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https://img.taocdn.com/s3/m/62cb8aa2dd3383c4bb4cd2b3.png)
人生三境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 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 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晏殊(991—1055),宋代文学 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公元1005年(景德二 年)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兼枢密使。当时名臣范仲淹、富 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 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亦工诗善 文。其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 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 音韵协和,著有《珠玉词》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⑴,望极春愁⑵, 黯黯生天际⑶。草色烟光残照里⑷, 无言谁会凭栏意⑸。 拟把疏狂图一醉⑹,对酒当歌,强 乐还无味⑺。衣带渐宽终不悔⑻,为 伊消得人憔悴⑼。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 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 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⑼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青玉案⑴· 元夕⑵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 如雨⑷。宝马雕车香满路⑸。凤箫 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 ⑻。 蛾儿雪柳。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青玉⑴案:词牌名。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 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 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零落稀疏的样子。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aaa9cda8956bec0975e3e6.png)
3、曹雪芹呕心沥血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解析
第三境界 是指在经过多次周 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 逐渐成熟起来,目标也终于实现。
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 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 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是用血汗 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 铸造的大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有三种 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境也。 其实,何止成大事业、大学问如此,社会、人生,古今、 中外,诸种事情,大凡都有此种经历。 看到王国维这段话,你有何种感受?你想到些什么?领悟 到些什么?
3、面对父亲的遗言,司马迁立下了“ 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愿,为 之博览群书,笔耕不辍; 4、陆游在宋金战争的烽火硝烟中饱尝颠沛流离 之苦,从小立下“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坚持抗金卫国,矢志不渝。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业
1、背过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2、三句诗的出处三首宋词。
抄写第一二境界的两首宋词。
• 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当历史长河的惊涛 骇浪趋于平静,成熟的你已经站立在人生 的巅峰。一代宗师孔子,以他仁德思想灿 烂了华夏文明,也在世界各地和谐的桥梁; 司马迁以血泪著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史记》,他的名字成为刚毅不 屈的代名词;“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 国戍轮台”一缕忠魂随历史之烟波飘荡, 陆游,以爱国诗人的形象让我们仰望。
王国维三种境界
![王国维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8b2d383a83c4bb4cf7ecd188.png)
《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人间词话》,是文艺批评类著作。
他利用了传统的诗话形式,而论及的内容达到近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作品。
他在《人间词话》中标举了"境界说"。
境,中国古代文艺评论家也运用过这些词语,如宋朝严羽的"兴趣"、清朝王士桢的"神韵"、袁枚的"性灵"诸说,但都是就风格、技巧而言,王国维则提到美学的本质论高度。
他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①"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②这是总论,对五代北宋的词评价很高,其标准即有境界。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三种境界
![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7442df10c281e53a5802ff24.png)
《人间词话》之二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赏析]这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一书中关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立业、治学三境界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
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
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
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这些人功夫到处,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
王国维谈成就事业,谈做学问真是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啊!其深刻幽邃岂非仅限于词话?!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王国维先生的睿智和才思,不能不赞叹其国学之精深,见解之独特。
世间做事业、做学问者如果都能深深了悟这立业为学的三境界,不要未上高楼就叹息止步,鸣金收兵,败下阵来。
要坚韧不拔,敢于傲视苍穹,敢于“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领略到“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奇瑰意境,才能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高妙旨趣。
文章主要引名诗句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言简意赅,言约意丰,意近旨远,宏论精深,很有力量。
可谓诗论词话之精典。
人间词话七则(35人评价) 9.1朝代:清代作者:王国维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课堂PPT)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759799195f312b3169a5bc.png)
5
宗悫què立志
• 《宋书 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 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 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 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辛弃疾《青玉案·元 夕》)
15
解析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 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 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 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目标也终于 实现。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 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 熟蒂落。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 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16
