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

合集下载

考前心理教师篇

考前心理教师篇

考前心理教师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考试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考前的紧张和焦虑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应对考前心理压力。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考前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行为和态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于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的学生,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担忧,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二、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缓解焦虑情绪。

教师在考前可以鼓励学生,告诉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努力,提醒他们过去的成功经验,让学生感到被支持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失败的后果,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三、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的学习计划有助于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考前应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发生。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四、组织适当的放松活动适当的放松活动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瑜伽等,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和舒缓。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如运动、音乐等,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缓解学习压力。

五、与家长合作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情绪变化。

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要给孩子过分的压力和期望。

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考前心理状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组织适当的放松活动。

同时,与家长合作也是关键。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考前焦虑和压力,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试。

教师考试——考前心理疏导 -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技巧

教师考试——考前心理疏导 -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技巧

教师考试——考前心理疏导-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技巧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不管是教师招聘考试还是教师资格考试,考生在临近考试时都有紧张心理--考试焦虑,我们知道在考场上,不仅仅要比知识,还要比心理状态,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你成功发挥的关键。

但当面对考试焦虑出现时我们需要积极的克服。

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由于考试临近,而产生的一种极度紧张的心理反应。

简单地说,就是考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希望考好又怕考砸,这种对考试结果无法预知的处境使考试本身成了一种威胁性刺激,于是产生了紧张、焦虑的反应。

我们要知道考试焦虑并不是不应该有的,更不是心理问题。

心理学认为,焦虑程度即心理紧张水平与考试成绩呈倒“U”字曲线关系。

焦虑程度过低和过高,都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没有任何的压力,也不会发挥出最佳水平,而适度的心理紧张,可以使人对考试有种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

但过度的考试紧张则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场表现及身心的健康。

1.考生本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这样遇事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主观原因。

(1)自信心强、自制力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的考生就算面临最重要的考试心理状态也容易正常掌控,有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但能做到思维冷静,神情镇定,注意力集中,在考场上较好发挥自己的水平。

(2)自信心弱、意志力弱、情绪波动大、性格过于内向的考生,则可能更多地想象自己把握不大,会发挥不好,在考场上出现异常心理状态,可能真的导致考试焦虑,发挥失常。

(3)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也是一个方面,有的同学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他们情绪波动很大,有时一点小事情也能引起他们的内心巨大震撼,情绪难以受理智控制,容易心烦意乱,喜怒无常,无精打采,稍遇不顺便怨天尤人,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摘要】班主任工作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心理学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首先探讨了倾听和沟通的重要性,指出班主任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其次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行为管理和心理学原理的结合应用。

本文还提及了心理危机干预和家校合作与心理辅导的作用。

结尾部分,则总结了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为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学、教育、倾听、沟通、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管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合作、心理辅导、价值、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是学校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和监督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和困难。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知识,更是关心学生的整体发展。

1.2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心理学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教育实践。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管理。

心理学也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心理学的发展也使得教育教学领域不断创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者应当注重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将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有一种中学生常见的病症,症状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忧、急、烦、乱”。

第一是忧,主要是担心:担心考试的结果不理想;担心别的同学比自己考得好;担心自己在考场上状态不好;担心平时记得的东西记不得了。

还有忧虑:要是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老师啊。

第二是急:主要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就是着急。

比如说觉得自己一天过去,还有很多事没有做。

数学试卷没有做完,英语的作文题型还没有看完,化学物理的错题还没有改正,再一想到还有不到半个月就高考了,急得坐立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

考试时,听到别的同学哗哗的翻卷子声,便认为别人巳经做完了,而自己还有许多题没有做,急的坐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再一个是烦: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别扭。

经常扬言:你们都不要惹我、最好离我远远的、让我一个人关在房子里面静静的。

最后一个是乱:表现在行为上比较乱,东摸一下,西摸一下。

看见张三在复习语文,赶紧放下手里的去搞语文,再一回头发现李四在搞化学,他又放下语文去搞化学。

对这种病症,各位班主任老师比我熟悉,太常见了,尤其是面临高考中考的学生。

这就是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的含义:考试焦虑是心理学里面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考生在考试前或考试中甚至考试后所处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在判断是否患有考试焦虑症时,有两种错误观念:一种是:只要感觉到压力,就怀疑患了考试焦虑症,越怀疑就越紧张,越紧张就正好去验证自己的怀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另一种是认为,只有一点都不紧张的人,才是一个能在考场上发挥正常的人。

