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逐湿汤

合集下载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补脾胃去湿气是现代人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案之一,尤其适用于久居南方多湿的地区人群。

药方以及偏方不乏多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今,我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以及几种常见的食谱和偏方。

一、药方1.茯苓加白术汤茯苓、白术、桂枝等药材组成的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去濕氣的药方。

茯苓功能祛湿、健脾、润燥;白术益脾、燥湿、止泻;桂枝调和气血、发汗解表。

总体来说,茯苓加白术汤具有了除湿透疹、治疗滑泄腹痛、贫血等功效。

2.苍术汤苍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中药,具有开胃的功效,既能帮助胃口不佳的人恢复正常,又能清除湿气,修补脾胃。

苍术汤只需要苍术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趁热饮服。

需要注意的是,若食欲较好,用此汤做饭使用更好。

二、食谱及偏方1.薏米排毒汤薏米,又叫苡仁,是一种常用的祛湿食材,它不仅可以燥湿除了湿气,还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

将薏米250克、红枣15个、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小火煮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10天。

此汤适用于湿气重、易生牡蛎之人。

2.芡实附子粥芡实和附子都是很好的补脾胃食材,而且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调节肠胃功能。

将芡实50克、附子6克、干姜3克洗净加水煮30分钟,再加入1-2个鸡蛋搅拌均匀即可,每周食用3-4次。

这种粥利于脾胃补气、胃肠道排毒,但是,并不适用于体虚消瘦人群。

3.红豆薏米枸杞甜汤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薏米则是祛湿的好帮手,同样具有健脾作用。

枸杞则是一种常见的免疫调节食材,而且可增强视力。

将红豆50克、薏米40克、枸杞5克加清水煮成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添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这道汤水功能全面,不仅能排湿,而且还能帮助营养不良者增强营养。

三、注意事项1.调节不易虽然大多数药方、食谱和偏方都属于祛湿食材,但不同体质的人还是需要进行调节。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身体较差的人也不可盲目跟从中医药方,而应该先去医院进行相关体检,确诊后再寻求医生意见。

名医名方:运脾汤

名医名方:运脾汤

名医名方:运脾汤名医名方:运脾汤王自立,男,1936生,甘肃人。

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现为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甘肃中医》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敦煌市中医院名誉院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参与主编《生殖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医胃肠病学》、《中医痰病学》、《病毒性疾病中医诊疗全书》等书,参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临床中医内科学》、《席梁丞治验录》、《实用中医消化病学》等多部著作,发表《辨证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研究》等论文多篇。

组成:党参10克,白术30克,茯苓10克,佛手10克,枳壳30克,石菖蒲15克,炒麦芽15克,仙鹤草30克。

功效:健脾助运,行气消痞。

主治:脾虚失运。

脘腹胀满,食少纳差,呕逆,便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

方解:党参、白术、仙鹤草益气健脾以助运,其中党参健脾益气;白术既能燥湿实脾,又能缓脾生津;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功能补脾益气,且补而不腻;茯苓健脾渗湿;佛手气清香而不燥烈,性温和而不峻,既能舒畅脾胃滞气,又可疏理肝气以防木郁克土,且无耗气伤津之弊;枳壳善能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与佛手合用则突出运脾调气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壳水煎剂能促进实验动物胃肠蠕动而有规律;炒麦芽健脾化湿和中,宽肠下气通便,消米面食积,兼能疏肝理气;石菖蒲芳香醒脾,化湿和胃。

诸药合用,既补气以助运,更调气以健运,使痰湿无由以生,则脾胃无由阻滞,兼以肝脾共调,使脏腑调畅,则脾运复健,升降如常,诸症自除。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中虚有寒者加高良姜、香附,阴血亏虚者加当归、白芍,气滞明显者加香附、砂仁;兼有痰湿者加半夏、陈皮,湿盛苔厚腻者去党参加苍术、厚朴,有郁热者加浙贝、连翘、黄芩,有便秘者在重用白术、枳壳、炒麦芽的基础上,酌加郁李仁、肉苁蓉、槟榔、大黄;若肝郁犯胃而泛酸者加浙贝、黄连、吴茱萸,食积呃逆者加鸡内金、生姜,痰积者加瓜蒌、浙贝;久病入络者加莪术、川芎、郁金。

