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消肿
中药“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常用中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常用中药
一、利水渗湿药分类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根据利水渗湿药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三类。
二、利水消肿药
1.本类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服药后能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故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2.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临证时则宜根据不同病证之病因病机,选择适当配伍。
三、利尿通淋药
1.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
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以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
2.主要用于治疗热淋、血淋、石淋、膏淋。
临床应针对病情选用相应的利尿通淋药,并作适当配伍,以提高药效。
四、利湿退黄药
1.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主入脾、胃、肝、胆经。
苦寒则能清泄湿热,故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作用。
2.主要用于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等。
临证可
根据阳黄、阴黄之湿热、寒湿偏重不同,作相应的配伍。
五、常用利水渗湿药
1. 利水消肿药
主要有:茯苓(皮、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等。
2. 利尿通淋药
主要有:车前子(草)、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萆薢等。
3. 利湿退黄药
菌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等。
利水消肿药中药学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蝼蛄
• 为蝼蛄科昆虫华北蝼蛄(北方蝼蛄)和非洲蝼蛄(南方蝼蛄)的虫体。 【性能】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功效与适应证】
利水消肿……治水肿证 半边散 通淋…………治淋证
• 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 【性能】甘、酸,平。归脾经。
【功效与适应证】
利水消肿……治水肿证】煎服,10~15g。 【现代研究】
枳椇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利水消肿……治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者加倍。 【现代研究】
葫芦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性能】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功效与适应证】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定义
利水 ——通利水道 (使排尿通畅) 治水湿内停之证
渗湿 ——渗泄水湿 (使尿量增加)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功效与适应证】
利水消肿……治水肿 利湿退黄……治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30~60g。鲜者加倍 【现代研究】
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
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中药种类繁多,好多药物都具有利水消肿的效果,总的来说利水消肿的药物大都是归脾经的,由于脾脏的特殊性可以有效地运化水湿,好多人认为中药消肿药物繁多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但事实上好多药物都是根据症状来使用的,以下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
常用中药有:薏苡仁:本品淡渗甘补,既利水消肿,又健脾补中。
虚湿盛之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可用薏苡仁、茯苓、白术、黄芪等药。
茯苓:水肿。
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伤寒论》)。
薏苡仁与茯苓:功能相近,均利水消肿,渗湿,健脾。
然薏苡仁性凉而清热,排脓消痈,又擅除痹。
而茯苓性平,且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猪苓: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本品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强,用于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单味应用即可取效。
如(《子母秘录》)治妊娠从脚至腹肿,小便不利,及(《杨氏产乳方》)治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皆单用一味猪苓为未,热水调服以治;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茯苓、白术等同用,如四苓散(《明医指掌》);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常与肉豆蔻、黄柏同用,如猪苓丸(《圣济总录》)。
猪苓药性沉降,入肾、膀胱经,善通利水道,配生地、滑石、木通等,治热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如十味导赤汤(《医宗金鉴》)。
除此之外能利水消肿的药物还有很多种,如冬瓜皮,金钱草等这些药物还可以很好地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所以患者如果出现一些肿胀的症状可以服用一些,这些药物可以泡茶服用也还以煎服都有很好地效果。
利水消肿说三皮
利水消肿说三皮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0年第12期主任医师胡献国(湖北远安 444299)三皮,即葫芦皮、冬瓜皮、槟榔皮。
三物均有利水消肿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三皮。
三者由于出身不同,故临床使用各异。
葫芦皮,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干燥果皮,性味甘、平,归肺、肾经。
有利水消肿之功。
本品味淡气薄,功专利水道而消肿,又可利湿而通淋、退黄,治疗面目浮肿、胸腹水肿、小便不利、热淋、血淋、黄疸等。
《滇南本草》言其“通淋,除心肺烦热” ;《本草再新》言其“利水,治腹胀,黄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葡萄糖、戊聚糖、木质素等,水煎剂内服,有显著利尿作用。
