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实践与思考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先争优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如何适应时代变化与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持久化,直到完全地融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永葆先进性,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创先争优;和谐社会;基层党建

1.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相处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这是人类自有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美好状态。当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社会不同阶段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客观条件不同,这种和谐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和谐的程度、范围及和谐所惠及的社会群体,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要惠及全体人民最广泛、最高层次的和谐社会,这就决定了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最广的群众性活动,它要求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广泛深入的发动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的造福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对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教育和引导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使人们分清是非、善恶和美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旗帜

鲜明的表现出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是促进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从社会物质层面到人们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经济,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大局,要在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功夫,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时还告诉我们:在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意识对物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都有一定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促进人与社会的谐调、发展和共同进步。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和帮助人们自我约束,提升境界,宽容谅解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因此,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地把握了社会和谐的基本内涵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任务,才能增强创先争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看到,在我国从“熟悉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在一系列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人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还有缺陷的情况下,促进社会和谐面临着诸多因素的挑战,对我们创先争优是个极大的考验。这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提高有效整合、协调社会各种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及其工作成效的大小和社会和谐度的高低,就是创先争优之是否“先进”、“优秀”的判断标准,也是我们创先争优的根本保证。

3.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树立新理念、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实施正确的政策措施等。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还要为此创先争优,就要按照中央关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从思想理论水平和行动能力、精神意志等方面着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求的“五个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求的“五带头”在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明确并且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准确把握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着眼点和着力点,才能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先进性。

要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社会转型是个必然产生矛盾的过程。如果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就会影响改革、发展和稳

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目的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为促进社会和谐创先争优,就要正视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现实,及时有效地化解在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社会福利保障、劳资关系等方面的矛盾,积极地为人民群众和利益群体提供利益表达的机会、地方、渠道,引导他们以合法的形式和理性的态度解决利益矛盾。还要积极培育和谐文化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立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和精神,形成共同的和谐社会理想,奉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增强诚信意识和法律义务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育民主法治精神和科学精神等。当前,解决矛盾的重点是坚决反对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把矛盾及时有效地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而复杂。我们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就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坚

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这个过程中创先争优,集中体现了勇于担当、竭诚奉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是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要在团结合作中求和谐。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民主作风带头搞好团结,真正成为团结的楷模;自觉站在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识大体、顾大局、讲大度;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服从组织,服从多数,尊重他人。要在以人为本中求和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党务公开,自觉做到决策时虚心听取群众合理化意见建议,工作中诚恳接受群众全方位监督;大胆依靠群众查找问题、分析矛盾、研究对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自觉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感知群众意愿、真正尊重群众意见,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在从严治党中求和谐。坚持从严治党与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不但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必须深刻认识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并有力实施从严治党的一整套制度和机制,把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