根治脾胃湿热的药方

根治脾胃湿热的药方

根治脾胃湿热的药方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

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根治脾胃湿热的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根治脾胃湿热的药方散风止痒汤散风止痒汤组成:麻黄3g,薏苡仁6g,茅根15g,红花3g,川乌头1.5g。

功效:疏散风寒,清热利湿,止痒。

主治:脾胃湿热积于胞睑,外被寒风所束,目内奇痒,颗粒扁平而大,排列致密者。

各家论述:方中麻黄疏散风寒力猛,且有利湿之功,本病感受风寒较重,非麻黄不能驱散。

薏苡仁、茅根能除脾胃湿热之邪,红花通经络以行血滞,川乌头既能散在表之邪,又能驱络脉之寒凝,且能止痒。

麻黄配苡米、茅根,祛湿之中且有清热之意...健脾除湿汤处方: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生薏米30克,生扁豆30克,萆解10克,枳壳15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胃,健脾和胃,除湿清热。

主脾胃湿热内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中医杂志》《赵柄南临床经验集》:健脾除湿汤:处方:生薏米5钱至1两,生扁豆5钱至1两,山药5钱至1两,芡实3至5钱,枳壳3至5钱,萆薢3至5钱,...唇风饮拼音:chúnfēngyǐn处方:防风9克,芥穗9克,薄荷6克,连翘12克,焦栀9克,黄芩9克,生石膏9克,白术9克,白芍6克,当归9克,滑石9克,苡仁12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除湿。

主脾胃湿热,复受风邪,风热相搏,结于口唇而发。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齐强方...清胰2号拼音:qīngyí2hào《古今名方》引遵义医学院经验方:方名:清胰2号组成:栀子15g,丹皮15g,木香15g,厚朴15g,玄胡15g,赤芍24g,大黄(后下)24g,芒消10g(冲服)。

功效:清热泻火,止痛通便。

主治:脾胃湿热型和部分胃肠实热型急性胰腺炎。

健脾益肾去湿汤:益气养血,解毒抗癌

健脾益肾去湿汤:益气养血,解毒抗癌

健脾益肾去湿汤:益气养血,解毒抗癌健脾益肾去湿汤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治疗方剂,在治疗肾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眩晕失眠等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具体介绍健脾益肾去湿汤对人体健康的功效。

健脾益肾去湿汤是一种由黄芪、白术、茯苓、麻黄、杜仲、肉桂、附子、炙甘草、干姜等多种中药材组成的方剂。

这些中药材拥有益气养血、温肾益阳、祛湿除痹、解毒抗癌等多种功效。

首先,黄芪、白术和茯苓这三味中药材都是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药材。

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对于改善神经原性疲劳有一定疗效;而白术则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益气药,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对脾胃虚弱、贫血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茯苓则是常用的安神药,能够帮助平衡体内的水分代谢,对于治疗浮肿、消化不良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麻黄和杜仲这两味中药材则都是能够温肾益阳的药材。

麻黄具有解热镇痛、发汗祛湿的功效,对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低热等都有一定作用;杜仲则是一种具有温肾、强筋骨的药材,能够改善腰膝酸软、骨质疏松等症状。

最后,肉桂、附子、炙甘草和干姜这四味中药材则都具有祛湿除痹、解毒抗癌的效果。

肉桂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脉凝滞症状,对于治疗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都有一定疗效;附子则是一种辛散发散的药物,能够祛湿止痛、温经散寒,对于治疗风湿痛、麻木、胸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炙甘草具有补益脾肺、护肝解毒等功能,对于治疗久咳、防治病毒性肝炎等也有一定的功效;干姜则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消食行气的药物,对于治疗胃寒症状、肠胃不适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健脾益肾去湿汤是一种多效性中药方剂,能够改善人体的多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肾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眩晕失眠等。

认真科学地应用中药之治,则可以在保障个体健康的同时,也为人类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补脾胃去湿气吃什么药好得快