冬瓜皮,又名白冬瓜皮、白瓜皮、枕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皮。
性味甘、凉,归脾、小肠经。
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暑之功,善于清热利湿,治疗热淋、水肿等。
《分类草药性》言其“消水肿,痔疮”;《滇南本草》言其“止渴,消痰,利小便”。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槟榔皮,又名槟榔衣、大腹毛、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
性味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有行气宽中、利水消肿之功。
适用于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
《本草纲目》言其“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本草经疏》言其“主一切冷热之气上攻心腹,消上下水肿之气四体虚浮,大肠壅滞之气二便不利,开关膈痰饮之气阻塞不通,能疏通下泄,为畅达脏腑之剂”。
五皮汤葫芦皮、冬瓜皮、槟榔皮、茯苓皮、姜皮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可利水消肿。
适用于肢体水肿、小便短少等。
葫芦皮粥葫芦皮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葫芦皮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每日1剂。
可利水消肿。
适用于肢体肿满、小便不利等。
冬瓜皮粥冬瓜皮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冬瓜皮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产后利水消肿的食物
产后利水消肿的食物产后水肿饮食注意◆水肿时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过咸的食物,尤其是咸菜和酱类,以防止水肿加重。
◆水肿较严重的新妈妈应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少吃或不吃难消化和易导致胀气的食物,如油炸和糯米糕、红薯、洋葱、土豆等,这些食物会引起腹胀,使血液回流不畅,加重水肿。
利消水肿的食谱推荐坐月子食谱推荐一:红绿豆瘦身粥原料:红豆30克,绿豆30克,山楂30克,红枣10枚,大米100克。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1、将红豆、绿豆洗净,放入清火中浸泡2小时,山楂、红枣洗涤备用。
2、锅内放清水,加入绿豆煮软,放入大米、红豆煮至绿豆、红豆开花,加入山楂、大枣煮至黏稠即可。
功效:红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尤其适合产后浮肿的新妈妈食用。
坐月子食谱推荐二:鲫鱼炖蛋原料:鲫鱼2尾约500克,鸡蛋1个。
调料:精盐1小匙,植物油3小匙,姜丝5克。
做法:1、将鲫鱼去鳞、鳃、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在鱼身两侧划几道斜刀花。
2、煲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下鲫鱼及精盐适量,烧1分钟左右,连汤盛入碗内,待用。
3、鸡蛋磕入碗内,加清水、精盐搅打均匀,上笼蒸至凝固取出,随即将鲫鱼放上,浇入煮鱼原汤,撒上姜丝,淋上植物油,再放蒸笼里,上火蒸5~1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鲫鱼具有消肿、通脉下乳的功效。
坐月子食谱推荐三:红绿雨丝盘原料:番茄300克,菠菜50克,粉丝25克。
调料:白糖、醋、精盐各适量。
做法:1、粉丝放入沸水锅,煮熟,捞出过凉,沥水后切成6厘米长的段,放在碗内加少许精盐拌匀。
2、菠菜洗干净后放入沸水烫过,捞出沥干,切段用少许精盐拌匀,番茄洗烫之后,去皮,去蒂切片。
3、取干净平盘,先铺上粉丝,再排上番茄,撒上菠菜段、白糖,浇上醋即成。
功效:利于消肿坐月子食谱推荐四:蛋酥猕猴桃原料:猕猴桃500克,鸡蛋2个,精面粉200克。
调料:白糖200克、植物油适量。
做法:1、猕猴桃去皮,切片;鸡蛋打入碗内,搅拌至起泡,加面粉和熟植物油30毫升,制成蛋面糊。
13.1 利水消肿药(13.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
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祛寒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至于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则应分别与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药配伍。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宜慎用或忌用。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将本章药物分为利尿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三类。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本节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偏于利水渗湿,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故具有利尿消肿作用。
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临证时则宜根据不同病证之病因病机,选择适当配伍。
茯苓《本经》为多孔菌料真菌茯苓的菌核。
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
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
7~9月采挖。
堆置“发汗”后摊开晒干,再行“发汗”、晾干,如此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
生用。
[性味归经] 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1.用于各种水肿。
本品甘补谈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若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或水肿、小便不利,多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若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可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如猪苓汤。
若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2.用于脾虚诸证。
本品能健脾补中,若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
若脾虚停饮,常与桂枝、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利水消肿药(中药学课件)
功能与应用
• 【药性】甘、 淡,平
•
心、脾、
肾经。
• 【功效】 利水 渗湿
•
健脾
•
安神
• 【应用】
• 1.利水渗湿 各类型水肿
•
小便不利
•
