珠 三 角 等 多 个 “ 增 长极 ” 的形 成 与发展 ,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已成为 我 国区域经 济发 展 的 主要趋 势 。为 了提升经 济综 合竞 争能力 ,福建 省 提 出 了 “ 建 设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 战 略。然 而 ,作 为 区域 的 “ 增 长极 ” 的 福 建 却 面 临着 诸 如 城 市 规 模 过 小 、 城 市辐 射能力 不足 、基 础设施 建设 滞后 、城 市 问联 系 较 弱 、产业结 构不 合理 等 问题 ,严 重 阻碍 了经济 的发 展 。厦 门 、漳州 、泉州 位 于福建 省南部 , 目前 三 市 人 口约 占福建 省 总 人 口的 4 4 . 6 % ,G D P 占福 建 省 全省 总额 的 4 8 . 3 7 % ,城 市化 率 高 于 全 省平 均 水 平 。 因 此加 快厦 门 、漳 州 、泉州 经济 发 展 ,建 立 城 市联 盟 , 实现 区域性合 作 ,推进 厦漳 泉大 都市 区发展 ,对 于 提 升福建 省总体 经 济实力 ,确 立福 建省作 为海 峡西 岸 经 济 区核 心地 位 ,具有重 要 的作用 意义 。
尾” 的城市定位 J 。刘 克华 、陈 仲光从 区域管 治角度 , 通过分析厦漳 泉 区域 协调 中存在 的问题 、国内 区域管 治的事件经验 ,提 出 了厦 漳泉 城市 联盟 运作 的战 略构
想 J 。石正方从厦 漳 泉城 市联 盟 的意 义角 度分 析 了厦 漳泉构建城 市联 盟 ,实 现 一体 化发 展 对 于深化 闽台合
1 9 7 0 1 . 7 8 亿元 ( 图1 ) ,人均 G D P也从 1 9 7 8 年 的2 7 3
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 提升环境竞争力
能力 , 免 以邻 为壑 。通 过建 立两 岸环 境联 防 联控 避 和区 域环 保 合作 机 制 .开展 海洋 污染 防治 的互 助 、
水污 染 防治 与废 弃物 处理 的经验 交流 . 快推 进海 加 西 区域环 保 一体 化 . 同应对 台湾 海峡 海漂 垃圾 等 共
的贡 献 。省委 、 省政府 提 出要发 展 福州 和厦 漳泉 两 个 大 都市 区 . 为厦 门带 来 了突破 行政 区域限 制 实现 跨 越 发展 的历 史性 机 遇 。厦漳 泉 实现 同城 化 , 以 可 形 成 功能 互补 , 体功 能增 强 , 总 辐射 带动 周 边地 区 。 4厦 漳 生态 治理 方面 已有一定 基 础 . 早在 2 0世 纪 末 . 门 、 州 、 岩三 市就 开 展 厦 漳 龙
法检 查 . 厉打 击违 法 排污 行 为 。 严
值 得 学 习借 鉴 的环 保 同城 化 成 功 经验
1沈阳 、 顺 环保 同城 化经 验 . 抚
环境 问题 ,推进 区域 经 济社 会与 环保 协调 发 展 . 使
海峡 西 岸经 济 区 到 2 1 0 2年 生态 环 境 继 续 改 善 . 到 22 0 0年 生态 文明 建设 位居 全 国前 列 。 3 .环 保 同城 化 可增 强厦 漳 泉 区 域可 持 续 发展
办法 》 求 , 要 以全面 实施 机 动车 环 保 标 志管 理 为切
入 点 , 提 高新 车 源 头污 染 控 制水 平 、 善和 深 化 在 完 在 用车污 染控 制 、 进淘 汰高 排放 车辆 等方 面加 强 促
业 施 立 管 信 共 法 法 市 废 极 明 管 助
合 作 , 同建 立三 市机 动车 污染 控 制长 效 机 制 。在 共 机 动 车环 保 标 志 的发 放 、 动 车 尾 气检 测 、 机 黄标 车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厦漳泉同城化优势问题及对策
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73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厦漳泉同城化优势问题及对策曾坤升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厦漳泉都市圈概念。
2011年厦漳泉同城化建设首次纳入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厦漳泉同城化规划获得了国务院批准。
至此,厦漳泉同城化成为一项重大战略,厦门也面临发展新机遇。
本文通过对目前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探讨同城化给厦门的建设和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
关键词:厦漳泉;同城化;问题;建议;机遇一、前言进入新时代,世界经济融合度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成为世界新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厦漳泉同城化取得的显著成就也为闽南金三角乃至整个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全国区域合作树立了范本。
而厦门也在这轮新战略实施过程中临着发展新机遇,也将迎来新发展。
二、厦漳泉同城化概况同城化是指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共同发展的条件,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城市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各城市相互融合、互动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最终达到同城效应。
“同城化”并不是“大吃小”、简单的“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盲目的扩大规模,而是要形成具有辐射力、带动力与竞争力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的经济板块,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多方。
三、厦漳泉同城化的优势闽南金三角闻名全国,厦漳泉在同城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在推进区域同城化和经济一体化大有可为。
首先是地理优势。
三地位于福建省最南部,北连浙江以及长三角经济带,南接珠三角经济带,东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区位优势。
厦漳泉同城化以后,构成的新经济带可以很好的与两地对接,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也可以加大与台湾的经济合作,促进两岸人民经济文化交流。
深化厦漳产业合作的难点与对策——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为背景
深化厦漳产业合作的难点与对策——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为背景马桂婵【摘要】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in Xia Zhangquan and adapt to the modem city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ity, Fujian has formulated " Fujian Province accelerates the program of work the Xia Zhangquan metropolitan area city-integration"in August 2011, and made it clear that Xia Zhangquan metropolitan area has the city-integration's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the main target . With the formal contract signed " City-integration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of Xia Zhangquan Metropolitan Area", Xiamen-Zhangzhou industrial cooper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Xia Zhangquan metropoli-tan area city-integration as the background. In the city-integration of conditions, the two more prominent difficulties of strategic con- straints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exist in deepening industrial cooperation in Xiamen-Zhangzhou , and to reform and trans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s can work out these problems..%为了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发展,适应同城化的城市现代化发展趋势,2011年8月福建制定了《福建省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发展定位与主要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12.21•【文号】发改经体[2011]3010号•【施行日期】2011.1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经体[2011]301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157号)精神,现将《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你们。
