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pptx

合集下载

蓄冷蓄热节能技术 共18页PPT资料共20页

蓄冷蓄热节能技术 共18页PPT资料共20页
蓄冷蓄热节能技术 共18页PPT资料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蓄冷技术概述

蓄冷技术概述

六、运行模式
❖ (二)部分蓄冷模式
夜间非用电高峰时制冷设备运行,储存部 分冷量,白天空调期间一部分空调负荷由 蓄冷设备承担,另一部分则由制冷设备承 担。
六、运行模式
❖ (二)部分蓄冷式
制冷量Q
蓄冷
放冷 制冷机制冷 蓄冷
时间h
❖ 就选择的制冷机容量而言,常规系统最大, 全部蓄冷系统次之,部分蓄冷系统最小。
❖ 部分蓄冷策略的经济性较好,应用得较为 广泛。尽管其“移峰”能力不如全部蓄冷 策略那么高但初投资相对较低,特别是均 衡负荷系统初投资最少。从系统组成、设 备投资、系统运行可靠性和运行费用等方 面综合考虑,部分蓄冷策略易为用户接受。
思考题
❖ 1、蓄冷技术原理? ❖ 2、蓄冷空调的形式有哪些? ❖ 3、水蓄冷空调和冰蓄冷空调比较,各自
全国冰蓄冷+水蓄冷空调项目数量统计 (按地区分)
地北上天重浙江山湖湖河河广江广四福安山辽陕甘宁 总 区京海津庆江苏东南北南北东西西川建徽西宁西肃夏 计

蓄 61 26 6 1 69 58 30 10 22 7 15 32 12 4 23 15 13 2 9 14 1
430

水 蓄7 3 2 冷
1 126
❖ 蓄冷技术发展方向
1、建立区域性蓄冷空调供冷站 2、建立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3、开发新型的蓄冷空调机组 4、开发新型的蓄冷技术
如直接接触式冰蓄冷;气体水合物蓄冷;过冷水蓄冷 5、开发新型蓄冷蓄热介质 6、发展和完善蓄冷技术理论和工程设计方法 7、建立客观公正的蓄冷空调系统经济分析和评估方法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蓄冷技术概述

蓄冷技术概述

三、蓄冷空调技术特点
缺点: ❖ 空调蓄冷系统的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
系统要高。如果计入供电增容费及用电 集资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不多。
蓄冷空调的节能问题:
❖ 节能:机组满负荷、长时间运行,效率高; 夜间运行,冷凝温度低;
❖ 不节能:增加了蓄冷环节,换热温差增大; 冰蓄冷低蒸发温度运行,COP低;to低1℃,耗电增3%。 蓄冷设备的冷量损失。
日本冰蓄冷的实用化大约只有10余年,但已有30多家 公司的40余种不同的系统存在
二、国内外蓄冷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80年代末北京首都体育馆空调系统被改造为水蓄 冷空调系统,深圳科技大厦引进国外技术采用冰 球蓄冷装置的冰蓄冷技术 1995年4月我国成立了“全国蓄冷空调研究中心” 1996年5月组建“全国蓄冷空调节能技术工程பைடு நூலகம்心” 北京西冷工程公司研制的有压罐式齿球蓄冷器已 获国家专利
四、蓄冷空调适用场合
❖ 1、 商场、宾馆、饭店、办公楼等冷负荷高峰和用 电高峰基本相同,持续时间长的场合。(日本现在 已开发出带蓄冷的小型空调机组,用在一些民用和 商用建筑上。)
❖ 2、 体育馆、食品加工、啤酒工业、奶制品工业等 用冷量大,绝大多数空调负荷在白天的行业。
❖ 3、适合于改扩建空调工程。现有空调系统能力已 不能满足负荷需要,需要扩大供冷量的场所,这时 可以不增加主机,改造成冰蓄冷系统
❖ 蓄能空调:就是利用蓄能设备在空调系统不 需要能量的时间内将能量储存起来,在空调 系统需要的时间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
❖ 潜热蓄能:将物质发生相变时所吸收或释放 的热能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 冰蓄冷:利用潜热蓄能的原理将冷量以冰的 形式储存起来。每1千克冰变成水需要吸收 80千卡的热量(334kJ/kg)。

