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根据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指示精神,按照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总体要求,在我校升本工作逐步落实的积极背景下,积极推进专业发展与教学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治学方针,为了使“十三五”期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和保持专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岗位要求,现对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拟定如下的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一) 专业建设的背景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近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电话信息服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动漫设计)等。
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设备维护与顾客服务、软件开发与硬件维修以及系统配置、监控系统等人才最为短缺。
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通过对全国40个城市的1.8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的劳动力需求调查,发布了“企业岗位、专业人才需要排行榜”,榜单显示,目前企业急需的前10类专业人才依次是营销、机电、计算机、工商管理、经济、会计、机械自动化、法律、国际经贸、电子通讯。
另外,据调查分析,计算机IT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名列第二位。
由此可见,不仅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人才,其他各行各业对IT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平面设计以及动漫设计等类的需求将有强劲的上升趋势。
贵州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 590101学校名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824 学校举办单位遵义市人民政府学校所在地贵州省遵义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九月一、组织保障学院为此项目专门成立了以院长鞠洪为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学院各部门(包括办公室、教务处、计财处、总务处等)配合,计算机科系领导组织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老师具体落实,共同完成建设目标。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面向贵州互联网产业集群,尤其是发展极为迅速的电子商务及未来的物联网产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专业群(计算机信息管理、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通信)的发展。
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素质拓展教育建设等五个方面。
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3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支持65万元。
资金用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10万元,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60万元,实训实习条件改善90万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40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4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0万元,实训实习耗材补贴20万元。
三、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为率先建成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对地方IT业建设发展的示范性专业,提升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地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终生学习的平台。
根据2010-202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结合贵州省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实际,特制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方案。
本方案围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增强辐射能力等目标,在分析学院当前的机遇与挑战,盘点面临的任务和筹划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方案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023级实施性方案学校名2023年8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023级实施性方案)学校名2023年8月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2023级)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610201二、入学要求初中应届毕业生三、修业年限5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网络的组建、维护和应用管理工作,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工作,网站开发工作,参与应用软件编制工作,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图文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摄影及影音后期处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职业(岗位)面向1.主要就业岗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网络综合布线施工与管理、企业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应用程序开发、图文广告设计与制作、影楼和文化传媒公司商业摄影及影音后期处理等工作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办公自动化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站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U1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岗位。
(二)职业资格1.积极响应国家的“1+X证书制度”,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以下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证书:(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2)全球微软mos专业级认证-PPT演示文稿模块(微软公司行业认证)(3)“1+X”创意数字建模考证2.本专业毕业生也可选考以下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证书:(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2)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三)继续学习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
六、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综合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方案一、改革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职计算机教育虽蓬勃发展,但其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
必须有开拓性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思想,必须有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有灵活的办学体制来进行保障,使高职计算机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大,培养社会适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是本专业的建设目标。
针对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我们要加大改革步伐、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实施。
二、改革与建设的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计算机行业的生产、建设、技术、管理第一线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操作、管理、维护、经营、开发设计、网络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的是“复合型、高素质、适用性”的基本思路。
教学改革应贯穿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学术性、前瞻性,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
基于对我国计算机产业人才发展需求的分析和对产业人才需求发展趋势的预测,结合高职院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学科设置特点,计算机应用专业确定了以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具体措施(一)师资队伍1. 人才培养与引进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其中专职教师高级职称14人,比例38 %,双师型教师数29人,比例为73%, 19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47%,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比例为40%。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较高的薪资待遇,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成为热门的重点专业之一、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职学校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二、目标定位1.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和简单的数据库管理;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计算机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1.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2. 编程语言:包括C语言、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3. 软件开发:包括软件工程、Web前端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4.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原理和设计、SQL语言的使用等;5.实践能力培养: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维护与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等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论学习;2.项目驱动教学:通过实际的项目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课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实习实训: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4.学习资源共享: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进一步深入学习。
