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环境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摘要:通过对景观、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本文从环境心理学方面对景观、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三方面进行研究,介绍环境心理学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景观;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何谓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首先应完成对环境心理学的认知。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

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问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

一、环境心理学在景观方面的应用景观设计师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

以一棵树为线索,对人来说,一棵看不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树就等于不存在。

更具体一点的,远处山坡上的一棵开花的观赏树对游人来说也只是某时某地的一个标记,当人们爬上山坡去接近那棵树,并看清楚开花的这棵是一棵合欢树,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联想:想去摘一朵花,闻一闻它的花香。

春天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盛夏的傍晚人们愿意在高大茂盛的树荫下乘凉,在低处树枝上给小孩系一个秋千或是做一次聚餐。

于是,这棵树又有了新的内涵,树还是那棵树,但因为人们跟它的联系不同,所感受的就不同,不同人又有不同的感受。

这就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作用中,人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从环境心理学方面讲可以从公共性、私密性、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几个方面来讲环境心理学在景观方面的应用。

1、公共性,环境心理学家曾提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概念,园林景观中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界定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试论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院系:工学院建筑系专业:城市规划年级:07级学号:姓名:2011 年5月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学人的感受正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

而我们探索的则是人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所以说,它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与心理学的交集。

建筑——不仅是用来为人的需要服务的专门组织起来的空间,不仅是结构、材料和技术,也是符号系统。

因此假如承认建筑学是一种语言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理解每一幢建筑,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实体与整个环境构成综合的环境景观 ,研究其单体或组合形态的含义与环境间的关系,对我国现代环境景观的构筑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其研究的程序应首先建立在它与感觉它的人之间存在着认知关系上 ,进而再研究它与周边环境间的配置关系. 因此 ,鉴于人-建筑-环境间的这种渗透性与认同感 ,有必要肯定建筑形态发展在环境中的心理属性与环境语义 ,并包括它们之间由此产生的非因果关系.建筑环境心理学,即人与建筑,环境所发生的某种复杂关系。

引用一位日本专家的专业阐释是“研究环境和人的心理相互作用的边缘性学科,研究人与周围社会、物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环境感知、评价、刺激和行为以及个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利用科学手段,系统说明人与环境关系的领域,探讨解决其中的问题,使人类能适应和改造环境”。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篇一《精神病与环境心理因素的关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急剧变革,都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一点已被国内外许多专家所承认。

作者通过对102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回顾性调查,进一步探讨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使人们从社会学角度重新估价精神疾病,并从护理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提高精神疾病的治愈率,减轻社会各方面的负担。

一、材料与方法资料取自我院1968~1988年间住院的精神病病人26425例,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样比=0.04,K=l/0.04=25),抽取样本1057例,剔除无参考价值病例37例,有效病例(应答率)1020例(96•5%),样本具有代表性。

按统一表格,以分组、划记(将调查资料按项分别列入整理表内,用划“正”字记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整理。

调查以病历为主,对记录不清的项目进行了核实,资料具有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精神病病人的年龄、性别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关系(表1)从年龄分析,本组病人中,以21~30岁年龄组居多,共413例,其中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发病者381例,占本年龄组的92%。

这是由于青年时期心理变化多,面临升学就业、恋爱婚姻、工作学习等问题所产生的社会应激因素较多,精神负荷较重,川特别是“”期间,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环境不适应、以及返城后工作得不到及时安排所造成的压抑心理有关。

从性别看,本组病人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尸>0.05)。

31一40岁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尸<0.01)。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与妇女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地位易受挫折有关。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环境心理学开始以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为重点,后来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篇一《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环境建设》摘要:高校的院系资料室是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教学、师生学习、科研等服务,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人的交互影响,指出高校院系资料室应回归环境建设本位,为师生学习和科研创造一个优质、专业的环境。

关键词:院系资料室;环境心理学;环境建设过去,我国高校基本上是校、系两级建制,校有图书馆、系(部)有资料室。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以不同形式进行着合并、重组、优化,绝大多数高校将学科性质接近的系(部)组合成二级学院,系(部)成为学院下设的机构,根据高校科学研究的需要有些系部变成了科研所,或在系(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科研所。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原系(部)资料室进行整合,或保留原系资料室,或合并成院资料室,或整合成校图书馆分馆(资料中心),或并入学校图书馆。

在资料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服务、建设和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现状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第八条高等学校的院系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全国各高校基本都有院系资料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并与学校图书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学校的文献保障体系。