12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 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 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 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 读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 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 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 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 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六国相印。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6567504bc5da50e2524d7f83.png)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者:鄢俊慧黄毅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2期【摘要】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
该文作者不仅对其作了细致分析,而且结合对它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王国维;人生;境界一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不仅对传统词学进行了批判的终结与转变①,也开端了中国现代诗学,成为中国古典诗学终结的标志,对现代中国诗学转型有深远的影响②,亦为“现代美学”的研究奠基③,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诗文按原词解,是情感堆积、登高有感的酝酿期,对下文“望尽天涯路”做一种铺垫。
王国维则将此句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信念,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概貌,才能夯实成功的基础。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却不失得意人生的形象觊觎。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段词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亦作“蝶恋花”,是词调的不同名称,因梁简文帝诗有:“翻阶硖蝶恋花情”句故名,又名《一箩金》、《黄金楼》、《卷珠帘》等。
为双调,60字,仄韵④。
这句话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⑤,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被定义为得意人生的过渡境界,对事业、对理想,需保持执着追求,忘我的奋斗,朝着成功的彼岸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诗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8ca2dbf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f.png)
一.【三种境界】晏殊、柳永、辛弃疾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1.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3.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无我之境】陶渊明、元好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颍亭留别元好问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三.【有我之境】欧阳修、秦观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1.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王国维三重境界
![王国维三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bab6ac7727284b73f24250af.png)
王国维三重境界其实,“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一位通才,不仅跨越古今而成名,也是中西文化而自铸伟辞的一代国学大师。
王国维之学所涉及文、史、哲、甲骨学、经学、文字学、美学等,真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
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
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原文及赏析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f98d2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1.png)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原文及赏析原文:《人间词话》三则近代·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赏析:作为王国维“境界”说所标举的“境界”有其特殊的含义,有三层意思:第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
这与他1906年《文学小言》中所说的完全一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
故前者客观的也,后者主观的也。
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的也。
……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
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
”第二年,署名“樊志厚”的《人间词乙稿序》亦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樊志厚其人,有人说是王国维自己的托名,有人说是与王国维“同学相交垂三十年”的樊少泉(樊少泉《王忠悫公事略》)。
假如是后者,也应该说与王国维的观点十分接近,因为序称王国维“诒书告余曰”:“知我词者莫如子,叙之亦莫如子宜。
”在《此君轩记》中王国维又借绘画阐述艺术创作中情景交融、物我冥合的特征曰:“如屈子之于香草,渊明之于菊,王子猷之于竹,玩赏之不足以咏叹之,咏叹之不足而斯物遂若为斯人之所专有,是岂徒有托而然哉!其于此数者,必有相契于意言之表也。
善画竹者亦然。
彼独有见于其原,而直以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一寄之于画,其所写者,即其所观;其所观者,即其所蓄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977ac82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7.png)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三种境界各是什么意思?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意: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身处高楼之上,能够高瞻远瞩,看清方向以及道路的终点。
在人生的道路中,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看清形势以及发展的主要方向,才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出自宋代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释意: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执着地追求,坚持奋斗,继续前进。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释意: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找到人生的坦途大路。
读书的三种境界
![读书的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d1d023e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d.png)
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
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过,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使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使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第一境界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2943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1.png)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了“三境界”这一概念,意指词人在创作词作时所表现出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初学未精”、“已有成就”和“已臻化境”。
首先是“初学未精”境界。
这个境界是指词人在学习词作的初期阶段,尚未完全掌握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在这个阶段,词人的作品往往还不够纯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王国维认为,这个阶段的作品虽然有些缺陷,但也有一种天真和纯粹的美感,给人以亲切感和温暖感。
接下来是“已有成就”境界。
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掌握了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较为优秀的词作。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更加完善和精致,展现出词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水平。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最后是“已臻化境”境界。