冰蓄冷技术 ppt课件

冰蓄冷技术  ppt课件

直径98mm,相变温度为0℃,蓄冷量为6RTh/m3,冰
球重量560g,每立方米冰球的个数为1222个。冰球
为光滑的球形,每个冰球作为一个独立的蓄冰单元,
可承受20bar的压力。一个蓄冰系统有几十万甚至
上百万个这样的独立单元,任一独立单元的损坏都
不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从而系统运行可
靠,维护量最低;冰球为高密度聚烯烃外壳,不存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美国Fafco公司的U行盘管
• FAFCO蓄冰槽由外径为6.35mm的耐高低温 石腊脂塑料管制成平行流换热盘管垂直放 入保温槽内构成,平均冰层厚度为10mm, 盘管换热表面积为 13ft2/RTH(0.345m2/KWH)。盘管管径小, 易堵塞。载冷剂必须经过过滤,或者过滤 器没有很好的清洗,管道就会堵塞。
ppt课件
4
冰蓄冷空调与常规空调的异同
一、常规空调系统的组成
1. 常现空调系统的组成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2. 蓄冷空调系统的组成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蓄冷空调系统优点
(1)节省电费。(2)节省电力设备费用与 用电困扰。 (3)蓄冷空调效率高,具有节 能效果。 (4)节省冷水设备费用。 (5) 节省空调箱等设备费用。 (6)除湿效果良 好。 (7)断电时利用一般功率发电机仍可 保持室内空调运行。 (8)可快速达到冷却 效果 。(9)节省空调及电力设备的保养成 本。 (10)降低噪音及冷水流量与循环风
管构成换热表面的一种蓄冷设备。因为盘 管的管道阻力较大,宜采用串联系统,特 别适合低温送风系统。

第一讲蓄冷技术与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第一讲蓄冷技术与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除了转移尖峰用电时段的空调用电负荷目 标外;
▪ 又增加了利用冰蓄冷的“高品味冷量”,
以提高空调制冷系统整体能效;
▪ 以及降低空调制冷系统整体投资及建筑造
价,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的目标, 进入了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的蓄冷空调 发展阶段。
三、蓄冷技术基础知识
▪ 1、蓄冷的含义 ▪ 众所周知,许多工程材料都具有蓄热
▪ 蓄冷设备:
▪ 用于蓄存水、冰或其他介质的设备。通常
是一个空间或一个容器。也可能是一个可 以存放蓄冷介质的换热器。如一个结了冰 的盘管。
整个蓄冷系统包含有: ▪ 蓄冷设备、制冷设备、连接管路及控制系
统。蓄冷空调系统则为蓄冷系统及空调系 统的总称。
2、蓄冷系统的分类
▪ 按蓄冷介质的不同分为: ▪ ★冰蓄冷系统 ▪ ★水蓄冷系统 ▪ ★共晶盐蓄冷系统
第一讲
空调工程中的蓄冷技术
一、蓄冷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社会背景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电力工业已有很大的发 展,截止到2011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是:
★装机容量达10.6亿千瓦,居世界第二位
★年发电量达4.8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电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人民生活用电急剧增长的需要,全国缺电局面仍未 得到根本的改变。目前电力供应紧张表现如下:
▪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技术日臻完善、
效益十分明显,蓄冷空调系统在全球各发达 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
▪ 根据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省的经验,解决
用电负荷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蓄冷空 调。
▪ 以日本为例,近10 年来,新建、改建蓄冰项
目3 000 多个,电网低谷使用率达45 %。至 2010年为止,日本己发展3万多个。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中国大陆冰蓄冷空调工程716个,不仅采用美国BAC、 FAFCO、CALMAC、MUELLER、CRYOGEL和法国 CIAT的先进蓄冰设备,我国北京西冷、清华同方,浙 江华源和浙江国祥等也开发有自己特色的蓄冰设备。最 近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下属广州鑫誉蓄能科技有 限公司研发了拥有多项专利的动态冰蓄冷技术。
清 华 同 方
北 京 高 灵 蓄 冰 筒
北 京 西 冷
广 州 鑫 誉
水 蓄 冷
其 它