五、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2.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3.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平台,激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4.建立教师团队,定期召开教研会,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六、实践基地建设1.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2.更新实践设备,提供符合实际工作环境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3.定期与实践基地进行交流,了解实际工作需求,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2)
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2)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4.3.1.4创新顶岗实习新模式完善“订单培养”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合作、规范管理,积极巩固现有的5家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实训评价制度,提高实训质量。
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在今后两年内,开拓校内外实训基地各1个,以满足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
与西安众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借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巩固和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为扎实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下牢固的基础。
4.3.1.5社会服务功能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将发挥师资优势和实训条件优势,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同时为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使其将来更好服务社会,特准备为学生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服务,并将由骨干教师组织,成立学生社会服务团队,为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及产品推广服务。
具体内容如下:4.3.2构建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继续实行毕业证与等级证相结合的双证制度,成立校企共同参与工学结合学生培养组织机构,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双方共同参与招生、教学管理、明确双方权利,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各岗位作业指导书、评价办法等,做到“招生就是招工,上学等于就业,技能与学历同步”一条龙服务,建立了“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学质量有保证、就业安置有保障”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系。
5.建设进度建设任务将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各建设内容进行规划,扎实推进,总结奖惩,迎接中期验收;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4月),主要工作是对前期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进行完善,持续改进,逐项落实,充实内涵,形成特色,完成所规划的全部建设目标。
第三阶段(2014年5月-6月),主要对建设的过程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性及反馈性材料,迎接相关部门对建设内容进行评估。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通过调研论证,形成“校企对接、能力本位”为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一、概述(一)基本情况本专业已有19年的办学历史,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研究生3人,中高级职称4人,45岁以下教师37人,拥有工程师、技师、高级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比例达到92%。
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筑面积达 1400平方米,拥有1200台计算机,12个公共机房,一个“锐捷”网络搭建实验室 ,一个“西元”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实训室),并配置了千G服务器5台,华为H3路由器一台,防火墙一台,D-Link10/100交换机43台。
实习、实训场所均能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按生产现场工作流程进行实习实训.先后与西元网络、高路动画、锐捷网络、胶州紫光网络公司等IT企业的合作,并与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顶岗和就业实习。
是国家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动漫设计师、办公自动化师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鉴定考点单位.主要建设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等。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动画、影视创作与编辑、网络搭建与管理、计算机软件编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强化技能训练,让毕业生一到企业就能在动漫企业从事二、三维动画角色、场景的创作与开发,在网络公司从事网络的搭建、网络布线、网站建设以及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企业不用再进行岗前培训。
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训练,考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动漫设计师、办公自动化师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二)人才需求论证1。
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随着青岛市打造国内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多与计算机相关的中高端企业落户胶州。
据调查,“十二五”期间,胶州市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急需大量的熟悉信息化技术人才、负责信息化管理的宏观管理人才、既懂信息技术应用,又熟悉具体应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具体承担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的专业人才.青岛地区IT及相关行业主要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表序号企业名称未来三年人才需求1 青岛市南软件园网络管理员200人,动漫设计员300人,办公室文员、硬件维修300人2 青岛国际动漫园动漫设计员600人,办公室文员、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0人3 胶州紫光网络公司网络管理员3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0人,网络施工人员60人4 青岛东软集团初、中级程序员200人5 中国网通胶州分公司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8人,网络施工人员100人6 中集集团办公室文员2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10人,网络管理员30人7 地恩地集团办公室文员1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人8 中国移动青岛分公司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人,网络施工人员100人9 青岛海尔集团办公室文员2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60人10 青岛海信集团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50人11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文员1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30人2。
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最终版)
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最终版)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信息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格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思维、生活和娱乐方式。
信息产业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生产力的突出代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信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根据2005年全省年度重点需求人才预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领域所需的重点人才专业类别需求量进行排序,排出2005年度贵州省重点需求人才共八大类,共涉及六十二个专业,学科中排在前十位的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维护与应用。
《2006-2020年贵州省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省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并确定了大力推进我省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整合电子信息职教资源和相关职业技术院校优势资源,加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办学相配套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大力推进‘数字贵州’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强化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到2010年使全省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中小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企业70%以上实现数字化生产或管理;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总人数达到3万人次以上;新建一批公共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训、服务推广三大支撑体系得到完善和发展,基本能够适应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书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书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市场变化大,使得计算机教学相对滞后,也导致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学不能为所用。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所脱节,而社会所需的新兴技术却无法引入教育的课程中。
因此,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针对当今社会的需要,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学生。
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很少涉及那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学生除了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简单程序设计语言和一般上机操作外,缺乏的是计算机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技能培养。
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就是要突出专业技能的学习,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我校成为学生将来事业发展的起点。
一、指导思想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性环节。
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建设应适应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巩固和加强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
教学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形成。