但是,目前高校院系资料室的事业发展却遇到了一些困境,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状令人担忧。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师生学习、阅读、查阅资料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在自然环境上应宽敞明亮,人文环境应舒适幽雅,然而,由于过去办公房屋紧缺,大多数资料室空间狭小、光线不足、阴暗潮湿,没有足够的桌椅、书架,报刊、书籍随意摆放,使查阅资料的师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篇一《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

城市广场与其使用者—人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人的行为心理是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

因此,提出以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广场中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本依据,从城市广场的空间尺度、空间层次、空间序列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探讨创造舒适、健康、人性化的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道路。

关键词:人性化;环境心理学;城市广场;空间环境城市广场,自从两千多年前在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和城市的新旧交替,城市广场日益成为增强、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景观,吸引着广大市民群众加人其中。

它不仅是人们消遣、休息之地,也是获取信息、进行交往,甚至是接触社会和学习的一种场所。

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为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而设置的广而空的场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及娱乐广场等各种类型。

在城市中设置广场的目的就是使市民能更方便、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因此广场空间环境是否人性化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实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广场大而空旷,很少有人在其中停留一些广场上有机动车辆穿行,交通混乱一些广场基本被闲置,缺乏活力。

这些都是由于在广场设计中忽略“人”的因素造成的。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兴起的,目前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了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篇一《环境心理学视阈下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商业街逐步向综合化、多样化的方向拓展,形成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多功能的商业中心。

城市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求以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这样才能满足舒适、健康、宜人的景观设计理念。

保障商业街空间通透性、环境安全性,才能维持街景整体的连续性。

本文就此从环境心理学视阈分析城市商业街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商业街景观;设计;城市城市商业街是一个汇聚着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场所,也是人们休闲的最佳场所。

城市商业街处在多方位、多层次和多形态的空间体系内,其主要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发生着变化,它是一个城市的缩影。

许多城市商业街交通拥挤、街景单调,缺少整体连续性和景观特色。

设计城市商业街,应当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以人为中心,从人心理特征考虑问题,把握环境空间设计、人与环境的联系。

1.不同人群消费心理需求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的安全程度和户外活动水平有联系。

倘若人感觉不能放松,比较紧张,那么所处的环境就会失去人气。

商业街广场上的巨型喷泉、茂密树林会遮住人的视线,人们会感到不安全。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巨大遮拦完全阻挡了人的视线,前方空间难以通过环境进行预知,人会产生紧张心理。

当人们置身于街道公共环境中时,首先会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性别角度分析,男性逛商业街是有目的和计划的,直接去自己愿去的商店购买商品。

女性逛商业街是无目的和计划的,她们喜欢游逛,遇到较为新奇的商品会选择性的购买。

男性购物速度快,不会停留。

男性陪女性逛街会感觉疲惫,而女性在男性陪同下会觉得无趣。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推荐文章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热度: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热度: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热度:色彩心理学论文参考热度:有关二级心理学考试论文参考范文热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篇1试谈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摘要]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影响着风景园林设计者对于环境的设计与评价,是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之一。

本文通过总结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的特殊性,试图探索适合该专业的环境心理学教学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教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

[1]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

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

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

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环境心理学论文20xx字

环境心理学论文20xx字

环境心理学论文20xx字篇一: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浅析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指导教师:朱少华姓名:可苗班级:室设111班学号:20xx313360105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浅析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内容摘要】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了解了环境心理学的一些概念,以及应用它对周围建筑做出一些合理的分析,在本文中简单的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和指导意义,以及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环境设计的关系,并举出了环境心理学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具体实例。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环境设计建筑类型与色彩室内设计一.前言总述:关于环境心理学,在朱老师的系统教学下,经过八周的学习,我主要了解到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其中包括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人通过多种感觉体验环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等等、以及环境知觉理论中比较流行的三种理论是: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概率知觉理论。

建筑设计讲究“以人为本”,人的心理行为是建筑与环境设计的依据。

通过探索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对建筑设计创作的把握,创造出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

《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有说过:“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这句话也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中,应着重关注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怎样创造合理的建筑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范文1环境心理学是讨论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阅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殊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

一方面,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两者之间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环境心理学需要转变基本概念和讨论方法滞后的现状,重视组织、社区和文化意义上的跨学科开放性讨论,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

由于以往环境心理学讨论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讨论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多学科讨论的优势,所以环境心理学不应当被单纯看作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更需要看作是关于人、环境、行为的跨学科讨论领域。