项 目 总 139 54 122 26 5 15 35 33 81 140 4 3 28 12 5 7 117 7 数
图1 中国大陆蓄冷空调项目数量统计(按项目划分)
图2 中国大陆蓄冷空调项目蓄冷量统计(按蓄冷量划分)
蓄冷空调实绩较多的依次是
江苏省(117个)、北京市(115个)、广东省
(106个,其中70个在深圳市)、浙江省(100 个,全部是冰蓄冷)、上海市(63个)、 湖北 省(54个)、山东省(46个)、广西省(35个, 其中31个是水蓄冷)、河北省(28个)、四川 省(27个)、安徽省(24个)和江西省(22 个) 。但是,由表1可见,已建的蓄冷空调工 程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迅速、同 时白天高峰电力紧缺的北京市、深圳市和东南 沿海地区。预计今后这种蓄冷技术将会在中国 更广大的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能源中心
最近上海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候机楼空调),上 海虹桥交通枢纽中心,深圳机场改造工程(区域 供冷),以及以前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候机楼空 调),均采用水蓄冷。 重庆世纪金源广场,其中高档商业面积27万m2, 采用水蓄冷,利用消防水池扩大到10,000 m3, 采用美的10kV高压离心机组。 北京用友软件园建筑面积47.3万m2,采用地埋管 地源热泵加蓄冷(热)系统。一期采用冰球蓄冷, 总蓄冷量2,040RTh,二期采用水蓄冷(蓄热), 蓄冷水池容积5,200 m3 。 中国大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与水蓄冷、水蓄热 相结合的水蓄能系统相继出现,日益显示它的节 能效果。适应热泵空调系统的专用末端装置也进 行了开发和应用。

蓄冷技术ppt课件

蓄冷技术ppt课件
11
水蓄冷优点
• 投资小,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技术要求低,维护费用少,还可实现大 温差送水和应急冷源,相对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大,调试复杂,推广难度较 大的情况来说,水蓄冷具有经济简单的特点。
• 可以使用常规的冷水机组,也可以使用吸收式制冷机组。常规的主机、泵 、空调箱、配管等均能使用,设备的选择性和可用性范围广。
4
水蓄能(水蓄冷+水蓄热)
• 水蓄能空调技术原理 • 所谓蓄能空调,就是将电网负荷低谷期(如夜晚
)的电力用于制冷或者制热,通过利用蓄能介质 将冷(热)量储蓄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如 白天),再将冷热量释放出来用于建筑物的空调 末端,以承担高峰期空调所需的全部或者部分负 荷。通过采用这种蓄能技术能够实现削峰填谷, 是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
16
蓄冰装置的分类
• 1、 按是否使用载冷剂可分为制冷剂直接蒸发式 和载冷剂循环式。
• 2、 按结冰方式不同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 • 3、 按融冰方式不同分为内融冰、外融冰、内外
同时融冰。 • 4、 按制冷剂流程不同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 • 5、 按蓄冰形式不同分为不完全冰结式、完全冰
结式、制冰滑落式、封装容器式(包括冰球式) 、冰泥式。
筑负荷较小的工程; • 逐时负荷的峰谷悬殊,使用常规系统会导致装机容量过大
,且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的工程; • 电力容量或电力供应受到限制的空调工程; • 要求部分时段备用制冷量的空调工程; • 要求提供低温冷水,或要求采用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 • 区域性集中供冷、热的采暖供冷工程。
14
冰蓄冷
9
水蓄冷方法
• 隔板法:在蓄水罐内部安装一个活动的柔 性膈膜或一个可移动的刚性隔板,来实现 冷热水的分离,通常隔膜或隔板为水平布 置。这样的蓄水罐可以不用散流器,但隔 膜或隔板的初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与散流 器相比并不占优势。

蓄冷空调技术

蓄冷空调技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
• 蓄冷工程项目快速增长.美国电力研究院和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 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美国已建成 1500 ~2000 个蓄冷系统,其中, 80%~85% 采用冰蓄冷方式,另外, 10%~15% 采用水蓄冷方式,其余采用共晶盐蓄冷系统.这些蓄冷 系统主要应用于写字楼、学校、零售商店、教堂、冷库、医院等.冰 蓄冷系统大部分应用在相对较小的建筑物中,与其他蓄冷方式相比,每 千瓦时的制冷成本最高.近几年,水蓄冷系统正朝着大型化发展,出现了 超大 型水蓄冷空 调系统.根据美国 电力研究院 估计,1992 年蓄冷 系统为美国削减峰值电力负荷 300MW .
• (3 )电力峰谷差价大,电力优惠政策力度大的地区.这类地区采用蓄冷 空调系统,其运行费用要比常规空调系统低很多.蓄冷设备投资的增加 额可以在合理的回收年限内因节省的运行费用得以回收.
• (4 )必须配备备用冷源的地点,如医院、计算机房等.蓄冷空调系统可 以提供短期应急备用冷源.
• (5 )现有的非蓄冷制冷系统需要增容的场合.建筑需要扩建或改建,空 调用冷增加,需要增大制冷系统的容量,此时采用蓄冷空调往往更为有 利.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
• 二、 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一些教堂、剧场、乳制品厂等用冷时间短、 负荷集中的场所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的冰蓄冷进行供冷. 70 年代初 期,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美国开始研究蓄冷技术,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 规划. 40 多家电力公司实行奖励措施鼓励用户使用蓄冷技术进行移 峰填谷,制定分时计费的电价结构,对采用蓄冷技术的用户给予资助或 奖励,数十家企业为用户提供蓄冷技术产品,初步形成了蓄冷技术市场. 1986 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建立了能源工程研究所. 199 0 年起,开始对蓄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控制和计算机模拟以及节能问 题进行研究. 1990 年 5 月开始的一项三年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冰 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同时,成立了国际蓄热咨询委员会和蓄热应用研 究中心.美国电力研究院和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协会先后出版了« 商业蓄冷设计指南»和«蓄冷设计指南»,为蓄冷系统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40页PPT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40页PPT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水蓄冷技术概述ppt课件