其实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只要是正常人,在考试前都会自然产生某种程度的紧张情绪。

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完全不把高考当回事,那就不会紧张,而这样的人对高考是不报希望的。

高考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成绩再好,都会引起适度的紧张。

有适度的紧张,才能发挥正常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问答题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问答题

教化学, 心理学知识问答题1, 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化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阅历及直接阅历相结合的规律。

(2)老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驾驭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及思想品德教化相统一的规律。

3, 遗忘的规律及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简单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 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心情的影响。

4,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留意力(1)留意唤起学生的随意留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留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留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留意交替运用。

5, 试论述教化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 发展地, 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主动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2)民主同等。

(3)教学相长。

-7,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详细方法各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详细方法是:全面了解和探讨学生;组织和培育班集体;做好个别教化工作;及家庭社会教化亲密协作,统一各方面的教化力气;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安排和总结。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总结词
通过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帮助学生应对挫折和失败。
详细描述
班主任应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引 导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鼓 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同时,班主任 还应教授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积 极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等,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应对挫折和失败。
05
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积极心理学为班主任提供了一 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助 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提
升。
展望未来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积极心理学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心理学需要更多的实践应用和实 证研究,班主任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
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班 主任在运用积极心理学时应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 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如班歌、班徽等,来营造积极的 班级氛围。
04Βιβλιοθήκη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
总结词
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
创设积极的情绪环境
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如组织有 趣的活动、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来激发 学生的积极情绪。
培养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班主任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 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 绪。
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
01
02
03
树立榜样
班主任可以向学生展示积 极品质的榜样,如诚实、 勇敢、勤奋等,通过自己 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班主任工作心理学感想

班主任工作心理学感想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班主任工作心理学的几点感想。

首先,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

在日常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我发现,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勇于面对困难。

其次,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作为班主任,我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当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时,我会采取倾听、鼓励、引导等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再次,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明白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在心理学指导下,我学会了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巧等心理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还让我认识到,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

在班级管理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的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例如,通过开展团队活动、班级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通过表扬与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意识到,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总之,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关爱学生,还让我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运用心理学原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几种心理效应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几种心理效应班级情况千变万化,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

要在这复杂多变的管理过程中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班主任除了必须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之外,还需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工作,以求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一、运用“破窗效应”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所谓“破窗效应”理论,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项实验。

詹巴斗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

他把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还在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

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仍然完好无损。

然后,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好车的玻璃窗砸了一个大洞。

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一扇窗户的玻璃,而这窗户有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人们就可能受到这一块破窗的暗示而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幢建筑物被打碎的窗户越来越多,最后整幢建筑物变得破烂不堪。

这表明:看似细微的损坏会导致公众麻木不仁;而在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容易滋生、繁衍。

这与中国的古训“防微杜渐”的道理是相通的。

一个班级就像一辆汽车,当它完好无损时,同学、老师都会珍爱它,这个班级的同学也在这充满肯定、赞扬的气氛中,产生了以班级为荣的思想,并自觉地维护班级的荣誉,整个班级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疏于管理,班主任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没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或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会影响全局而放任自流,这势必会导致同学之间互相效尤,坏风气、坏思想、坏习惯就会乘虚而入,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就会陷入麻木、无序的混乱状态之中,就像那辆被打破了窗玻璃的车辆,最后是破烂不堪,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谨防“破窗效应”的出现。

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11个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11个心理效应

22
3. 要客观地看待学生
• 不要因为学生的出身、相貌、年龄、 性别、是否干部等因素而定出好坏, 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学 生。
23
(四)“晕轮效应”
• “晕轮”指的是月光通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 使月亮周围笼罩着朦胧的大圆环。 •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 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 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 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 亮形成的“晕轮”一样,向周围弥漫、扩 散,所以形象地称它为“晕轮效应”,也 叫做光环效应。
24
• “晕轮效应”自觉不自觉地在班主任工作中 有所表现。如由于优等生学习认真,成绩 优良,思维敏捷,发言踊跃,班主任便对 他们产生好的印象,甚至认为他们一俊百 俊,一好百好;由于中等生成绩平平,老 实本分,默默无闻,班主任便置他们于 “被爱遗忘的角落”,使其成为所谓不令 人关注的“灰色群体”;由于某些学生成 绩较差,自由散漫“,惹事生非”“,桀 骜不驯”,班主任便对他们产生坏的印象, 甚至认为他们一丑百丑,一坏百坏。
30
(五)“暗示效应”
• 一位女性找到据说是相术奇准的算命先生, 经过简单的几句对话后,算命先生问她: “这个礼拜以来,可有什么让你感到印象 最深刻的事?” • 在她回答了几项之后,算命先生就断定了 她选择的结婚对象及其职业,还有她的父 母对这件婚事坚决反对,因而令她大为烦 心。
31
• 算命先生是一位多么称职的心理学家! 仅仅 只用几句抽象的暗示诱导语,就使对方在 毫无察觉之下,自行将内心的苦闷和盘托 出。说来并不奇怪,算命先生只是应用了 心理学上的一种心理策略——暗示而已。 • 心理学把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 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 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 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 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 示效应”。