很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行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它们分布层次包括个人、家庭、公司、工业和政府部门等,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区的环境心理学讨论,在方法论讨论原则上必定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响,需要吸纳与整合多个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观点,如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建筑学、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

当代环境心理学讨论不应当只在个体水平,更应当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讨论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模式和讨论方法,制造多学科的“思想合作”和“讨论梯队”,应当意识到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单靠心理学的作用是特别有限的。

因此,环境心理学家应当广泛开展国际间、多学科间的讨论,为环境政策的制订供应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月末,在北美兴起,继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快速地传播与进展,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讨论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月,才从发达国家引入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开头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相关讨论,从而引起其他有关学科人员的广泛爱好和关注。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篇1浅析博物馆环境心理学摘要:博物馆观众的参观需要、兴趣和参观动机、态度,观众参观流线,观众的休息交流区域都对博物馆的建筑心理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博物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

关键词:博物馆、心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声音、苏州博物馆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且是展示各地历史文化,与人们对话交流的特色的空间。

与商业建筑等不同,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突出其精神的内涵,要强调其文化、历史厚重感、及人们认知交流。

人们的心理行为已经对博物馆建筑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研究符合人们的愿望、要求的空间、环境,并与其相适应地对环境进行选择、改善或创造。

它在建人们在博物馆中的主要活动为参观、研究、交流、信息、休息。

而博物馆则以丰富的空间、灯光、色彩变化来引起人么各种心理活动。

博物馆观众的参观需要、兴趣和参观动机、态度,观众参观流线,观众的休息交流区域都对博物馆的建筑心理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博物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

空间博物馆观众来到博物馆参观,也许是为了一件展品、也许是为了解当地的历史、也许是为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空间。

不同的形状、高低大小空间会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一个适合的建筑空间可突出其展品的特色及当地地域建筑空间特点。

如:直线方形空间给人熟悉、稳重之感,而流线、三角形空间可给人动态变化的感觉。

而高大、宏伟的空间则给人严肃的感觉。

博物馆为公共建筑,其功能较为复杂,因此展室之间的交通空间流线需清晰且由明确指向性,使得人们一目了然,较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展品上。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逐渐认识到环境心理学重要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与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环境心理学在传统商业空间中的运用摘要:商业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环境及商业之间建立同一性的联系,将人的心理体验与场所的内在和谐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支柱,对于营造良好的商业空间普遍适用。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文试图通过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分析《清明上河图》中人的行为和商业空间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商业空间;清明上河图;行为;环境心理学1 商业空间与人的关系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人所处的物质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社会自产生了商品交换,就出现了商业空间。

所谓商业空间就是指提供有关设施来满足人们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的场所。

人类的商业活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周易・系辞》中就有所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古代的:“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交易方式就形成了商业活动的原始形态――集市。

在没有城市之前,“市”的概念是人们剩余物品交换的场所。

最初的集市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的,一般是几日一集。

集市的形成与宗教、节庆、农耕繁闲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的赶集庙会可以说是定期性及流动性的商业活动。

由于这种交换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方便,这样就逐步形成了固定的交换场所。

因此,商业活动由非定期发展到定期,由流动式的交易变为固定的营业;商业空间由流动的时空进入到特定的时空,由最初的集市向自由市场、夜市发展;由农村的集市贸易向城市的市场发展;由摊贩进入店铺。

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1500字论文

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1500字论文

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1500字论文篇一:试论建筑周围环境对建筑人的心理的影响《环境心理学论文》之试论公共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院(系)名称工学院建筑系 2021城市规划 100107023邢超环境心理学马晓洁专学学课指业班级号生姓名程导教师2021 年 12 月 20日摘要: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概述,从环境的不同层次对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的影响来探讨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历史学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然后心理如何设计和营造符合人类从需求的建筑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是建筑环境与心理效应的启示。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人类心理需求;建筑环境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等都有着直接联系诸多的联系。

首先, 建筑设计环境心理学作为人类学环境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部分, 它与环境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环境的暧昧关系。

在环境心理学中, 是将心理学的教育学观点引入环境, 利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手段, 探讨和消除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此处环境是指对人类生存的全部空间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同样要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又区别于外部环境心理学。

在建筑环境社会学中, 环境的范畴是指特定的建筑环境, 侧重于环境的基地特性, 如绿地、水面、建筑群等, 也就是广义上所的建筑空间, 它是利用建筑构件从大自然的原始空间中所界定出来的有限范围。