痰饮眩晕,心悸
• 2.健脾---脾虚诸症
• 3.宁心安神---心悸,失眠。
• 【用法用量】煎服。9~15g。
•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药
功能与应用
• 【性能】 甘,寒。归肾、膀胱经。 • 【功效】 利水渗湿, 泄热 •。 • 【应用】 • 1.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眩晕 • 2.泄热--- 湿热带下,淋证,遗精。 •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药
猪苓 《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 Fries的干燥 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 的根上。主产于陕西、山西、河 北、河南、云南等地。春秋二季 采挖,去泥沙,晒干。切片入药, 生用。
功能与应用
•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 【功效及应用】 • 利水渗湿--小便不利,小肿 • 健脾止泻--脾虚湿盛,食少泄泻 • 清热排脓--肺痈、肠痈 • 除痹--湿痹筋脉拘孪 •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 【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薏米止咳利水消肿止咳
薏米止咳利水消肿止咳薏米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具有止咳利水、消肿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滋养身体、增强免疫力。
在中医和民间草药中,薏米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水肿等疾病。
本文将介绍薏米的药用价值,以及它在止咳利水、消肿方面的作用。
薏米止咳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来实现的。
薏米性味甘淡,有着清热利湿、健胃利水的功效,具有很好的止咳效果。
薏米中富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可以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呼吸道的自身保护功能,从而减轻咳嗽症状。
薏米还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薏米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等成分,可以增加尿液排泄,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除,减轻水肿症状。
此外,薏米中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等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细胞代谢,有助于消肿。
薏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薏米配伍方案:1. 薏米决明子茶:将适量的薏米和决明子一起煮沸,制成茶饮。
该茶饮既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又能清肺止咳,同时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2. 薏米百合粥:将薏米、百合、粳米一起煮粥,食用时添加适量的蜜糖调味。
这道粥能够清热润燥、益气养阴,对于慢性咳嗽、干咳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3. 薏米山楂汤:将适量的薏米和山楂一起煮水,煮至薏米熟烂即可。
这款汤饮有清热化痰、健胃利水的作用,适用于痰多困滞引起的咳嗽、消化不良等症状。
总之,薏米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物兼具药用价值,在治疗咳嗽、消肿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薏米时应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合理搭配药材,控制用量,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同时,应注意薏米的煮制方法,避免使用过多的热水或过高的温度,以免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了解薏米的止咳利水、消肿作用有所帮助。
中药利水消肿的药考题
中药利水消肿的药考题标题:深度探讨中药利水消肿的药考题导语: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瑰宝,凭借其独特的药物性质和治疗方法,在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利水消肿是中药使用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估,探讨中药利水消肿的药考题。
一、中药利水消肿的实质1.1 中药治疗肿胀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医学对于水肿症状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了大量的利水消肿的方剂使得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
1.2 利水消肿的药理机制中药利水消肿的主要药理机制包括促进尿液排出、增加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体液平衡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药利水消肿的药理机制,辨析中药对症状的具体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二、常见中药对利水消肿的应用2.1 泽泻泽泻既为中药材,也是中药利水消肿领域的代表性药物之一。
它既能促进尿液排出,又能调节体液平衡,可广泛应用于肾炎、肝硬化腹水、水肿等疾病。
2.2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具有良好的利尿和消肿作用,并且可增强免疫力。
其在玄参、黄芪等中药配伍中的应用,更能发挥出利水消肿的卓越效果。
2.3 秦艽秦艽属于辛温解表药,具有较强的散寒作用,可用于风湿性水肿和寒湿体质引起的水肿等。
通过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秦艽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肿症状。
三、中药利水消肿的药方3.1 龙胆泻肝汤此药方主要由龙胆草、泽泻、柴胡等药物组成,用以清热利湿、泻火通便。
它在利水消肿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湿热胆疮、小儿疳积等症状。
3.2 牛蒡清肺汤片仔癀以及牛蒡等药物的组成,使该清肺汤成为治疗肺热咳嗽、水肿的经典方剂之一。
片仔癀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牛蒡则能清热利水,共同发挥出卓越功效。
四、对中药利水消肿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药以其天然、温和、综合调理的特点,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独到的效果。