压力、焦虑、挫折在教资科目二考试知识点

压力、焦虑、挫折在教资科目二考试知识点

压力、焦虑、挫折在教资科目二考试知识点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压力、焦虑和挫折的相关知识点可能出现在心理学模块,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考点:
1. 压力理论:如勒温的压力与应对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等,以及学生面对学业压力时的心理反应及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合理管理压力。

2. 学习焦虑:学习焦虑的概念、分类(如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以及过度学习焦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教师如何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3. 挫折与应对机制: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个体对挫折的不同反应方式(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以及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其抗挫能力和心理韧性。

4. 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针对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挫折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这些知识点不仅要求考生了解基本概念,更需要掌握如何运用相关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课件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课件

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践经验分享
经验 一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班主任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记 录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变化,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
经验 二
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通过组织关于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 关系等方面的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经验 三
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 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生常见行为问题的心理学解析
厌学
可能由于学习压力过大、 缺乏学习动力或师生关系 紧张。
攻击性行为
可能是情绪管理不当、模 仿他人行为或寻求关注。
焦虑和抑郁
可能由于学业压力、家庭 问题或社交困扰。
学生个性差异与教育方法
适应性教育
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 情绪管理能力。
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 和帮助,形成教育合力。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运用心理学原理的班级管理案例
01
案例一
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班主任通过组织
各种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归
属感。
班主任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 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组织心理健康活动
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讲座、角色扮演、团队建设等,以提 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班主任应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心理 状态,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考试心理学

教师考试心理学

教师考试心理学
教师考试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在考试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情绪及行为等方面的学科。

教师考试心理学与考生心理学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关注教师个体在考试中的特殊心理现象和问题。

教师考试心理学对于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教师在考试中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考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教师考试心理学还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信心,减少考试焦虑,提高应试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类考试。

教师考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 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教师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紧张情绪。

研究者通过探究考试焦虑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帮助教师减少焦虑,提高应对能力。

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考试中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研究者通过研究自我效能感对考试表现的影响,帮助教师提升自信心。

3.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教师在考试中产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机。

研究者通过探究学习动机的形成和激发,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4. 处理信息和思维方式:教师在考试中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方式
对于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考试心理学通过研究教师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方式,帮助教师提高解题和思考能力。

教师考试心理学的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指导,促进教师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升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班主任常用的五个心理学原理

班主任常用的五个心理学原理

班主任常用的五个心理学原理纵观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其实并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我们的目标是为教育服务,所以从心理学的许多原理中,挑选一部分就可以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增添魔力。

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原理。

1 .登门槛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二这种效应的意义在于,当我们希望学生遵从一个要求时,不妨先提一个简单的要求。

比如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我通常一上来就直接批评,首先观察学生的状态。

当我发现他一脸不屑,怒气冲冲,打算死磕到底时,我会要求先做一点他不抗拒的事情。

比如,请他给自己搬把椅子,或者帮他整理一下刚刚被扯歪的衣领,让他没有理由拒绝的事;再进一步,请他端坐,安放手脚。

以上这些,如果他都服从了,再开始教育,效果明显会好很多。

2 .留面子效应“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与“登门槛效应“正好相反。

举个例子:大课间体育运动,布置绕圈跑10分钟热身加5组蛙跳。

所有学生都会不停地抱怨、拖延。

这时,你应该适当地降低要求,“看看每个人的表现,热身效果好的话,那就就慢跑10分钟。

"你可以想象学生会多么高兴,他们会非常认真地跑完10分钟。

但你知道吗?老师只是要求学生慢跑10分钟热身。

3 .负效惩罚“负效惩罚”指的是,当惩罚的动作在违规行为还没有结束之前,老师就先停止了,那么学生之后发生类似违规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加,且强度更强。