换句话说, 建筑环境心理学一方面的是居住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的是人的心理需求对环境提出的要求。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 人们更多地是通过相当程度的技术手段, 以获取所需要的使用功能, 同时达到在要求及经济条件制约下的建筑环境美。

而建筑环境心理学将心理学的学术活动学术研究应用于建筑环境, 通过研究, 揭示建筑空间与人则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以解决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 从而以使建筑空间不仅在功能上, 同时在心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

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之理论审视

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之理论审视

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之理论审视第1 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1.1 实用主义的基调20 世纪,实用主义在美国盛行,对教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心理学领域的旗舰式人物威廉&bull;詹姆斯(William James)将实用主义与心理学结合,发展出机能主义,并将这一研究成果推向了大众,广泛地影响了当时的大批求学者。

实用主义与传统的哲学存有较大的差异,后者较为重视以思辨、逻辑的方法探索本质等抽象的存在,实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主义,强调行动和应用。

胡适提出国内的实证主义就是实用主义的一个变种,即有用即真理。

因此,实用主义的衡量也就可以简单而形象地以是否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标准。

在这一点上,环境心理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不计较方法的研究取向与其在基调上是一致的,但是,实用主义并不具有作为环境心理学哲学基础的特性,此处强调的实用主义仅仅在于其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对时人的影响而导致这些人之后进行研究的促进作用。

实用主义后期发展出的一些分支,比如主张工具主义的态度,这也是环境心理学所批判的地方。

1.1.2 人与环境的矛盾激化人与环境本身其实是一体存在的。

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过渡与不合理的攫取,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表现为国家或地区的灾害日益频繁,厄尔尼诺现象、泥石流、沙漠扩张等愈演愈烈,全球变暖导致近海的低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困境,水污染、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加剧以及一些野生动物的快速灭绝,都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损害。

然而,环境问题并不是环境自发产生的,根源在人类自身。

因此,人类对环境的不合理索取最终演变为伤害自身作为补偿。

如今,由于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选取以环境友好型的方式发展而面临暂时的经济增速慢、使得国际或地区地位落后,还是选择环境破坏型而快速发展经济、得到国际或地区的话语权,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选择。

然而,后者显然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环境保护的国际努力仍艰难进行着,地区间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人与环境的矛盾也更加严峻。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一门集多种学科性质于一身的新的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分支,属于一门边缘性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校园环境营造【摘要】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

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该文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并将其引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去,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随着近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大学陆续投资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在校园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校园环境景观的建设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很多新建成的校园往往只是表面看上去很美,却缺乏生机和活力,许多广场绿地成为摆设,很少有人在其中驻留和活动,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时没有考虑使用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没有处理好校园环境和使用人群的关系。

因此,本文将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去,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1、理论发展环境心理学最初产生于美国。

布鲁斯威克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知觉起着积极作用,人们理解环境的感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这一理论观点是当今阐述个体知觉环境信息过程的理论先导。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这种内部表征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体对物理环境的知觉。

总之,人类行为与物理环境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这些观点为现代环境心理学理论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勒温的学生巴克和赖特,1947年创建了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专门用来研究真实世界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

从研究中产生出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先导,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强调物理环境对人行为的作用。

大学三年级《环境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

大学三年级《环境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

环境心理学个人论文班级姓名学号通过本学期学习了《环境心理学》的课程,我个人的收获很多,学习这样的综合性、交叉性很强得课程,能够让我们了解和学习到很多很多方面的知识,如文化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室内设计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方面的知识。

次课程设计领域很广,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多,不仅能够让学者学习到本课程知识,还能够扩充学者的知识面。

所以次课程的学习意义极大。

对个人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以理论课为主,以实践操作课为辅助,通过讲授法向学生讲授课程。

理论课主要以教材《环境心理学》(第三版)为主要课程资料,教师课件为辅助资料讲课,由老师引导着去解读教材的每个细节知识点。

探究每一个章节索要掌握的内容。

通过解读教材,我所掌握的知识点有很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认识该学科,教材中提及到人的感知器官,了解了人的感觉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智能。

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受。

例如眼睛接受光刺激,耳朵接受声音刺激。

皮肤接受触觉、温觉刺激等等。

还掌握了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有相互加强或消弱和联觉。

心理学有对认知的定义与研究,在本门课程中同样学习到认知的概念,甚至更深层次的去探究比较认知与认识,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了解了什么是知觉定势,即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者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在实践课程中,本学期的重点研究课程为《对邻里公园的研究》。