利水消肿是中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在增加尿液排出、调节体液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个人认为,中药利水消肿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中药的药理机制、药方的优化、临床应用的规范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更好地发挥中药在治疗利水消肿中的独特优势。
利水消肿穴位大全
利水消肿穴位大全膀胱闭癃,小便不通,水不下膀胱,逆行于胸腹,浸淫于经络,而肿胀。
《水热穴论》:其病本在肾,其病标在肺,都是积水。
所以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标本俱病。
其本之在肾者,宜泻之于膀胱,其标之在肺者,宜泻之于汗孔。
汗溺的实施,总应以健燥脾土疏通肝木为主。
水病之作,虽在肺肾两脏,而脾土湿肝木郁,则是其根本。
仲景《金匮水气》之法:腰以上肿,当发其汗,汗发则气通而水亦泄,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便利则水行而气亦达矣。
1.复溜穴(先按尺泽)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下来的水又重新流动起来。
当人体内有淤血时,尿液、汗液和痰湿这些脏东西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
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
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
身体凡是有肿的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
因为肿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在哪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又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的。
如果在刚淤的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揉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的,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
所以当疾病刚发生苗头的时候就要给它消除掉,等到严重时就不好弄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的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代谢失常。
水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的问题,但揉膀胱经又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揉肾经。
首先揉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
复溜穴能治疗自汗、盗汗之症。
自汗就是待着的时候就出汗;盗汗就是睡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
出汗不出汗都属于代谢的问题。
人的身体不是功利的,它总要达到一个平衡,该出多少汗就出多少汗,该不出就不出。
茯苓的功能主治和作用
茯苓的功能主治和作用茯苓简介茯苓,又称茯苓霜,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属于木耳科鬼臼科菌蕈属的真菌。
茯苓生长在森林的湿润地区,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在中医药中,茯苓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脾湿热、脾胃虚弱等症状。
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1.利水消肿: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协助身体排出多余水分,减轻水肿情况。
因此,茯苓常被应用于水肿引起的腹胀、四肢浮肿等症状的治疗。
2.清热解毒:茯苓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
它常被用于治疗湿热引发的脾胃不和、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情况。
3.改善湿疹:由于茯苓具有清热利湿的效果,所以它常被用于治疗湿疹和其他湿热皮肤病。
茯苓可减轻皮肤瘙痒,改善湿疹症状。
4.健脾益胃:茯苓有益脾胃,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功能。
它常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5.镇静安神:茯苓被认为有镇静和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
茯苓的药理作用茯苓的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列举了一些茯苓的主要药理作用:•利尿作用:茯苓能够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从而起到利尿作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和水分的平衡。
•抗炎作用:茯苓对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炎症引起的疼痛。
•抗氧化作用:茯苓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对身体的损害。
•抗菌作用:茯苓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病毒作用:茯苓对一些病毒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和病毒引起的疾病。
如何使用茯苓茯苓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使用,根据病情和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用法。
1.煎服:将适量茯苓煎煮后取汁,可口服。
这种用法适用于湿热病症的治疗,如湿热引起的脾胃不和、疹子等。
2.炖汤:将茯苓和其他药材一起炖汤,可增强汤的功效。
这种用法适用于脾胃虚弱等需要益脾胃的情况。
3.研粉:将茯苓研磨成粉末,可以加入食物中一起食用。
这种用法适用于小儿疳积等需要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的情况。
利水消肿药的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药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概述利水消肿药是一类中医药,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湿热病的治疗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利尿、排湿、消肿等。