我们平时可以不罚或者少罚学生,但如果我们一旦开始准备惩罚教育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要出结果,否则,这次惩罚的行动,还不如没有。

比如:学生在破坏课堂秩序,吵闹,老师可能已经做出了非常愤怒地表示,“你们不要再吵了。

班主任工作范文初考心理辅导资料

班主任工作范文初考心理辅导资料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初三中考心理辅导材料考试是学生的工作和职责。

考试是一种双项选择,你选择了它,别人再通过它来选择你!考试是一面镜子,照出教师的辛苦、乐趣,照出本身的缺乏和缺点,照出考生要用一桶水来考出一碗水的历程。

考试是一块路标,通过它考出你的将来。

只有认识了考试,才能对付考试。

考试是一个过程,考试的心理自然贯穿于整个的考试过程中,它包括:千姿百态的考前心理、悲欢离合的考时心态和充满喜怒哀乐的考后心理三个部分。

一、考前篇(一)中考前须理解的四种常见心理现象1、高原现象(1)高原现象的定义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如此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接着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

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非常有决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甚至停滞不前,头脑昏昏沉沉,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

这确实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

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具有规律性的现象,在学习每一个新知识域时都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中也都会发生。

这种现象和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内容、心理质量等诸多要素都有关系,而且会循环出现。

有时,周期短些,有时,周期长些。

有时,持续时间短些,有时,持续时间长些。

小学好些,初中次之,到了高中阶段,就比拟明显。

(2)高原现象的处理方法处理高原现象的方法是由本人找到的,首先要明白得分析本人,当前的现状,当前的任务以及心态。

从而找到舒缓之法,让本人“柳暗花明又一村”,度过“高原”。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高原现象呢?第一,合理调整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使之条理化,以便在进展新知识的学习时能够顺利的把它们提取出来加以运用,并可迁移到其他方面。

第二,克服生理上的障碍,调理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第三,及时地进展反响,使本人明白学习结果和进程,并适当的调整学习过程,使学习得以进一步深化。

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调适:克服考试焦虑

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调适:克服考试焦虑

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调适:克服考试焦虑吉林教师考试交流群:159253909【网校笔试】:网校优惠课程|【面试图书】:面试备考图书复习了整整几个月的时间,考试终于临近。

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甚至是失眠、烦躁的情绪都会出现,不过不要着急,你仅仅只是有了考试焦虑症的一些症状。

下面中公教师考试网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考试焦虑症,帮助您克服考试焦虑,让你在考场上一往无前!心理学上,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应对考试产生的焦虑,其主要表现是临近考试的准备阶段,心理变得异常紧张,心情烦躁;进入考场后,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行为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出考场后仍处于考试的紧张状态中,久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如果你曾经出现过这种状况或将要面临一场重要的考试,大可不必慌张,就算大脑一片空白,也要给自己加油打气。

接下来,中公教师考试网给大家介绍几种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虽算不上什么灵丹妙药,却也有凝神静气的作用。

1.宣泄法假使你出现了考试焦虑的状况,夜不能寐、食不知味,首先你可以采取宣泄的办法帮助自己缓解焦躁的情绪。

当你复习不进去就不要再硬着头皮看了,因为此时处于这种焦躁状态下的你,已经不适合再复习下去了,硬是逼着自己看下去只会让自己发现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以前学会的知识点也忘记了,仿佛大脑一片空白,这样反而使自己的焦躁与不安情绪加重。

因此,此时你要做的就是果断放下课本,出去打打球,锻炼一下身体,或者听听音乐,实在不行就找个朋友聊聊天,说点开心的事,或者抱怨一下考试带给你的压力都无妨,总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将自己心里的不痛快感觉统统宣泄出去。

2.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精神疗法。

别紧张,不要以为这种方法是治疗精神院病人的,其实此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因为工作、考试等产生精神压力的同胞们。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有一种中学生常见的病症,症状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忧、急、烦、乱”。

第一是忧,主要是担心:担心考试的结果不理想;担心别的同学比自己考得好;担心自己在考场上状态不好;担心平时记得的东西记不得了。

还有忧虑:要是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老师啊。

第二是急:主要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就是着急。

比如说觉得自己一天过去,还有很多事没有做。

数学试卷没有做完,英语的作文题型还没有看完,化学物理的错题还没有改正,再一想到还有不到半个月就高考了,急得坐立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