补脾胃去湿气吃什么药好得快

补脾胃去湿气吃什么药好得快补脾胃去湿气是一个常见的中医保健方法,它适用于脾虚湿重和消化不良等身体不适出现的情况。

如果甚至有呕吐、腹泻、胃酸逆流、喉咙疼痛、胸闷等症状,这些都是补脾胃去湿气治疗的理想指标。

下面我们就补脾胃去湿气吃什么药好得快以及一些相关的食谱和偏方进行详细讨论。

一、补脾胃去湿气的药物推荐1. 苍术:苍术四逆散是日常使用苍术最经典的方剂,它的主要功效在于温中、散寒、除湿、行气。

2. 芡实:芡实有健脾止泻、止汗、固涩、补肾的功效,常见的用法是制成糊膏,调入牛奶或豆浆饮用。

3.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化湿、通滞、消食的功效,可以当做调味品或是煲汤的材料,也可以冲成陈皮水饮用。

4. 山药:山药富含黏液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等,具有健脾化湿、补肺益气、平补强壮等作用,需要煮熟后食用。

5. 貝母:貝母主要适用于热咳、喘息、痰多等症状,同时还有清热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用鲜貝母为原料制作散剂,或者炖汤饮用。

二、补脾胃去湿气的食谱和偏方1. 苦瓜排骨汤主料:苦瓜、排骨辅料:陈皮、姜、料酒、盐做法:1) 苦瓜洗净,去皮去瓤,切成薄片;2) 排骨冲洗干净,切成2厘米左右的段,热水烫去血沫,用冷水过一下;3) 锅中放入水,加入排骨、姜片、料酒煮开,撇去浮沫;4) 放入苦瓜片和陈皮,小火煮30分钟左右;5) 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2. 苍术糖水主料:苍术、冰糖做法:1) 取10克苍术,洗净后切成薄片;2) 果汁机或榨汁机中加入苍术,加适量清水榨出苍术汁;3) 在苍术汁中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至融化即可。

3. 木瓜薏米芡实粥主料:木瓜、薏米、芡实、白糖做法:1) 薏米和芡实洗净后泡水两个小时;2) 木瓜洗净去皮,去籽切成小块;3) 锅中加水,加入薏米和芡实,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煮软;4) 加入木瓜块,再加适量白糖调味,煮至烂熟即可。

三、注意事项1. 食材的选择需根据个人体质进行搭配,不宜过度营养。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15克)、厚朴去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各9克)、甘草锉,炒,三十两(4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姜二片,枣两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5克,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三、歌括1.平胃散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2.不换金正气散再加霍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3.柴平汤小柴胡汤合平胃,寒多热少湿疟祛。

四、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五、主治湿滞脾胃。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六、方解本方为治湿滞脾胃之主方。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司则食少乏味,大便常自下利;湿阻气滞,则脘腹胀满;胃失和降,则呕吐恶心,嗳气吞酸;湿注肢体,则体重怠情;舌苔白腻、脉缓,皆为湿郁之象。

治宜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以其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

以厚朴为臣,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以陈皮理气化滞。

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诸药相合,可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胃气和降,则诸症自除。

本方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为功,临床运用以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而厚为辨证要点。

证属湿热,宜加黄芩、黄连以燥湿清热。

证属寒湿,可加干姜、肉桂以温化寒湿。

七、附方及方论1.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厚朴、藿香、甘草、半夏、苍术、陈皮去白,等分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散剂,每服3~6克,姜、枣煎汤送下)。

功用: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瘴疫时气,霍乱吐泻等。

2.柴平汤(《景岳全书》):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水煎服。

脾虚湿热中医验方医案

脾虚湿热中医验方医案

脾虚湿热中医验方医案
脾虚湿热是中医常见的证候之一,其临床表现多为腹泻、腹胀、口干、舌苔黄腻、四肢乏力等。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气虚弱则运化功能受损,容易导致湿热内生。

本文将介绍一组中医验方医案,希望能对脾虚湿热的治疗有所帮助。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7岁,因腹泻、腹胀、口干、舌苔黄腻、四肢乏力等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初步诊断为脾虚湿热,中医验方治疗。

二、中医诊断
1. 脾虚湿热证候
腹泻、腹胀、口干、舌苔黄腻、四肢乏力等症状。

2. 证候分析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气虚弱则运化功能受损,容易导致湿热内生。

本病患者,脾虚湿热证候明显,故诊断为脾虚湿热证。

三、中医验方治疗
方名:健脾消湿汤
组成:白术10克,茯苓10克,炒白芍10克,炒陈皮6克,桂枝6克,泽泻10克,车前草10克,苍术10克,炒姜3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一天3次,每次1剂。