水蓄冷技术概述ppt课件

实施水蓄冷的基本条件
水蓄冷和冰蓄冷的对比
项目
冰蓄冷系统
水蓄冷系统
蓄冷槽容积
小(仅为水蓄冷槽的10%~35%)

冷机冷冻水出水温度
1~3℃
4~6℃
冷机耗电
较高
较低
蓄冷系统初投资
较高
较低
蓄冷冷源
需要能独立运行的制冰机组或双工况冷机
可利用现有系统冷源
设计及运行
技术要求高,运行费用较高
技术要求低,运行费用较低
一般来说,自然分层法储水既无迷宫法容易产生用水死区导致蓄冷量减少的问题,也无隔板法机械活动机构的故障隐患,是最简单、有效和经济的储水方法,如果设计合理,蓄冷效率可以达到85%-95%。 自然分层式储水的技术关键在于散流器/布水器,将水平稳地引入罐中,依靠密度差而不是惯性力产生一个沿罐底或罐顶水平分布的重力流,形成一个使冷热水混合作用尽量小、厚度尽量薄的斜温层,要求通过散流器的进出口水流流速合理,以免造成斜温层的扰动破坏。 最适合自然分层的蓄水罐的形状为直立的平底圆柱体。与立方体或长方体蓄水罐相比,圆柱体在同样的容量下,蓄冷罐的面积容量比最低,热损失就越小,单位冷量的基建投资就越低。
散流器/布水器的形式
蓄冷罐的设计要素
蓄冷罐的容积V的计算公式为: V=3600*Q/Δt*ρ*Cp*FOM*av 其中除ρ蓄冷水密度(1000kg/m3)、Cp冷水比热容(4.18kJ/kg*℃)为定值外,其余均为直接影响蓄冷罐最终容积的变量,如Q蓄冷量(RT)、Δt放冷回水温度与蓄冷进水温度间的温差、FOM蓄冷罐保温效率、av蓄冷罐容积效率。
氮封系统原理图
通过在蓄冷罐外立面采用结构装饰件,除了起到美观作用外,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掩盖蓄冷罐的功能性、减轻周边人员的抵触感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研究分析报告-天津大学张永铨共40页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研究分析报告-天津大学张永铨共40页
告-天津大学张永铨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 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城市中 新建了大量具有集中空调的宾馆、办公大楼和大规模商 业中心。最近几年气候变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安装空调增多,使集中空调和居民空调的制冷负荷 用电占整个城市用电的比例上升,电力供应高峰不足而 低谷过剩的矛盾相当突出,电网负荷率下降。2009年底 中国大陆电力装机容量为8.74亿千瓦,电力供需形势总 体基本平衡,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政府部门实行了 电力供应峰谷不同电价政策,是引导用户避峰用电,鼓 励低谷用电的电价措施。采用电力需求侧管理(DSM) 的水蓄冷、冰蓄冷技术来达到移峰填谷和减少变电设备, 是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的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 各地区也出台了各项有关促进蓄冷空调工程发展的政策, 尤其是与热泵相结合的蓄能系统给予鼓励和支持,推动 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蓄冷技术不仅仅是 应对当前电力供应紧张形势的有效手段,即便在电力供 求平衡时期,与热泵相结合的蓄能技术,仍然是电力需 求侧管理重要的移峰填谷技术措施。
四 川
福 建
安山辽 徽西宁
陕 西
甘 肃
内 蒙 古
宁 夏
新 疆
海 南
总 计