这个境界是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最高境界,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超越了技巧和形式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词人的作品在这个阶段不仅具有技巧和形式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之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从王国维对“三境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强调了词作的发展过程和境界的逐渐提升。
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词人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王国维认为,词人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追求形式和技巧的完美,同时注重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符合标题中心扩展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三境界”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
虽然《人间词话》主要讨论了词作,但“三境界”的概念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同样适用。
比如,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也会经历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绘画时,艺术家可能只能勉强描绘出形象,但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探索,他们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更加精美和生动的作品。
当艺术家达到“已臻化境”的境界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完美,更能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大境界说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大境界说](https://img.taocdn.com/s3/m/26bf2e19581b6bd97f19ea63.png)
说一说“学”
张庆勇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北宋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北宋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三句情话,相思的佳句,王国维先生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语言新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重境界是说,做学问者,要执着的追求,要目标明确,要了解事物的概貌,登高望远是也。
第二重境界是说,要达到理想的彼岸,要在所不惜,此“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也。
第三重境界是说,经历多次磨砺,就逐渐成熟,最终达到豁然顿悟,明察秋毫之地步。
水到渠成是也。
对于强项实验学校的莘莘学子而言,“想学——能学——会学——学好”是应该弄明白的思想。
“想学”,即有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有兴趣,有动力,有欲望。
“能学”,即可以学,循序渐进地学习,学起来,有学习的成功的体验。
“会学”,即按照各学科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学科规律来学习。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好”,即学精,学懂。
由前面的三个阶段“想学——能学——会学”而发生质的变化与飞跃,即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境界”——顿悟也。
就现阶段而言,“想学——能学”尤为重要,真心希望同学们学起来吧!。
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_教育文摘
![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_教育文摘](https://img.taocdn.com/s3/m/8c5f71f571fe910ef12df8aa.png)
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文燕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若想成就大事,人生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
这段话也成了我们要干一番事业的励志名言。
王国维借助北宋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来说明追求理想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有明确的高远的目标,第二阶段要有坚韧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决心,第三阶段表明实现理想的最高境界。
晏殊、柳永、辛弃疾这三位大词人,做梦也没想到,日后有一个人会把他们的诗句神奇的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了励志名言。
这三句词出自不同年代的三位词人,这三首词的本意是不是王国维要表达的“人生境界”之说呢?我们不妨先了解这三位词人吧!第一境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首词是晏殊所写的《蝶恋花》,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从这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就能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离恨”,上阕写了他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下阕是从室内走到室外,他发现昨晚刮了一夜的秋风,以至于树上的叶子全部吹落了。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他一个人登上高楼,以前看不见天涯路,因为树枝繁叶茂,挡住了视线,而现在树叶刮没了,视线一下子拉长了,所以就能看到了远方。
后两句,他因为离别,想给怀念的人写封信,却不知故人在哪里?晏殊怀念的这个人是谁呢?这要从晏殊担任京兆尹时说起,晏殊家里经常有聚会,聚会时会请当时也很著名的词人张先来,张先喜欢填词,晏殊刚好纳了一个侍妾,这个侍妾非同一般,不仅颇有姿色,而且性情温顺,又能喝酒,而且她有优美的歌喉,由侍妾来唱张先的词,就把聚会推上了高潮。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d538a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c.png)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的引用了三位大词人的名句来说明了做学问必须要经历的三境界。
从外人的角度看,也可看作是一个人要想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必须经历的三阶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在西风的狂吹下,枝繁叶茂的绿树也开始凋谢了,表示形式非常危急,环境十分恶劣,在这种状态下作者夜不成眠,辗转反侧,为自己前途命运无比担忧,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因此颓废,而是想要努力克服困难,力求上进,争取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
于是,作者愤然起身,独上高楼,高瞻远瞩,想要望尽天涯海角,找到前进的路。
在这一境界中,可以看做人涉世不久,对人生的无比迷茫,正如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
但是在迷茫中有多少人因此而坠入歧途,自暴自弃,人生路漫漫,我们也应该上下而求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如此艳丽之词,也被王国维拿来说明学问之事。
诗人所忧之事,是"相思",但相思到如此地步,我只有柳永能做到了,可见柳永真是一个重情之人。
联系到人生,做一件事能专一到这种地步,不成功都难。
继第一阶段的迷茫之后,在这一阶段中便有了目标了,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柳永想念女子一样,即使被折磨得瘦骨伶仃,形容憔悴,我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一往直前。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寻觅了千百次,却在无意间看到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在苦苦追寻,历经磨难之后,总算看到惊喜了,之前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困惑、苦恼中,甚至怀疑自己有没有选错目标,还该不该坚持下去,这些都很正常的,毕竟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呢?在这场旅途中,必定有很多人中途放弃,马云有句话说得好:"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王国维《三种境界》
![王国维《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ea607e222f60ddccda38a037.png)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 随着年龄渐长, 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 世事渐多, 世界的问题了。 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 界问题越来越多, 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 越复杂, 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 是非混淆, 倒,是非混淆,无理走 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 遍天下, 好人无好报, 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 年。