利水消肿药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水肿、浮肿、尿少、尿黄等症状,具有清热利湿、排毒消肿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利水消肿药的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药的常用药物常用的利水消肿药物有以下几种: 1.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材,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水肿、便秘等症状。
2. 木瓜薏苡仁:木瓜薏苡仁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含有木瓜酶和薏苡仁等成分,具有利水消肿、祛湿通络的作用。
3. 猪苓:猪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消肿药材,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水肿、腹胀等症状。
4. 泽泻:泽泻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材,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等症状。
利水消肿药的功效与主治利水消肿药主要具有以下功效与主治: 1. 清热利湿:利水消肿药可以清热湿毒,具有降火、解热的作用,能够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水肿、尿黄等症状。
2. 利尿排湿:利水消肿药能够刺激肾脏排尿功能,使体内多余的液体排出,减轻水肿、浮肿等症状。
3. 解毒消肿:利水消肿药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湿毒,减轻浮肿、腹胀等症状。
4. 调理脾胃:利水消肿药可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胃湿困引起的水肿、便秘等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利水消肿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用量控制:使用利水消肿药需要按照医嘱指导,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2. 孕妇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禁用利水消肿药,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3. 过敏禁用:对利水消肿药物过敏者禁用,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4. 肾功能受损慎用:慢性肾功能受损者、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水消肿药,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总结利水消肿药是一类中医药,在治疗湿热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茯苓利水消肿缓解水肿和尿频的神奇药材
茯苓利水消肿缓解水肿和尿频的神奇药材茯苓,又称茯苓草或茯神,是一种常见而又珍贵的中药材。
在中医学中,茯苓常被用来治疗水肿和尿频等症状。
茯苓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体内的多余水分,还具有调理脾胃和安神的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的药理作用和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茯苓,科学名称为Poria cocos,属于真菌门,多年生木质腐生真菌。
这种药材在我国多地都有分布,具有广泛的采集和栽培。
茯苓的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颜色褐黄、淡黄或灰黄,质地坚硬。
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多糖、多酚类、鞣质和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为茯苓赋予了其药理药效。
茯苓以其独特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茯苓有利水消肿之效,对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非常有效。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尿液排泄,消除体内多余水分,从而减轻水肿症状。
同时,茯苓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缓解由水肿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除了对水肿症状的缓解,茯苓还可以治疗尿频问题。
尿频是指频繁排尿,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而茯苓则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和安神作用来缓解尿频。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改善脾胃功能,减轻尿频的症状。
此外,茯苓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尿频的发生。
茯苓的使用方法多样。
一般来说,可以将茯苓制成煎剂、水煎服或者泡茶饮用。
煎剂的制作方法是将茯苓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水中煮沸,然后过滤出汁液饮用。
水煎服的方法是将茯苓切片,加入适量水,用文火煎煮,然后将汤剂饮用。
如果选择泡茶的方式,可以将茯苓与其他草药一同泡制,待茶汤浓缩后饮用。
当然,在使用茯苓之前,最好还是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因为茯苓虽然药效显著,但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应慎用茯苓。
此外,茯苓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等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自身反应。
综上所述,茯苓作为一种常见中药材,具有显著的利水消肿和缓解尿频的作用。
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
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
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主要有济生肾气丸、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猪苓汤、五皮饮等。
1.济生肾气丸:
出自《张氏医通》卷十六。
它是由熟地黄、泽泻、山茱萸、肉桂、车前子等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利水消肿和温肾化气的作用。
特别适用于有水湿内停、肾阳不足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肾虚水肿等情况。
2.五苓散:
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的方剂。
主要是由茯苓、泽泻、猪苓、肉桂,还有炒白术这五味中草药制成的中药成药。
它主要具有温阳化气,还有利湿行水的功效。
所以,中医上由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导致的水肿,比如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还有泄泻或者渴不思饮等症状。