蓄 103 53 14 5 100 109 44 12 35 6 26 89 18 4 26 18 21 4 10 14 1 1 1 1 1 716 冷

蓄 12 冷
10
21
8
2 3 19
2 17 4 31 1
3
1
1
117
合 计 115 63 16 6 100 117 46 15 54 6 28 106 22 35 27 18 24 4 11 14 1 1 2 1 1 833
北京燕京啤酒厂
广西近几年来采用水蓄冷空调工程较多,有31个 其次是湖北省有19个,广东省有17个(其中深 圳市有8个),北京市有12个,上海市有10个。 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405,000m2)的能 源中心,采用了水蓄冷系统作为冷源的方案。 总水蓄冷量为106,696RTh,共用4个水蓄冷罐, 每个水蓄冷罐直径为26m,高为22m。冷水机 组共有10台,每台制冷量为2,000RT,供冷水温 度为4℃,回水温度为12℃,;冷却水供回水温 度为32/38℃。这个工程由于采用大温差,系统 管道投资减少,采用水蓄冷空调比采用常规电 制冷空调的初投资节省1,000多万元,每年可节省 空调电费约900万元.水蓄冷空调比冰蓄冷空调 初投资节省5,510万元,每年多节省空调电费300 多万元。
蓄冷空调实绩较多的依次是
江苏省(117个)、北京市(115个)、广东省
(106个,其中70个在深圳市)、浙江省(100 个,全部是冰蓄冷)、上海市(63个)、 湖北 省(54个)、山东省(46个)、广西省(35个, 其中31个是水蓄冷)、河北省(28个)、四川 省(27个)、安徽省(24个)和江西省(22 个) 。但是,由表1可见,已建的蓄冷空调工 程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迅速、同 时白天高峰电力紧缺的北京市、深圳市和东南 沿海地区。预计今后这种蓄冷技术将会在中国 更广大的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中国大陆在开始发展水蓄冷和冰蓄冷空调 工程时,就采取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 进技术,同时发挥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虽然我们只经历二十多年的工程实践,我 国蓄冷空调工程项目还不太多,但有不少 工程规模较大,蓄冷量亦比较大,采用大温 差,低温送风,空调效果良好,已有不少工程 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大陆清华同方自主开发的闭式外融冰 蓄冷设备和系统,以及浙江杭州华电华源 自主开发的RUNPAQ(源牌)纳米导热复 合盘管蓄冷设备和技术,都具有世界先进 水平。不过,现在只有RUNPAQ(源牌) 纳米导热复合盘管蓄冷设备和技术还在进 一步生产和发展。设计和施工的蓄冷空调 工程,采用RUNPAQ(源牌)纳米导热复 合盘管现有三种型式:单层型、重叠型和 圆盘型蓄冰装置可供选用。目前已应用于 140个工程中。
中国大陆水蓄冷空调工程现有117个,采 用了十几个中国大陆自主的专利技术,载 冷体工作温差从原来的5 ℃提高到10℃, 甚至更大,使蓄冷密度由原来的 5.8KW/m3 ( 5,000 大 卡 /m3 ) 提 高 到 11.6KW/m3(10,000大卡/m3)或更大, 由此使蓄冷水槽的容积大大减少,工程造 价降低、传热损耗乃至载冷体输送功耗也 随之减小,尤其在建筑物附近有空地可建 蓄冷水罐(槽)或已有的消防水池可利用 时,更有其推广使用的价值。
广州徐威高工在生前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水 蓄冷的设计工作,共进行了17个水蓄冷工 程,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设计特点,申请了 多项专利技术,获得多次省、市奖励,对中 国大陆水蓄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做了86个水蓄冷 工程(包括徐威高工独立设计的7项工程和合 作完成的9个工程),首先在我国水蓄冷工程 提供各种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得到了国家发 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专 项资金支持,按照合同能源中国大陆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建造水蓄 冷和冰蓄冷空调系统,至今已有建成投 入运行和正在施工的工程833项,分布 在4个直辖市和22个省都建造了蓄冷 空调系统,见表1。
表1 全国蓄冷空调项目数量统计 (按地区分)
地北 区京
上 天重 浙 海 津庆 江
江 苏
山 湖 湖河河 东 南 北南北
广 东
江 西
广 西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能源中心
最近上海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候机楼空调),上 海虹桥交通枢纽中心,深圳机场改造工程(区域 供冷),以及以前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候机楼空 调),均采用水蓄冷。 重庆世纪金源广场,其中高档商业面积27万m2, 采用水蓄冷,利用消防水池扩大到10,000 m3, 采用美的10kV高压离心机组。 北京用友软件园建筑面积47.3万m2,采用地埋管 地源热泵加蓄冷(热)系统。一期采用冰球蓄冷, 总蓄冷量2,040RTh,二期采用水蓄冷(蓄热), 蓄冷水池容积5,200 m3 。 中国大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与水蓄冷、水蓄热 相结合的水蓄能系统相继出现,日益显示它的节 能效果。适应热泵空调系统的专用末端装置也进 行了开发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