考试时,听到别的同学哗哗的翻卷子声,便认为别人巳经做完了,而自己还有许多题没有做,急的坐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再一个是烦: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别扭。

经常扬言:你们都不要惹我、最好离我远远的、让我一个人关在房子里面静静的。

最后一个是乱:表现在行为上比较乱,东摸一下,西摸一下。

看见张三在复习语文,赶紧放下手里的去搞语文,再一回头发现李四在搞化学,他又放下语文去搞化学。

对这种病症,各位班主任老师比我熟悉,太常见了,尤其是面临高考中考的学生。

这就是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的含义:考试焦虑是心理学里面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考生在考试前或考试中甚至考试后所处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在判断是否患有考试焦虑症时,有两种错误观念:一种是:只要感觉到压力,就怀疑患了考试焦虑症,越怀疑就越紧张,越紧张就正好去验证自己的怀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另一种是认为,只有一点都不紧张的人,才是一个能在考场上发挥正常的人。

其实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只要是正常人,在考试前都会自然产生某种程度的紧张情绪。

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完全不把高考当回事,那就不会紧张,而这样的人对高考是不报希望的。

高考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成绩再好,都会引起适度的紧张。

有适度的紧张,才能发挥正常水平。

学生考试,教师为何也会焦虑

学生考试,教师为何也会焦虑

学生考试,教师为何也会焦虑作者:张冬梅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7年第1期考前焦虑,通常是中小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的情绪,怎么中小学教师也会有考前焦虑?是的,他们也会焦虑。

焦虑和其他情绪一样,有它的功能,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长期及过度的焦虑就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及身心健康。

王老师是六年级1班的班主任,也是语文教师。

上次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在年级六个班级位居最后,这让王老师感觉很丢脸、很失败,他觉得其他同事会嘲笑他无能,看不起他,他经常回避与同事一起聊天。

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他担心学生考不好,担心校长的批评,担心年终绩效津贴被扣掉,担心家长会上家长的指责。

莫名的担心让他经常惶恐不安、烦躁,他认为自己工作很努力,是学生不用功。

他经常在教室叹气,学生也学他叹气。

有时学生上课回答不出问题,他就大动肝火,板着脸挖苦、训斥学生,搞得全班学生都紧张,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生怕出错挨骂。

李老师是初三(2)班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面临初三学生升高中。

学校提出升学率要求,她感觉任务重、压力大,担心完不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

于是她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可是一些学生还是不认真做作业,甚至抄作业。

老公抱怨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管孩子,她抱怨老公支持不够。

李老师感到心力交瘁,经常站在讲台上发脾气,甚至把学生的作业本扔到地上;回家看到孩子问东问西,很不耐烦,有时发火打孩子;同事邀请她周末去郊外玩,她说自己没有心情,更没有时间。

她感觉自己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运转,很累却累得没有价值,周围的人都不理解她。

以上两位教师的故事,投射出他们的情绪问题。

工作中的挫败感,导致他们心理失衡,引起紧张焦虑情绪,当焦虑程度加深时,就会感到烦躁与不安。

王老师因学生的考试结果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产生负性想法与负性情绪体验;在下一次学生考试前,对于考试结果的不确定性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出现灾难性的想法,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出现最坏结果的预期。

过分的担忧让他思虑过多,把问题复杂化了,增加了期待性焦虑,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郑州大学辅导员, 考试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郑州大学辅导员, 考试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 (3)多感觉道加入学习过程: 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 • (4)尝试背诵:边阅读边背诵,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效果好于单纯阅
读.
“注意力”在一天中的变化
注 意 水 平
8:00 11:00 16:00 19:00 时间
• 3)讲究目标策略
• 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制定相应不 同的分数目标,有策略地复习
• 2)按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复习
• (1)分散复习与间隔复习:适宜在复习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时使 用.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间隔时间是先短后 长。7次复习:20分钟、1小时、2小时、一天、一周、一月、三个月。
• (2)生物节律: 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 复习容易的部分。
考试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葛操 博士
2008年12月
葛 操 博士简介
浙江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天津师大心理学专业博 士毕业,从师于我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先生。
01-05年任郑大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获河南省级优 秀青年骨干教师,郑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国家心 理咨询师鉴定专家组成员,郑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
具体来说三大特点:注意缺陷、多动、冲 动
d2测验:在极短的时间把d的上下有2个 ’ 的要给与划掉。如果是“d2”而没有划掉, 属于遗漏错误 ,是注意分散的标志,如果 不是“d2”的给与划掉了,是执行错误, 是冲动的标志。
如何做到高效率学习
• 1) 科学用脑:
• (1)看、听、读、做(题)交替进行(换脑区进行使用); • (2)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