请认真落实《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积极推进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更好地发挥厦门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经验与示范。
附件:《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附件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 号)和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关要求,为全面推进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发挥国家赋予厦门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合作中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于福建实现山海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
213关于福建实现山海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陈越作者简介:陈越(1992—),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200)摘要:经验表明,协调有利于实现平衡且充分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缓解主要矛盾。
本文以福建为例,在量化协调水平基础上,构建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福建需要从城镇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提高劳动力质量等方面来促进山海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山海协调;山海联动一、引言中国已形成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总体战略。
十九大指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阻碍人民获得美好生活。
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解决区域不协调问题刻不容缓,新时代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期。
福建在该背景下有成为强劲增长极的责任,这就需要其内部消除由于区位和历史等导致的山海不协调,促进协作,实现山海联动。
而如何量化其协调水平将是提高山海协调的第一步。
二、发展概况福建海区包括:福莆宁、厦漳泉,山区为南三龙。
借鉴覃成林和郑云峰等研究,在计算莫兰指数、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水平的变异系数基础上,用平均赋权法构建指标,用隶属法对比实测值与期望值,最后测度总体协调水平,如图1所示。
总体协调水平波动上升,目前拥有较平稳的上升趋势,福建未来协调发展乐观。
而2008-2011年出现转折:2008-2010年,协调度降幅26.31%,可能是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整体经济下滑;而山海相关企业易因金融危机的亏损而恶性竞争,降低区际联系;而国家出台应对危机及支持海西政策、福建海事局提出积极措施抵御金融危机等,都让其在之后短短一年里经济回升,协调度达一高峰。
海区历来经济发展协调且平稳,仅在金融危机后下滑。
这证实相似条件的地域分工理论———福建海区经济发展相当,从而其分工和贸易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
总体来说,海区经济发展协调度领先福建平均水平,未来有望成为更大的增长极,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
厦漳泉农业与制造业合作的前景展望与可行性分析
现 不 衡 , 厦 门作 为 经 济特 区 ,逐 渐 成 为 三 地 中经 济 发 展 最 快 中期 阶段 。
二 、厦门 与漳州农业合作的前景与可行性 ( 一)漳州农 业的发展现状
三 地 中 ,漳 州 农 业 优 势 最 为 明 显 。 其 优 势 条 件 主 要 有 :
跫
总 2期 第6 9
厦漳泉农业 与制造业合作的前景展望与可行性分析
华侨 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张冠呜
前 占
异 ,但 是各 自优势也很 明显 ,厦 门经济 发展水平 最高且服务 业 上,厦门 已基本完成 工业化 ,而泉 州和漳州 则尚处于工业化 的
厦 漳 州 泉 j 座 城 市 地 理 位 置 相 连 ,历 史上 交 流 密 切 。 但 由 具 有 优 势 , 泉 州 轻 工 业 有 优 势 ,而 漳 州 农 业 有 优 势 。在 工 业 于 改 革 开 放 后优 先 发 展 经 济 特 区 的政 策 偏 移 , 地 发 展 开 始 出 的 城 市 , 而 泉 州 和 漳 州 虽 为 厦 门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和 牺
地 资 源 丰 富 ,是 福 建 省 粮 食 、瓜 果 的主 要 产 地 。 目前 全 发展 比较
个 南 亚 热 带特 色 生产 基地  ̄2 0 卤果 田 ,果 业 成 为 全 市 的支 柱 H6万
三 地 中 , 厦 门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最 高 , 也 是 福 建 省 唯 一 的 副 省 产 业 之 一 。 二 ,部 分 农 产 品 形 成 品牌 效应 。漳 州 水 果 种 植 历 史 级 城 市 。2 0 年 厦 门人 均 G P 到 了6 6 I ,是 福 建 人 均 G P 08 D达 25元 D 的 悠久 ,其 中荔枝 、龙 眼、香蕉等 己成 为特 色水果 。另外 ,漳 州 两 倍 多 。城 市 化 率 为8 .% 12 ,均 远 超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5 6 % 4 . 8 )和 还拥有官溪蜜柚 、天宝香蕉等5 省级名牌产 品和4 个市级名牌 个 3 福 建 省平 均水 平 ( 9 9 ) ,也 比福 建 省 城 市 化 率 排 第 二 的福 州 产 品 。 4 .% 高 出 2 . 个 百 分 点 。 受 地 理 面 积 狭 小 素 的 制 约 , 厦 门农 业 总 3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摘要:厦漳泉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厦漳泉区域经济发展对整个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厦漳泉三市各自为营的局面不利于长期健康发展,在同城化的背景下加强产业结构协调利于实现合作共赢,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从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地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协调被称为“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厦门、漳州、泉州)是福建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地位。
厦漳泉三地在地理区位上相邻,但长期各自为营,产业关联不密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现象突出。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三市的互利共赢及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
