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演变到中式古典风格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构架的缺陷
首先,生长期成材期长,导致木材越来越来稀少。 其次,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再次,木架建筑采用的基本上是简支梁体系,难以满 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思想
•“天人合一”观念 •礼制观念 •等级观念 •家族思想
主要建筑类型
城池建筑
古长城建筑
宫殿建筑
陵墓建筑
屋顶
5、攒尖。攒尖建筑
的屋面在顶部交汇 为一点,形成尖顶 ,它的形式很丰富 ,既有单檐、重檐 之分,还有圆形、 方形、三角、五角 、六角、八角等形 式。古典园林中各 种不同形式的亭子 ,多属于攒尖建筑 。
园林中的亭子多为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部为锥形屋顶,没 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二 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
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形成不同的地方特点.多民族表现 为不同的民族风格.
南方地区:气侯温暖 墙—薄 屋顶—轻 材料—细 外形—轻巧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 墙—厚 屋顶—重 材料—厚 外形—浑厚稳重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延续性
延续性:指纵向的比较,时间轴。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又具有延续性特征,即:无论 是中原地区,还是大部少数民族地区最大量使用的建 筑是木构体系。
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
屋顶
庑殿顶(四阿顶)
四面斜坡,一条正脊,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
屋顶
2、歇山。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
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建筑形式。歇山建筑屋面峻 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它既有庑殿 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无 论是皇家宫殿、王公府邸、城垣鹊楼、寺庙园林 及商埠店铺等各类建筑,很多都采用歇山这种建 筑形式。 从外部形式来看,歇山建筑是庑殿(或四角攒尖) 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仿佛是一座悬山屋 顶歇栖在庑殿建筑上。
3、单体剖面:木结构造型合理——线的动态感
侧脚 生起 凹曲面的屋面特征 ①折线构成,内凹曲线使瓦越压越紧,防止喝风灌 雨。 ②利于采光。 ③使雨水摔的比较远。
单体建筑的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4、装饰与结构构造统一
二、各朝代的建筑特点
五台山南禅寺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 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色彩简洁明快, 风格庄重朴实。
楼阁、佛塔、古桥
城 池 建 筑
南京城墙——中华门
西安城墙
平遥城墙
丽江古城
古 长 城 建 筑
八达岭长城
山海关
居庸关
嘉峪关
宫 殿 建 筑
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布达拉宫
坛 庙 建 筑
太庙
社稷坛
天坛
地坛
陵 墓 建 筑
明十三陵 清陵
楼 阁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佛 塔
西安大雁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混合式结构 窝棚式结构 纵架平椽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
(1) 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 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 教育、文化、娱乐建 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按发展模式分: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 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代 表人物:宇文恺、李诫、蒯祥。
抬梁式
抬梁式 柱上搁置梁 头,梁头上搁置檩 条,梁上再用矮柱 支起较短的梁,如 此层叠而上,梁的 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 则粱头搁置于斗拱 上。 这种木构架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 宫殿、庙宇等规模 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
穿斗式 用穿枋把柱子串 联起来,形成一榀榀 的房架;檩条直接搁 置在柱头上;在沿檩 条方向,再用斗枋把 柱子串联起来。由此 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 用于江西、湖南、四 川等南方地区。
屋顶
历代举架的高度都有所不同,在宋、辽以
前,建筑屋顶的坡度一般都比后代低缓, 自金以后逐渐加陡,到明清尤甚。屋顶坡 度的陡缓变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国历代建筑演变的一大 特征。
屋顶
中国古建筑的几种基本构造形式有: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屋顶
1、庑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在等级森严
的封建社会,这种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的皇 家建筑,并且有“单檐”(一层屋檐)和“重檐”之分 。
屋顶
4、硬山。硬山建筑的屋面也是前后两坡,左右两侧
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且檀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 ,也多用于民居,在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应用 广泛。它的形式与悬山差不多,只是屋檐不悬出山 墙罢了。
硬 山 的 几 种 檩 架 分 配 形 式
硬 山 建 筑 剖 面
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与屋面平齐,或略高于屋 面。
(一)基本结构
中国古代木构架共有三种不同形式: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
1.抬梁式
抬梁式也称“叠梁式”。这种木构 架大体说来是先在地面上筑一个土台, 台上安装石础,立木柱,再在柱上架梁 。梁与梁之间用“枋”连接组成“间” ,在梁上再架檩,檩上架椽,这样层层 叠置,最后是用椽来承托屋顶,“骨架 ”就这样形成了。
北京故宫的中轴线布局
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
北 京 天 坛 祈 年 殿 的 建 筑 布 局
山 西 祁 县 乔 家 大 院
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
对于皇室宫殿来说,一个庭院组群是不能满足使用 要求的。这样就出现了沿纵轴扩展或沿横轴扩展及 两个方向扩展的、更为庞大、复杂的建筑组群。但 同时,这种规模庞大的建筑组群自然带来交通不方 便和防火困难等问题,因此又在其中设计了若干夹 道或小广场,便于人们疏散或避难。这种建筑组群 布局中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北京的明、清故宫紫禁城 ,堪称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群的典范。
清代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 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故宫建筑的