涉及到的邻里公园有昆明市盘龙区月牙潭公园和一个小组自己选定的西山区大观公园。

主要进行了邻里公园的问卷调查以及人的行为调查现场记录和拍照活动。

由教师带领学生经行了月牙潭公园的调查作为示范,没办按照宿舍为单位经行分组,有组长负责每个组员认真完成所有的数据采集和提交成果。

每个小组主要完成的项目和方法有:1.现场随机问卷调查,并且填写完调查问卷,为确保收集来的数据的真实性,在现场问卷时组长进行现场拍照。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环境心理学由最初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目的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试图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篇1论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现状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

环境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1] 。

一、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关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始于一百多年前(Gulliver,1908;Trowbridge,1913)。

19世纪,心理学家研究了人对声、光、重量、压力等环境刺激的知觉,但由于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和对学习过程的强调,当时的研究倾向于把环境事件看作强化程序和儿童经验。

20世纪40年代,少量关于环境和行为联系的研究出现,其中包括行为地图、环境认知地图和城市社会学(Moore,1987)。

不过,这些并不完全是对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的最充分的研究。

最早转向对环境和行为系统研究的人是费斯廷格(Festinger)、沙赫特(Schachter)和贝克(Back),他们研究了环境设计因素对学生社会关系发展的影响 [2] 。

20世纪50年代,这个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

勒温(Lewin,1950)把环境定义为决定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他强调的主要是社会环境,但是人们还是会经常谈论到他的理论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同一时期,勒温的学生巴克(Barker)等人对环境和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把勒温的行为公式:B=f (PE) (即人的行为是人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和“生活空间” (life space) 等心理场论(field theory)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生态心理学研究范式,从而启动了最初的环境心理学研究[3] 。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篇一《环境心理学及其研究述评》【摘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诞生及其东西方发展,做了文献梳理评述,以期学界进一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

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

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

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

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

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1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1.1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 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 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

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 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

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 寻求最佳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

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

因此, 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1.2广场的发展城市广场, 自从两千多年前在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根据人的环境心理学,广场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做出判断和心理评价,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做出反应。

因此环境心理学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2广场的人性化空间2.1广场的人性化空间空间尺度城市广场空间尺度的处理是否得当, 是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成败的关键, 处理空间尺度的基本依据就来自于对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如果两个人处于的距离, 可以产生亲切的感觉两人相距约就能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相距, 能认清对方是谁, 相距能辨认对方身体的姿态相距, 仍能看得见对方, 空间距离愈短亲切感愈加强, 距离愈长愈疏远。

在广场设计中, 有三个基本的空间尺度①一见方的空间, 人们感觉比较亲切, 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注, 这是创造空间的尺度②距离超过之后, 能产生广阔的感觉, 这是形成场所感的尺度, 也是我们所说的广场尺寸③最后一个尺寸是左右, 超过这一距离就能创造出深远、宏伟的感觉, 这是形成领域感的尺度。

欧洲的城市广场很注重人体尺度, 广场空间亲切舒适, 而我国的一些城市广场尺度巨大, 对人有排斥性。

如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面积公顷, 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我国南昌的八一广场面积公顷, 城市道路将其一分为四, 大小车辆川流不息, 人们很难在其中停留。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提出了在外部空间设计中采用一的模数, 我们对若干城市空间的亲身体验说明左右是一个令人感到舒适亲切的尺度。

除了距离外, 因实体的高度与距离的比例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

当人站在广场中时, 可以由于建筑高度与广场宽度刀之间的尺度关系而产生相应的空间效果和心理反映。

当为左右时, 人有一种内聚安定又不致于压抑的感觉, 是全封闭广场的最小宽度当为左右时仍能产生内聚向心的空间, 人可以较完整地观赏周围的建筑当超过时, 会产生空间排斥离散的感觉, 并随着比例的增大而加强。

历史上许多好的城市广场空间与的比值均大体在一之间。

卡米洛·希特在总结欧洲广场设计的手法中提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 最大尺寸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 也在这一比例之内。

广场中的环境小品布置更要以人的尺度作为基本依据。

研究表明人类直立状况下, 可同时瞥见左右各范围内的事物, 而人类向上或向下看时, 所见范围要比左右90度的范围狭小。

因此, 广场中的环境小品正处于人类的视觉心理范围之内, 甚至还影响人的嗅觉、听觉、触觉等的心理感受。

广场如果缺少合理的活动分区和相应设施, 就会使人产生“广而无场”的感觉, 空间离散迷失, 人们不愿意停留反之, 即使广场面积很大, 通过建筑、道路以及各种软、硬质景观的变换和环境小品的布置也会使人感到丰实、亲切、安定, 从而吸引人们在其中活动并赋予广场以生命力。