为此,福建省提出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
2011年8月福建省制定了《福建省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工作方案》,随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订,厦漳泉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协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厦漳泉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合作成为同城化的重大议题。
一、厦漳泉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一)厦漳泉经济发展状况厦漳泉三地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2000年到2011年,厦门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5.8%,高于福建省年均增长速度15%,而泉州为13.6%,漳州为12.6%。
厦漳泉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在三市中,泉州经济实力最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70.8亿元,占三地总值的49.8%。
其次是厦门,为2535.8亿元,漳州居于落后,为1768.2亿元。
厦漳泉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和重要增长极。
三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从2000年的2024.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4304亿元,2000年以来占福建省总产值的比重最低达到47.7%(2010年),最高达到56.6%(2003年)。
三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变化与福建省的变化态势比较一致,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显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三地的增长速度与福建省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值均达到0.74以上,因而厦漳泉是拉动和影响福建省经济的重要区域。
(二)厦漳泉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厦漳泉产业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梯度性。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服务业发展较好,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厦门经济的核心。
泉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发展以轻型工业为主体,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集群明显,港口商贸发展繁荣。
漳州农业资源丰厚,生态环境较为优越,虽工业比重最大,但农业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水平及效益比厦门和泉州低(详见表1)。
数据来源: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2008-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表1可以看出,在第一产业方面,泉州、厦门在第一产业上的比重远低于漳州,但第二产业的比重都高于漳州,且在产业技术层次上无论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比漳州高。
第一产业是漳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重在不断下降,但仍占16.7%。
第二产业对漳州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发挥着拉动作用,并在长期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泉州的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次是厦门,最后是漳州。
厦门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为三市最高,且高于全省水平。
厦门第三产业一度具有较强的发展劲头,第三产业优势凸显,但其支柱产业还未成形,还不能替代传统工业的地位。
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厦门的产业结构发展要优于泉州,泉州优于漳州。
从厦漳泉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分析,泉州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到2011年比重达到62.5%,厦门和漳州第二产业比重近年在波动中有上升的趋势,且占比较大,分别为51.4%和48.5%。
其中厦门的产业结构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了“三二一”结构,改变了以往“二三一”的结构,这与金融危机对厦门制造业的影响有密切联系,但随着制造业的复苏又回归到原来的趋势,而泉州和漳州一直保持着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结构。
泉州第三产业在不断下降,而漳州在2010年前比重在上升,2011年出现回落。
综上可见,厦漳泉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梯度差距,三地也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时期。
二、厦漳泉产业结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一)厦漳泉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泉州和厦门要优于漳州。
其中泉州的经济发展规模最大;厦门限于土地面积和经济腹地小,经济规模约为泉州的60%;漳州发展偏慢,经济规模仅约为泉州的40%。
从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厦门为70734元,泉州为52245元,而漳州仅为36896元,远低于厦门和泉州。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会导致地方保护倾向较大,利益分配难以协调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缺乏协调发展的产业链、产业群与产业网络体系首先,从垂直产业层面来看,厦漳泉区域产业链缺乏梳理和整合,对产业链认识不足,导致重复建设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对集群机制没有认识,有些地方甚至陷入盲目搞开发区的误区。
许多地区缺乏分工协作的眼光,只是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出发,盲目追求“小而全”和“满天星”的企业群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导致区域间结构的趋同和重复分散的低水平开发项目,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分散了整体竞争力[1]。
其次,从产业水平层面来看,厦漳泉产业联系较弱,没有形成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产业群与产业网络体系。
农村地区、落后地区与大城市的产业联系不强。
中小城镇多正处于城镇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特色表现尚不明显,不能发挥其在区域产业链中应有的中介作用。
目前,厦门泉州的制造业主导产业在地区内部的产业集中度较高。
厦门的主导产业电子、机械、化工具备较强的集群、协作和配套能力。
多数产业链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上下游关联较强。
另外,厦门和其周边城市在发展上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的联系较松散。