四、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腹泻、腹胀、口干、舌苔黄腻、
四肢乏力等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再次就诊时,患者的诸多症状已经消失,体检结果也正常。

五、总结
中医验方治疗脾虚湿热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健脾消湿汤能够调理脾胃功能,清热解毒,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需注意,中医治疗需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健脾祛湿有哪些方剂见效快实用

健脾祛湿有哪些方剂见效快实用

健脾祛湿有哪些方剂见效快实用中医认为体内湿气会影响脾胃运化,用方剂来调理效果很好。

那么健脾祛湿的方剂有哪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哪些?不如跟着店铺一起来学习健脾祛湿的相关知识吧!健脾祛湿的方剂1、三仁汤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叶6g,厚朴6g,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

2、胃苓汤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

功用:祛湿和胃。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

3、防己黄芪汤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白术9g。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

4、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6g。

功用: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

5、实脾汤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腹皮、附子、茯苓、干姜各6g,甘草3g。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

6、连朴饮组成:厚朴6g,黄连3g,菖蒲3g,半夏3g,香豉9g,枝子9g,芦根60g。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温伏。

7、五苓散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

8、五皮散组成:姜皮、桑皮、橘皮、腹皮、苓皮、各等份。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甚,皮水。

健脾祛湿的食物健脾祛湿的方法很多,除了使用中医方剂调理外,食疗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健脾祛湿的食物,下面一起来看看。

1、茯苓:具有利水渗湿、促进消化的功效,我们可以用茯苓、猪骨头或鲤鱼煲汤喝以祛湿。

2、薏米: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毒的功效,我们可以用薏米做成粥、饭等食用,特别适合老弱病患者。

3、冬瓜:具有利水、利湿、解暑、减肥的功效。

除了祛湿,想减肥的朋友该注意了,冬瓜还可以减肥,应该多吃。

另外,冬瓜偏凉性,女性生理期不要吃,引起痛经。

4、红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的功效,我们可以用红豆煮粥喝,但是,尿多之人不宜食用,主要是由于红豆具有利水的功能。

健脾益肾去湿汤:益气养血,解毒抗癌

健脾益肾去湿汤:益气养血,解毒抗癌

健脾益肾去湿汤:益气养血,解毒抗癌健脾益肾去湿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脾肾功能不足、湿邪内盛的人群。

该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解毒抗癌的作用。

以下是对健脾益肾去湿汤的详细介绍。

健脾益肾去湿汤是由人参、黄芪、白术、猪苓、泽泻、麦冬、薏苡仁、陈皮等草药组成。

这些草药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健脾益气、养血生津、利水渗湿的功效。

健脾益肾去湿汤是其中的一种方剂,常用于肾功能不足、脾虚湿重的病患。

健脾益肾去湿汤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参,人参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黄芪也是健脾益气的常用草药,其主要成分黄芪甙和黄芪素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利湿草药,它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脾胃虚缺、湿邪内盛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猪苓和泽泻是两种常用的利水渗湿草药,具有排除体内湿气、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

麦冬则是一种清热生津的草药,对于内热引起的口干舌燥、身体烦躁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薏苡仁和陈皮是健脾益肾去湿汤的辅助成分,薏苡仁可以健脾化湿、促进消化功能,陈皮可以行气和胃、消除湿浊。

健脾益肾去湿汤的主要功效是益气养血、解毒抗癌。

益气养血可以改善脾肾功能的不足,提高机体免疫力。

解毒抗癌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于肠胃癌、淋巴癌等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健脾益肾去湿汤的用法为煎服,将草药配方按一定比例煎煮,分为若干次服用。

一般来说,每日服用2次,每次10克草药,煎煮30分钟左右,顺着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健脾益肾去湿汤时应遵医嘱,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老中医:一剂清除湿热的“三仁汤”

老中医:一剂清除湿热的“三仁汤”

民间一直有“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的说法。

大暑为大热,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正值盛夏,雨水充沛,此时天气炎热加上湿度又大,很容易湿邪缠身。