二、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 特质性焦虑和状态性焦虑 杞人忧天 • 正常焦虑和神经过敏性的焦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
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
有一种中学生常见的病症,症状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忧、急、烦、乱”。

第一是忧,主要是担心:担心考试的结果不理想;担心别的同学比自己考得好;担心自己在考场上状态不好;担心平时记得的东西记不得了。

还有忧虑:要是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老师
啊。

第二是急:主要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就是着急。

比如说觉得自己一天过去,还有很多事没有做。

数学试卷没有做完,英语的作文题型还没有看完,化学物理的错题还没有改正,再一想到还有不到半个月就高考了,急得坐立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

考试时,听到别的同学哗哗的翻卷子声,便认为别人巳经做完了,而自己还有许多题没有做,急的坐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再一个是烦: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别扭。

经常扬言:你们都不要惹我、最好离我远远的、让我一个人关在房子里面静静的。

最后一个是乱:表现在行为上比较乱,东摸一下,西摸一下。

看见张三在复习语文,赶紧放下手里的去搞语文,再一回头发现李四在搞化学,他又放下语文去搞化学。

对这种病症,各位班主任老师比我熟悉,太常见了,尤其是面临高考中考的学生。

这就是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的含义:考试焦虑是心理学里面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考生在考试前或考试中甚至考试后所处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在判断是否患有考试焦虑症时,有两种错误观念:一种是:只要感觉到压力,就怀疑患了考试焦虑症,越怀疑就越紧张,越紧张就正好去验证自己的怀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另一种是认为,只有一点都不紧张的人,才是一个能在考场上发挥正常的人。

其实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只要是正常人,在考试前都会自然产生某种程度的紧张情绪。

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完全不把高考当回事,那就不会紧张,而这样的人对高考是不报希望的。

高考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成绩再好,都会引起适度的紧张。

有适度的紧张,才能发挥正常水平。

研究表明:焦虑程度与考试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程度的焦虑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用坐标表示如下:




C(中等焦虑水平)
A(低度焦虑)B(高度焦虑)
低高考试焦虑
低焦虑的考生处于一种被动麻木状态,缺乏学习的迫切感和自我提高的动力,思维消极迟钝。

过度焦虑会分散和阻碍注意过程,从而干扰和破坏思维的效果,而且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例如出现肌肉紧张(手僵硬,不会写字了,腿不由自主地颤抖)、心跳加快、血压增高。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思维处于僵滞状态,严重的还可能伴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

适度的焦虑是“兴奋剂”,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大脑两半球正常的兴奋性,能激发考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运转加快,有助于更好的发挥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所以,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焦虑的时候,可以把这一理论搬出来,告诉他们有焦虑是正常的(根据调查发现超过40以上的学生有轻度焦虑,有30左右的学生有中度焦虑,10的学生焦虑水平为镇定,只有个别是重度焦虑)。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上,顺其自然,不用刻意追求零焦虑。

卡特尔把焦虑分为特质性焦虑和状态性焦虑(或者叫情景性焦虑)。

特质性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这类学生一般比较内向、认死理、爱较真、胆小、优柔寡断、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有神经质倾向,稍有压力就会焦虑、恐慌、惴惴不安。

)、比较稳定地相对持久地焦虑、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可能焦虑(比如老师找他谈话他都会感到焦虑)、不易改变、症状严重。

状态性焦虑是指焦虑的暂时状态、因为情景而引起的,平时其他事情上不焦虑,一般症状较轻,容易改变。

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理论呢,是想让班主任老师搞清楚为什么有一些学生考试焦虑,老师跟他谈谈话就可以解决,而有一些学生就到了神经性失眠、头疼、抑郁甚至晕场的地步。

因为他们的焦虑不仅仅是表面上焦虑程度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焦虑不属于一种类型。

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但是研究还发现性别不同影响也不同。

中等智力水平的男生易受到考试焦虑的干扰,而高智力和低智力的男生受到的影响不大。

女生情况与男生情况不太一样。

高智力的女生易受考试焦虑的影响,而中、低智力的女生则不易。

);(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比如高考时比平时测验时更易焦虑);(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并且12全文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