3.参苓白术散:
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经典方剂。
主要有人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莲子,甘草,山药,桔梗,生姜,薏苡仁等组成,它的作用主要是补气健脾祛湿,消肿。
4.猪苓汤:
出自于《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组成。
猪苓汤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泻热止渴、治疟止泻。
在临床中,猪苓汤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水肿以及出现口渴、腹泻,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治疗癌症的作用,对于肉瘤、肝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五皮饮:
出自《华氏中藏经》,包括茯苓皮、大腹皮、五加皮、防己、茵陈、桑枝、苍术、菖蒲,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疾病引起的四肢水肿、腹水、胸闷、胸痛、腹胀等,可以促进消化吸收,有利于排便,能够防止便秘。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枳椇子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枳椇子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陕西、广东、湖北。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果壳、果柄等杂质,收集种子。
晒干。
本品气微弱,味苦而涩。
以粒大、饱满、色棕红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甘,平。
归胃经。
具有利水消肿,解酒毒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二、歌括
歌诀:葛根解酒,而发散不如枳椇。
三、临床应用
1.水肿
本品能通利水道而消除水肿。
用于水湿停蓄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
2.醉酒
本品善解酒毒,清胸膈之热。
治醉酒,烦热口渴,《世医得效方》将本品与麝香为末,面糊为丸,盐汤送服;用于饮酒过度,成痨吐血,可与白茅根、白及、甘蔗等配伍。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枳椇子含黑麦草碱、枳椇苷、葡萄糖及苹果酸钾等。
2.药理作用
枳椇子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枳椇子皂苷有降压作用,枳椇子匀浆液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增强耐寒和耐热功能。
吃什么食物消肿利水
吃什么食物消肿利水2013-04-13 11:10匿名|分类:医疗健康海带绿豆汤活血化淤,软坚消痰。
取海带15克,绿豆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红糖适量。
先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洗净的海带、绿豆、甜杏仁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汤至熟,去玫瑰花,加入红糖调味即成。
每日食用1次,连续食用20天~30天。
适宜粉刺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者。
补血健脑、活血化淤的红糖红糖,又称“赤砂糖”。
性平,味甘。
具有润肺生津、和中益脾、补血健脑、活血化淤、强身健体等作用。
但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忌食。
红糖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在每百克红糖中,含蛋白质0.4克,碳水化合物93.5克,钙90毫克,铁4毫克,维生素B2 0.09毫克,烟酸0.6毫克以及一定量的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锰、锌等营养物质。
红糖中所含的矿物质铁,是构成红血球的重要成分,是造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红糖中所含的葡萄糖,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祖国医学认为,红糖具有补血、健脑、御寒、强身、活血、化淤、生新等作用。
主治胃寒脾虚等症,特别适宜产妇食用。
在吃红糖时,1次不要食用过多,最好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再食用,这样既可避免杂质入口,又可消毒,有利于消化吸收。
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宜于治疗湿症。
1、南瓜补脾利水,解毒杀虫。
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
2、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
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
外感病者忌食。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
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
不宜与米醋同食。
4、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
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5、金针菜(黄花菜)清热利湿,解毒,通乳。
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
虚寒症忌食。
6、莴苣清热利尿,通乳。
忌同金针菜同食。
7、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
宜于湿热泄泻。
虚寒泄泻者忌食。
8、鲫鱼补脾利水。
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
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9、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
宜于湿热泄泻。
利水消肿食物
汤(效最好)、冬瓜鱼汤、冬瓜蒸菌、冬瓜烧海米、冬瓜丸子汤、冬瓜瓤汤(冬瓜瓤(去皮与子之瓜肉)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汤淡饮,不拘用量)。
鲫鱼:消除妊娠水肿。
鲫鱼肉是高蛋白、高钙、低脂肪、低钠的食物,经常食用。
鲤鱼:经典鲤鱼汤:鲤鱼1条,去内脏,加白术15g,陈皮6g、茯苓15g、当归12g、白芍12g,生姜6g,煎浓汤,去药材,饮汤吃鱼,通常服用3~5剂即有明显的效果。
赤小豆:营养丰富。
与红豆区别:颜色同,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个头偏小稍扁。
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但是赤小豆即便泡过之后再煮,也煮不烂,吃着比较硬。
番茄:吃新鲜的番茄可以利尿及去除腿部疲惫,减少水肿的问题,生吃效果就更好。