广场的空间环境并非单纯的尺度间题, 它是由广场的活动内容、布局分区、视觉特性、光照条件、容积感与建筑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的, 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相互对比有关。

在设计时, 应根据广场的不同功能类型, 分析广场中人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性质, 据此确定合理的空间尺度, 有机组合绿化、水体、铺地、小品、色彩、灯光、音乐等多种构成要素。

2.2广场的人性化空间层次根据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的解释, 我们把人对广场的需求也归纳为四个层次一是生理需求, 要求广场舒适方便二是安全需求, 要求广场保护“个体领域” , 使个人行动自由不受干扰三是交往需求, 要求广场提供与他人交往的场所和氛围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人们在公共场合希望能引起他人的重视与尊重。

相应的, 广场的空间层次应尽可能满足上述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 划分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 形成不同层次的活动领域, 以满足人的多样化活动。

现代城市广场也体现出多功能复合和空间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广场中既设置较大面积的空地, 为集会、表演、庆祝等有组织的大型活动提供场所, 以满足人们交往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又设置相对安静隐蔽的符合人体尺度的小品, 以满足个体活动不受干扰的需求。

人在广场中的交往活动一般又可分为公共性交往, 社会性交往和亲密性交往三种类型, 不同的交往活动也需要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

另外, 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上各有不同, 如老年人的晨练、市民的表演、青少年的游玩等, 这也要求广场设计时提供不同的层次供其使用。

现代城市中由于交通及工程技术的发展或其他原因, 出现了一些大而空的广场, 单调的空地和硬质铺地使人感到厌烦, 如果再加上机动车辆在其中穿行的话, 广场环境是非常恶劣的。

人们对空间尺的感受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存在着某些恒定的共性, 接近人体尺度的空间总是令人感觉亲切的。

因此只有根据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不同程度的封闭或开敞空间领域, 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美国波士顿的柯布雷广场曾按1996年规划方案建成为单一的大而纯的硬质空间, 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1985年改建后, 广场被划分为多个空间, 用树木进行隔离, 绿化覆盖了大部分地面, 同时适当设置摊位, 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这些不同层次的空间深受人们喜爱, 广场因此成为引人人胜的“城市客厅”。

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广场规模不大, 但以其多层次的空间组合成为美国城市中最有活力、最受欢迎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

3广场中人的行为轨迹人类的行为具有多样性,有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自发性活动,每种活动对环境空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人在广场中的交往活动一般可分为公共性交往、社会性交往和亲密性交往三种类型。

不同的交往活动需要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

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通过对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划分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活动领域,以满足人的多样化活动。

现代城市广场不单单是展现城市的形象缓解城市的拥挤,更重要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活动空间。

广场中既设置较大面积的空地,为人们自发的活动晨练、表演、集会等有组织的活动提供场所,以满足人们交往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还要设置相对安静隐蔽的小空间,以满足个体活动不受干扰的需求。

在广场中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上各有不同,如:老年人的晨练、市民的表演、青少年的游玩等,这也要求广场设计时提供不同的层次供其使用。

人们对空间尺度的感受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存在着某些恒定的共性,接近人体尺度的空间总是令人感觉亲切的。

因此只有根据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不同程度的封闭或开敞空间领域,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使环境因素适应人类活动的需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建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4广场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中处处涉及到的一个问题。

人类行为尺度是广场空间设计的重要因素。

然而,这也不是绝对的,尊重人类行为尺度对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相对的,也就要求我们对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定位,要明确主题,针对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分析。

如老、幼、妇、孺作为一个社会的群体,把残疾人作为一个社会的群体,在他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时,对于我们的公共空间设计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而当前的公共空间与特殊群体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缺乏无障碍化、易识别性、易操作性、公平性以及包容性的公共空间。

比如在西安的大雁塔北广场,在广场的喷泉周围只有我们正常人行走的台阶,而没有给残疾人、老年人留下慢行的坡道,还有在广场当中新设置的饮用水,没有说明,有经验者才知其上注明的“不能洗手”的含义,可识别性差。

在公共的空间场所中不只是健全健康的人在其中使用,我们还要考虑到那些特殊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