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化湿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56例临床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脾化湿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56例临床观察

刘浩李

1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四川

南充637000)

【关键词】腹泻;化湿;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442.20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3)01-0054-021

川北医学院学生处,四川

南充637000

作者简介:刘浩(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结合治疗。

腹泻又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

粪便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病情多迁延不愈,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单一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

[1]

。2001-02—2012-01,我们采用

运脾化湿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56例,并与单纯运脾化湿法治疗50例对照观察,

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106例均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

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0 65岁,其中20 30岁11例,31 40岁9例,

41 50岁19例,51 60岁5例,>60岁12例;病程1.0 4.5年,其中1 2年13例,2 3年17例,3 4年18例,>4年8例。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其中20 30岁10例,30 40岁8例,40 50岁15例,50 60岁7例,>60岁10例;病程1.0 5.0年,其中1 2年11例,

2 3年18例,

3 4年12例,>4年9例。2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

组一般资钝厚变硬的梨状肌,

用力深压并用弹拨法来回拨动梨状肌,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相垂直。弹拨10 20次后再做痛点按压。最后由外侧向内侧梨状肌纤维走行方向作推按捋顺,两手握住患肢踝部牵抖下肢。每周2次[2]

1.3.2

中药治疗

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桃仁、

红花、当归、牛膝、赤芍药各9g ,没药、炒五灵脂、地龙、川芎、秦艽、羌活、香附、甘草各6g 。每日1剂,水煎服。外用正骨熨汤热敷。药物组成:当归、羌活、红花、白芷、乳香、

没药、防风、木瓜、花椒、透骨草各12g 。用法:把药装入布袋后放在蒸笼内,蒸热温度适宜后敷臀部疼痛处20min ,每日1次。1.3.3

针刺治疗

根据循经取穴的方法,取环跳、委中、

阴陵泉、风节、阿是穴、秩边、飞阳。若为双侧穴则取双侧。每次选用5 6个穴位,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 ,每日1次。1.4疗程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5

疗效标准

治愈:臀腿痛消失,梨状肌无疼痛,功能

恢复正常;好转:臀腿痛缓解,梨状肌压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仍痛;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1]

2

本组76例,治愈58例(76.3%),好转16例(21.1%),无效2例(2.6%)。总有效率97.4%。3

梨状肌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筋伤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寒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由于髋部扭闪,导致经络受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以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为原则。现代医学认为,梨状

肌起始于第2、

3、4骶椎的前面骶前孔后外侧和坐骨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是股骨外旋肌,主要是协同其他肌肉完成大腿外旋动作,受骶丛神经支配。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部分,

称为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大多从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但有的发生解剖变异,坐骨神经由梨状肌穿过。当梨状肌猛烈收缩或突然牵拉,使梨状肌受到损伤,梨状肌充血、水肿及痉挛,进而导致肌束增厚,硬化粘连,使梨状肌孔狭窄,刺激压迫毗邻的坐骨神经、血管产生相应症状。临床上以缓解梨状肌痉挛,减轻充血、水肿,松解粘连为治疗原则。推拿手法有舒筋、理筋及松解粘连作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桃仁行滞润燥,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共为君药;川芎、赤芍药活血化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秦艽、羌活、地龙通络止痛,香附理气止痛,五灵脂、没药活血止痛消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

共奏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之功。外敷正骨熨汤取舒筋活络、消瘀退肿之功。针刺起到疏经通络止痛之功。多法齐用,共奏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之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指导老师:李金海)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 ].2版.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3:398.[2]王和鸣.中医伤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89-290.

(收稿日期:2012-07-13)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但无腹痛症状,起病缓慢,反复发作。在过去2个月里反复出现糊状或水样便,或每日排便次数2次以上,粪便偏软溏。实验室检查未发现生化异常,经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运脾化湿法。药物组成:党参20g,茯苓10g,白术30g,薏苡仁30g,山药30g,木香10g,吴茱萸8g,炮姜10g,厚朴10g,苍术10g,砂仁(后下)10g,陈皮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蒙脱石散(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84)3g,每日3次口服。

1.3.3疗程2组均15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1.4疗效标准治愈:大便转实,次数正常,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好转:大便溏稀、次数增多等症状明显改善,伴随症状有所缓解,随访6个月仍有反复;无效:大便溏稀、次数增多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3]。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56例,治愈35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50例,治愈15例,好转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组不良反应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功能性腹泻一般要除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慢性腹泻,并无腹痛的伴随症状。若腹泻反复或延续2个月以上,可转为慢性腹泻[4]。慢性腹泻主要病变在脾、胃。中医理论认为,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液,为津液代谢枢纽,得运则健,胃为水谷之海,得降则和,脾气散精可将津液灌输四旁,上输部于肺,经胃的降浊,多余的水分下输大肠。若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则脾胃受损,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久则入络损肠,分清泌浊功能失常,以致合污下降,则泻利作矣,常伴大便频数,中带黏垢,便后时有不尽感[5]。脾属湿土,喜燥恶湿,主运化,若脾气亏虚,阳气虚损,运化失健,则气不化水,导致湿邪停留,临床可见脘腹痞胀,纳少,大便溏薄,心悸水肿,带下。运脾化湿方中党参益气护阴,为君药;臣以茯苓、白术,取两者健脾运湿;佐以薏苡仁、山药、木香、吴茱萸、炮姜、厚朴、苍术、砂仁和陈皮运脾消积化湿,外散太阳表邪,内助膀胱气化。纵观全方,渗利水湿中配伍温阳化气之品,可化气利水;含益气健脾药,可达到健脾化湿的疗效;再配温振阳气之品,效果更佳。

西医学认为,慢性腹泻主要是因为肠道菌群失调,肠内致病微生物引起肠黏膜损害所致。蒙脱石显微结构为八面体,系双四面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双层结构,呈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其粉末粒度达1 3nm,可使非负电的黏膜糖蛋白与其带正电的部分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增加黏液的丝状性,使黏膜液层的内聚力、黏膜弹性和存在时间显著增强,提高了黏液层隙抗攻击能力,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轻的连续性覆盖能力,可防止多种内源性及外源性攻击因子,如多种病原体对消化道上皮细胞的侵袭,同时还可使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和再生,平衡肠道正常菌群[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脾化湿法联合蒙脱石治疗慢性腹泻疗效优于单纯运脾化湿法,可能原因有以下2点:①蒙脱石发挥保护胃肠黏膜,平衡肠道菌群的功能,配合运脾化湿法行运脾化湿,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②蒙脱石颗粒小,表面积较大,八面体层中部分铝离子(Al3+)被镁离子(Mg2+)取代,使蒙脱石表面带上负电荷,这种不饱和的负电荷状态与运脾化湿法方中具有阳离子型聚电解质性质的多糖,在多方位静电和(或)物理吸附作用下,使运脾化湿方留存机体时间较长,延长了药效持续时间,特别适合慢性腹泻的治疗[8]。

参考文献

[1]黄依兰,冯勇.运脾化湿清肠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30(2):12

-14.

[2]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3]Thomas PD,Forbes A,Green 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hronic diarrhoea,2nd edition[J].Gut,2003,52(Sup-

pl V):1-15.

[4]周金宝.辨证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9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4):261.

[5]贺志光.中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0.

[6]邱卫东.蒙脱石散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9):37,23.

[7]张兰芳,常廷民.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49-50.

[8]徐清海,赵兵.壳聚糖对药用膨润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J].应用化学,2001,18(7):578-580.

(收稿日期:2012-06-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