这个时候会因湿邪导致的眩晕,腹泻,外感,皮肤病等就会比其他的时候多。

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多喝绿豆汤,很容易导致脾胃湿气过重,阻滞人体气机枢纽的运转。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怎么保健呢?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中医的妙方——三仁汤。

三仁汤出自清朝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湿热内蕴、三焦不利和湿温初起的鼻祖处方,也是宣化畅中,清热利湿的一首代表方。

它可以通调三焦,宣肺行气,运脾化湿,还利湿行水,解决湿温影响到全身的问题。

吴鞠通把人体横向地分为上中下三焦。

三焦是人体气血津液的通道,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排出都在三焦这个大场所进行。

我们说长夏的气候有两个特点:一是湿,二是热。

如果湿热侵袭了人体,经常会形成弥漫三焦之势,这时候湿热并不是在上焦或者在中焦、下焦,而是充斥脏腑之间。

这时候怎么办呢?吴鞠通认为,湿与热相合好比油与面合。

胶结难分,如油入面。

因为热在里面,湿在外面,所以先祛湿后清热。

如何祛湿呢?吴鞠通发明了宣上、畅中、渗下三位一体的祛湿法,给出了三仁汤这个方子。

先是针对三焦不同的位置,给予相应的药物宣畅三焦,这样一来,三焦的水通畅了,湿邪就能通畅而去;之后,方中又结合了一些少量轻度的清热之品,做到祛湿清热之不至于生寒。

三仁汤方: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这“三仁”,加上半夏、竹叶、厚朴、通草这几味药。

如果舌苔黄,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黄芩、黄连,有三五克就可以了。

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豆蔻二钱,竹叶二钱,生苡仁六钱,厚朴二钱,半夏五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这个方子里的“三仁”都是祛湿的,其中杏仁开肺气,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白蔻仁辛温芳香,可以醒脾,开中焦之气;薏苡仁泻下焦水湿。

如果用了这三味药,上焦开了,中焦醒了,下焦利了,剩余的几位药也配合着君药,大家协同作战,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湿祛热清,脾气健旺,把湿热之邪从三焦清出去。

温病学-10 湿温

温病学-10 湿温

三仁汤,雷氏芳香化浊法 白虎加苍术汤
(四)化燥入血
临床表现:灼热烦躁,或发斑,或便下鲜血,舌
质绛而干。
辨证要点:发斑,或上窍出血、或便下鲜血、舌绛

机:湿热久郁不解,化燥化火,侵入血 分,
损伤肠络,迫血下行。
治 法:凉血止血
方 药:犀角地黄汤
气随血脱
临床表现:便血不止,面色苍白,汗出肢
冷,舌淡无华,脉象微细。
4、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临床表现:少腹硬满,大便不通,神识如蒙,
苔垢腻。 辨证要点:少腹硬满、便秘、神蒙、苔垢。
病 机:湿热浊邪郁结肠道,气机痹阻,传导
失司。
治 法:宣通气机,清化湿浊。 方 药:宣清导浊汤
湿阻肠道神志异常与热入心包鉴别
热入心包 神昏
湿阻肠道
神昏程度较重,谵语或昏愦, 并有灼 热、舌蹇、舌绛。
自口鼻而入
卫分邪解 邪遏卫气
湿困中焦 湿流下焦
湿渐化热 湿浊蒙上 泌别失职
湿阻肠道 湿热并重 传导失司
热重于湿
湿热蕴毒 湿热中阻 湿热酿痰, 蒙蔽心包
化燥入血 伤络便血
气随血脱
湿温的病理特点
1.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2.病变重心为中焦脾胃。 3. 致病具有蒙上流下的特性。 4. 既可伤阴,又可伤阳。 5.既可寒化,也可热化。 6.病在气分,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不同。
神昏程度较轻、昏蒙,并有 便秘、腹满、苔垢。
湿阻肠道与阳明腑实鉴别
阳明腑实 湿阻肠道
腹满且硬痛拒按,潮热黄厚焦 燥,可见谵语 便秘 腹满 神昏
腹满但不甚痛、无按痛,苔 垢腻,可见昏蒙
(二)湿热并重
1、湿热困阻中焦 2、湿热蕴毒 3、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有哪些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有哪些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有哪些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养生方法,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肠胃功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减轻湿气对身体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方子,并对其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中药方子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子,由四种中草药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以及甘草。

