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案(ppt 61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务院1993年关于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人口密度(人/km2)
县政 府驻 地指 标
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 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万人) 自来水普及率(%) 道路铺装率(%)
<100
8 6 55 50
100— —400
10 7 60 55
>400
12 8 65 60
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
8
非农产业人口比重(%)
希腊城市:贸易需要 公元前7世纪,金银币的使用促使了
贸易的发展。公元前500年,希腊出现了 许多独立城邦。雅典是最大的城市。作 为贸易活动的中心,用自己的手工品和 橄榄换取其他国家的食物和原材料。
罗马城市:征服和索贡 建立在征服和索贡的基础上。战争
破坏了征集体系,城市衰落。
封
庄园和贸易
建
从11世纪到14世纪,地中海贸易增长,形成了以地中海
20
县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 指 标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 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
6 20 8 60
人均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元/人)
4000
承担一定的上解任务
60
12 25 8 20 12 70 5000 80
15 30 10 20 15 80 6000 100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批城市,在公元前3500年至 公元前3000年间,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 流域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中国是人 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也是世界上城 市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发现,中国的 原始城市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以前。
尼罗河畔
两河流域
在城市产生的过程中,人类社会分工的不断深 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城 业品的相对成本下降,工厂就业人数增加,城市围绕工厂发 市 展。
化
三、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 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 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 阐述。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包 含市和镇)是由农村(乡村)演变而来又不同于 乡村的人口聚居及其生活方式的制度安排。
第六章 城市化与区域城镇体系
本章结构安排
第一节 城市化 一、城市的概念
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 制与规律
Fra Baidu bibliotek
二、城市的产生
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三、城市化的概念
二、城镇体系
四、城市化的测度
三、城镇体系的形成
五、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六、城市的职能
学习重点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推进机制 城市化的规律 城镇体系的结构 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市 贸易壁垒,促使了贸易的发展。高效的海洋航运的发展
开拓和扩展了新市场。
工
工业革命和与之相关的农业、交通运输和制造业的技术
业 革新导致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迅速城市化。
革 命
A.农民用机器取代人力,农业生产力提高了,促使人口从 事非农活动。交通运输的成本下降,区域专门化增加,生产 力提高。
与 B.由于生产中规模经济的实现和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工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确定的标准分为以下几类: 人口集聚规模 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 人口规模和产业人员结构 行政级别 城镇的特征
国际通行的城市确定方法,就是确定城市人口的下限。 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设市(city)的人口数最低为2万人 设镇(town)的标准为2000人; 中国设市标准为8万人,设镇标准为2000人; 日本设施标准为5万人,乌干达则为100人。
城市化的内涵
乡村不断转化为城市并最终为 城市所同化;
乡村本身内部的城市化; 城市自身的发展,即所谓的“ 城市的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景 观城市化、工业城市化等; 抽象意义上的城市化,即作为 城市化整体运动过程的城市化。
四、城市化的测度
(1)城市的测度
城市规模就是城市的大小,又可分为人口规 模、用地规模和经济规模等。一般是根据城 市市区的常住人口和建成区范围分别标识城 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反映城市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 的多少;二是建成区的范围。
城
为中心的贸易城市。封建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庄园领地和有 城墙的小城上。最初是防卫性城市,后发展为市场城市,
市 专门从事贸易和手工艺品贸易
商
15世纪,欧洲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军事技术革新
业 城
消除了封建城堡的防卫优势,职业军人打败了封建地主。 由此导致了权利日益集中,从而出现了商业城市。权利 的集中导致了行政城市的出现。同时权利的集中打破了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直接导致固定交换场所的 出现,这就是人类社会集市的萌芽。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出现了集市与城郭相 结合的趋势。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早期城市产生的重要条 件和标志。
欧洲最早城市产生:防卫和宗教需要 公元前3000年,在肥沃的河谷地区
出现了第一批城市。在米索不达米亚河 谷里发展起来了城邦,包括瑞都、厄尔、 拉格希和克希。
建镇”。
(2)城市化的测度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平均城市化速度=(报告期城市化水平-基期城市化水
中 国
我国1955年国务院规定可以设镇,1963年下达《 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1984年 在《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
建 知》。
制
规定:“总人口在
镇 设
二万以下的乡,乡政 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 过2千的,可以建镇;
置 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
标 乡,乡政府驻地非农
准
业人口占全乡人口 10%以上的,也可以
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居民聚落和经济布局的 空间区位再分布,并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 市人口的现象和过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性的 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 主的传统乡村社会 向以工业和服务业 为主的现代城市社 会逐渐转变的历史 过程 。
第一节 城市化
一、城市的概念
不同的学科对城市的定义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我国地理学界,对城市的概念较有代表性的 解释是: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 输业、商业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 点;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和规模、绿化、交通 等用地规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为主的 居民点。
二、城市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