玉米须:玉米须,煮水喝西芹、紫菜、菠菜、芝麻、蛋、花生、黄瓜、丝瓜、苦瓜、韭菜、白萝卜、海藻/带。
素烧茄子、什锦五香黄豆、鲜蘑豆腐汤、红枣鸡蛋汤、红烧蹄筋、鲫鱼汤、香菇炒菜花、红烧鲤鱼、荠菜粥、豆腐熬鲤鱼、红小豆米饭……这些都能帮孕妇消除水肿,而且清淡可口。
白扁豆,赤小豆煎水代茶饮也可用于利水以减少羊水量。
化毒,又可利水消肿,孕妈妈可以常吃。
另外冬瓜皮汤、冬瓜鱼汤、冬瓜蒸菌、冬瓜烧海米、冬瓜丸子汤等菜肴性寒味甘,水分丰富,有止渴利尿的功效,可以减轻孕妇的下肢水肿。
冬瓜瓤汤:冬瓜瓤(去皮与子之瓜肉)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汤淡饮,不拘用量。
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利水消肿的作用,瓤不及皮肉,可用于水肿轻症。
鲫鱼:鲫鱼是一种益脾胃、安五脏、利水湿的淡水鱼,可以消除妊娠水肿。
鲫鱼肉是高蛋白、高钙、低脂肪、低钠的食物,经常食用,可以增加孕妈妈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改善血液的渗透压,有利于合理调整体内水的分布,使组织中的水分回流进入血液循环中,从而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
鲤鱼:鲤鱼有补益、利水的功效,孕妈妈常食可以补益强壮、利水祛湿。
鲤鱼肉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钠的含量也很低,孕妈妈常吃可消肿。
经典鲤鱼汤:鲤鱼1条,去内脏,加白术15g,陈皮6g、茯苓15g、当归12g、白芍12g,生姜6g,煎浓汤,去药材,饮汤吃鱼,通常服用3~5剂即有明显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枝莲:味辛;苦;性寒。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
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
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半边莲:甘,平。
利水,消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臌胀,泄泻,痢疾,蛇伤,疔疮,肿毒,湿疹,癣疾,跌打扭伤肿痛。
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
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
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蟾蜍:味辛;性凉;有毒。
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
主痢疽;疔疮;发背;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膨胀;水肿;小儿疳积;破伤风;慢性咳喘。
楮实子:性寒,味甘。
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车前子:味甘;淡;性微寒。
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赤茯苓:甘;淡;平。
行水;利湿热。
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蟾皮:味苦;性凉;有毒。
清热解毒,利水消胀。
治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车前草:味甘;性寒。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暑湿泻痢;衄血;尿血;肝热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
清热利水;消肿。
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疮肿。
利尿消肿。
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地榆:苦酸;寒;无毒。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大丁草:味苦;性寒。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肺热咳嗽;湿热泻痢;热淋;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臁疮;早蛇咬伤;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于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尿路感染,风湿关节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臁疮;烧烫伤,外伤出血。
苦地胆:味苦;辛;性寒。
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主感冒;百日咏;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炎;黄疸;肾水肿;月经不调;白带;疮疖;湿疹;虫蛇咬伤。
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
大白药:味辛、苦、性平、有毒。
活血通络;止血接骨;解毒消肿。
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痈肿疔毒。
止血接骨。
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
地羊鹊:甘;微苦;凉。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利湿消痞。
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胃脘痞满疼痛;疔疮;无名肿毒;湿疹;痢疾;痔疮便血。
大麦:甘咸,凉。
健脾和胃;宽肠;利水。
主腹胀;食滞泄泻;小便不利。
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淡竹叶:甘淡,寒。
清热;除烦;利尿。
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地龙:味咸;性寒。
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
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煅石膏:甘、辛、涩,寒。
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
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
主水肿胀满;淋病;脚气;痰喘;暑热烦闷;消渴;痈肿;痔漏;并解丹石毒;鱼毒;酒毒。
灯心草:甘淡,寒。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
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
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
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地肤子:苦;性寒。
清热利湿;法风止痒。
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
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冬瓜子:味甘;性微寒。
润肺,化痰,消痈,利水。
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淋病,水肿,脚气,痔疮,鼻面酒皶。