它可以调理肠胃功能,消除湿气。

在制作时,将4种中草药洗净,然后煮沸30分钟,去渣后食用即可。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2. 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由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等药材组成,它主要适用于中湿下气、腹胀、泄泻等病症。

在制作时,将药材洗净后煮沸1小时,去渣后饮用。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3. 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一种滋补养生的中药方子,主要由黄芪、当归、人参、白术、枸杞、熟地、巴戟等多种药材组合而成。

它可以补气养血、调理脾胃功能、去湿化痰。

在制作时,将药材洗净后煮沸1小时,去渣后饮用。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二、食谱和偏方1. 桂圆红枣粥桂圆红枣粥是一种常见的食谱,它可以帮助补益脾胃,增强体力,同时还可以消除湿气。

在制作时,将50克糯米、20克红枣、10克桂圆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建议每天食用一次。

2. 红枣山药汤红枣山药汤是一种中药食谱,它可以补脾胃、去湿气、缓解疲劳。

在制作时,将100克山药切块,20克红枣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锅中煮沸,小火炖煮20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建议每天食用一次。

三、相关注意事项1. 建议在服用中药方子或者采用中药食谱时,一定要注意药材的质量和来源,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 在制作中药方子时,注意煮药的时间和温度,避免药材过度煮沸引起药性变质。

3. 中药方子或者中药食谱只是辅助养生方法,如有严重疾病还需就医治疗。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子大全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子大全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子大全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子大全补脾胃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原则之一。

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对于消化、吸收和利用养分、排泄废物都有重要的作用。

但现代人因为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健康等原因,使得脾胃功能受到了影响,常常出现湿重、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药有很好的配方可以帮助人们补脾胃、去湿,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子:1. 补中益气汤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

制作步骤:将制成小块的生姜破捣,一起放进锅里加水煎煮。

煮20-30分钟,滤掉渣,分3次服用。

用量:每次15-30克。

注意事项:空腹和饭后1小时内不宜饮食。

2. 四物汤主要成分:当归、熟地、白芍、枸杞子。

制作步骤:将四味药材共同用水煎煮,去渣留汤。

每次饭后服用。

用量:每次10-15克。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3. 陈皮升麻丸主要成分:陈皮、升麻、木香、酒曲。

制作步骤:将陈皮切成小块,升麻、木香捣碎,酒曲用开水泡软,搅拌均匀。

制成药丸,每次服用。

用量:每次10-15克。

注意事项:女性朋友在月经期内不宜服用。

4. 五味调和汤主要成分:陈皮、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制作步骤:将五味药材合在一起,加水煮沸,煮30-40分钟。

每天分成3次,温热服用。

用量:每次10-15克。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

5. 萆薢汤主要成分:鸡内金、白术、茯苓、炙草。

制作步骤:将四味药材放进砂锅中,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取出渣,留汤饮用。

用量:每次10-15克。

注意事项:腹泻患者应慎用。

请注意,以上方子仅供参考,具体用量和服用方式需要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补脾胃的食谱和偏方补脾胃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物来实现。

有些食物具有温和的药效,可以缓解脾胃功能失调的问题。

中医认为,有些食物本身就具有健胃的作用,如黄瓜、莲藕等。

此外,一些偏方也可以帮助人们调理脾胃,如喝热水、蜂蜜水、浓茶等等。

1. 紫菜豆腐汤主要原料:紫菜、豆腐、姜片、葱段、熟鸡肉、盐、味精。

健脾祛湿的经方医案

健脾祛湿的经方医案

健脾祛湿的经方医案
组成:人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除痹。

适用于脾虚湿浊,脘腹胀满,食欲不佳,四肢沉重或酸软无力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腹胀、便溏,四肢乏力,舌苔白腻,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有虚火上炎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12克,桂枝6克,白术(切)9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渗湿利水,调和脾胃。

适用于脾胃虚弱,湿困水肿,痰多气滞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湿阻脾胃,水肿,口淡舌胖,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缓,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湿热困脾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香砂养胃汤
组成:香砂10克,半夏10克,人参3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化痰。

适用于脾虚湿困、胃痛、嗳气、呕吐、痰多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有胃痛、嗳气、呕吐、痰多等症,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痰湿壅滞困胸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大枣5枚,陈皮5克,半夏5克
功效: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益气固表。