泉州的产业集群现象明显,主要形成了鞋业、服装、石油化工、纺织、建材等产业集群。
泉州市的产业集群基本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依赖性强,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致使与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不强。
而漳州特色农业优势明显但现代农业水平不高,工业产品生产的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差,工业产业链没有形成,工业效益也有待提高。
漳州城镇特色不突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承接能力差,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加上厦门泉州对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有较大的吸附力,使得漳州发展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来的产业转移和布局。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厦漳泉形成协调发展的产业链、产业群与产业网络体系。
(三)厦门、泉州没有发挥应有的中心城市作用中心城市是优势集聚并具有强大吸引力、拉动力、辐射力的城市,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中心城市竞争力和扩散效应是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充分条件。
厦门和泉州作为省域的中心城市,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在产业层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厦门经济发展迅速,制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实力较强,外资经济举足轻重。
泉州借助其工业基础,经济实力雄厚,创业环境较为优越。
但两中心城市在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带动作用不明显,在区域内并没有产生较强的扩散效应。
首先,厦泉漳发展一度各自为营,厦门、泉州两市对区域产业协调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长期以来,由于受行政区划的影响,三市对区域发展的竞争态势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和必要的分工协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要素布局和规划产业发展,使得城镇规模偏小、协作关系较弱、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关联效应没得到应有的发挥。
同时,城市之间的盲目竞争,也使闽南金三角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资源分割和重复建设的怪圈[2]。
厦门和泉州的优势资源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流动受阻,没有得到合理配置,不利于厦漳泉优势互补、错位和协调发展。
其次,厦门泉州两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辐射能力较弱。
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受其城市规模大小的制约。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凝聚与辐射能力、辐射范围、影响强度相当程度上与城市本身的规模成正比。
厦门行政区域面积小,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1.3%,而泉州市区面积也不大,为48.85平方公里。
厦门和泉州市区城市规模小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两个城市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指挥中心、服务与管理中心、调节中枢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的作用。
中心城市要在对外竞争中获得发展空间,中心城市国际化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尽管现在厦门、泉州两市经济实力在国内很强,但与国际性大都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区域内产业协作的协调机制亟待建立科学且可行的产业合作规划需要相应的协调机制的配套实施,才能有效引导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是厦漳泉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今年各项有关产业的专项规划陆续出台,厦漳泉产业定位、融合、布局和产业链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规划指导,并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
但是在协调机制如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激励和监督管理机制方面还欠缺有效措施。
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是否有效影响着政府间合作效率的高低。
通过建立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机制,对做出利益让步的地方政府给予补偿,能做到利益调节的最大均衡。
激励和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也对规划的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目前建立了厦漳泉三市磋商机制和同城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政府间许多共识的达成是依靠领导人作出的承诺来保障的,缺少法律效力和制度保障。
目前还没有文件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法律保障有明确规定,监督管理职能存在缺失,规划实施缺少制约和监督力量。
三、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厦漳泉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形成具有较高开放度、集中度和较强承接能力的产业链及产业网络体系。
厦门应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发展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和总部经济,应推进劳动力密集型、资源高消耗型产业向漳州和泉州转移,努力维护厦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厦门为核心整合厦漳泉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共兴共荣;充分发挥厦门人才、资金、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泉州在工业基础、资本实力、侨胞资源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现阶段须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企业向高新化发展、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不断获得竞争优势;梳理和整合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促进与漳州食品加工产业链的整合,谋求占领产业链的中高端,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金融服务业的规范合理发展和创新改革,充分发挥泉州的资金优势,营造更加自由宽松的创业环境。
漳州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应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加工的规模化、高科技化,延长和完善农业产业链。
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发挥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