宋代禅宗大师 青原行思来自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 水;
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 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 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 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 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 了水。 了水。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少挫折,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少挫折,似 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 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 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三种境界的联系: 的联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在前进道 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 路上,历经艰难困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阑珊处。”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 了有何不了, 了有何不了,这时候的人看山又是 看水又是水了。 山,看水又是水了。
正是:人本是人,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
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5364ac6e02768e9951e73882.png)
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是一个 探索之境、身体力行之境,就是我们要为实现远 大的目标而坚忍不拔去努力。 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为实现自己 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 后悔。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是一个学有所获、功到自然成之境。 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
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 正在向你微笑呢!• 成就Fra bibliotek事业大学问是这样,
• 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滴水穿石
• 无论是什么做法,贵在坚持。 • 只要坚持你就可以成功。
• 人性含灵, • 待学成而为美。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https://img.taocdn.com/s3/m/f773850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d.png)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的三种之境界,原文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大路都通向何方?王国维对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引用时用词稍不同)。
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事业成败、仕途升迁等等。
王国维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合的。
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事业也罢,仕途也罢,所有成功的者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
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
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词写离恨相思之苦。
三种境界的联系:
确立
志向和目标 努力
探索和追求 实现 理想和愿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三种境界的原本含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暮秋怀人之情。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怀人春愁,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自怜幽独,别有怀抱。 共性: 怀人之作.
三种境界的引伸含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一种开始 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王国维
一、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 1927),字静安,一字伯 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中国近代集史学家、 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 家、词学家、金石学家、 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 于一身的学者,国学大师。 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 西美学人间词话》融中国传 统文学批评和西方美学 思想于一体。 • 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 特,精辟阐释了“境界 说”。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 著作之一。
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
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清)
晏 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在前进道 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少挫折,似 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 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
度。
第三种境界:
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 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 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 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 的贡献。 这是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 铸造的大厦。
《人间词话》,青年 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 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 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傅雷家书》
王国维认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 尽,“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 个元质构成的。但不论是客观的“景”, 还是主观的“情”,都是“观”——人的 精神活动的结果。“情”,“景”这种特 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形成千姿 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 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画面。
原稿卷首 题诗
戏效季英作口号诗
舟过瞿塘东复东,竹枝声里杜鹃红。 白云低渡沧江去,巫峡冥冥十二峰。 朱楼高出五云间,落日凭阑翠袖寒。 寄语塞鸿休北度,明朝飞雪满关山。 夜深微雨洒帘栊,惆怅西园满地红。 秾李夭桃元自落,人间未免怨东风。 双阙凌霄不可攀,明河流向阙中间。 银灯一队经驰道,道是君王夜宴还。 雨后山泉百道飞,冥冥江树子规啼。 蜀山此去无多路,要为催人不得归。 十年肠断寄征衣,雪满天山未解围。 却听邻娃谈故事,封侯夫婿黑头归。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 春春去几时回?临晚 镜 ,伤流景,往事 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 重帘幕密遮灯,风不 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
三种境界
——《人
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第一种境界:
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 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 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 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种境界: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 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 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