适用于脾虚湿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胸闷嗳气,腰膝酸软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胸闷嗳气,腰膝酸软等症,可用此方治疗。

如湿热内蕴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中医药历来强调“脾主运化”,脾胃功能的失调往往是导致湿气滞留和肥胖的重
要原因。

因此,针对湿气重、脾胃功能不佳导致的肥胖问题,中医药提供了一些健脾祛湿的方剂。

这些方剂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分解湿气,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方剂一:四物汤
组成
•当归10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0克
作用
该方剂主要是温补气血,调和气血,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湿气积聚的情况,有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方剂二:苓苦饮
组成
•苦参30克
•茯苓20克
•独活10克
•川芎10克
•甘草6克
作用
此方剂主要起到清热化湿、祛风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体内湿气滞留的情况,
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方剂三:六君子汤
组成
•人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生姜10克
•大枣5枚
作用
此方剂主要作用于健脾和胃,益气和中,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湿气,有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通过合理选择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剂,结合适量运动和科学饮食,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在服用中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嘱咐,避免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启发,更多关于健康和养生的信息,欢迎咨询中医师或营养师。

名医名方

名医名方

名医名方 调搏增率汤 刘启廷,男,1934 年出生,江苏省铜山县人。

现任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主任中医师,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

连续 9 年被评为临沂市科技拔尖人才。

从医近 60 年,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

诊病殚精竭虑,辨证入微,疗效 卓著,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特点。

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12 项,主编医学 著作 12 部,曾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120 多篇。

组成 附子 10 克,人参 10 克,桂枝 15 克,茯苓 30 克,麻黄 10 克,细辛 3 克,苦参 15 克,甘草 10 克。

功效 主治 益气健脾,温阳化湿。

缓慢性心律失常并早搏。

用法 水煎服, 每日 1 剂。

先煎附子、 人参, 煮沸 2 小时后再纳入其他药物, 煎 3 汁混合,分 4 次服,每饭后和晚上睡觉前各服 1 次。

方解 本病属中医学惊悸、怔忡范畴。

多由素体虚弱,复感外邪所致。

临床 以胸闷,气短,心悸,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结细等虚寒证为主。

病机为寒 湿阻遏,心窍闭塞,以致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而心律紊乱,脉率缓慢。

方中附子 为温补回阳之要药, 大补元阳, 能振奋心阳而逐寒外出; 人参为补气固脱之要药, 大补元气,为益气养血之峻补剂,脾肺气足,则一身之气皆旺,心脉才能鼓动有 力;桂枝、茯苓助阳化湿行水,专治水气凌心,湿阻心窍;麻黄、细辛为驱寒之 要药,配合益气温阳化湿之剂,增强驱寒外出之力,并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有助 于提高心率;苦参燥湿祛浊,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善于纠正和改善心律失常;甘 草调和药性。

诸药合用,能益气健脾,温化水湿,使脾健,湿化,窍通而病愈。

加减 心虚胆怯者,加酸枣仁 15 克,琥珀 5 克;心脾两虚者,加黄芪 20 克,龙眼肉 12 克;心血瘀阻者,加川芎 12 克,丹参 15 克;水气凌心者,加干 姜 12 克,白术 12 克;心阳虚弱者,重用桂枝、附子。

运脾逐湿汤

运脾逐湿汤

运脾逐湿汤运脾逐湿汤组成: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党参15克,干姜8克,炙甘草6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佩兰15克,鬼箭羽15克,荔枝核15克。

功效:运脾逐湿,升清降浊。

主治:代谢综合征。

症见形体肥胖,四肢酸沉,倦怠乏力,困倦嗜卧,胸脘痞闷,口渴但不欲饮,口中黏涎,便黏而不畅。

舌质淡,苔厚腻,脉滑软或滑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代谢综合征包括形体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调节异常等多种代谢异常,肥胖是其基础病变,其内在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后果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

《内经》将此类疾病称为“脾瘅”,《素问?奇病论》云:“……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说明脾瘅之成因是五谷之气过盛溢出而形成。

论及机理时又云:“……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口干也,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说明脾瘅是由于进食过多肥甘厚味,超过了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气机郁遏,使水谷精微难以转输,堆积体内,蕴而化热而成。