轴线和北京全城轴线重合为一体,体现了 帝王宫的至尊地位。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 附属部分,采取严格的对称手法,并向两 侧发展,形成次要轴线。使各组建筑串接 在同一轴线上,形成主次分明、统一而有 变化的整体。 2、院落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以建筑围绕 成院落,并以此为单元,若干院落组成一 建筑群。各个院落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和 对比,以产生不同气氛,这是中国古代建 筑布局的又一特色。
5、建筑群体的组合
◆ ◆ 庭院:群体组合的基本单位。 庭院的围合方式: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 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 “倒座”),则称“四合院”。 ◆建筑群体组合方式: 通过建筑单体的数量叠加,以营造气势。量的增加通常是放 在轴线上进行,然后通过庭院空间的开阖,控制人的心理感受,在 群体空间的塑造中加入 了时间因素,即人的体验,使得人们对于建 筑空间的感受产生了质变。
刘致平称之为中国古代建筑立面的三部曲:屋顶、 屋身、基础。
独具特色的第五立面——屋顶
屋顶
从屋顶的形式上看,虽然都是坡顶,但
变化十分丰富。 为了解决排雨水和屋内采光的矛盾,汉 代的能工巧匠发明了“飞檐”,也就是 使檐口向上稍翘,这样即满足了实际需 要,又产生了轻盈的飞跃的艺术效果。
屋顶
木构架的优势
(四)施工速度快 ◆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 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建筑观念强调实用性,《老子· 道德经》: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技术上的优势:采用建筑模数制。 (五)便于修缮、搬迁 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都比 较容易做到。
中国古代主流建筑体系之所以长期使用木构架,是上述优势综合作 用的结果。
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 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屋 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 延伸出的曲线形,叫做“出翘”。 古建筑屋顶的曲线不只在翼角和飞檐部分,其 实在整个屋面上都呈曲线状,这种曲线的形成 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举架”在起作用。
屋顶
山 西 东 岳 庙
屋顶
四面斜坡,切为三角,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屋顶
3、悬山。悬山建筑
的屋面仅有前后两 坡,而且两山屋面 悬于山墙或山面屋 架之外,也称挑山 式建筑。一般多用 于民居,有正脊和 垂脊,两面坡。
悬山的构架形式
特点:就是屋檐一直延 伸到山墙以外,用来保护 山墙。
④悬山顶(挑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一条正 脊,四条垂脊。
二、建筑分类
井干式 以圆木或矩形、 六角形木料平行 向上层层叠置, 在转角处木料交 叉咬合,形成房 屋四壁。 主要流行于东北 林区和西南林区。
井干式 井干式的应用范围不广, 它采用木头围成矩形木框 ,层层叠置,形成木头承 重的墙体,这样消耗木材 较大,主要用在盛产林木 的林区。
其它结构体系
三、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空间特征
1、 单体平面:采用骨架系统
◆ ◆ 柱网 间 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的结构单元称为“间”。 面阔方向,一般明间>次间>梢间。 进深方向,步架距离相等,步架指檩与檩之间的水 平距离。 早期建筑的开间数有使用双数的情况,后期多用单 数,阳数。
2、单体立面:造型趋于程式化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到中式古典风格综 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延续性
◆ 多样性:指横向的比较,地域的差异。 1、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如窖洞、江南民居、草原毡房等。 2、建筑材料的多样性,木结构、砖石构、生土结构等。 3、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混合式等。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古 桥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 苏州宝带桥
泉州洛阳桥
北京卢沟桥
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与造型
我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严谨而精巧, 基本上就是木构架结构体系。这种结 构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完善,已形成一 整套完整的系统。与西方古典建筑的 石砌结构体系相比较,自有其独特的 构造原理与外观造型。
工官制度
官式建筑
工官掌管下建造的,设计、预算、施工都由将作、内府或工部统一掌 握,不论建筑物造于何地,都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还可派工官 和工匠去外地施工,所以建筑式样比较统一,能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 和艺术水平。
民间建筑
各地自主建造的,由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因地制宜,建筑 式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
◆
木构架的优势
(一)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二)适应性强,内部空间灵活。 木架建筑是由柱承重的,墙并不承重。梁、檩、枋等构件形 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只起圈蔽、分隔和 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 谚。
(三)抗震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 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 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具 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首先,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物; 其次,再以单座建筑物组织成庭院; 最后,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空间组群。
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布
局大都采用中轴对称的 方式,即沿纵轴线(又 可称为前后轴线)或横 轴线进行设计。这种布 局大概与中国古代的“ 折衷”思想与“不偏不 倚”的观念有关。
山西晋祠圣母殿
宁波保国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
屋顶坡度增高,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了很大发展,建筑风格渐趋柔和华丽。
山西洪洞广胜寺
山西芮城永乐宫
大量使用“减柱法”,许多构件被简化。大部 分建筑简单粗糙。
雍和宫
沈阳故宫
出檐较浅,斗拱比例较小,减柱方法重要建筑中己不用。 单体木结构建筑已高度标准化、装修、彩画、装饰己日趋 定型化。
中 轴 线 在 建 筑 布 局 中 的 应 用
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
一般建筑组群的布局分为两种:
1、在纵轴线上先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的两侧按 横轴线安放两座形体较小的次要建筑对峙,构成“ 门”形的三合院,如明代建造的北京天坛等一类的 坛庙建筑。或者在主要建筑的对面再建一座次要建 筑,构成封闭性较强的四合院。 2、在纵轴线上建主要建筑,在其对面放次要建筑, 而在院子的两侧不再建房,用回形廓将前后两屋联 系起来,因而称为“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