大腹皮:味辛;性微温。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主胸腹胀闷;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地椒:味辛;性平;小毒。
祛风止咳;健脾行气;利湿通淋。
主感冒头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牙痛;小便涩痛;湿疹瘙痒;疮痈肿痛。
冬葵子:味甘、寒。
利水通淋;滑肠通便;下乳。
主淋病;水肿;大便不通;乳汗不行。
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
茯苓皮:甘;淡;性平。
利水消肿。
主水温肿满;小便不利。
治水肿肤胀。
凤尾草:味淡微苦,性寒。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主痢疾;泄泻;淋浊;带下;黄疸;疔疮肿毒;喉痹乳蛾;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蛇虫咬伤;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防己:苦,寒。
行水,泻下焦湿热。
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茯神:甘淡,平。
宁心;安神;利水。
主惊悸;健忘;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
茯苓:甘;淡;平。
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甘遂:苦甘,寒,有毒。
泻水逐饮;破积通便。
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红姑娘:味酸;甘;性寒。
清肺利用咽;化痢利水。
主肺热痰咳;咽喉肿痛;骨蒸劳热;小便淋涩;天疱湿疮。
治骨蒸劳热,咳嗽,咽喉肿痛,黄疸,水肿,天泡湿疮。
关木通:苦,寒。
清心泻火;能淋;下乳通经。
主小便赤涩;热泪盈眶淋;水肿;心中烦热;口舌生疮;白带;经闭;产后乳汁不通;湿热痹痛海蛤壳:咸,平。
清热,利水,化痰,软坚。
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火麻仁:甘;性平。
润燥滑肠;利水通淋;活血。
主肠燥便秘;风痹;消渴;风水;热淋;痢疾;月经不调;疮癣;丹毒。
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蛤壳:苦、咸,寒。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制酸止痛;敛疮收湿。
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
海金沙:甘;淡;寒;无毒。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热淋;血淋;沙淋;白浊;女子带下;水湿肿满;湿热泻痢;湿热黄疸;吐血;衄血;尿血;外伤出血。
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海藻:软坚;消痰;利水;退肿。
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疒颓)疝金钱草:苦辛,凉。
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昆布:咸;寒;无毒。
消痰软坚;利水退肿。
主瘰疬;瘿瘤;噎膈;(疒颓)疝脚气水肿。
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蝼蛄:味咸;性寒;小毒。
利水通淋;消肿解毒。
主小便不利;水肿;石淋;瘰疬;恶疮。
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腹水、小便不利等症。
芦根:甘,寒。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透疹。
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疹;解河豚鱼毒。
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狼毒:味苦;辛;性平,有毒。
泻水逐饮;破积杀虫。
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结核;疥癣。
用于水气肿胀,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疥、癣,杀蝇、蛆。
龙舌草:甘淡,微寒。
止咳,化痰,清热,利尿。
治哮喘,咳嗽,水肿,汤火伤,痈肿。
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咳血,哮喘,水肿,小便不利;外用治痈肿,烧烫伤。
罗布麻:甘;微苦;性凉。
清热平肝;利水消肿。
主高血压;眩晕;头痛;心悸;失眠;水肿尿水。
治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腹胀,肾炎浮肿。
荔枝草:味苦;辛;性凉。
凉血,利水,解毒,杀虫。
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浊,咽喉肿痛,痈肿,痔疮。
路路通:苦,平。
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
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脘腹疼痛;经闭;乳汁不通;水肿胀满;湿疹。
祛风通络,利水除湿。
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痔漏,疥癣,湿疹。
绿豆:味甘;性寒。
清热;消暑;利水;解毒。
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
可解附子、巴豆毒。
连钱草:性微寒,味辛、微苦。
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肿。
用于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湿热黄疸、跌扑损伤。
麻黄:辛、微苦,温。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马鞭草:苦;辛;微寒。
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
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于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蒲黄:甘辛,凉。
止血;祛瘀;利尿。
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轻粉:辛,寒,有毒。
杀虫;攻毒;祛腐;止痒;祛痰;逐水;通便。
主疮疡溃烂;疥癣痒疹;瘰疬;梅毒;疳疮;酒皶鼻;痤疮;急慢惊风;痰壅喘逆;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
外治用于疥疮,顽癣,臁疮,梅毒,疮疡,湿疹;内服用于痰涎积滞,水肿膨胀,二便不利。
牵牛子:苦辛,寒,有毒。
利水通便;祛痰逐饮;消积杀虫。
主水肿;腹水;脚气;痰壅喘咳;大便秘结;食滞虫积;腰痛;阴囊肿胀;痈疽肿毒;痔漏便毒等。
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青蛙:味甘;性凉。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补虚。
主水肿;膨胀;黄疸;虾蟆瘟;小儿热疮;痢疾;疳疾;劳热;产后体弱。
青风藤:苦、辛,平。
祛风湿,利小便。
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