现阶段,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就应该突出课程综合化和加强技能培养。
同时,课程改革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
二、课程建设内容及措施1. 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相关教师要注重新知识、新内容的掌握,将其更好地融入教学中。
通过教研活动要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学生学习的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科研,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应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制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选编系列教材。
2. 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提高新教师就要多参加一些实践环节,来锻炼自己,例如科研、听课等,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水平。
大力提倡教师进行科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知识活学活用,学生也可以了解专业知识在现实中如何使用,也会感兴趣。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旳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水平。
为深入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积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旳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构造调整对人才培养旳新规定,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旳指导思想和目旳1、专业建设旳指导思想以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旳一系列文献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遵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旳需要,突出专业特色,以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关键,以加强学生旳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分层次地推进专业建设,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旳。
2、专业建设原则(1)积极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旳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3)发挥行业优势,建设鲜明旳特色;(4)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原则,推进示范专业旳培育;(5)努力形成合理旳课程体系,增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专业建设目旳总体建设目旳:到2023年,力争建成具有鲜明特色旳、与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旳省级示范(培育)专业,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关键、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旳课程体系。
(1)建设目旳针对区域经济发展旳规定,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积极适应广东加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旳规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旳发展道路。
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旳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承认度;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教学团体、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建设专业品牌。
创新专业建设理念,明确建设目旳,理清建设思绪,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旳办学条件、一流旳师资队伍、一流旳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旳特色专业。
2024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2024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前沿性。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全面提升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模式,以适应未来的时代需求。
二、建设目标1. 适应时代需求。
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2. 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学生。
3. 强化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建设专业群。
组织相关专业进行协同工作,加强师资力量的合作与共享,形成专业群的合力。
三、主要举措1. 教学改革(1) 更新教材。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引入最新的电子技术知识和应用案例。
(2)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
(3) 推行项目式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化实验教学。
增加实验教学时间和实验设备的投入,建设实验教学中心,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2. 实践项目(1)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提供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2) 加强产学研合作。
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并协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3) 参与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理解和认知。
3. 专业群建设(1) 建立专业群组织机构。
设立专业群委员会,负责专业群的建设和相关事务的协调管理。
(2) 加强师资力量的共享与合作。
组织师资力量进行合作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 建立学生交流平台。
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和思想碰撞。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报告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教育定位,我们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师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的教师: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引进一批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培养本土教师:重点培养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通过各类培训、考核和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3.建立教研团队:组建计算机专业的教研团队,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等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专业课程设置1.建立基础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
同时,强调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2.加强专业方向课程:依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置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等。
这些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
3.开设实践课程:实践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该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例如,开设实验课程、实习课程、项目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实验室建设1.更新实验设备:计算机专业离不开实验环节的支持,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更新实验室的硬件设备。
确保学生能够操作最新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工具,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实验室预约制度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3.扩大实验场地: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需求,适时扩大实验室场地,提供更多的实验空间,以满足学生实验和实践的需求。
四、产教融合1.与企业合作:积极与各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到行业的最新需求和趋势,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 590101学校名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824 学校举办单位遵义市人民政府学校所在地贵州省遵义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九月一、组织保障学院为此项目专门成立了以院长鞠洪为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学院各部门(包括办公室、教务处、计财处、总务处等)配合,计算机科系领导组织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老师具体落实,共同完成建设目标。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面向贵州互联网产业集群,尤其是发展极为迅速的电子商务及未来的物联网产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专业群(计算机信息管理、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通信)的发展。
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素质拓展教育建设等五个方面。
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3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支持65万元。
资金用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10万元,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60万元,实训实习条件改善90万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40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4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0万元,实训实习耗材补贴20万元。
三、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为率先建成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对地方IT业建设发展的示范性专业,提升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地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终生学习的平台。
根据2010-202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结合贵州省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实际,特制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方案。