现代人少动且饮食壅腻,易致痰浊壅滞体内形成脾瘅。

故脾气郁遏,痰浊蕴热为其基本病机。

脾瘅的治疗在于“除陈气”,陈气即甘肥酿成之陈腐之气。

运脾逐湿汤由半夏泻心汤去大枣,加苍术、白术、佩兰、荔枝核、鬼箭羽组成。

中焦是阴阳升降之交通要道,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交通上下,使中焦道路通畅,恢复中焦正常的升降功能。

方中半夏、干姜辛散温通,可助脾气上升;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使胃热下行;脾气虚,运化不及,用人参、炙甘草健脾运,和中气,以恢复中焦正常的升清降浊功能,则痰浊自除。

去大枣之甘壅,加苍术、白术、佩兰以增强健脾利湿之功,荔枝核、鬼箭羽行气活血,调畅气机以助气化。

加减:饥饿明显,进食量偏多者加玉竹、黄精、熟地以滋脾、胃、肾之阴,且此类滋阴药黏腻碍胃能影响食欲;血糖升高者加玄参、苍术、黄芪、山药,以增强健脾运湿,滋阴降糖之效;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者加天麻、钩藤、决明子以平肝潜阳;胸闷气短者加瓜蒌、薤白、半夏以宣通胸阳,化痰散结;胸闷脘胀,舌苔厚白腻,中焦湿性偏重者加白蔻仁、藿香以化湿;小便黄赤,口渴引饮,舌苔黄腻等中焦湿热偏盛者加栀子、天花粉以清利湿热;舌质紫黯之瘀血证者加丹参、葛根、地龙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脾逐湿汤
组成: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党参15克,干姜8克,炙甘草6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佩兰15克,鬼箭羽15克,荔枝核15克。

功效:运脾逐湿,升清降浊。

主治:代谢综合征。

症见形体肥胖,四肢酸沉,倦怠乏力,困倦嗜卧,胸脘痞闷,口渴但不欲饮,口中黏涎,便黏而不畅。

舌质淡,苔厚腻,脉滑软或滑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代谢综合征包括形体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调节异常等多种代谢异常,肥胖是其基础病变,其内在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后果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

《内经》将此类疾病称为“脾瘅”,《素问?奇病论》云:“……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说明脾瘅之成因是五谷之气过盛溢出而形成。

论及机理时又云:“……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口干也,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说明脾瘅是由于进食过多肥甘厚味,超过了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气机郁遏,使水谷精微难以转输,堆积体内,蕴而化热而成。

现代人少动且饮食壅腻,易致痰浊壅滞体内形成脾瘅。

故脾气郁遏,痰浊蕴热为其基本病机。

脾瘅的治疗在于“除陈气”,陈气即甘肥酿成之陈腐之气。

运脾逐湿汤由半夏泻心汤去大枣,加苍术、白术、佩兰、荔枝核、鬼箭羽组成。

中焦是阴阳升降之交通要道,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交通上下,使中焦道路通畅,恢复中焦正常的升降功能。

方中半夏、干姜辛散温通,可助脾气上升;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使胃热下行;脾气虚,运化不及,用人参、炙甘草健脾运,和中气,以恢复中焦正常的升清降浊功能,则痰浊自除。

去大枣之甘壅,加苍术、白术、佩兰以增强健脾利湿之功,荔枝核、鬼箭羽行气活血,调畅气机以助气化。

加减:饥饿明显,进食量偏多者加玉竹、黄精、熟地以滋脾、胃、肾之阴,且此类滋阴药黏腻碍胃能影响食欲;血糖升高者加玄参、苍术、黄芪、山药,以增强健脾运湿,滋阴降糖之效;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者加天麻、钩藤、决明子以平肝潜阳;胸闷气短者加瓜蒌、薤白、半夏以宣通胸阳,化痰散结;胸闷脘胀,舌苔厚白腻,中焦湿性偏重者加白蔻仁、藿香以化湿;小便黄赤,口渴引饮,舌苔黄腻等中焦湿热偏盛者加栀子、天花粉以清利湿热;舌质紫黯之瘀血证者加丹参、葛根、地龙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

临床应用:运脾逐湿汤已制成院内制剂,应用临床十余年,对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取得了糖脂共降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