本方案围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增强辐射能力等目标,在分析学院当前的机遇与挑战,盘点面临的任务和筹划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方案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在未来2年内,学院将以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共同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深化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在IT业有较大影响、能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的行家业手;加强特色专业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始终把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学校在我省地方IT业的辐射能力,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在地方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根据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学院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预算总经费为300万元,按年度、分中央和地方的建设项目资金进行了分配,并确定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具体验收指标。
同时,制定了科学的保障措施,确保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专业建设基础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原两所国家重点中专(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农业学校)的强强联合下组建而成的。
建院之初就设立了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直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方向化、专门化建设。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实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专业建设的新理念,即:不仅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主动引导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
人才资源方面师资队伍相对较强,大部分都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学科负责人姚建波同志带领大家多次为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开发过中小型网站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以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与服务开发、职业技能的考核等多种方式完善教师的“双师”能力。
确保了当地信息化建设人才的提供,大大缩小了人才就业的后熟过程,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专业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我省IT产业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网站开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校企合作办学为突破口,推行开放办学,着力进行课程、教材、实训环境整合的项目教学。
从2011年10月起,争取通过2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到2013年10月,建成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教学条件好、专业特色鲜明、教学管理先进、教师队伍强、教学质量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点专业。
成为本地区IT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通过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途径有效带动学院同类专业的发展。
2、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网站建设技术应用型人才,掌握网站建设的布局、前后台的逻辑连接及后台数据库建设的相关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企事业相关领域网站建设开发维护工作,具有专业化计算机人的素质。
二是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计算机是一个发展进步极快的行业,只有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职业教育是实现人的职业发展的条件,人的职业发展是终身学习的核心。
随着社会人们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已由狭隘的专业技能拓展为人的综合素质。
3、教学质量目标①知识结构掌握网站开发的相关知识。
从网站的规划设计入手,掌握网站建设的布局,制作流程,网页效果图设计、前后台的逻辑连接等相关模块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学会目前开发网站的主流技术。
②能力结构具备有开发教育类、政府类网站各个功能模块的能力,同时能独立胜任开发企业类网站部分功能模块的能力。
③素质结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4、监测指标发挥大部分教师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优势,继续强化实行项目教学的“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大量真实的项目、案例和技巧融入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并进一步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考核方式上,进一步推行综合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教考分离和网络考试大力推行行业“多证制”的监测制度。
四、专业建设内容(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1、目标与思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聘请校外专家、遵义本地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共同制订“专业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一条主线),构建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技术课程体系(二个体系);将“企业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项目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三个结合),遵循“摹仿、借鉴、创新”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三个阶段),继续推广定制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无缝接轨。
充分体现“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一年级完成公共文化课及大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二年级在大类专业课的基础上展开网站建设项目教学的学习,三年级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
同时引进更多、更高级别的行业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使教学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
2、内容与步骤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步骤:“行业企业调研→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运行实施”。
(1)行业调研→典型工作岗位:通过对本地网站开发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岗位;(2)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与企业网站开发人员对典型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制定出各类网站开发人员应具备的工作知识与技能的典型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3)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由教学专家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寻求适合教学的、典型的、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型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归纳、梳理出职业能力;(4)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由教学专家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对职业能力分析、工作过程整合、序化确定课程体系;(5)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由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通过对学习规律分析,归纳、梳理出课程内容;(6)与企业网站开发人员一起科学规划实训场地与实训设备;(7)规划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可实施的教学方案。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施的经费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实施需要到一线的网站开发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并结合企业岗位的要求聘请校外专家和行业专业进行反复充分的论证,以此来形成网站建设方向及相关岗位群的调研报告。
具体经费预算如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计划(单位:万元)(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引入职业标准,开展“双证融通”,实施“专业项目”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外聘专家、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3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图片、音、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建设;专业技术课以项目为依托完成教育类、政府类及企业类(三大类)的摹仿、借鉴和创新三阶段的数字化教材及精品项目的建设。
教学设计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紧密联系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及设备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变革与实施。
1、教学手段改革以各类网站的前后台页面制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纽带,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
2、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设计包括三阶段总体设计、各阶段设计及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这3个方面的设计,完成课程项目的选择与设计、能力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匹配与开发、课堂教学单元的设计与实施、考核方案的设计等。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具体设计方案见下表:前台页面项目分解及学时分配前台页面项目分解及学时分配前台页面项目分解及学时分配后台页面项目分解及学时分配(第四阶段)3、教学方法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项目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工作过程统领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缩短学生毕业后上岗的适应时间,实现专业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具体做法:将原有的课程整合,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工作过程,整个网站建设分解成一个个项目任务来完成。
每一个项目的要求如下:(1)项目任务和要求:明确项目任务的制作时间和质量要求。
(2)项目分析:分析完成每一个项目应具备的知识点和完成该项目的方法(3)项目路径及步骤:写出制作每一个项目路径,以路径指导具体的步骤,步骤越详细越好。
(4)项目预案:找出学生制作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项目评价:要画出评价表,要求定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